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高校学生生活污水排放特征及其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00
热度:

高校学生生活污水排放特征及其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摘要】:对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宿舍(11栋男生宿舍、17栋女生宿舍)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进行调查与分析,设计建设厌氧-人工湿地生态

【摘要】:对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宿舍(11栋男生宿舍、17栋女生宿舍)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进行调查与分析,设计建设厌氧-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对其进行生态处理,研究结果如下: 1.学生公寓生活污水排放特征分析 1)生活污水排放量分析 (1)生活污水日变化分析 11栋学生宿舍排水峰值出现的时间段依次为:早上6:00~8:00、中午12:00-14:00、晚上21:00-24:00;17栋学生宿舍排水峰值出现的时间段依次为:早上7:00-10:00、中午12:00-14:00、晚上21:00-24:00。17栋学生宿舍排水早高峰时段出现的时间比11栋学生宿舍晚一个小时且持续时间长。学生公寓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有早中晚三个高峰时段,该三个时段的排水量占全天排水量的85%以上, (2)生活污水排放量周变化分析 表现为周一至周五排水量相当,周末排水量有所增加,11栋学生宿舍周末排水量较周一至周五增加20%左右,增幅较大;17栋增幅在5%左右,增幅较小。 (3)生活污水排放量月变化分析 11栋与17栋学生宿舍最低排水量均出现在暑假7月份,11栋日均最低排水量8.1m3,17栋日均最低排水量32.5m3;11栋日均最高排放量出现在5月份,日均最高排水量105.3m3,17栋日均最高排放量出现在9月份,日均最高排水量135.6m3。 (4)生活污水排放量季节变化分析 11栋季节日均最低排放量出现在夏季,日均最低排放量为37.2m3,11栋季节日均最高排放量出现在春季,日均最低排放量为101.6m3;17栋季节日均最低排放量出现在冬季,日均最低排放量为56m3,17栋季节日均最高排放量出现在秋季,日均最低排放量为115.2m3。 (5)生活污水排放量学期变化分析 11栋春季学期日均排放量81.6m3,11栋秋季学期日均排放量76m3;17栋春季学期日均排放量92.5m3;17栋秋季学期日均排放量89.4m3。 2)生活污水水质变化分析 (1)女生公寓(17栋)学生宿舍生活污水COD、NH3-N、TN、TP浓度一天中在凌晨1:00-6:00时间段高于其他时段,晚上22:00左右污染物浓度最低;在周一至周五时间段COD、NH3-N、TN、TP浓度波动不大,但比周末高。 2、生活污水厌氧——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效果 当厌氧系统稳定运行时,厌氧系统对COD、NH3-N、TP、SS的去除率依次为:COD去除率37%左右;氨氮去除率45%左右;总磷去除率7%左右;SS去除率14%左右。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栽种灯芯草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第九天时对COD去除效果达到73.3%,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0.1%,栽种黄花鸢尾的人工湿地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44%。 【关键词】:校园生活污水 排放特征 厌氧-人工湿地系统 生态处理 高校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99.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 研究背景11
  • 2 校园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5-18
  •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15-16
  • 3.2 研究内容16
  • 3.3 研究技术路线16-18
  • 第二章 校园生活污水排放规律及水质特征研究18-31
  • 1 研究对象及其基本情况18
  • 2 实验设计18-20
  • 2.1 实验地点18
  • 2.2 实验方法18-20
  • 3 结果与讨论20-31
  • 3.1 学生宿舍污水排放量分析20-26
  • 3.2 学生宿舍生活污水水质特征与评价26-29
  • 3.3 小结29-31
  • 第三章 厌氧系统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研究31-42
  • 1 试验装置、材料与方法31-32
  • 1.1 处理工艺流程31
  • 1.2 试验装置31-32
  • 2 反应器进水水量及水质32
  • 3 接种的污泥32
  • 4 分析项目与方法32-33
  • 5 试验结果与讨论33-41
  • 5.1 厌氧系统启动33
  • 5.2 厌氧系统运行特性33-40
  • 5.3 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40-41
  • 6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42-50
  • 1 人工湿地及其分类42-43
  • 2 研究内容43
  • 3 试验材料与方法43-45
  • 3.1 校园生活污水43
  • 3.2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43-44
  • 3.3 湿地植物选择44
  • 3.4 试验方法44-45
  • 3.5 水质监测指标45
  • 4 结果与讨论45-48
  • 4.1 进水水质监测结果45
  • 4.2 栽种不同种类植物的人工湿地对COD的净化效果45-46
  • 4.3 栽种不同种类植物的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净化效果46-47
  • 4.4 栽种不同种类植物的人工湿地对总磷的净化效果47
  • 4.5 栽种不同种类植物的人工湿地对SS的净化效果47-48
  • 5 小结48-50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50-52
  • 1 结论50-51
  • 2 创新点51
  • 3 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作者简历5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滇池人工湿地系统进水前处理的研究    谌伟;李小平;孙从军;高阳俊;蔡婧;

