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利用下水道管渠处理城市污水技术模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2:52
热度:

利用下水道管渠处理城市污水技术模拟研究【摘要】:论文以开发简易、高效和低能耗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为目标,对利用下水道管渠处理城市污水技术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通过采用活性污泥回流和在下

【摘要】:论文以开发简易、高效和低能耗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为目标,对利用下水道管渠处理城市污水技术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通过采用活性污泥回流和在下水道内悬挂填料的方式解决了下水道内微生物固定问题。同时对采用下水道生物膜处理系统和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处理不同浓度的城市污水的运行工况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关键运行参数。并通过下水道处理系统与生物絮凝工艺的组合,有效地调节了下水道处理系统所需的管道长度。且在水温较低时,保持下水道工况条件不变,通过对生物絮凝段的污泥负荷进行调节,可以保证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的稳定性,与生物絮凝段组合的处理系统,使下水道处理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了相当的灵活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①采用下水道活性污泥法处理低浓度和中浓度生活污水工况研究表明:当进水COD_(Cr)=200mg/L、MLSS=3.0g/L、HRT=0.5h、Ns=3.6kgBOD_5/MLSS.d;以及进水COD_(Cr)=400mg/L、MLSS=3.0g/L、HRT=3h、Ns=1.2kgBOD_5/MLSS.d时,可使出水COD_(Cr)<60mg/L,BOD_5<20mg/L,SS<20mg/L。 ②采用下水道活性污泥法+生物絮凝处理系统,当进水COD_(Cr)=600mg/L,研究表明:对于下水道处理段,MLSS=1.5g/L、HRT=2h、Ns=2.4 kgBOD_5/kgMLSS.d,对于生物絮凝段,HRT=25min、MLSS=2.4g/L、Ns=2.5 kg BOD_5/kgMLSS.d,可使出水COD_(Cr)<60mg/L,BOD_5<20mg/L及SS<20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 ③采用生物膜法处理低浓度和中低浓度生活污水研究表明:当进水COD_(Cr)=150~350mg/L,仅用下水道生物膜处理系统,当填料体积密度为35%,HRT=2.5~3.5h时,出水COD_(cr)<60mg/L,BOD_5<20mg/L,SS<20mg/L。 ④采用下水道生物膜+生物絮凝处理系统处理中浓度和高低浓度生活污水工况研究表明:当进水COD_(Cr)=360~750mg/L,对于下水道处理系统,填料体积密度为35%,HRT=2.5~3.5h,出水COD_(cr)=220~260mg/L;生物絮凝系统,HRT=30min,MLSS=2.5~3.0g/L,Ns=3.0 kgBOD_5/kgMLSS.d,可使出水COD_(cr)<60mg/L,BOD_5<20mg/L及SS<20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 【关键词】:下水道处理系统 城市污水 生物絮凝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703;TU99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概述9-17
  • 1.1 我国污水处理的现状9-10
  • 1.2 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10
  • 1.3 利用下水道处理污水技术的研究进展10-14
  • 1.3.1 利用压力式下水道处理污水的研究现状10-11
  • 1.3.2 利用重力式下水道处理污水研究现状11-14
  • 1.4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14-17
  • 1.4.1 问题的提出14
  • 1.4.2 研究目的14-15
  • 1.4.3 研究内容15-17
  • 2 下水道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17-27
  • 2.1 下水道排水系统形式17
  • 2.2 下水道管壁生物膜的形成17-19
  • 2.3 下水道生物膜的物理特征和生物活性19-20
  • 2.3.1 下水道生物膜的物理特征19-20
  • 2.3.2 下水道生物膜的生物活性20
  • 2.4 下水道内污水的自净20-27
  • 2.4.1 好氧分解反应22-23
  • 2.4.2 厌氧分解反应23-27
  • 3 试验装置及方法27-33
  • 3.1 试验装置27-30
  • 3.1.1 下水道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模拟试验装置27-28
  • 3.1.2 下水道生物膜处理系统模拟试验装置28-30
  • 3.1.3 生物絮凝试验装置30
  • 3.2 试验污水水质30-31
  • 3.3 试验分析方法31-33
  • 3.3.1 分析项目及方法31
  • 3.3.2 试验仪器31-33
  • 4 下水道管渠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工况研究33-45
  • 4.1 试验方法33-35
  • 4.1.1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系统的启动33
  • 4.1.2 下水道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工况研究33-34
  • 4.1.3 下水道+生物絮凝处理系统运行工况研究34-35
  • 4.2 试验结果及分析35-42
  • 4.2.1 下水道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工况研究35-38
  • 4.2.2 下水道+生物絮凝处理系统运行工况研究38-42
  • 4.3 小结42-45
  • 5 下水道生物膜处理系统工况研究45-85
  • 5.1 下水道生物膜处理系统微生物固定研究45-50
  • 5.1.1 下水道处理系统生物膜载体研究45-47
  • 5.1.2 填料的挂膜与下水道处理装置的启动47-50
  • 5.2 下水道管渠生物膜处理系统充氧技术研究50-54
  • 5.2.1 试验方法50-51
  •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51-54
  • 5.3 下水道生物膜处理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54-68
  • 5.3.1 试验方法54-56
  •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56-68
  • 5.4 下水道生物膜处理系统工况研究68-80
  • 5.4.1 试验方法68-70
  • 5.4.2 试验结果及分析70-80
  • 5.5 防止下水道处理系统泥砂淤积方法研究80-82
  • 5.6 小结82-85
  • 6 结论及建议85-87
  • 6.1 结论85-86
  • 6.2 建议86-87
  • 致谢87-89
  • 参考文献89-9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态中水道技术    王铁风;李伟;金秋;曹大伟;李孝安;

