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人工快渗处理东北地区村镇分散污水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1:05
热度:

人工快渗处理东北地区村镇分散污水试验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剧增及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其中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剧增及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其中最严重的是水污染问题。生态处理模式可实现污水就近处理,处理设施建设灵活、投资少,可以作为污水集中处理模式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人工快渗(CRI)污水处理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态工程或生物-生态处理技术。CRI系统对于生活污水和受污染河流水净化效果良好,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相比较,该技术有成本低(包括建设和运行成本)、出水效果好、不产生活性污泥,操作简单、抗冲击负荷强、运行稳定等优点。 土地处理系统(land processing system)是利用土地及其中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水(废水)进行处理,同时又利用其中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设施。土地处理系统的基本工艺主要有三种:慢速渗滤(SR)、快速渗滤(RI)、地表漫流(OF)。三种工艺主要差别在于相应工艺中污水水力负荷和水力路径不同。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 Syst-em,简称CRI系统)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土地处理技术,是在污水快速渗滤(Rapid Infiltration System,简称RI系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是采用人工填料介质,可以控制水力负荷,保证出水水质的不错的处理系统。 对于东北村镇污水处理宜走小型化、就地化处理的道路。遵循“两低一好”原则,既要一次性投入低,还要日常管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为此本课题采用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CRI)来进行试验分析。 本文对人工快渗系统的净化机理及去除效果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一些人工快渗系统的强化措施,以保证去除效果,增强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并指出了人工快渗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本试验首先对试验参数进行了对比,对水力负荷周期、进水水力负荷和滤层厚度进行探讨,最后得出人工快渗系统最佳的运行参数为:水力负荷40cm/d,湿干比为1:2,水力负荷周期为淹水8h,落干16h。运行结果显示CRI不仅对氨氮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可以达到95.0%;对CODCr和TP的去除效果也很明显,去除率分别为82.3%和80.4%,系统运行稳定,而且效果良好。天然河沙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运行初期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稍有下降。陶粒和石英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一直很稳定,但效果不佳,特别是石英砂,对氨氮的去除率几乎为零,火山岩的去除效果适中,沸石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对氨氮、CODCr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98.20%、93.17%和95.53%。最后确定沸石滤料在滤层厚度为80cm时是最佳运行条件。 【关键词】:东北村镇污水 人工快渗系统(CRI) 水力负荷周期 土地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概述10-20
  • 1.1 东北村镇污水的现状与特征10-12
  • 1.1.1 东北村镇污水污水的现状10-11
  • 1.1.2 东北村镇污水的特征11-12
  • 1.2 东北村镇污水来源与危害12-13
  • 1.2.1 东北村镇污水的来源12
  • 1.2.2 东北村镇污水的危害及处理的必要性12-13
  • 1.3 东北村镇污水生态理技术发展现状13-18
  • 1.3.1 氧化塘处理技术14
  • 1.3.2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14-15
  • 1.3.3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15-17
  • 1.3.4 蚯蚓生态池17
  • 1.3.5 生态厕所17-18
  • 1.3.6 东北村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遴选18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18-20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18-19
  • 1.4.2 研究内容19
  • 1.4.3 论文主要创新点19-20
  •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20-28
  • 2.1 试验仪器、药品与装置20-25
  • 2.1.1 试验仪器与药品20
  • 2.1.2 试验装置20-23
  • 2.1.3 试验进水水质23
  • 2.1.4 试验滤料23-25
  • 2.2 试验方法25-28
  • 2.2.1 主要水质指标及测试方法25
  • 2.2.2 反应器的启动试验25-26
  • 2.2.3 运行条件对比优化试验26-28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28-57
  • 3.1 不同水力负荷周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8-30
  • 3.2 不同滤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30-34
  • 3.2.1 不同滤速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30-31
  • 3.2.2 不同滤速对污水中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31-34
  • 3.3 不同滤料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34-53
  • 3.3.1 不同滤料对污水 CODCr的去除效果34-40
  • 3.3.2 不同滤料对污水 TP 的去除效果40-46
  • 3.3.3 不同滤料对污水氨氮的去除效果46-52
  • 3.3.4 五组滤料对污水污染物去除率的对比52-53
  • 3.4 不同滤层厚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53-57
  • 3.4.1 不同滤料各滤层对污水 CODCr的去除效果53-54
  • 3.4.2 不同滤料各滤层对污水氨氮的去除效果54-55
  • 3.4.3 不同滤料各滤层对污水 TP 的去除效果55-57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57-58
  • 4.1 结论57
  • 4.2 建议57-58
  • 参考文献58-61
  • 作者简介61-62
  • 致谢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型污水处理装置──膜生物反应器    张琳,张元月

