首页 > 学术论文

中低温度下厌氧处理城市污水及污泥颗粒化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3:04
热度:

中低温度下厌氧处理城市污水及污泥颗粒化的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高效厌氧技术作为一种具有节约能耗和投资、回收能源、产生的剩余污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高效厌氧技术作为一种具有节约能耗和投资、回收能源、产生的剩余污泥少等优点的技术,对经济尚不够发达而污染亟待治理的我国,尤其是绝大多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小城镇,在城市污水的处理方面显示出了很强的吸引力。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动力学理论的研究,认识到厌氧工艺中提高污泥龄和水力停留时间(SRT/HRT)比值的重要意义,并随着对颗粒污泥和生物膜等生物固定技术的深入了解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的高效厌氧工艺,使得厌氧技术在较高温度下处理城市污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将厌氧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在热带地区成功的经验,扩大到亚热带和温暖气候地区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 本课题立足于国内外厌氧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普通活性污泥接种,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中处理低浓度污水培育颗粒污泥。在成功培养颗粒污泥的基础上,研究两步AF+AH系统在亚热带气候下对实际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及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中,在中低温度下(25~9℃),即使进水浓度低至100~200mgCOD/L,仍能在两个月内形成成熟的颗粒污泥,颗粒的平均粒径大于0.5mm,沉降性能好,污泥体积指数(SVI)在23.4~27.7ml/g之间;颗粒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SMA)随培养条件的不同差异较大:进水浓度100~200mgCOD/L,35℃下形成的颗粒污泥的SMA最高,为0.23gCOD/(gVSS·d);而室温(25~9℃)下形成的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最低,仅为0.05gCOD/(gVSS·d)。将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颗粒污泥混合接种至两步AF+AH系统中处理实际的城市污水,试验表明:该系统的AF部分能有效截留及水解城市污水中的悬浮性物质,提高进水的溶解性和可生化性。AH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是生物降解的主体,能去除进水中33.9~93.5%的COD,其中平均有70.3%转化为甲烷,但能以气体形式回收的只占甲烷总产量的65.5%。两步AF+AH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总的COD去除率在47.6%~98.1%之间,室温下、25℃和30℃时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4%、89.1%和93.5%。 研究表明亚热带气候下低浓度污水的厌氧处理中能在60天内形成颗粒污泥;以颗粒污泥接种的两步AF+AH系统对于处理城市污水十分有吸引力,即使在很低的温度和很短的HRT下也能取得高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并且产生的剩余污泥少且稳定,但对于营养物质的去出效果十分有限。 【关键词】:厌氧技术 颗粒污泥 中低温 水力停留时间 亚热带 城市污水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插图索引11-13
  • 附表索引13-14
  • 第1章 绪论14-31
  • 1.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14-20
  • 1.1.1 水解阶段14-15
  • 1.1.2 发酵酸化阶段15-16
  • 1.1.3 产乙酸阶段16-17
  • 1.1.4 产甲烷阶段17-20
  • 1.2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20-24
  • 1.2.1 SMPA系统的观点20-21
  • 1.2.2 基于SMPA系统的新型厌氧反应器21-24
  • 1.2.2.1 USSB反应器21-22
  • 1.2.2.2 ABR反应器22-23
  • 1.2.2.3 IC反应器23-24
  • 1.2.3 我国厌氧反应器研究及应用趋势24
  • 1.3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问题所在24-29
