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生物造粒流化床工艺与常用污水二级处理工艺特性比较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1:07
热度:

生物造粒流化床工艺与常用污水二级处理工艺特性比较【摘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发的生物造粒流化床工艺已初步显示出其处理污水中污染物的优越性,为了推进该工艺的实际应用,分析该工艺的工程

【摘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发的生物造粒流化床工艺已初步显示出其处理污水中污染物的优越性,为了推进该工艺的实际应用,分析该工艺的工程应用特点,本课题通过实际调研和监测,将其与常用污水二级处理工艺(中负荷工艺、AA/O工艺、DE型氧化沟工艺)的实际运行工况及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了几种对比工艺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探讨了“生物造粒流化床+臭氧气浮”组合工艺与“传统污水二级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进行污水回用的优势和不足,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中负荷工艺的优点是对有机物、悬浮物质、氨氮的处理效果较好,药耗很小;缺点是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不好,容易受水温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占地面积和建设投资较大,电耗高,剩余污泥多而不稳定,污泥处理工序冗长;从占地面积和建设投资来看适用于处理规模大于8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 (2)AA/O工艺的优点是对有机物、悬浮物质、氨氮的处理效果很好,脱氮除磷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药耗小,剩余污泥少而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缺点是处理流程复杂、水力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和建设投资较大、电耗较高;从占地面积和建设投资来看适用于处理规模大于3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 (3)DE型氧化沟工艺的优点是对有机物、悬浮物质、总氮的处理效果很好,对TP和氨氮的处理效果较好,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药耗小,剩余污泥少而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缺点是容积利用率较低、水力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和建设投资大、电耗高;从占地面积和建设投资来看适用于处理规模大于1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 (4)生物造粒流化床工艺的优点是对有机物、悬浮物质、TP的处理效果很好,剩余污泥少而稳定,可直接脱水,流程简单,电耗低,水力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和建设投资小;缺点是脱氮效果不好、药耗大、控制复杂;从占地面积和建设投资来看适用于处理规模小于1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 【关键词】:生物造粒流化床工艺 中负荷工艺 AA/O工艺 DE氧化沟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2
  • 1.1 问题的提出8-10
  • 1.1.1 污水处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8-9
  • 1.1.2 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运行状况和问题9-10
  • 1.1.3 高效低耗工艺的研究开发10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0-12
  •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10
  • 1.2.2 研究内容10-12
  • 2 生物造粒流化床技术及工艺简介12-14
  • 2.1 生物造粒流化床技术12
  • 2.1.1 工作原理12
  • 2.1.2 技术特点12
  • 2.2 生物造粒流化床─臭氧气浮组合工艺简介12-13
  • 2.3 生物造粒流化床工艺的初步应用情况13-14
  • 3 生物造粒流化床工艺与常用污水处理工艺比较14-46
  • 3.1 对比工艺的选择14-18
  • 3.1.1 中负荷工艺14-15
  • 3.1.2 AA/O工艺15-17
  • 3.1.3 氧化沟工艺17-18
  • 3.2 工艺比较18-46
  • 3.2.1 分析方法和实验仪器19
  • 3.2.2 处理单元对污染物去除过程效果分析比较19-26
  • 3.2.3 污水厂生产运行效果与分析26-31
  • 3.2.4 工艺流程比较31-33
  • 3.2.5 占地面积比较33-38
  • 3.2.6 运行管理比较38-44
  • 3.2.7 建设投资比较44-46
  • 4 生物造粒流化床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回用46-48
  • 4.1 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艺现状分析46-47
  • 4.2 生物造粒流化床工艺实现污水再生47-48
  • 5 结论与建议48-51
  • 5.1 结论48-50
  • 5.1.1 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48-49
  • 5.1.2 工艺流程49
  • 5.1.3 占地面积49
  • 5.1.4 运行管理49-50
  • 5.1.5 建设投资50
  • 5.1.6 污水回用50
  • 5.2 建议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1-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住宅小区杂排水处理及环境回用示范工程    程兵兵

应用DE型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解幸幸;顾年福;缪应祺;

奥贝尔氧化沟溶解氧分布与节能特性分析    颜秀勤,王树成

浅论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齐崎;吴赳赳;

A~2O工艺中反硝化除磷及过量曝气对生物除磷的影响    王晓莲,王淑莹,马勇,彭永臻

絮凝体形态学和密度的探讨——Ⅰ.从絮凝体分形构造谈起    王晓昌,丹保宪仁

絮凝体形态学和密度的探讨(Ⅱ)——致密型絮凝体形成操作模式    王晓昌,丹保宪仁

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生长比较分析    袁宏林;刘永军;王晓昌;王黎;

DE型氧化沟系统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    袁宏林,王晓昌,李志华,王恩让,王军,曹宇

一体化OC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李德豪,周锡堂,林培喜,陈少华

DE型氧化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殷永泉;由丽娜;刘文军;姜鹏;苏元成;刘翔;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充氧量的计算    杨根权

DE氧化沟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马美玲;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启动及酸化的恢复    杨百忍;梁彗星;

聚氨酯材料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王蕾;曹德菊;张娟;

细胞固定化技术——海藻酸钠包埋法的研究进展    李超敏;韩梅;张良;陈锡时;

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李彦锋;赵光辉;马鹏程;周林成;叶正芳;

颗粒活性炭对4-氯酚模拟废水吸附研究    吴志斌;李媚;廖安平;

IC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启动试验研究    薛苗;

倒置A~2/O工艺处理混合污水的研究    石明岩;冯兆继;余建恒;夏耿东;

环流反应与过滤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中试研究    赵晶晶;刘淑杰;甘文钊;陈福明;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硫铁矿矿坑废水的处理现状与进展    卢璟莉;鞠泽青;