城市下水道污水水质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江峰;李适宇;

污水管道生物膜的温度效应研究    吴春笃;张贝贝;任雁;张波;

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健康状况研究    沈丹

我国小城镇水污染控制战略的思考    唐亮,左玉辉

生物膜反应器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    俞汉青,顾国维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    沈光范

利用排水沟渠处理污水技术研究    陈辅利,高光智,丛广治

适宜中小城镇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杨鲁豫,王琳,王宝贞

适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强化絮凝工艺    栾兆坤,张锦华,孔凡铭,韩德来

AB法的A段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研究    周健,龙腾锐,苗利利

真空下水管道系统    周敬宣,叶林,李艳萍

气升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纸浆漂白废水的挂膜研究    谢澄;疏明君;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的现状与发展之浅见    赵亚乾,凌京蕾

聚合氯硫酸铁絮凝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研究    卫艳新;许俊翠;

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排水系统规划研究    钟礼桓;陈昆仑;李维;曾克峰;

普适指数公式在升钟水库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欧阳峰;芦垒;骆珍珍;

北方缺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    苏英;刘洋;

基于粒子群算法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投影寻踪方法    张春乐;方崇;黄伟军;

旋转流过滤器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王志强;辜清;陈文清;

淮河流域的污水处理现状与生态修复措施    蔡继祥;

真空排污系统的推广与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控制    沈兵;李栋林;

生物法在我国轻工业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进展    杨立新

PLC系统在工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长青,王军

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镇)污水处理问题刍议——运城市城市(镇)污水处理问题的思考    曹醒侨;薛晓光;

中国北方新兴村镇生活污水预处理工艺选择——以青岛北龙口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为例    袁惠萍;彭昌盛;王震宇;

论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吴坚;罗春;马立实;周超平;

生物滤塔净化苯乙烯废气的中试试验研究    尚巍;王启山;石磊;

利用污水管渠空间处理中小城镇污水的探讨    田文龙;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水污染问题及其对策    黄集华;马文成;

生态工程技术在中小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刘汉湖;白向玉;

沈阳市地表水环境主要问题与污染控制建议    张嘉治;王雪威;

三聚氰胺废水脱氮除碳的试验研究    杨艳;冯晓西;

论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罗春;马立实;吴坚;周超平;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    谭映宇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邱桔

真空排水系统建模及仿真的研究    李旻

无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PPFS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    焦世珺

工业综合废水深度处理与污水厂工艺升级改造研究    林齐

厌氧微生物法同步脱除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工艺研究    韩雅琼

高铁酸盐去除水中双酚A和磷酸盐的效能研究    马维超

GIS支持下西湖流域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    董亮

焦化废水亚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研究    唐光临

内源性营养盐对藻类生长机制的影响与调控研究    黄传灵

城市污水混凝预处理及污泥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明磊

悬浮载体SBR工艺处理污染河水的脱氮性能研究    李茜

滨海新区水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李程

用于深度处理的生物砂滤工艺硝化性能及生物特性研究    缪保芬

高盐化工废水处理工艺与参数优化的研究    吴海宁

广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探讨    伍家添

MSL系统对猪场废水中C、N、P的去除效果及去除途径研究    张春娣

太湖流域苕溪面源污染源解析与过程控制技术研究    聂泽宇

受污染饮用水源水固定化生物膜工艺强化脱氮除磷研究    徐京

城市雨水管道计算模型    岑国平,詹道江,洪嘉年

利用排水沟渠处理污水技术研究    陈辅利,高光智,丛广治

北京城区屋面雨水污染及利用研究    车武,汪慧珍,任超,刘红,孟光辉

武汉市汉阳区的暴雨径流污染特征    何庆慈,李立青,孔玲莉,尹澄清

城市中水道技术    李明富

苏州水网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的研究    温灼如,苏逸深,刘小靖,曾桂菊,莫庆源,姚静华,万绍基