  • 1.3.1 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现状24-25
  • 1.3.2 城市污水排放量的预测25
  • 1.3.3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25-26
  • 1.3.4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问题讨论26-27
  • 1.3.5 城市污水厌氧处理的理论分析27-29
  • 1.4 本研究的意义所在29-31
  • 第2章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31-41
  • 2.1 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学说31-34
  • 2.1.1 污泥颗粒化的4步模型32-33
  • 2.1.2 质子转移脱水模型33-34
  • 2.2 影响颗粒化的因素34-39
  • 2.2.1 接种污泥对颗粒化的影响34-35
  • 2.2.2 营养物种类和浓度35-36
  • 2.2.3 温度36-37
  • 2.2.4 离子的影响37
  • 2.2.5 水力条件37-39
  • 2.3 已有的关于加速污泥颗粒化过程的研究成果39-41
  • 第3章 中低温度下低浓度污水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41-51
  • 3.1 前言41
  • 3.2 试验设计、装置与操作41-50
  • 3.2.1 试验方案41
  • 3.2.2 材料41-42
  • 3.2.3 分析方法42-44
  • 3.2.3.1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42-43
  • 3.2.3.2 颗粒污泥的扫描电镜观察制样方法43
  • 3.2.3.3 湿筛法测量颗粒污泥粒径43-44
  • 3.2.4 反应器的启动44
  • 3.2.5 污泥颗粒化进程44-46
  • 3.2.6 HRT、VLR和COD去除率的变化46-47
  • 3.2.7 SMA的测定47-49
  • 3.2.8 污泥颗粒化的机理及影响因素49-50
  • 3.3 结论50-51
  • 第4章 中低温度下城市污水厌氧处理的研究51-72
  • 4.1 前言51-52
  • 4.2 试验52-54
  • 4.2.1 试验设计、装置及启动52-54
  • 4.2.1.1 试验方案设计52
  • 4.2.1.2 试验装置52
  • 4.2.1.3 污水52-53
  • 4.2.1.4 接种污泥53
  • 4.2.1.5 启动53-54
  • 4.2.2 分析方法54
  • 4.2.2.1 水样的处理54
  • 4.2.2.2 水质分析方法54
  • 4.2.2.3 颗粒污泥特性、相关参数分析方法54
  • 4.3 结果与讨论54-71
  • 4.3.1 COD的去除54-62
  • 4.3.1.1 AF1反应器中COD的去除54-58
  • 4.3.1.2 AH反应器中COD的去除58-60
  • 4.3.1.3 两步AF+AH系统总的COD去除60-62
  • 4.3.2 SS的去除62-63
  • 4.3.3 甲烷产量63-64
  • 4.3.4 VFA的变化64-66
  • 4.3.5 营养物质和大肠杆菌的去除66-67
  • 4.3.5.1 氮的去除66
  • 4.3.5.2 磷的去除66
  • 4.3.5.3 大肠杆菌的去除66-67
  • 4.3.6 污泥特性67-71
  • 4.3.6.1 形态67-68
  • 4.3.6.2 比产甲烷活性(SMA)68-69
  • 4.3.6.3 粒径分布69-70
  • 4.3.6.4 污泥的有机物含量及沉降性能的变化70
  • 4.3.6.5 反应器内的污泥停留时间70-71
  • 4.4 结论71-72
  • 第5章 城市污水厌氧处理的后处理工艺72-77
  • 5.1 稳定塘后处理工艺73
  • 5.1.1 稳定塘去除病源微生物73
  • 5.1.2 稳定塘去除营养物73
  • 5.2 活性污泥法后处理73-74
  • 5.2.1 活性污泥法的生物除氮74
  • 5.2.2 活性污泥法的生物除磷74
  • 5.3 人工湿地后处理74-75
  • 5.4 全程自养脱氮75-76
  • 5.5 厌氧、好氧结合工艺的特点76-77
  • 结论与展望77-80
  • 1 结论77-79
  • (1) 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77-78
  • (2) 中低温度下城市污水的厌氧处理78-79
  • 2 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91
  • 致谢91-92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2-93
  • 附录B COD微波消解滴定法93-95
  • 附录C VFA的滴定分析法95-96
  • 附录D 碱度的分步滴定分析法96-97
  • 附录E 厌氧颗粒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测定97-9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温度对ABR反应器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郭昱廷;彭剑峰;宋永会;程建光;邱光磊;魏建;