磁性纳米Fe_3O_4的制备及其对2,4-二氯酚降解研究    徐乐瑾;王建龙;

论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吴坚;罗春;马立实;周超平;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制革用酶制剂的固定化初步研究    匡卫;付丽红;李文文;

高性能载体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污水研究进展    郑伟;周林成;徐艳艳;叶正芳;李彦锋;

降解冷轧含油废水中COD技术的研究    常静;黎蓓;张振海;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陈秉娟;周倩;严莲荷;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    黄兵

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原位气相生物修复新型技术研究    赵康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空间形貌的各向异性研究    于富玲

以赤糖为基质的生物制氢生态系统与工艺    岳莉然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地下水脱氮技术研究    张立辉

镍钼矿冶炼烟尘中硒的提取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    侯晓川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    马岩岩

锰氧化物改性沸石(MOCZ)对罗丹明B和4-氯苯酚的吸附研究    马江雁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改良UASB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模拟及启动性能研究    孙向鹏

屠宰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及其除污效果的研究    岳瑞校

双氧水、活性炭、沸石不同组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李海洋

住宅小区的污水回用(上)    张丹

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术经济调查与分析    李俊奇;张颖夏;向璐璐;刘冬梅;郑清华;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选择技术经济分析    汪志祥;徐磊;

冲厕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张志;任洪强;王晓蓉;刘华良;

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李艳杰;

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    周彤

绿色建筑再生水回用可行性研究    耿安锋;王启山;王秀艳;

分散式污水处理综述    汤宗武;

浅析人工湖泊治理设计方案    于江;刘向东;

我国的废水处理方式前景    郑欢;

臭氧—气浮工艺在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胡刚

基于AHP的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糊综合评价    马艳

臭氧气浮用于人工景观水体循环处理技术研究    于鲲

生物造粒流化床—臭氧气浮组合工艺的应用研究    王欢

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和分散式建设的对比研究    张丽丽

济南市节制用水与污水回用    王洪波,李梅

曝气设备性能与选型    刘新亭,窦传玉

一体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装置    向仁军,张在峰,李和平

改良型DE氧化沟工艺的除磷脱氮探讨    许建红,曾严

三沟式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效应    周律,钱易,杨肇健,高嵩,颜元

氧化沟的设计方法讨论    王凯军

深圳滨河污水厂三槽氧化沟工艺    周政明,陈玉堂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程应用性能研究    颜秀勤,张悦,郑兴灿,李成江

结团絮凝工艺处理洗煤废水的研究    黄廷林,李梅,高晓梅

氧化沟活性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    潘玲,徐得潜,张乐英

单池分区优化及能量模型的研究    王涛

基于一体化氧化沟的单池分区优化分析    钟仁超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改良试验研究    麦松冰

改良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生产性启动和运行研究    姜亚敏

新型氧化沟单池同时硝化/反硝化与除磷试验研究    刘兆荣

工程信息    

工程信息    

工程信息    

湖南岳阳康王经济技术开发小区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的论证    丁超

医疗废弃物处理技术对比分析研究    陈腾阳;陈旭波;

厌氧滤池的动力学特性    劳善根,胡宏,童永忠

一体化活性污泥法降解氮和磷的研究    石明岩,张海龙,吕锡武,吴华明

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修复受污染河水试验研究    王荣昌,文湘华,景永强,钱易

工程信息    

一体化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特性及机理研究    石明岩,刘彤冕,文爱花

电极强化生物膜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赵迎新;冯传平;

污水初次沉淀对后续生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赵庆良;陈悦佳;

厌氧折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实例研究    吴珊;董晓阳;张申海;

应用生态动力学模型评价上海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方案    林卫青;陈义中;卢士强;朱永青;裴蓓;杨漪帆;

新型麦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张震霖;郝北北;黄青华;黄瑾;聂华荣;李进;

表面流人工湿地控制径流污染的试验研究    张煜芸;赵联芳;朱伟;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锦华小区生活污水的工程试验研究    曹海兵;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    周开锡;

河南科技大学    

采用水解—接触稳定—立体生态土地处理污水的研究    徐东升;段龙傲;

新区图书馆工程昨日开工    记者 胡越

天津科技大学“大家庭”关爱贫困学子    记者  张宝敏

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腾飞    本报记者 陈成智

学为人师 求新务实    吴静

规范校园饮食制度 健全食品质量安全    陈雪松陈晓玲 记者 胡毅

天津科技大学:彰显轻工特色 成果转化服务经济发展    胡晓伟

首个县域发展研究中心落户武汉科技大学    记者 韩晓玲 实习生 隆栋 通讯员 李灿华

高校怎样践行以人为本?    任效良 路熙娜

武汉科技大学关爱“三困生”成为制度    李灿华 谢晓丽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    陈建强

综合制药废水生物处理工程化技术研究    刘峰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    毛兵

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    何泉

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    李曙婷

大型转炉炉体汽雾冷却机理及功效的研究    林恒

基于人工心理的智能化E-Learning系统研究    解迎刚

人机情感交互的方法与技术研究    王国江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高大峰

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朱佳宁

氧化铬薄膜的生长机理及力学性能表征    庞晓露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微生物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马美玲

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研究    李安静

CASS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    沈桂芬

UNITANK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周平

商品住宅投资估算方法研究    张晓晴

包头市东河东中水处理及回用可行性方案研究    谷兆全

偶氮染料废水厌氧处理试验研究    崔丹丹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果汁生产废水    袁媛

厌氧酸化好氧接触氧化用于印染废水强化生物处理的研究    王国栋

UASB+MBBR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张引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