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浙江南部山区传统民居适宜性节能技术提炼与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6:04
热度:

浙江南部山区传统民居适宜性节能技术提炼与优化【摘要】:中国农村正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提高,建造大量节能技术严重落后的新房子,用能需求被大量释放,经济发展不堪重负。

【摘要】:中国农村正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提高,建造大量节能技术严重落后的新房子,用能需求被大量释放,经济发展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民居蕴含了许多生态节能的经验,却逐渐被遗忘或丢弃。因此当下急需对地域传统民居节能技术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将传统民居的节能技术应用至现代建筑或改良现有的传统建筑。 首先,研究从分析浙南山区的气候条件入手,运用生态大师weather tool分析、比较全年气候参数与热舒适,得出为适应这样的气候需采取的被动式技术为夏季自然通风和遮阳、冬季保温、春季防潮;再分析四种被动式技术,即自然通风,高热容围护结构,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蒸发降温技术对提高热舒适范围的效果。从而总结出基于气候条件的适宜性被动式技术。 其次,研究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走访三个古村落,提炼浙南山区民居在建筑形制、建筑立面、围护结构、细部构件四方面的适宜性节能技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居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湿环境主观评价及当下居民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典型民居测量,提出当下民居存在的问题。 第三,进行室内外风环境专项研究,以明堂室内风环境为研究内容,从建筑平面形制、横向长度、细部构件、建筑朝向4个方面,选取不同的比较方案进行对比模拟,求得最佳方案;从屋顶坡度、结构体系、屋檐飘雨角3个方面提出浙南民居对抗台风的技术手段。 第四,进行室内光环境专项研究,分析民居室内光环境质量,从提高窗地比、提高室内反射比、有无遮阳构建3个方面对室内光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最佳方案。 第五,进行太阳辐射专项研究,分析浙南民居挑檐宽度对墙面日照面积的影响,并进行优化模拟求得最佳方案。 第六,进行室内热环境专项研究,模拟三种通风管理技术并提出最佳方案;模拟民居冬季、夏季典型日的室内热环境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模拟3种墙面材料及提高窗户保温性能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并根据空间属性的不同提出相应墙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最后,研究从风、光、辐射、热四个专项对浙南地区适宜性节能技术进行总结。 【关键词】:浙南山区 传统民居 适宜性节能技术 风环境 光环境 太阳辐射 热环境 phoenics ecoect ies-ve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1.5
【目录】:
  • 致谢4-5
  • 序言5-6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绪论12-26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2 研究范围13-18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8-23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23-26
  • 2. 基于气候的适宜性节能技术提取26-34
  • 2.1 气候特征26-28
  • 2.2 基于气候的室内热舒适与被动式策略28-33
  • 2.3 结论33-34
  • 3. 浙南山区传统民居节能技术调研34-52
  • 3.1 浙南民居调研34-40
  • 3.2 问卷调查及分析40-46
  • 3.3 浙南山区典型民居室内热环境测试46-50
  • 3.4 结论50-52
  • 4. 浙南山区风的防止与利用52-70
  • 4.1 建筑平面形制与室内风环境52-56
  • 4.2 开间数量与室内风环境56-58
  • 4.3 细部构造与室内风环境58-61
  • 4.4 建筑朝向与室内风环境61-63
  • 4.5 屋顶坡度与表面风压63-67
  • 4.6 防台风的结构体系67-68
  • 4.7 飘雨角与大挑檐68-69
  • 4.8 结论69-70
  • 5. 室内光环境模拟与优化70-80
  • 5.1 传统民居室内光环境模拟70-73
  • 5.2 传统民居室内光环境优化73-78
  • 5.3 结论78-80
  • 6. 太阳辐射的利用与防止80-86
  • 6.1 太阳辐射与披檐宽度80-83
  • 6.2 最佳遮阳构件尺寸设计83-85
  • 6.3 结论85-86
  • 7. 室内热环境的模拟与优化86-98
  • 7.1 适宜性通风管理技术对室内热环境影响86-88
  • 7.2 陈宅室内热环境模拟88-91
  • 7.3 传统民居热环境的优化分析91-97
  • 7.4 结论97-98
  • 8. 结论98-101
  • 参考文献101-104
  • 附录104-10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缙云河阳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探索    王蓓;

