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式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49
热度:

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式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摘要】:论文从反应技术的角度,在OCO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了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式反应器(OGO反应器)。论文对OGO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进

【摘要】: 论文从反应技术的角度,在OCO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了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式反应器(OGO反应器)。论文对OGO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OGO反应器生物除磷脱氮能力及去除效果的稳定性;进行了反应器流型特性试验比较;通过正交试验得出OGO系统运行的最佳控制条件,并以长期、连续运行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OGO系统有机物去除与脱氮除磷效能、系统中活性污泥特性与系统需氧量、反应器低温运行效果及参数优化;通过反应器中氮素的追踪和氮平衡计算,考察了系统内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现象、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①OGO反应器中内隔墙结构的延伸,有效增加了缺氧区的有效容积和缺氧停留时间,反应器中好氧-缺氧的宏观分区及基质在环区的动态分配得以优化,提高了反应器内缺氧环境的稳定性,可以更为充分地发挥系统生物脱氮除磷潜能。在进水NH3-N浓度、TN浓度分别为15.67~35.42mg/L和19.68~40.08mg/L的条件下,其出水浓度分别为3.97~9.48mg/L和7.86~13.85mg/L。氨氮、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从OCO系统的61.9%和50.5%提高到74.3%和65.6%,系统生物脱氮效果的提高较为明显。 ②在OGO反应器好氧区和缺氧区入口处C-隔墙的始端,设置与池底相连的活动导流墙,替代OCO反应器中的机械调速器,进行内循环流量的分配调节,实现了反应器中混合液的水力内回流,提高了反应器的节能效果。活动导流墙开角大小与流量分配的关联计算模型表明,当导流墙的开角α从0°到25°变化时,Q缺/Q好的比值从1.19增加到2.85。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当导流墙末端位置为区间b/a=1/2~1/4,即开角α为0~15o,总体出水效果良好。试验条件下较之OCO反应器,OGO反应器TN的平均去除率从56.5%提高到70.8%,TP的平均去除率从68.2%提高到80.4%,OGO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同时脱氮除磷效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显著提高。 ③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函数RTD试验计算结果得出,试验条件下,OCO与OGO反应器Pe数分别为2.1(1/Pe=0.476)和2.6(1/Pe=0.385),OGO较之OCO反应器在传质过程中平移作用的影响增加了约19%左右,推流流态的容积利用率得以提高,更有利于形成基质、溶解氧在空间上良好的浓度分布,强化反应器中的推流流型特性,提高反应效率。OGO反应器中由于内隔墙的延伸以及活动导流墙的设置,导致混合区液流的水力混合特性发生改变,可有效避免活性污泥在混合区内侧流速减小而导致的停滞积泥问题。 ④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出了OGO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较佳工况参数:在厌氧区、缺氧区与好氧区(将G-隔墙虚拟成封闭圆环,以圆环容积计)的容积比约为1:3.2:4.6,沉淀污泥回流比为60%时,①总水力停留时间(HRT)约为9.5h(其中厌氧区1.2h),②污泥龄(SRT)为18d,③好氧曝气区中部DO浓度为1.5mg/L,④污泥负荷约0.3~0.4kgCOD/(kgMLSS?d)。在优化工况条件下,OG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CODcr、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1%,73%,83%,出水水质能够总体满足《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级相关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系统中活性污泥恢复调节能力较强。 ⑤OGO反应器中厌氧区、好氧区、缺氧区以及混合区的活性污泥絮体的粒径范围约为42~670μm,粒径分布较宽。系统中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种类较多,活性良好。正常运行工况下,系统MLSS、SVI基本稳定在2.3~3.1g/L与96~128mL/g的范围内。OGO系统活性污泥表观产率系数0.1996kgMLSS/kgCOD,系统总需氧量为1.13kgO2/kgBOD_5(0.59kgO_2/kgCOD),略低于传统A~2/O工艺的需氧量1.4~1.91kgO2/kgBOD_5。 ⑥冬季低温条件下,OGO系统处理生活污水CODcr、NH_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1%,77.7%,69.7%和81.8%。系统脱氮的表观温度影响系数θa为1.023,该值低于生物脱氮的活性污泥系统的典型值,充分表明本技术在低温工况下具有良好调控能力。通过适当增加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或减小活动导流墙开角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低温工况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尤其是生物脱氮除磷效果。 ⑦OGO系统生物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受到反应器环区内DO浓度梯度分布的影响而不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环区中,OGO系统生物脱氮贡献主要在环区以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SND)发生。OGO反应器环区对TN的平均去除量占系统TN平均去除总量的69%左右。宏观分区理论适用于环区中发生的SND现象,微环境理论对OGO系统整体SND脱氮作用影响不大。研究纯化分离了6株在好氧条件下具有不同程度反硝化能力的菌株,且好氧条件下,菌株B、E对硝酸盐氮的还原效果较好,硝酸盐的转化率约为26%~30%,且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相对较少。OGO系统中存在的同步生物硝化反硝化现象,可以部分地从微生物学理论的角度来解释。 ⑧曝气区DO浓度、进水C/N比以及系统SRT对系统SND脱氮率存在显著影响,且曝气区DO浓度、进水C/N比对SND脱氮率具有关联影响。