日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改工程    刘中华

新型反应器-USSB处理有机废水的试验研究    肖利平,唐受印,戴友芝

低浓度污水厌氧污泥颗粒化促进技术研究    郭晓磊,胡勇有

水解与颗粒污泥膨胀床串联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王凯军

UASB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机理研究    周琪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的研究进展    王建龙,韩英健,钱易

厌氧处理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领域    王凯军,王晓惠,柯建明,吴冰,申立贤

河南康鑫药业污水治理方案设计    郭一飞;魏勇;

深水增氧装置的研究    张肇鲲;李秀金;

浅谈SBR法的发展、特点及其在磺胺废水中的应用    郑林树,郑苏云,钱仕虎,毛小勇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充氧量的计算    杨根权

应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方玲玲;周元祥;

噻黄隆生产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周学明;

UASB处理蛋白废水的实验研究    俞珊珊;刘锋;马三剑;王秋云;

制革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孙阿惠;柳莹;李琛;

UASB工艺处理秸秆乙醇废水的厌氧研究    乔华军;蒋文化;姜涛;马三剑;

加压厌氧反应系统的实验运行研究    於胜洪;华喜萍;姜涛;蒋京东;

不同阴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研究    马欢;刘伟伟;王秀菊;刘士清;李建昌;张无敌;

EGSB工艺在啤酒废水处理改造中的应用    边伟伟;王国懿;王晶日;张华;

浅谈微生物絮凝剂(MBF)物质组成和应用    刘涛;

EGSB反应器中毒后快速恢复活性    黄益平;夏伟;邹鑫;刘毅;徐景富;刘爽;

乳制品公司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马丽卫;翟海瑞;王倩;张利娟;杨劲松;

氮掺杂ZnO纳米晶表面改性及其抗菌性、紫外防护性研究    郑敏;吴佳卿;许乐;殷骏;

畜禽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    傅学起;谭海周;

浅谈中小型马铃薯淀粉厂污水处理方案    王子戡;徐考群;

烟气生物脱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黄海鹏;

半化学草浆废水处理和运行成本核算    张义华;张华东;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    黄兵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预处理后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效能研究    李广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基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特征的预处理研究    张胜利

不同结构氧化锰矿物氧化硫化物动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李倩

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    马岩岩

生产性IC反应器的启动及“酸化”研究    沈小华

旋流内循环厌氧反应器(EIC)处理酒精废水的试验研究    丁玉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改良UASB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模拟及启动性能研究    孙向鹏

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王伟锋

潍坊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薛梅

厌氧折流板—好氧反应器处理染废水中试试验研究    呼冬雪

抗铅联合苯酚降解多功能菌的构建    彭冉

深圳盐田垃圾场对周围土壤污染状况分析    廖利,全宏东,吴学龙,梁荣华,黎青松,张进峰

混凝-臭氧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傅平青,万鹰昕,林剑,程鸿德,刘丛强

Fenton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    赵冰清;陈胜;孙德智;Jong Shik Chung;

负压蒸发法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杨琦;何品晶;邵立明;

有机膨润土吸附垃圾渗滤液中苯酚的研究    韩丽荣,郑红,方勤方,鲁安怀

催化臭氧氧化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    刘卫华;季民;张昕;杨洁;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微生物种群演替特征    刘然;彭剑峰;宋永会;王毅力;于雷;袁鹏;解明曙;

Fenton试剂处理废水中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    陈传好,谢波,任源,吴超飞,韦朝海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酸化及其对微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    刘然;彭剑峰;宋永会;王毅力;于雷;袁鹏;解明曙;

我国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刘景岳;刘晶昊;徐文龙;

SBR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及改进探讨    陈凌

化学沉淀+A/O型SBR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童庆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王玉松

屠宰废水处理研究    张浩

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处理城市废水的现状与发展    周琪,胡纪萃,顾夏声

厌氧污泥的最大比产甲烷速率(U_(max.CH4))的间歇试验测定法    吴唯民,胡纪华,顾夏声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    郭静,郑培福,杨秀文,田淑媛

