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浙江安吉农村集中居住区住宅的节能设计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11:18
热度:

浙江安吉农村集中居住区住宅的节能设计研究【摘要】:“居者有其屋”——住房,对于中国广大的城镇居民而言,仍是头等大事。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涌现出一股强大的建房热潮,且数量惊人。200

【摘要】: “居者有其屋”——住房,对于中国广大的城镇居民而言,仍是头等大事。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涌现出一股强大的建房热潮,且数量惊人。2004年,政府提出了抓好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建设,全国也掀起了一股新农村建设的浪潮。如何在农村建造节能省地型住宅,并为居民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是时代向我们建筑工作者提出的一项巨大的挑战。 本文从调查入手,按提出问题、限定范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运用建筑专业理论与设计方法,通过走访浙江省安吉县下属的递铺镇、孝丰镇、报福镇、皈山乡和山川乡等地区,并对孝丰镇剑山村生态屋进行了室内热环境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五十年以来当地农民的建房分期以及结合传统与现代建造手法建造节能省地型住宅,从而为当地居民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浙江省安吉地区农村住宅的演变,介绍当地背景情况、住宅特点及其演变历史;第二章为第三代农宅现状——现有农宅室内热环境调查实测分析,通过调查走访、对室内热环境测试与科学分析,了解目前普通农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 第三章为第四代农宅实验——“安吉生态屋”室内热环境测试,通过全面了解安吉生态屋的背景情况,结合实地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分析这一试验性农宅的成功与不足,并且通过实践的方式验证了部分生态手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第四章为生态屋与普通农宅的室内热环境比较; 第五章为结合传统与现代化,探讨如何才能有效营造新农宅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具体技术措施。 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挖掘传统建造材料、工艺的优势,扬长避短,结合现代化的节能技术理念,并进行一定的整合优化,使之适应今天的生活需求;同时,探讨现代建材如何与传统建造有效结合;并借助计算机软件模拟分析部分节能技术的使用效果。本文结合气候特征所提出的一系列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有助于营造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具体方法和原则,为浙江安吉地区建造节能省地型住宅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节能省地型住宅 乡村农宅 室内热环境 技术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U24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10
  • 三、研究方法10-12
  • 1 浙江省安吉地区农村住宅概述12-22
  • 1.1 影响因素12-15
  • 1.1.1 地理位置12-13
  • 1.1.2 历史沿革13
  • 1.1.3 气候特点13-14
  • 1.1.4 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14-15
  • 1.1.5 生活方式15
  • 1.2 农村住宅的特点15
  • 1.3 安吉农村住宅的演变15-20
  • 1.3.1 第一代生土房16-18
  • 1.3.2 第二代实心砖房18-19
  • 1.3.3 第三代更新住宅19-20
  • 1.3.4 寻找第四代绿色农宅20
  • 1.4 小结20-22
  • 2 第三代农宅现状——现有农宅室内热环境调查实测分析22-29
  • 2.1 地理位置与环境22-23
  • 2.2 现状调查23-24
