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甘肃省生活能源消耗及其节能减排效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6:52
热度:

甘肃省生活能源消耗及其节能减排效应研究【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储备始终是以煤炭为主,因此在中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一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但家庭生活用能消耗结构却呈现出不同的发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储备始终是以煤炭为主,因此在中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一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但家庭生活用能消耗结构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运用1980年至2010年的相关能源统计数据,分析了国家、甘肃省以及城乡对比三个层面上生活能源消耗演变的趋势,并研究了甘肃省生活能源演变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继而通过IPAT模型对甘肃省至2030年的能源消耗及节能减排效应进行了预测,并对甘肃省能源消耗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研究结论表明,从国家层面来看,1980-2009年间虽然我国生活能源消耗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8.4%下降到11.0%,但其生活能源消耗总量与人均消耗量均呈上升趋势。其消耗结构表现为清洁能源比重上升、煤炭比重快速下降、其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渐进发展,形成了各种能源并存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从甘肃省来看,居民生活消费终端能源消耗量逐年上升,与全国生活能源消耗总量保持同向变动,但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在1985-2009年间全国生活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了0.9倍,而甘肃省的增长了5.09倍。 不论在全国层面还是甘肃省层面,城市使用商品能源较多,包括煤炭、煤气、油品、天然气、电力和热力,而非商品能源仅有太阳能,农村生活用能的70%为生物质能,农村居民家庭商品能源消耗种类单一,只有煤炭、油品和电力,非商品能源在农村居民家庭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甘肃省生活用能增减变化趋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收入与能源消耗种类相关;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与生活能源消耗相关程度较高的是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数量,R分别为0.819和0.558。 环境约束模式是甘肃省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最适用的模式。ECM模式下,甘肃省碳排放总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幅度不大,与常规发展模式相比,2020年ECM模式可实现能源节约3099.9x104tce,减少碳排放2509.8x104t,实现减排40%-45%的目标。能源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能源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变化的趋势上。 从能源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必须以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作为保障才能实现甘肃省低碳经济,但当前技术、成本及投资体制的约束限制了新能源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除此以外,短期内能源技术的进步与研发对风电、太阳能、沼气产业及高碳能源的清洁利用等影响重大 【关键词】:生活能源 甘肃省 节能减排 IPAT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06;F224;X3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3-15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3
  • 1.3.2 技术路线13-15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15-19
  • 2.1 国内外对家庭能源消耗的研究现状15-16
  • 2.2 国内外对能源消耗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16-17
  • 2.3 耗能预测与减排模型的研究现状17-18
  • 2.4 国内外对节能减排效应的研究现状18-19
  • 第三章 生活能源消耗结构特征研究19-29
  • 3.1 中国生活能源消耗结构演变特征19-23
  • 3.1.1 中国生活能源消耗总量19-20
  • 3.1.2 中国生活能源消耗结构20-21
  • 3.1.3 生活能源消耗城乡对比分析21-23
  • 3.2 甘肃省能源消耗结构演变特征23-28
  • 3.2.1 甘肃省概况23-24
  • 3.2.2 生活能源消耗总量24-26
  • 3.2.3 生活能源消耗结构26-27
  • 3.2.4 生活能源消耗城乡对比分析27-28
  • 3.3 小结28-29
  • 第四章 甘肃省生活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研究29-41
  • 4.1 能源自身属性特征30-31
  • 4.2 外部影响因素31-40
  • 4.2.1 自然环境因素31-33
  • 4.2.2 社会经济因素33-40
  • 4.3 小结40-41
  • 第五章 基于IPAT模型的甘肃省节能减排效应分析41-52
  • 5.1 IPAT模型简介与设计41-42
  • 5.2 情景描述与参数设计42-45
  • 5.2.1 自然模式43-44
  • 5.2.2 强化模式44
  • 5.2.3 低碳模式44-45
  • 5.3 情景预测与分析45-51
  • 5.3.1 能源结构优化的情景分析46-48
  • 5.3.2 能源消耗的情景分析48-49
  • 5.3.3 节能减排的情景分析49-51
  • 5.4 小结51-52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52-57
  • 6.1 主要研究结论52-53
  • 6.2 对策建议53-55
  • 6.3 研究展望55
  • 6.4 论文不足之处55-57
  • 参考文献57-63
  • 附录63-71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71-73
  • 致谢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决策——以江苏省为例    赵媛,梁中,袁林旺,管卫华

重庆农村不同家庭能源消费研究    程川,陈蓓,任绍光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消费水平与影响因素    王效华,冯祯民

户用沼气池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    王效华,张希成,刘涟淮,蒋晓平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分析——以无锡市为例    耿海青,谷树忠,国冬梅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    管卫华;顾朝林;林振山;

北方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研究——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    周中仁;王效华;陈群;陈淑峰;吴文良;

济南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研究    吴良;曾强能;李文赞;孙姝娟;黄彪;王仁卿;郭卫华;