在OGO系统中,保持活性污泥氮负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最适的进水C/N为7~18,在此范围内,OGO工艺的脱氮效果和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最佳,系统对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74.15%左右,SND/TN值为59.94%。研究进行了OGO系统发生SND的最佳DO浓度计算模式的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最佳DO浓度的计算值与优化试验结论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OGO技术的开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试验研究结果可为该技术的工程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OGO反应器 生活污水 生物除磷脱氮 推流流型 污泥特性 低温 好氧反硝化菌 同时硝化反硝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703.3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英文摘要6-13
  • 图表目录13-17
  • 1 绪论17-39
  • 1.1 水环境问题与水体富营养化17-18
  • 1.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18-26
  • 1.2.1 污水生物脱氮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18-23
  • 1.2.2 污水生物除磷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23-26
  • 1.3 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与技术26-35
  • 1.3.1 A~2/O 工艺系列27
  • 1.3.2 SBR 工艺系列27-28
  • 1.3.3 环流循环污水处理工艺28-35
  • 1.4 课题的提出35-36
  • 1.5 主要研究内容36-39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39-43
  • 2.1 试验流程与装置39-41
  • 2.2 研究方法41
  • 2.3 试验水质与分析测试方法41-43
  • 2.3.1 试验水质41-42
  • 2.3.2 分析测试方法42-43
  • 3 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式反应器的试验研究43-59
  • 3.1 基本技术思路43
  • 3.2 OCO工艺实验分析43-48
  • 3.2.1 工艺的启动43-44
  • 3.2.2 OCO工艺对污染物去除的试验结果44-46
  • 3.2.3 OCO工艺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46-47
  • 3.2.4 OCO反应器水力特性的初步分析47-48
  • 3.3 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反应技术的试验研究48-53
  • 3.3.1 C-隔墙延伸的试验研究48-51
  • 3.3.2 活动导流墙分流的试验研究51-53
  • 3.3.3 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反应技术的形成53
  • 3.4 反应器运行的对比试验53-57
  • 3.4.1 运行试验结果53-56
  • 3.4.2 分析讨论56-57
  • 3.5 本章小结57-59
  • 4 反应器的流型特性与水力混合特征试验分析59-79
  • 4.1 反应器流型特性试验59-68
  • 4.1.1 反应器流态特征函数与反应器效率59-61
  • 4.1.2 试验研究方法61-62
  • 4.1.3 试验结果与分析62-65
  • 4.1.4 流型的模型拟合与推流比讨论65-68
  • 4.2 反应器水力混合特征68-77
  • 4.2.1 导流墙开角与混合液流量分配68-74
  • 4.2.2 反应器水力混合特征试验74-77
  • 4.3 本章小结77-79
  • 5 OGO系统工况参数的优化与运行效果试验研究79-121
  • 5.1 OGO系统主要工况参数的优化试验研究79-83
  • 5.1.1 正交试验方法79
  • 5.1.2 正交试验结果79-80
  • 5.1.3 分析与讨论80-83
  • 5.2 OGO系统运行效果的试验研究83-106
  • 5.2.1 试验结果83-95
  • 5.2.2 系统同时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的稳定性与除磷能力分析95-97
  • 5.2.3 系统有机物去除的效果与抗冲击负荷能力分析97-99
  • 5.2.4 系统低温运行效果分析99-106
  • 5.3 OGO 系统活性污泥特性分析106-118
  • 5.3.1 OGO系统中污泥性状与微生物相106-111
  • 5.3.2 OGO系统活性污泥沉降性能111-116
  • 5.3.3 OGO系统污泥产率分析116-118
  • 5.4 OGO系统需氧量分析118-119
  • 5.5 本章小结119-121
  • 6 OGO系统生物脱氮机理试验研究121-153
  • 6.1 OGO反应器的脱氮特性121-128
  • 6.1.1 反应器氮素浓度追踪试验121-124
  • 6.1.2 OGO系统各区脱氮贡献与氮素平衡分析124-128
  • 6.2 OGO系统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微环境机制分析128-130
  • 6.2.1 试验方法128
  • 6.2.2 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128-130
  • 6.3 具有反硝化功能的好氧菌分离培养试验研究130-136
  • 6.3.1 试验材料与方法130-132
  • 6.3.2 试验结果与讨论132-136
  • 6.4 OGO系统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136-150
  • 6.4.1 DO 浓度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136-142
  • 6.4.2 C/N 比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142
  • 6.4.3 C/N 比与DO 浓度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关联影响142-146
  • 6.4.4 生物固体停留时间(SRT)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146-150
  • 6.5 本章小结150-153
  • 7 结论与建议153-159
  • 7.1 结论153-156
  • 7.2 建议与展望156-159
  • 致谢159-161
  • 参考文献161-175
  • 附录175-176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75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175-176
  • C 申请专利情况1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集成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技术进展    王筱雯;马伟芳;林海;崔永强;

