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湘北地区传统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7:16
热度:

湘北地区传统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摘要】: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方面许多地区盲目建设,建筑设计忽视环境,过分依赖机械设

【摘要】: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方面许多地区盲目建设,建筑设计忽视环境,过分依赖机械设备对建筑环境进行调控,而不是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和浪费。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中国的许多建筑逐渐失去地域特色,地域之间、城市之间毫无个性可言。生态节能建筑尊重环境、利用更自然的手段来调节建筑环境以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的方式得到建筑界的广泛认同。 本文以湘北地区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传统的生态节能策略、技术和建筑特色,并适当增加部分国内外优秀生态建筑设计,以此总结出适用湘北地区的建筑生态节能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环保、低碳、节能及建筑、自然、人的和谐共处。应用文献对比、分析归纳、实地考查的综合方法,探讨建筑设计融入湘北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原理与策略。 通过选择适宜的生态技术,驾驭湘北有利的气候资源与自然地形,避免不利气候影响,使得建筑室内热环境冬暖夏凉,生态节能;从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总体布局、建筑布局、建筑内外形态、生态构造等方面适应湘北气候,延续并发展湘北地区建筑特色。湘北传统建筑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行事逻辑之下,产生了具有朴素生态观念的建筑,建筑中所表现出的风水思想、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所产生的建筑形态无不诠释了这一点。传统建筑因其受到历史时期的客观条件制约,只能选择被动式设计,它以近乎完全自然的方式来调节建筑热工环境,在如今地区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和能源短缺的中国仍然值得大力推广,被动式设计正是湘北传统建筑节能设计的本质。建筑审美心理具有一定延续性,即当今常常被提到的“文脉”,这并不意味着在历史文化的“拖累”之下地域生态建筑设计只能“向后看”,相反,我们应该将地域文化与当今技术适当结合,走出一条“向前看”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湘北传统建筑 生态节能设计 节能技术 设计策略 张谷英村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20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11-12
  • 1.1.1 环境破坏11
  • 1.1.2 能源危机11-12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12-13
  • 1.3.1 国内研究动态12-13
  • 1.3.2 国外研究动态13
  • 1.4 研究范围13
  • 1.5 研究方法13-14
  • 1.6 研究框架14-15
  • 第二章 湖南传统建筑概述15-26
  • 2.1 湖南传统建筑的起源与演变15
  • 2.2 湖南传统建筑区划15-17
  • 2.2.1 湖南地区自然地理及气候概况16
  • 2.2.2 湖南传统建筑的五个区划16-17
  • 2.3 湘北传统建筑概述17-18
  • 2.4 湘北民居空间环境分析18-25
  • 2.4.1 张谷英村简介18-19
  • 2.4.2 透过新陈代谢主义看张谷英村落19-20
  • 2.4.3 张谷英村建筑群与新陈代谢主义建筑的形态比较20-21
  • 2.4.4 张谷英村基址与山地生态选址比较(风水中的生态观)21-23
  • 2.4.5 张谷英村生态建筑空间分析(生态共有空间)23-24
  • 2.4.6 建筑材料及构造的生态经验24-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湘北传统建筑生态节能机制研究26-34
  • 3.1 湘北地区自然地理概况26-27
  • 3.1.1 地貌特征26
  • 3.1.2 水文特征26
  • 3.1.3 植被特征26
  • 3.1.4 湘北地区太阳高度角26-27
  • 3.2 湘北气候特点(夏热冬冷)27-28
  • 3.2.1 温度27
  • 3.2.2 日照27
  • 3.2.3 降水27
  • 3.2.4 风向27-28
  • 3.3 地方建筑技术28-29
  • 3.3.1 结构技术28
  • 3.3.2 构造技术28-29
  • 3.3.3 材料技术29
  • 3.4 传统节能机制29-31
  • 3.4.1 因地制宜29-30
  • 3.4.2 通风机制30
  • 3.4.3 节约机制30-31
  • 3.5 生态气候建筑设计原理31-33
  • 3.5.1 基于乡土建筑和生态节能的建筑设计理论31-32
  • 3.5.2 生态节能与环保32
  • 3.5.3 地域气候特征32
  • 3.5.4 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法32-33
  • 3.6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湘北传统生态节能设计策略34-55
  • 4.1 生态节能技术34-36
  • 4.1.1 低技术34-35
  • 4.1.2 高技术35
  • 4.1.3 中间适宜技术35-36
  • 4.2 环境设计策略36-40
  • 4.2.1 物理环境策略36-39
  • 4.2.2 心理环境策略39-40
  • 4.3 适应湘北自然气候的生态节能布局40-43
  • 4.3.1 场地布局40-41
  • 4.3.2 建筑布局41-42
  • 4.3.3 广场布置42-43
  • 4.4 节能形态分析43-51
  • 4.4.1 “有”的形态43-48
  • 4.4.2 “无”的形态48-51
  • 4.5 构造策略51-54
  • 4.5.1 外窗构造策略51-52
  • 4.5.2 墙体构造策略52-53
  • 4.5.3 屋顶构造策略53-54
  • 4.6 本章小结54-55
  • 结论与展望55-58
  • 1 结论55-56
  • 2 展望56-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遵循气候的生态城市节能设计    冒亚龙;何镜堂;

张谷英村聚居规律之研究    晴永知之

赫曼·赫兹伯格的结构主义思想    李冬冬;汪永平;

寻找生态设计的逻辑——杨经文的设计之路    吴向阳;

探究东莞地区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任万辉;张吉光;杨晚生;