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的治理技术与方法述评    郭永龙,武强,王焰新,蔡鹤生

人工土壤渗滤工艺研究与应用    孙宗健;王金生;腾彦国;

村镇及小区污水的生态处理技术    刘霞,陈洪斌

人工快渗处理牛湖河水的实践    潘彩萍,王小奇,钟佐燊

我国氧化塘工程技术进展初探    田金质;

东莞华兴电器厂生活污水人工快速渗滤处理系统    张金炳,黄培鸿,杨小毛,牟新民,潘彩萍,钟佐栻

膜生物反应器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郑祥,朱小龙,张绍园,张坤,樊耀波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种云霄,胡洪营,钱易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研究进展    郭伟,李培军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填料的研究进展    韩磊;严群;赖兰萍;封丹;李健昌;罗仙平;

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封丹;严群;李健昌;赖兰萍;韩磊;黄俊文;罗仙平;

淮河流域贝类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与水污染治理    李玉成

膜分离技术及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和展望    张再利,朱宛华,江荣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王健;

农村饮水安全的思考    吴长春;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除磷效果研究    邱沪生;欧阳郑凯;

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雷泽湘;谢贻发;徐德兰;刘正文;

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和机理    屠晓翠;蔡妙珍;孙建国;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堵塞现象及成因探讨    邵坚;程林;刘俊;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进展    陈小敏;王梅;

人工快渗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    杨小毛;梅立永;赖梅东;刘欢;李旭宁;

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BOT运行模式及效果    刘康怀;龙飞;梁怡;高明河;

土地渗滤技术处理高尔夫园区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刘飞;邓辅唐;孙珮石;卿小燕;

国内MBR工程化应用发展滞缓的原因与建议    关毅鹏;陈颖;

MBR法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杨德敏;

人工快渗技术在受污染河道水环境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赖梅东;刘欢;张海凤;梅立永;李旭宁;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硝化菌群脱氮作用解析    马鸣超;姜昕;李俊;何江涛;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氨氧化菌16S rDNA的DGGE分析    马鸣超;姜昕;刘菲;李俊;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态学分析    姜昕;马鸣超;李俊;钟佐燊;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赵占军

不同生态因子下LMBR处理制药废水运行效能及数学模型    白羽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氮循环微生物效应及生态模型研究    修海峰

北方都市生态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研究    王昊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城市径流特征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    肖海文

分散式养猪废水处理技术工艺研究    杨利伟

絮凝剂对减缓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速率的效果和机理研究    纪婧

丹江口库区代表性水源地农村水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    王华玲

长沙市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究    胡阳阳

镀镍废水的处理回用技术研究    李家业

新型螺旋膜组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徐晓静

无纺布膜的亲水改性及其抗污染性能研究    冯冉冉

杭州园林节水技术研究    齐方圆

富营养化水体中三种水生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宋春春

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酸性重金属废水的效能及机理研究    刘晶晶

北方河口区石油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    张竹圆

BAF处理效能及化学除磷试验研究    王俊

城市污水处理及绿化回用的研究    陈耀兵;王维;杨小平;

污水处理回用于农业灌溉的探讨    王维;郭青;赵旭涛;

城市2级污水经微滤处理后的水质和灌溉利用分析    陈文;左军;刘庆红;