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    杨柳

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    李建斌

中等热环境舒适性测试方法研究    任跃

西藏林芝地区民居冬季热环境研究    于佳

冲突与转化—传统民居走向现代化途径初探    李蓉蓉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遮阳系统设计及其节能评价    朱燕燕

深圳市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热舒适与节能效果研究    胡晓峰

气候变化对华北4个城市建筑节能设计气象参数的影响    李明财;郭军;田喆;向操;熊明明;

浅析西北民居及民居文化    李宁;

试论秦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丁晓雯;

云南传统民居墙体的生态建筑形式构成美    邓云;

成都地区中小学校建筑自然通风应用研究    董利斌;张婷;

浅析云南民居的原生特色    于维维;

湖南历史类木构建筑的节能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张卫;叶华;

吉林碱土民居考察    王红燕;朴玉顺;

气候设计与地域分区的节能设计策略    洪云飞;王强;朱培根;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建筑的装饰风格及色彩研究    张泓;张涵;

大理鹤庆文庙先师殿木结构技术解析    宾慧中;闫爱宾;

试论中国古代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的分布与源流    徐永利;

黑瞎子岛植物园建筑风环境分析    胡洪;陆扬;苏骏;

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住宅规划的节能策略研究    王翚;杨博超;

夏热冬冷地区宏观层面的城市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初探——以湘西花垣为例    沙鸥;郑伯红;

广式满洲窗起源、发展及装饰技艺特色解析    曾娟;

元代府州县坛道之制    包志禹;

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与日照遮阳设计方法    冉茂宇;薛佳薇;袁炯炯;

基于城市气候信息图集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研究    杨义凡;马文军;

水平百叶外遮阳特性研究    程浩;刘晓杰;

湿热地区通信基站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与技术    陈沂

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    赖瑛

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    董传岭

江南私家园林假山研究    端木山

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    石峰

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    李玲

乡土建筑遗产自治保护研究    张政伟

古建筑双跨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李小伟

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耦合作用下室内温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军莉

不同气候区居民热适应行为及热舒适区研究    金振星

农村夯土类住宅抗震性能研究    张琰鑫

邯郸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兰云凤

广州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所环境设计研究    詹素琼

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方法与构造在工程上的应用研究    林海

岭南地区居住区步行空间规划研究    龚茵华

房间自然通风、电扇调风、空调器三联控节能方法的实验研究    粟烨岭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中庭设计策略与空间形态研究    王卓佳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建筑经验及启示    张茜

丽江纳西族民居悬鱼装饰艺术研究    董理

曲阜孔庙建筑装饰研究    王智永

基于Airpak的办公室热环境CFD模拟研究    杨惠,张欢,由世俊

查尔斯·柯里亚作品评述    肯尼斯·弗兰普顿 ,饶小军

理查德·罗杰斯事务所专访 1997年9月11日伦敦    单黛娜,罗杰斯,叶南

在神秘的面纱背后——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评析    林楠;

维德汉·巴瓦尼州议会,博帕尔,印度    

U3 住宅,曼谷,泰国    科尼卡·拉塔纳普里达库尔

杰弗里·巴瓦的早期学校设计    大卫·罗伯逊

大代,普劳·兰卡威,马来西亚    

结合气候的设计思路    毛刚,段敬阳

水质·水色水味    耿戈军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区划与评价研究    方怀龙

传统民居建筑热过程研究    张继良

西藏高原低能耗居住建筑构造体系研究    桑国臣

垂直埋管式土壤源热泵的设计施工方法及夏季供冷测试和传热模型    吴永华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与审查方法的研究和软件的开发    马晓雯

室内空气流速对人体生理指标及热舒适性影响的研究    罗明智

深圳市典型居住建筑能耗模拟及性能化节能设计方案研究    朱雪涛

香格里拉传统“闪片房”的建造与技术更新实践    吕珏

不同热环境下的人体热感觉    李文菁

西藏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    唐岭飞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效果评价的研究    李蕾

香格里拉民居热环境研究    宗和双

土壤蓄能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地埋管换热特性研究    罗苏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