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0:56
热度: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摘要】: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是以传统生物流化床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该反应器吸取了化工操作中的流态紊动技术,具有污泥负荷高,抗冲

【摘要】: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是以传统生物流化床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该反应器吸取了化工操作中的流态紊动技术,具有污泥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结构紧凑,占地面小等特点。本文对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在污水处理行业中的应用。试验采用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利用正交实验确定反应器的最优参数,研究了反应器对COD、NH4+-N、SS、TN、TP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对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以及活性污泥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最佳运行参数为HRT10h,QL0.55m3/h,SRT5d,该工况下气提反应器出水COD、NH4+-N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90.17%、91.45%和91.85%,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标准。 2、试验过程中,COD进水浓度最小值为229.71mg/L,最大值为595.69mg/L,平均浓度值为375.71mg/L。气提反应器COD去除率维持在64.24-94.43%,平均去除率为81.24%。COD出水浓度稳定,保持在33.16-96.17mg/L之间,平均出水浓度为63.24mg/L。污泥负荷平均为1.05kgCOD/(kgMLSS·d),高于一般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3、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对SS的去除率维持在87.72-93.35%之间,平均去除率为89.87%。由正交实验结果可知,影响气提反应器出水SS浓度的主次顺序为SRTQLHRT,即泥龄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曝气量,影响最小的是水力停留时间。 4、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脱氮除磷能力高于一般生物处理工艺。反应器TN、TP进水幅度分别为58.03-73.54mg/L与5.34-19.19mg/L,平均TN去除率达55.61%,高于一般生物处理工艺的20%-40%,平均TP去除率为57.72%,高于一般生物处理工艺的15%-20%。 5、试验通过人为添加蔗糖的方法考察气提反应器抗水质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表明,在气提反应器COD平均进水浓度为707.56mg/L的情况下,出水COD浓度保持在77.28-128.65mg/L,平均出水浓度为93.92mg/L,COD去除率保持在84.95-89.66%,平均去除率为86.11%。可见,即使进水COD浓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气提反应器对COD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去除率。 6、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SV与SVI平均值分别为15%、93,试验还发现,SV曲线与SVI曲线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明显,表明气提反应器活性污泥的稳定也得到加强。 【关键词】: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 生活污水 正交实验 污泥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17
  • 1.1.1 我国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9-11
  • 1.1.2 我国水污染状况11-13
  • 1.1.3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新技术13-17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17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17-19
  • 第二章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与理论19-25
  • 2.1 气提反应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19-22
  • 2.2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污水处理原理22
  • 2.3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特性22-25
  • 2.3.1 载体比表面积大23
  • 2.3.2 容积负荷与污泥负荷高23-24
  • 2.3.3 耐冲击负荷能力强24
  • 2.3.4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24-25
  • 第三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25-31
  • 3.1 试验装置与工艺流程25-26
  • 3.1.1 试验装置25-26
  • 3.1.2 工艺流程26
  • 3.2 试验材料26-28
  • 3.2.1 载体26-28
  • 3.2.2 试验菌种及污水来源28
  • 3.2.3 试验设备与仪器28
  • 3.3 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28-29
  • 3.4 试验过程设计29-31
  • 3.4.1 最佳参数的选择30
  • 3.4.2 抗冲击负荷试验30
  • 3.4.3 活性污泥特性研究30-31
  • 第四章 试验运行过程与数据分析31-53
  • 4.1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启动与挂膜31-32
  • 4.2 正交实验因素及水平的选定32-36
  • 4.3 最佳运行参数的选择36-39
  • 4.4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对COD 的去除效果39-40
  • 4.5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对SS 的去除效果40-41
  • 4.6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性能研究41-48
  • 4.6.1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脱氮性能41-45
  • 4.6.2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除磷性能45-48
  • 4.7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抗冲击负荷分析48-53
  • 4.7.1 抗水力冲击负荷48-49
  • 4.7.2 抗水质冲击负荷49-51
  • 4.7.3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二次启动51-53
  • 第五章 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活性污泥特性分析53-64
  • 5.1 活性污泥的外观结构和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分析53-58
  • 5.2 活性污泥的MLSS、SV 及SVI58-61
  • 5.3 活性污泥比耗氧呼吸速率SOUR61-64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64-67
  • 6.1 结论64-66
  • 6.2 建议66-67
  • 参考文献67-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70
  • 致谢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三相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屠宰废水的试验研究    刘少北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硝化过程的选择特性研究    王志盈,袁林江,彭党聪,刘超翔

三相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液相混合特性    丛威,刘建国,欧阳藩,廖永红

不同泥龄下活性污泥絮体性状的研究    朱哲;李涛;王东升;姚重华;

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群落结构优化的可控途径研究    周可新,许木启,曹宏,徐军

环流曝气塔中生物脱氮过程的研究    杨海光,陈筛林,李飞,江田民,丁富新

SBR工艺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与控制参数的关系    尹军;王雪峰;王建辉;焦畅;周爱丽;

气升式吸附塔在CGA工艺中的应用    赵兵,卢立柱,谢慧琴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废水研究进展    刘刚,徐高田,裴勇

苏云金杆菌在外环流气升式反应器中发酵工艺的研究    李稳宏,刘永强,孙晓红,刘源发

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工程设计中的污泥龄    许劲,孙俊贻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脱氮 除磷效果及污泥特性的试验研究    罗富金