  • 2.2.1 现有农宅调查23-24
  • 2.2.2 村镇建设农民最关心的问题24
  • 2.3 现有农宅的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24-25
  • 2.3.1 测试内容24
  • 2.3.2 测试仪器的选择24-25
  • 2.3.3 测试布点25
  • 2.4 室内热环境测试结果与分析25-28
  • 2.4.1 南向外墙内、外表面温度曲线26
  • 2.4.2 东、西向外墙内、外表面温度曲线26-28
  • 2.5 小结28-29
  • 3 第四代农宅实验—“安吉生态屋”室内热环境测试29-44
  • 3.1 安吉生态屋简介29-37
  • 3.1.1 地理位置与环境29
  • 3.1.2 建造方式29-31
  • 3.1.3 功能布局31-32
  • 3.1.4 建筑造价32
  • 3.1.5 生态思想32-36
  • 3.1.6 村民们的评价36-37
  • 3.2 室内热环境测试37-42
  • 3.2.1 测试布点37
  • 3.2.2 室内热环境测试结果37-40
  • 3.2.2.1 各房间温度变化曲线37-38
  • 3.2.2.2 二层南向外墙内、外表面温度曲线38-39
  • 3.2.2.3 二层北向外墙内、外表面温度曲线39
  • 3.2.2.4 二层东向外墙内、外表面温度曲线39-40
  • 3.2.2.5 二层西向外墙内、外表面温度曲线40
  • 3.2.3 生态节能措施的实测效果40-42
  • 3.2.3.1 天井水院40-41
  • 3.2.3.2 隔热保温屋顶41-42
  • 3.3 小结42-44
  • 4 生态屋与普通农宅的室内热环境比较44-61
  • 4.1 测试仪器44-45
  • 4.2 建筑材料对比45-46
  • 4.3 测试结果对比46-53
  • 4.3.1 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内外表面温度)对比46-50
  • 4.3.1.1 二层西墙内、外表面温度对比46-47
  • 4.3.1.2 二层东墙内、外表面温度对比47-48
  • 4.3.1.3 二层南墙内表面温度对比48-49
  • 4.3.1.4 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对比49-50
  • 4.3.2 相似房间的室内温度对比50-52
  • 4.3.2.1 西卧室室内温度对比50-51
  • 4.3.2.2 堂屋室内温度及地面温度对比51-52
  • 4.3.3 室内楼板上、下表面温度对比52-53
  • 4.4 室内风环境模拟53-60
  • 4.4.1 模拟计算域的设定53
  • 4.4.2 网格的划分53-54
  • 4.4.3 边界条件的设定54
  • 4.4.4 模拟结果54-60
  • 4.4.4.1 生态屋54-57
  • 4.4.4.2 普通农宅57-60
  • 4.5 小结60-61
  • 5 传统与现代化——营造新农宅舒适室内热环境的技术措施61-81
  • 5.1 场地设计61-66
  • 5.1.1 建筑选址及布局61-63
  • 5.1.2 植物绿化63-65
  • 5.1.3 水体绿化65
  • 5.1.4 晒场65
  • 5.1.5 公厕65-66
  • 5.2 农宅单体建筑66-76
  • 5.2.1 平面分区66
  • 5.2.2 空间组合66-67
  • 5.2.3 整体结构67
  • 5.2.4 生土墙67
  • 5.2.5 屋顶67-68
  • 5.2.6 窗户68-72
  • 5.2.6.1 保温、隔热68-70
  • 5.2.6.2 通风70-71
  • 5.2.6.3 遮阳、采光71-72
  • 5.2.7 太阳能的利用72-76
  • 5.2.7.1 直接受益式72
  • 5.2.7.2 对流环路式72-73
  • 5.2.7.3 集热蓄热墙式73
  • 5.2.7.4 附加阳光间式73-75
  • 5.2.7.5 主动式利用太阳能75-76
  • 5.3 设计中的公众因素76
  • 5.4 新农宅案例76-77
  • 5.5 小结77-81
  • 结语81-82
  • 致谢82-83
  • 主要参考文献83-85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85
  • 在学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清单8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乡土材料的建造试验 记一名非建筑师的生态建筑实践    钱学军;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    田蕾;秦佑国;