挺水植物及其园林应用    欧克芳;林鸿;陈桂桥;夏文胜;

芦苇塘净化污水的初步试验研究    郭汉生,肖林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王薇,俞燕,王世和

校园污水处理与回用的实验研究    郝军;杨秀红;李沅;

沼气技术在学校生活污水净化中的应用    林志锋;陈华鼎;

SBR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蔡勋江;张赵田;范洪波;吕斯濠;

校园污水处理工程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曹卫华

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    童建平;王洪艳;任拥政;

SBR/过滤/ClO_2消毒工艺处理校园污水并回用    邱俊;朱乐辉;闵根平;项忠平;钟恢明;

常熟地区水质监测与分析    朱东兴;韩恕;杨玉兵;沈宗根;吕洪飞;郝建华;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赵不凋;刘柏朱;卢晓芳;李大;唐海;彭懿明;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除磷效果研究    邱沪生;欧阳郑凯;

人工湿地研究进展    李杰;钟成华;邓春光;

人工湿地植物生理生态及其去污机理研究    徐大勇;徐祖信;

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袁龙义;杨小林;付燕玲;李云;

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氮去除影响因素研究    张强;唐娜;

基质渗透系数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徐德福;李映雪;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    王飞宇;洪剑明;靖德兵;阮晶晶;姜冰冰;

校园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及循环利用的管理对策    张瑜;黄曦涛;

高校校园中水回用探析    笪春年;

南京淳东灌区WRSIS湿地子系统的改进及其减污效应研究    李琳娜;邵孝侯;李铃君;刘钰;黄万勇;朱亮;吴七斤;徐征;

水生植物对养殖水面的适应性观察    林启存;郑毓华;许宝青;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左文涛;康苏花;

城市与环境的切点——生态设计——太仓南郊新城人工湖生态设计    黄鹤;

复合人工湿地对轻微污染地表水有机物深度去除的研究    马文林;王雪莲;李荣旗;

废水化学除磷的研究进展    左梅梅;王华军;丁昭霞;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与设计    张迎颖;周可为;钱玮燕;

强化型生态湿地处理旅游区生活污水研究    杜建强;张灿娟;张瑛;

入湖污水湿地修复技术研究    李晶晶;黎南关;邹朝望;

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    杨红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    戴兴安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    金云霄

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赵占军

北方都市生态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研究    王昊

减排降污控制稻田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技术研究    冯国禄

人工湿地预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修春海

基于植物群落分析的武汉城市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典型模式研究    曾毅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枣庄市生态农业区划与模式研究    周玉亮

刺苦草等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程度不同水体净化作用研究    赵迪

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沈一村

富营养化水体中三种水生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宋春春

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酸性重金属废水的效能及机理研究    刘晶晶

合肥市景观水体水质评价方法及“复合酶—原位生物修复法”试验的研究    侯萍

凹凸棒石基碳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研究    王晓三

两种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研究    张永静

利用微生物促进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动态    张华;