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陆慧;卢黎;

工业化水平区域差异与中国能源消费    陈军;成金华;吴巧生;

面向生态城市建设的能源结构优化研究    赵伟;杨志峰;李巍;

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马小明,张立勋,戴大军

参与式的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行动方案设计    张文忠,齐晓明,李业锦,马丽

中国能源安全研究进展    蔡国田;张雷;

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刘刚;沈镭;

能源消费与气候关系的中美比较研究    袁顺全,千怀遂

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齐玉春,董云社

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的土地利用政策环境评价    于书霞,尚金城,郭怀成

辽宁沿海地区风能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初步分析    龚强;袁国恩;汪宏宇;蔺娜;于华深;

陕西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文启湘;赵杰;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以承德兴隆县为例    孟丽静;

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徐小飞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    余振国

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多尺度分析及其预测    管卫华

电力—经济—环境协调与监管研究    李金颖

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及发展对策研究    张丽峰

国际能源环境下的中国能源安全    杨维新

山东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孙祥斌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要素流分析    马涛

贵州能源经济发展研究    申振东

自然资源约束程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岳利萍

我国能源消费趋势统计分析    陈刚强

保定市电力客户服务中心能源竞争策略研究    王贤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民经济发展能耗低增长问题研究    刘猛

中国电力需求周期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梁亚丽

中国电力需求的预测分析    房林

山东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士强

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卢庆华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江苏省的应用研究    黄晓莉

技术进步、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研究    隆连堂

我国能源需求预测与发展战略研究    张勇卫

气候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陈峪,黄朝迎

济南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研究    吴良;曾强能;李文赞;孙姝娟;黄彪;王仁卿;郭卫华;

昆明城市发展对室内外平均气温影响的研究    张一平,李佑荣,彭贵芬,刘玉洪,马友鑫,王进欣

能源消费与气候关系的中美比较研究    袁顺全,千怀遂

沿海地区能源供需保障与解决途径研究    刘毅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张雷

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莫多闻,李非,李水城,孔昭宸

世界核电发展趋势与我国核电建设    赵媛

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    曾晶,张卫兵

生命周期评价综论    黄春林,张建强,沈淞涛

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及发展对策研究    张丽峰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    李艳梅

重庆市农村能源供需分析及其政策研究    张丽娜

陇中黄土丘陵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潜力估算及消费结构分析    王志锋

滇西北老君山地区农村能源及其产业发展研究    杨继涛

甘肃电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与竞争机制研究    雷建勤

目标明确 落实到位 王江泾用科技实现节能减排    陈文荣;

加快工业节能减排正当时    

“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效应的调查与思考——以衡阳市节能减排情况为例    李亚芳;陈浩然;王小明;

“双刃剑”劈出节能减排新天地——昊华宇航节能减排报道    耍旭祥;付海平;张彬;

吉林: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    

电信运营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    樊耀东;

晋机集团的节能减排管理    

争做节能减排的表率    

节能减排是一项硬任务    

石化要闻    

关于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减排目标的分析    王磊;

铸造生产线节能减排的对策和效果    唐和雍;易红;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初探    邢燕;

对近年来重庆铸造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回顾    钱翰城;王公平;

“节能减排”——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论“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和发展的关系    朱康亮;成庆林;

坚持管理技术并举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努力创建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型企业    

节能减排不仅是社会责任 更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李国;吴方鉴;

自主创新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自主创新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从技术层面探讨热工工程及工业窑炉设计中节能与减排的关系协调及处理    干大川;

避免出现“前松后紧”    记者李建永

贵州轮胎力推节能减排工作    本报记者 方汝宁 通讯员 郭质彬

科学发展无止境    羊老虎

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建设    记者 胡京春

成绩来之不易 节能减排工业贡献最大    本报记者 吴玮

中国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潘家华

节能减排压力变动力    本报记者 姜虹

国务院节能减排督查组来昌    记者顾彬

节能减排攻坚初战告捷    本报记者 黄鑫

浙江节能减排百日冲刺    本报记者 朱菲娜 金连升 余建红

道路物流能源消耗系统分析及运行调控研究    徐广印

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    陆婕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造纸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林永居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    沙之杰

面向R-I-P节能减排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褚义景

基于动态博弈的税收减排机制研究与设计    李长胜

一类新型节能减排系统的分析和应用    方国昌

中国减排成本及减排政策模拟:CEEPA模型的拓展研究    姚云飞

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    赵书新

区域节能减排的系统分析与能耗结构关系研究    张云飞

我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时倩瑶

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法律问题研究    曹炜

上海市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及应用    罗岑

在用车辆节能减排检测技术方案研究    任春晖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    周广艳

温室体减排国际市场供需方策略博弈分析研究    崔秀平

青岛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评价及其对策建议    于鹏飞

我国港口节能减排评介指标体系研究    李琪

城市集中供热电厂节能减排后评价研究    葛素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