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研究(1946-1952)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01:32
热度:

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研究(1946-1952)【摘要】: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1946-1952)是第一个处理原子能问题的专门机构,它提出的种种建议,对后来的历史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对

【摘要】: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1946-1952)是第一个处理原子能问题的专门机构,它提出的种种建议,对后来的历史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对这一机构的研究,可加深我们对联合国组织、战后主要大国的核政策以及冷战起源问题的理解。 参与核武器研究的核物理学家玻尔等人,最早提出了由美英苏大国合作管控原子能的设想。但这一设想为正积极研制原子弹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和英国丘吉尔政府所拒绝。在经历了多次争论后,杜鲁门政府决定通过联合国组织来管制原子能,但这一政策的实质仍是核垄断。美英加三国首脑会谈和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谈,最终确定了将来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设立条件、基本任务、与联合国其他机构关系等方面。1946年1月24日,联大通过了第1(Ⅰ)号决议,决定成立原子能委员会。 原子能委员会工作之初即由于美苏分歧而陷入困难,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苏联主张先禁止原子武器,再进行国际监督;美国则要求先建立国际管制,再禁止原子武器。第二,苏联建议的国际监督机构只有监督之权,而美国拟设立的原子能发展总署其职能和权力则包括对在任何地方原子材料及相关装备的专有的监督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第三,苏联认为大国否决权必须存在,而美国则不允许用大国否决权保护违规行为。由于美苏针锋相对的原子能控制政策,原子能委员会的工作逐渐陷入僵局,最终于1952年被解散。 造成原子能委员会工作僵局、停滞并最终解散的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美苏关系从战时盟友到冷战对手的变化导致双方的互不信任是原子能委员会失败的根本原因;其二,美苏对国际原子能控制问题完全对立的政策立场,以及相关协商中毫不妥协的态度,是导致原子能委员会工作失败的直接原因;其三,联合国权力分布是原子能委员会失败的外在机制性因素。当然,放在历史的长镜头下来审视,关于裁军和军备控制问题,在历史上达成协定的也微乎其微,充分执行协定的更是少之又少。 通过对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到,美苏之间的冷战以及双方的原子能政策的分歧直接影响了原子能委员会的运转,而原子能国际谈判的失败又进一步加强了美苏的冷战对抗。因此,美苏冷战爆发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国的责任,而是双方政策互动中不断发展的结果。作为冷战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子能尤其是原子弹问题,对美苏冷战政策的走向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散后的原子能委员会,其部分职能纳入到裁军委员会当中,并继续发挥作用。原子能委员会当中讨论的种种政策建议,部分促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建立,并为以后的美苏核谈判提供了历史借鉴。 【关键词】: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 核武器 冷战 美国 苏联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13.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绪论8-16
  • 一、选题缘起8-9
  • 二、学术史回顾9-12
  • 三、本文研究目标与史料12-13
  • 四、本文章节结构、主要内容与基本观点13-16
  • 第一章 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缘起(1943.8-1945.12)16-29
  • 第一节 原子能国际控制问题的提出16-18
  • 第二节 杜鲁门政府国际原子能管制的设想18-23
  • 第三节 大国协商与联合国机制的建立23-29
  • 第二章 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成立及初期工作(1946.1-1947.3)29-38
  • 第一节 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成立29-31
  • 第二节 巴鲁克计划、苏联的公约草案与纷争的开始31-34
  • 第三节 第一次报告的提出及安理会审议34-38
  • 第三章 美苏分歧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僵局(1947.4-1948.12)38-46
  • 第一节 美苏政策的分歧38-41
  • 第二节 第二、三次报告及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工作的僵持41-46
  • 第四章 原子能委员会工作的停滞与解散(1949.1-1952.1)46-55
  • 第一节 原子能委员会工作的停滞46-48
  • 第二节 六国协商机制的告终48-50
  • 第三节 赖伊调停努力的失败及原子能委员会的解散50-55
  • 结束语55-59
  • 参考文献59-66
  • 致谢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美国杜鲁门政府原子能文官控制机制研究    金飞;

《麦克马洪法》与战后初期英美核合作    孙健

《临时协议》与战后初期英美核合作    孙健;

简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英原子能合作    赵学功;

罗伯茨电报和英国对苏政策方针的转折(1946—1947)    韩长青;

国际关系史网络档案文献资源概要    姚百慧;

“冷战史新研究”: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    陈兼,余伟民

战后初期美国国家核管制政策分析——兼论杜鲁门时期美英核合作关系的中止    王娟娟;

美国、赖伊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写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二十五周年之前    陶文钊

美国对苏联首次核试验的反应    赵学功;

苏联绥靖政策的产生、发展和收场    常县宾

美国杜鲁门政府原子能文官控制机制研究    金飞;