水生植物净化受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刘松岩;何涛;周本翔;

香蒲对水体的净化效应    孙焕顷;范玉贞;

喜旱莲子草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利用研究    武模戈,陶令霞

小区生活污水回用SBR处理实验研究    张道方,史雪霏,魏宇,纪桂霞,胡寿根

水生维管束植物处理污水及其综合利用    田淑媛,王景峰,朗铁柱,杨秀文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王薇,俞燕,王世和

校园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    杨宗政,庞金钊,张涛,孙永军,张颖

深圳白泥坑、雁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场    陈韫真,叶纪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于少鹏,王海霞,万忠娟,孙广友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分析及其后处理技术研究    夏邦寿

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填料优化级配    鲁铌;章北平;刘真;刘礼祥;陆谢娟;洪永福;

人工湿地处理汕尾新农村生活污水探讨    林小群;陈文婷;

人工湿地处理赣南新农村生活污水探讨    成先雄;尹艳芬;张涛;邱廷省;

分层填料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严华勇;邹仲勋;

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工艺设计研究    田葳;秦翠翠;

湿地植物群落对不同浓度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周耀华;李莎莎;杨红梅;李隐;杨佼;段宗亮;邓茂林;

厌氧段-人工湿地处理污水高效稳定机理研究    杨勇;叶长兵;曾维庆;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于慧卿;何延新;黄宇广;李澍;牛涛涛;张豪;尹鹏;

不同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小规模生活污水效果比较    闫健;崔理华;谢小妍;陈凯;

低温下跌水曝气接触氧化处理乡村生活污水    吉祝美;吕锡武;李先宁;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周文敏;肖华;喻曼;许育新;符建荣;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应用前景    王黄金;乔亮亮;

人工湿地中氮代谢微生物的共存策略及机理    马建国;刘月敏;陆明;

基于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无能耗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    李德斌;李建;刘正实;段秋宴;

不同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比较    黄龙;韩春元;田娟;刘杰;

人工湿地处理小城镇污水在海南的发展前景    周祖光;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生态价值的研究    常高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左文涛;康苏花;

水循环处理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人工湿地公园为例    

人工湿地在回用水中的应用及须考虑的问题    余杰;田宁宁;钱靖华;李燕林;高成杰;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作用有多大?(上)    本报记者 宗宝泉 通讯员 姜宝泉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作用有多大?(下)    本报记者 宗宝泉 通讯员 姜宝泉

采用人工湿地治理乡镇生活污水    记者 林东程

关注民生 全面完成“十件实事”    田越

一个城市回归自然的生态治污实践    本报记者 王宁

人工湿地 农村治污显身手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黄慧诚 李俊华 黄霓

澄海盐鸿建人工湿地    本报记者  高丽

伏虎人工湿地:场镇污水变清了    张永祥张枥

埃及 人工湿地 生态治污    朱国才

人工湿地治污水好处多    本报记者 王娅

BAF强化人工湿地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韩晓丽

城乡耦合系统人类主导的碳循环及生态服务    吴旭

人工湿地预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修春海

人工湿地构建及其对污染的黄河灌溉水处理效应    司万童

城市径流特征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    肖海文

人工湿地基质植物除钼机理与效能研究    练建军

人工湿地系统氯离子分布特征及其综合生态效益研究    陈明辉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中生产和分解子系统功能强化研究    刘冬

城市化过程中人工湿地去污模式与强化技术研究    金晖

人工湿地减排温室气体估算研究    潘涛

寒冷地区人工湿地基质的筛选及净化效能研究    肖婷

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与优势植物筛选研究    杨琼

微电场—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处理重金属废水初探    卢守波

应用人工湿地处理城镇生活污水    杨帆

污水厂升级改造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温小鹏

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研究    刘峰

农田径流人工湿地处理中磷的去除研究    刘波

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中污染物去除特征研究    曾永刚

人工湿地处理源水中两种典型POPs物质的效果研究    张键

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筛选与人工湿地基质净化性能比较    张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