重金属离子对污水生物处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刘玉年;印华斌;赵丽;

污水灌溉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刘增进;张建伟;

我国污水灌溉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刘开坤;韩立岩;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于农田水利工程探讨    郑姝卉;王鹏;

植物修复的技术内涵及展望    周启星,宋玉芳

城市污水资源化评述    刘平波,卜义惠

污水的土地处理特性分析    李慧,王俊岭

湿地治污系统在洞庭湖区的应用研究    胡茂永

毛管逆滤渗污水处理系统原理研究及其室内实验验证    于颖多

浅析煤矿工业场地与居住区污水浓度偏低原因    韩学增

污水对锦州湾浮游植物影响的初步研究    黄文祥,牟秀林,王黎明,王洪源

矿浆法普钙掺用尾吸污水    苏东辉;余清吉;李港河;李世群;

石龙芮对不同浓度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王丹;张银龙;庞博;

不同观赏植物在城市河道污水中的生长试验    王寿兵;阮晓峰;胡欢;王祥荣;樊正球;

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试运转期间呈现的问题探讨    马明霞,胡康宁

猪粪污水浮游植物群落与成因研究    许海;刘兆普;杨林章;何雪青;殷士学;

改性炭K对养猪场污水的净化作用    陈艳芳;林斌斌;王飞鹏;黄婧;吴若菁;

压滤法污水处理的研究    王殿欢;洪萼辉;

浅谈含油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戎凯伦;

黑麦草在模拟人工湿地中对奶牛场污水高浓度氮的吸收转化    方志坚;颜明娟;陈子聪;张辉;林诚;

分流制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设计与调控    刘娟娟;邱凌;苑建伟;杨鹏;

受污农田中农作物对重金属铅的富集特征研究    李铭红;李侠;宋瑞生;李青;

牧草轮作对奶牛场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颜明娟;方志坚;翁伯琦;林诚;张辉;陈子聪;

环境治理需要转变思路和制度创新——温州鳌江污染整治的经验及启示    胡剑锋;

四川农村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选择及其技术经济评价研究    杨敏;刘富舜;

猪粪污水浓度对球形红假单胞菌光合制氢的影响    张全国;原玉丰;张军合;王艳锦;

AB污水处理工艺在青岛市海泊河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邱宝莲;

市政污水与再生水消毒技术研究进展    常功法;王永仪;

FZ-12固液分离机在规模化猪场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成效    林代炎;翁伯琦;钱午巧;

对高污染企业将按污水浓度分级收费    记者 潘琼英

生化工艺处理污水成印染“功臣”    绍音

畜禽养殖治污创新才有出路(记者来信)    本报记者 赵永新

南昌申请试点:分散式治污破题    本报记者 贾海峰

十年百亿打造排水“万里长城”    本报记者 刘勇 郑荣林

见实效就要有实招    本报通讯员 徐晶锦 记者 赵晓

嘉兴环保试水“驻厂工作制”    记者 陈健 通讯员 杨建强 吴顺华

德国的水价和排污管理    

我高难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达世界先进水平    记者 齐柳明

东莞居民排污费拟涨4倍    记者 尹仁祥

一株栅藻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于养猪废水处理的潜力研究    程海翔

生活污水和造纸厂污水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黄新恩

城市生活排水系统废气产排污系数核算研究    黄建洪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排水管道缺损状况量化评价研究    干里里

MUCT工艺缺氧吸磷性能强化技术研究    王晓玲

威海市工业园污水排水系统布局规划研究    李志伟

污水管网中污水COD浓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郑国辉

西藏那曲镇城区排水系统规划的研究    姚修富

雨污混接系统溢流分析及初级处理研究    章剑

兰州市生活排水系统废气产排量测算及控制对策研究    季俊青

ADC发泡剂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研究    郑土英

珠三角高经济密度区域水环境污染控制研究    刘文俊

畜禽养殖污水中高效氨氮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污水净化剂的初步研究    黄婧

以资源化为目标的新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预处理研究    宫徽

某汽车制造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黄金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