回应气候的山地城镇与建筑设计    冒亚龙;

文德堡青年教育学院学生宿舍,德国    日华

英国阿尔派思路住宅——可持续住宅案例研究    陈冰

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现状及其比较    张声远;杨秀;江亿;

基于现代建筑技术分析方法的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研究——以湖南省永州市上甘棠古村为例    严钧;梁智尧;赵能;

中心结合边缘——城市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苏勇

南京台城景观保护与可持续设计初探    韩颖;方晟岚;绳勇;

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    向岚麟;朱克勤;

探索校园建筑的环境适应性设计    张静;周雪峰;

住宅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整合途径    李香敏;陈茜夷;

对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思考    廖一联;方舟;屈晓勤;

藏传佛教建筑群空间形态特征与地域性文化重构初探——以青海省塔尔寺为例    蔡金娥;张鲲;

中国庭院的时空意识与构成特征    贾尚宏

浅析中小城市广场建设    史敦文;王涛;

高校公共空间的规划思考    干申启;吴运法;冯四清;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    吴庆洲;

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荆福全;

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荆福全;

科学制定间距法规 优化提升城市品质——浅谈对目前南京居住建筑间距管理的思考    邢佳林;

当前南京居住建筑间距规划管理刍议    邢佳林;刘青昊;

武汉市住区室外老年人健身设施布点规划及配置研究    王江萍;罗瑶;

城市商业外部空间吸引力的物质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外部空间调查为例    朱佩娟;周晗;彭焱;

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    贾艳飞;孔令龙;

基于心理安全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以植物景观为例    范风华;

商业空间研究    刘坦;柴所成;

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    李冠衡

中心性与开放性    王豪

现代风景园林场所物质的表征及构建策略研究    姚朋

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    龙先琼

湖南沅水流域古镇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    周红

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研究    汪峰

天津海河综合开发规划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王健

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    左长安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    张倩

郑州市增进交往的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马静

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    吴冬丽

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    黄远鸣

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    王党荣

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王西武

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王梦洁

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    张杰

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    韩悦

现代主义在中国园林中应用的研究    魏璐璐

基于涌现理论的高层建筑集群空间模式研究    申红田

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    史玉岩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薛梅;董锁成;李宇;

我国过渡地区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现状及前景    冯雅,彭家惠,张智强,刘才丰

查尔斯·柯里亚作品评述    肯尼斯·弗兰普顿 ,饶小军

整体的秩序─—结构主义的城市与建筑    宋昆,邹颖

赫曼·赫茨伯格和他的《建筑学教程》丛书    刘大馨

广州地区能耗特征及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聂玉强,李安桂,冀兆良,陈只兵

整体秩序与群化思维——结构主义建筑观的启示    蔡勇

赖特建筑创作中的节能策略及其设计启示    王鑫;

结构主义及其方法论    沃野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和排放与典型国家的比较    吴文化;

秦皇岛耀华老村住宅小区节能设计与施工    刘垒

建筑节能设计与建筑设计    张道真;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    周艳;

不能不重视的建筑生态和节能设计——读《费电的“玻璃宫殿”》有感    万元春;

浅析如何做好建筑物单体节能设计    曾思桥;

我国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初探    许志中;白延林;

寒冷地区多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浅析    董源红;张宗军;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    谭会平;朱华;

基于清洁生产理念的建筑节能    傅庚福;孙军;屈永标;

厦门地区住宅自然通风节能设计初探    张庆余;季晓斌;高梅;

浅谈炼钢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设计    金亚飚;

从节能设计IFC数据生成IDF数据的机制及关键算法    马智亮;曾统华;魏振华;冯妍;

纺织厂建设的全面节能设计    涂前文;

带不采暖地下室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探讨    王传芝;戎卫国;

某红外相机装调实验楼除湿方案节能设计分析    徐选才;马达;邹瑜;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软件的开发及其应用    赵志安;邱相武;

屏障系统动物设施节能设计的研究    张永斌;邹移海;陈苑;陈嘉;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措施探讨    于晓明;任照峰;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及动态模拟的应用    杨文斐;孙志田;

冷库的节能设计    戴美芹;

山西:工程开工先过“节能”关    魏川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记者束洪福

汲取精华 促进人居发展    林培

节能设计 刷新家装服务新概念    顾上上

超高层建筑要重视节能设计    孟庆林

深圳全方位施行节能新举措    深圳商报记者 程连红 实习生 邢晓利

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有关技术文件发布    谢然浩

擅改节能设计将受严惩    本报记者 王健玮

昆明市新开工建筑须达到节能设计标准    张芳

建筑的生命意象    本报记者 文敏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 王晖 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所副所长 王大鹏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与评价方法研究    任俊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传输技术研究    袁勇

无线传感器网络虚拟MIMO接收技术研究    程波

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节能住宅投资决策研究    王恩茂

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    喻伟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优化设计    王焱

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管理制度研究    姜波

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研究    王洪波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丰艳萍

节能建筑模块化体系设计与评价及仿真优化方法研究    黄茜

西安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罗旭堃

多组分热偶精馏的节能设计与优化    武昊宇

面向建筑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分析——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程序的开发    张承

建筑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研究    李雪平

宝鸡地区乡村住宅节能设计与技术研究    段晓锋

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与优化管理    谷丽静

中庭的热环境与节能研究    陈钰

寒冷地区建筑围护体系节能设计研究    王慧

寒冷地区小城镇住宅节能设计研究    王朝红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技术的研究    张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