河道曝气法——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水处理工艺    刘延恺,陆苏,孟振全

武汉汉阳地区城市集水区尺度降雨径流污染过程与排放特征    李立青;尹澄清;何庆慈;孔玲莉;刘红磊;

城市雨水口地面暴雨径流模型研究    曾晓岚,张智,丁文川,邓晓莉

雨水地面径流模拟的改进推理法    张景国;

城市设计暴雨及雨水径流计算模型研究    任伯帜

城市排水管道水质数学模型及模拟    朱学兵

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研究    张晶

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    祁继英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生物膜特性的研究    李海燕

给水管网管壁生物膜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刘慧娜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模拟的水质参数局部灵敏度分析    赵冬泉;陈吉宁;王浩正;杜鹏飞;王浩昌;孔德军;

城市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水质水量动态模型研究    韩娇

山前平原型城市雨洪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胡伟贤

寒冷地区小城镇污水的管道处理试验研究    李博

SB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刘松

建设生态示范区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李爱贞

生态塘——简易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设计应用    王宝贞,王琳,杨鲁豫,万玉衡

生物膜反应器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    俞汉青,顾国维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CEPT)技术    邱慎初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淹没式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及运行    王宝贞,李高奇,王琳,王黛,曹向东,司朝晖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硝化过程的选择特性研究    王志盈,袁林江,彭党聪,刘超翔

生物/化学(BC)法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周克钊

CEPT技术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    王曙光,栾兆坤,宫小燕,黎泽华,贾智萍,赵华章

一体化氧化沟技术的发展    邓荣森,刘保疆,王涛,李伟民

《国外城市污水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系统述评》研究课题通过鉴定    徐淑英;

对我国城市污水海洋处置的思索    吴洪杰,黄智民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周国成

关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思考    周晶,宋彧军,赵耀,安立新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经济政策    刘维城

浅论我国城市污水厂建设资金筹集问题    文一波

我国城市污水工业回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尹华,彭辉

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工作浅议    范秀磊,宋代敏

利用城市污水作电站循环水补充水的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葛春鹏,李少春

昆明的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    马培舜,王海玲,成丽华,郑兴灿

城市污水处理与一体化氧化沟技术    邓荣森;王涛;李伟民;张贤彬;

污水源热泵相关技术问题探讨    康彦青;华舟萍;马乐;

赋存于城市污水中的低温热能利用研究    尹军;

利用城市污水作为采暖热源的可行性分析    张玫;谢峰;丁学岩;

紫外消毒在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蒋以元;王彬;梁福康;

城市污水热泵供热的经济性分析    李建兴;宋晓燕;刘全生;

水源热泵系统回收城市污水低温热能可行性分析    孙始财;张立智;

城市污水排海排江技术研究会工作报告    

城市污水净化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浅见    钱文武;

城市污水处理的初步探索    王殿伟;

拉林河流域城市污水将达标排放    徐本强 记者 王大波

城市污水净化的新途径    张晓良

衡阳城市污水垃圾处理 获中央投资    记者 匡玉 通讯员 武孝军

城市污水变废为宝    新华社记者 谢云挺

哈工大世界首创变城市污水为取暖制冷新能源    智杰 吴天飞

省督导组肯定我市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记者 王文珩 实习生 刘海斌

黄石亮出利剑治理城市污水    余正明通讯员 刘和明

8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43座正常运行    本报记者 李静雯 实习生 赵安源

取暖制冷可用城市污水 哈工大研制成功新能源    于勇澜

城市污水减排向资源化利用迈进    邱笑尘 记者 赵蕴颖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构建理论与方法    陈荣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分析及模拟预测    李梅

O_3-BAF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蒋以元

三柱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及水动力特性研究    陈振民

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床处理城市污水试验及机理研究    张志斌

城市污水高效厌氧处理技术研究    邵丕红

城市污水环境下混凝土腐蚀及耐久性研究    闻宝联

亚硝化细菌应用于生物滤池及反渗透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现场中试研究    杨波

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蒋茹

西安市城市污水变化特性分析及规律研究    杨仙娥

混凝法强化处理城市污水与缺氧变速生物滤池(ABF)出水的试验研究    张国庆

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王羽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生物膜过滤技术试验研究    邱维

HSB高效微生物技术处理城市污水一体化装置研究    杨光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城市污水治理工程规划研究    陈峰

污水处理厂投资及运营研究    陈涣壮

深圳市污水再生回用的研究    徐清泉

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处理低温城市污水    马华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