建筑节能气候设计方法研究    郑文晖

陕南乡土民居建筑材料及室内热环境    王润山

现代乡村居住状态都市化倾向的思考及对策探讨——以江浙地区为例    姚峰

夏热冬冷地区窗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卢晓刚

浙江传统特色的小城镇住居研究    杨晓莉

可持续的住区水环境设计    张笑楠

透水性地砖蒸发试验研究    王波,霍亮,高建明

独立式住宅的造型艺术    夏季芳,凤元利

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李德英,寿大云

浅谈解构主义    代平

荷兰现代建筑评析    胡振宇

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物中的应用探讨    方武,张虎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杨宝玉;

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下)    何夕平;

现代城市理想住区环境构建探讨    乔丽芳;齐安国;王珊珊;

21世纪住宅设计发展趋势    史抗洪

传统与现代的和谐——浙江安吉农宅的生态实践    李涛;

生态环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张喆;任乃鑫;

玻璃幕墙在建筑中的演变    任乃鑫;杨宁;

展示空间的设计构思探析    尹继鸣;

浅谈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节能问题    白海龙;

论城市的精神气质    贺韶伶;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工程实践    高军林;朱吉顶;刘玉山;

曲弯成型结构中的材料建构特征研究    方立新;王琳琳;宣云干;

传统民居中的生态适应性——兼论哈桑·法斯的类设计实践    李婷;陈力;关瑞明;

河南济源阳台宫保护设计研究——兼论古建筑的可持续保护    张笑楠;陈磊;郜华;

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    汪丽君

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    滕军红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优化设计    王焱

我国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徐建中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    张勇强

文化品质    范霄鹏

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王士君

在高容积率下改善住区日照环境的研究    袁磊

经济转型时期建筑文化震荡现象五题    戴路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板柱结构设计理论研究    刘文珽

自然通风降温设计分区研究    董宏

新疆地区多层居住建筑第三步节能研究    樊辉

江西省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吴靖

湖南省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石磊

泉州传统居民基本类型的空间分析及其类设计研究    朱怿

厦门近代城市与建筑初论    林申

有限长公路声屏障设计研究    孙志强

三峡库区城镇迁建的生态学对策与方法研究    周建华

城市与建筑的共生    胡江渝

弹性·整合    褚冬竹

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和案例    彭震伟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

国际生态足迹研究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王雪梅;张志强;熊永兰;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家庭资源消费可持续性研究    李定邦,金艳

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高辉,何泉

建筑施工废料的数量、组成与产生原因分析    吴贤国,李惠强,杜婷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

轿车进入家庭的生态包袱和生态足迹    何玉宏,刘永珍,蒋玲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

生态足迹方法的理论解析    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

传统与现代的和谐——浙江安吉农宅的生态实践    李涛;

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及其评价研究    郑小晴

西部乡村生土民居再生设计研究    谭良斌

木材在建筑环境中的生态价值与应用研究    彭洪斌

寒冷地区小城镇住宅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王兵

太阳能技术在东北地区农村住宅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周春艳

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    郎启贵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    杜晓睿

变迁中的乡村生活    卢健松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    左力

西方生态建筑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    陈茜

生态思想与当代西方建筑形态分析    韩靖

传统乡土建筑的当代“建构”之路    赵星

扬州东关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研究    黄薇

中国传统建造术的现代应用—砖石篇    高蔚

中国传统建造术的现代应用—木构篇    胡冀现

关中民居的地域特质与现代传承初探    刘鹏羽

城市化与现代化    蔚芳

关于生态城市与建筑的发展    董卫

当代西方绿色建筑学理论初探    刘志鸿

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黄光宇,陈勇

农民个人理性的建立对村镇住宅建设的影响    赵之枫

各种民用建筑体型的防热分析    谢浩

民用建筑最佳节能体型的研究    李良,杨文斌,韩春凤

几种常用建材的等温吸放湿线试验研究    裴清清,陈在康

建筑节能与云南传统民居    李莉萍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姚江波,白蔚君

庭院热过程    王志毅

寒冷地区住宅环境的绿色设计因子    赵群

太阳能建筑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的重要途径    仲继寿;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新型外墙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陈春周;

清洁生产与节能省地住宅    邓中美;

浅议铝合金结构在节能省地型住宅中的应用    罗英康;贾松林;胡强;

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探讨——参加全国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竞赛有感    许丽萍;马全明;

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型住宅    朱宇;路华;

节能省地型住宅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陈莉;祁彦科;

强夯法在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李世敏;

消费者理性决策对节能住宅推广的影响分析    刘丽容;

基于CASBEE的我国节能省地型住宅评价模型探讨    赵建军;杨平;

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几点思考    袁献伟;徐俊峰;

浙江安吉农村集中居住区住宅的节能设计研究    李涛

面向产业化的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    王铭

节能省地型住宅综合评价研究    陈莉

城市节能省地型住宅评价体系与政策研究    赵建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