ABR 反应器的性能及水力特性研究    郭静,李清雪,马华年,王冬云,史长林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混合废水    沈耀良,王宝贞,杨铨大,刘润芬,许甫庸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及其运用    黄永恒,王建龙,文湘华,钱易

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碱法草浆黑液    雷中方,陆雍森,徐庆平

连续流隔板式厌氧反应器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研究    周鉴良,季成,李海清,葛世英,李道棠,朱章玉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特性的试验研究    吴唯民;胡纪萃;顾夏声;

两相厌氧工艺的理论基础及实际应用    严月根;钱易;

微好氧颗粒污泥工艺降解五氯酚的实验研究    蓝惠霞;杨波;陈元彩;陈中豪;

国内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研究进展    赵维成;吕建国;张明霞;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颗粒化及其脱氮性能的研究    赵志宏;廖德祥;李小明;曾光明;杨麒;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工艺研究进展    何建普;黄明;

IC反应器厌氧氨氧化启动与运行特性研究    张杰;李海华;韦道领;朱灵峰;

UASB反应器处理马铃薯加工废水的研究    李娟红;张贵清;刘忻;蒋京东;马三剑;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启动的关键因素探讨    管荣辉;陈季华;

IC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启动试验研究    薛苗;

新型厌氧处理新工艺    俞慧芳

ASBR工艺的改进探讨    凡广生,李多松

厌氧折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实例研究    吴珊;董晓阳;张申海;

IC厌氧技术处理造纸废水    崔延龄;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油田驱采出水的研究    孙晓君;王志平;刘莉莉;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系统    蔡伟民;

电极强化生物膜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赵迎新;冯传平;

污水初次沉淀对后续生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赵庆良;陈悦佳;

应用生态动力学模型评价上海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方案    林卫青;陈义中;卢士强;朱永青;裴蓓;杨漪帆;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锦华小区生活污水的工程试验研究    曹海兵;

新型麦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张震霖;郝北北;黄青华;黄瑾;聂华荣;李进;

表面流人工湿地控制径流污染的试验研究    张煜芸;赵联芳;朱伟;

中低温地热利用又有新途径    金文

污水“洗澡”净化后可养鱼    记者 张奕 通讯员 李汾

厌氧反应器:让微生物“贪食”垃圾    本报记者 刘恕

污水变清流 可以养金鱼    记者 何连弟 通讯员 李汾

一批陶瓷科研成果在国家陶瓷工程中心孵化    晓宏

我省实现了食用菌全年生产    范光年

三大品牌助大庆旅游再上台阶    本报记者  于忠斌 孙昊

厌氧技术:小反应器里的大产业    本报记者 张显峰

“三张牌”打热大庆旅游    本报记者 于忠斌

平菇特抗系列新菌株    省农科院土肥所 曹德宾

双污泥系统颗粒污泥的培养及脱氮除磷性能    吴蕾

颗粒污泥SBR中试研究及颗粒污泥氧传质机理与胞外聚合物分析    张云霞

化工合成制药废水的高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周莉莉

微氧状态下EGSB反应器除污染性能研究    刘晓

微氧状态下EGSB反应器除污染性能研究    刘晓

MBR和GSBR中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张斌

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特性及其过程研究    王志平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系统的特性及调控研究    徐金兰

高效厌氧反应器开发与应用研究    管锡珺

复合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除氮性能与动力学研究    高彦宁

中低温度下厌氧处理城市污水及污泥颗粒化的研究    胡梅芬

膨胀颗粒污泥床处理PTA废水的试验研究    侯伟忠

ABR颗粒污泥的分形结构与微生物学特征分析    杜接弟

SBR中缺氧反硝化颗粒污泥特性研究    柳顺莲

生物造粒流化床颗粒污泥物理化学特性研究    邹林琳

UASB处理淀粉废水试验研究    王红芬

UASB反应器的启动及厌氧颗粒污泥的特性研究    肖本益

常温下向ABR反应器中加入惰性载体促进颗粒污泥形成的研究    王磊

玉米酒精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薛来平

ABR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启动方式及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研究    林玉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