2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述论    臧运祜

日本海军与国防方针的修订及外交政策选择(1922—1936)    刘景瑜;

试论二战后美国托管冲绳政策的形成(上)    安成日;李金波;

试论二战后美国托管冲绳政策的形成(下)    安成日;李金波;

关于建国以来中苏教育交流史研究状况的综合评述    李涛

浅议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西方盟国关系    郎得明;

外蒙古独立过程述评    孙才顺

原子弹、冷战与当代世界和平进程    王祖奇;

国际河流法刍议    王志坚;邢鸿飞;

浅析中国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成立过程中的作用——以旧金山会议为中心的考察    陈印昌;

东京审判研究——兼论中美两国在东京审判中的作用    林晓光;周彦;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    徐蓝;

意、德、日三国投降情况比较——四论日本的有条件投降及其影响    徐康明;

论开罗会议后国民政府结束战争的准备    石源华;

480公法下的合作主义实践——以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为例    许翔云;

钓鱼岛及其在东海划界中的地位    王可菊;

论专属经济区军事活动的权利与义务    李广义;万彬华;朱宏杰;CHEN Xiaoshuang;

约翰逊政府的“淡水和平”计划    杜娟;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    黄萍

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    李晓亮

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    王娟娟

追寻缓和:英国与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    滕帅

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    王青

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    孙兴杰

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    刘炳香

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行性研究    李强

违反国际人道法犯罪的个人刑事责任研究    颜海燕

保罗·尼采与杜鲁门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订    戚尔达

抗日战争前期苏联对华军事援助(1937-1941年)    金娇杨

战后国际格局下的琉球问题    张广峰

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国际人道法问题研究    祝建业

澳大利亚与印尼独立(1945-1949)    孙创锦

国家档案收回策略研究    王春泉

从认知视角看正常化过程中的中英关系(1949-1972)    陈光强

2000年以来台湾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问题研究    周阳

试析1948年意大利大选与美国的对意政策    栗焦阳

约翰·路易斯·加迪斯的史学思想研究    郭凯

美国NSC-68号文件研究    李昆明

美国国家文件与档案局与知识产权保护    刘维荣,吴德正

独具特色的数字档案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李向罡

部分核禁试谈判过程中的“中国因素”──历史的回忆与思考    朱明权

清末民初中国参加万国邮联档案史料选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试论英国冷战政策的形成(1944─1946)    黄亚红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历史的重要资料源——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简介    马晓娟;

简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英原子能合作    赵学功;

浅谈《英国内阁档案》    徐轶杰;

近年来美国的冷战史研究    白建才

“冷战史新研究”: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    陈兼,余伟民

    升平

法国任命新的原子能委员会高级专员    

麦克马洪法    

法原子能委员会1996年军用津贴减少2.8%    卜灵

戴斯卡塔任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    

巴原子能委员会主席退休    汤文;

原子能基本法(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王关中;

阿根廷总统任命阿原子能委员会主席    汤文;

清醒当局者 知情局外人    

Ishfaq Ahmad被任命为PAEC主席    

记念MUNIR AHMAD KHAN    

自由基、抗氧化剂与衰老    赵保路;

自由基、抗氧化剂与衰老    赵保路;

蒙特卡罗程序TRIPLI-4.3和燃耗程序ORIGEN的耦合及验证    常鸿;杨永伟;韩嵩;经荥清;

胶片冲洗质量控制的一个导向性研究(在希腊)    王骏;

地球物理勘查在广东核电站核废料处置场选址中的应用    赵竹占;

前言    

三维MC(MCNP/TRIPOLI)辐射输运自动建模与可视化软件发展    卢磊;张俊军;李莹;曾勤;胡海敏;龙鹏程;丁爱平;吴宜灿;FDS团队;

三维MC(MCNP/TRIPOLI)辐射输运自动建模与可视化软件发展    卢磊;张俊军;李莹;曾勤;胡海敏;龙鹏程;丁爱平;吴宜灿;FDS团队;

冷核聚变十五年    江兴流;刘锐;王怀义;乐小云;韩丽君;文雄伟;

试论氚在水圈中的分布特征与中国境内的规律    王芸生;许贵森;关秉钧;

新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    刘杰

发展核电是中国的明智选择    毛文波

三个月婴儿就开始对数字有认知    毛文波

应对资源涨价压力日本或提升核电站设备利用率    于青

可资借鉴的韩国核电    刘军韬

英国科技三印象    本报记者  丁子

艰难曲折的历程 高质高速的保障    本报通讯员 杨永献 本报记者 李文树

我国核电发展应借鉴韩国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 薛新民

日制定新原子能计划    记者 张可喜

给你一个永不消失的数字世界    李钊

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研究(1946-1952)    刘京

探析美国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郭寅歌

奥本海默安全听证会研究    王曙跃

大学内国家实验室的典范: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    马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