生活污水与尾矿水混合处理工艺及效果分析    谢中强;

进口优势菌的启动研究    赵爱华;张小娟;李杰;

“清洁桐庐”更动人    胡立刚;

浅析我国水环境现状及城市污水的处理    高婷;于航宇;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的研究    雷青娟;张正国;

广东新丰江水库集水区域生活污水防治研究    王瑾;付永胜;

3T-B系列菌剂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    樊博;李文龙;王艳丽;申琪;王迪;洪坚平;

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胡小兵;鲍静;周俊;

外加磁场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林振锋;

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除磷效果试验研究    李丽;王全金;李忠卫;

利用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动态试验研究    韩秀丽;陈稳;

岱庄煤矿矿井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张志刚;赵丙庆;沈海东;

生活污水处理与利用技术    陈斌;张宗军;

土地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卢会霞;孙红文;傅学起;

CASS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设计与应用    李春来;刘康怀;赵文玉;张华;覃许江;司圣飞;

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的常温启动和低温维持    高景峰;陈冉妮;苏凯;张倩;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王俊能;许振成;彭晓春;陈志良;

前反硝化除碳脱氮技术在治理煤矿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杨广正;肖红;

应用水解—好氧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徐浩昌;杭岳宗;

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及资源化    本报记者 叶昌元

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怎样处理?    李玉芳 闫艳 高杰

生活污水不再往地下漏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陆晓华 通讯员 刘军

中铝广西分公司实现生活污水工业循环利用    邓小英

处理生活污水 整治村庄环境    记者 郭月昌 通讯员 裘高华 陈海永

生活污水防治不容忽视    刘纯银

汉寿耗资8355万元治理县城生活污水    记者 曾玲 通讯员 周红艳

每年3万元处理3000人的生活污水    记者 陈羚 通讯员 裴甸昶

水上养绿植,绿岛净化生活污水    记者 余晓洁 吴晶晶

可处理辖区所有生活污水    本报记者 何腾江 实习生 王利冰

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式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许晓毅

一种复合菌剂的构建及其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崔丽

生活污水和造纸厂污水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黄新恩

dUBF-CW耦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李晓东

膜法处理回用生活污水及UF膜过滤生活污水膜污染机理的研究    孙德栋

厌氧—磁化复合系统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中试研究    易赛莉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机理及处理生活污水稳定运行特性研究    艾翠玲

城镇生活污水杨树林地慢速渗滤生态处理研究    白保勋

粉煤灰混凝剂制备及用于混凝—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效能研究    李亚强

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供给研究    管宏友

低温条件下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代琳琳

水生植物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研究    王怡

A~2/O一体化H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杜桂敏

混凝—过滤法在生活污水中的实验研究    黄树辉

O_3/H_2O_2联用和Fenton试剂对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研究    何江

大型水生植物净化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程伟

Z氏混凝法结合二氧化氯处理山东铝厂生活污水    刘光田

我国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方法研究    赵琴

生活污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试验研究    樊开青

高速公路施工期服务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理研究    马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