螺旋流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研究    孙志华

PE管件注塑成型工艺优化设计    宋财福;张鹏;谭建志;

注塑机塑化参数对能耗的影响研究    李福;程珩;王国宝;白瑞;路亮;

城市污泥的一种全新处理方式    钱光毅;

竖向荷载作用下散体材料堆的试验研究    蒋红英;柯志华;刘杰;

氧气顶吹转炉脱磷工艺分析    赵素华;原丽君;田勇;张守东;

聚合氯化铝(PAC)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昂,楼菊青

沪酿3.042米曲霉产中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阚清华;汤斌;张庆庆;张海龙;

乡镇生活污水水体高效氨氮降解菌株的筛选    袁征;徐建平;

浅谈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方文秀;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棉浆粕生产中的废水    杨洋;

循环水养鱼高效水处理技术研究    战培荣;刘伟;卢玲;

基于正交实验的电液伺服系统最优运行参数选择方法研究    冯志君;周德俭;

流化床生物滤器的设计与循环水养鱼应用研究    战培荣;刘伟;卢玲;

养殖水体内小球藻对鱼类密度制约作用的影响和生长特征    刘兴国;徐皓;顾兆俊;宋洪桥;

新型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类型和应用    王凯军;

应用一体化生物脱臭装置净化污水泵站臭气试验研究    刘学欣;郭静;朱珂;邱中行;张海忠;曲扬;崔芳春;周理智;徐金凤;

制革用酶制剂的固定化初步研究    匡卫;付丽红;李文文;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陈秉娟;周倩;严莲荷;

焦化污水脱氮处理技术研究    诸献雨;

废水化学除磷的研究进展    左梅梅;王华军;丁昭霞;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    杨红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    秦统福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电子中介体固定化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应用    王凯鹏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    金云霄

铵态氮在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机制及转化去除研究    陈坚

相转移法合成蔗糖多酯及其性质研究    王利宾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酱油多菌种发酵关键技术研究    阚清华

聚氨酯膜预防综放巷道煤层自燃技术的研究    刘超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酸化油生物柴油降粘及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丁凯

舰船冲击环境频域与时域特性研究    郭际

厌氧折流板—好氧反应器处理染废水中试试验研究    呼冬雪

阜新矿区矿井水混凝及过滤优化研究    唐寿明

屠宰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进展    于凤,陈洪斌

二级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在屠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王伟;王明刚;邵纯红;王彦龙;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的生物膜的培养    黄青华;王化军;曹从荣;

屠宰废水治理技术评价    何强,龙腾锐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启动特性实验研究    邓洪权,潘永亮,杨平

ABR-DAT-IAT法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应用    黄任东;

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研究    陈贺添;陈发枝;

屠宰废水预处理后的SBR工艺处理工程    赵永生;冼萍;

采用厌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屠宰废水    黄惠芳,覃宏刚,李建军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废水参数选择    温沁雪,施汉昌,陈志强

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反应器脱氮试验研究    高艳玲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王翠

屠宰废水处理工艺过程的研究    王晓伟

废水脱氮处理方法研究    梁刘艳,汪苹

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研究进展    刘壮,杨造燕,田淑媛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废水除磷工艺中聚磷菌及其缺氧态下吸磷现象    魏琛,张晚凉

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对策    郑亚西,王关民

城市污水除磷中的有关问题    黄晟,吴慧英,陈建红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措施    张智,林艳,梁健

中国湖泊渔业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孙刚,盛连喜,冯江,郎宇,李振新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概况    周毅,杨开,杨德勇

用呼吸仪监测取代酚类化合物对活性污泥的抑制    沈定华,许昭怡,孔刚,于鑫

循环反应器的最适宜循环比    谢永福,谢冰

用循环反应器分析返混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张兴法

管式循环反应器的模型计算    刘秀凤,张宝泉

循环反应器中循环比的研究    张兴法

变容循环反应器体积的精确计算    张兴法,徐超,陈敏

用循环反应器实现全混流时最小循环比R_(min)的探讨    罗明河,牛存镇

等温变容循环反应器体积的精确计算    张兴法

世界最大多区循环反应器在广东茂名整装出厂    

循环反应器最佳循环比的讨论    罗明河;金克康;

顶尖聚丙烯多区循环反应器制造成功    

聚丙烯MZCR反应器提升管内颗粒RTD实验研究与CFD模拟    王嘉骏;汤颜菲;张文峰;李良超;顾雪萍;冯连芳;

抗冲共聚聚丙烯生产技术进展    张丽洋;付义;赵增辉;朗笑梅;邹恩广;王淑英;

可得区法研究典型反应分离循环系统的废料最少(Ⅱ) 非纯物料循环    孔令启;郑世清;赵文;杨霞;

南宁市高浓度淀粉生产废水厌氧生化处理技术探讨    张济锋;陶丽红;韦小蓉;

石化装备国产化又获重大突破    记者 龙泰良 通讯员 庞远云

茂名重力再造大型石化装备    钟大海 黄禄青

为建设世界级聚丙烯基地储备技术力量    孙金萍 记者 赵龙

中小合成氨企业困境之中谋新路    杨扬

天津百万吨乙烯设备国产化率高    曲照贵 董波

新型乙烯聚合循环反应器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魏舸裔

多区循环反应器丙烯聚合与模拟分析    吴钢良

氧化沟设计计算优化及MATLAB实现    汪伟

新型壳聚糖载体固定脂肪酶及催化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技术    刘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