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蜀南西部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的运移与聚集条件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8:22
热度:

蜀南西部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的运移与聚集条件研究【摘要】: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直是蜀南西部地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层之一。前人在嘉陵江组的沉积、储层、构造裂缝以及油气的来源等方面进行过全面、

【摘要】: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直是蜀南西部地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层之一。前人在嘉陵江组的沉积、储层、构造裂缝以及油气的来源等方面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对于研究区嘉陵江组天然气的运移与聚集条件至今还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然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 本文以构造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油藏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原理、理论为指导,以研究区各构造嘉陵江组的地震解释结果、钻井资料、测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开采资料为基础,对研究区嘉陵江组天然气的运移条件、聚集条件分别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后分析研究了蜀南西部地区嘉陵江组气藏的天然气运聚规律,并建立了天然气藏的成藏模式。 根据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 1) 研究区嘉陵江组的天然气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运移,燕山~喜山运动时期形成的气源断层和裂缝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天然气主要发生垂向上的运移,横向上的运移极为微弱。 2) 从天然气运移的角度看,麻柳场构造、自流井构造和黄家场构造的运移条件最好;其次为观斗山构造、宜宾构造、青山岭构造、兴隆场构造、孔滩构造、邓井关构造以及圣灯山构造,界石场和荷包场的运移条件最差。 3) 从天然气的聚集条件看,研究区内宜宾构造、大塔场构造、麻柳场构造、杨家山构造、自流井构造和黄家场构造的聚集条件最为有利;螺观山构造和青山岭构造最不利于天然气的聚集。 4) 嘉陵江组天然气藏在纵向和横向的分布规律明显,其主要受到构造运动、断裂作用及断裂的分布情况、沉积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并建立了嘉陵江组天然气藏的成藏模式。 【关键词】:运移条件 聚集条件 天然气 成藏模式 嘉陵江组 蜀南西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1 引言7-13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7
  • 1.2 研究现状7-10
  • 1.2.1 天然气运移条件研究现状7-8
  • 1.2.2 天然气聚集条件研究现状8-9
  • 1.2.3 研究区嘉陵江组的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的主要内容10-13
  • 1.3.1 研究技术路线(框图)10-11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11-13
  • 2 研究区地质概况13-30
  • 2.1 研究区位置13
  • 2.2 四川盆地地质概况及其演化13-14
  • 2.3 研究区嘉陵江组基本地质特征14-30
  • 2.3.1 构造特征14-15
  • 2.3.2 地层岩性特征15-17
  • 2.3.2.1 嘉一段(T_1j~1)16
  • 2.3.2.2 嘉二段(T_1j~2)16
  • 2.3.2.3 嘉三段(T_1j~3)16
  • 2.3.2.4 嘉四段(T_1j~4)16-17
  • 2.3.2.5 嘉五段(T_1j~5)17
  • 2.3.3 储层特征17-20
  • 2.3.3.1 储层岩性特征17-18
  • 2.3.3.2 储层物性特征18
  • 2.3.3.3 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类型18-20
  • 2.3.3.4 有利储层分布特征20
  • 2.3.4 烃源特征20-30
  • 2.3.4.1 气源岩20-25
  • 2.3.4.2 嘉陵江组气藏的天然气来源25-30
  • 3 研究区嘉陵江组天然气的运移条件研究30-42
  • 3.1 天然气运移机理30
  • 3.1.1 扩散运移30
  • 3.1.2 渗流运移30
  • 3.2 天然气运移的通道30-36
  • 3.3 天然气运移时间及期次36
  • 3.4 天然气运移的主要方向36-38
  • 3.5 古构造演化对嘉陵江组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影响38-40
  • 3.6 研究区各构造嘉陵江组的运移条件综合评价40-42
  • 4 研究区嘉陵江组天然气的聚集条件研究42-77
  • 4.1 盖层条件42-50
  • 4.1.1 盖层封闭的机理42-43
  • 4.1.1.1 毛细管力封闭(物性封闭)机理42
  • 4.1.1.2 异常压力封闭(超压封闭)机理42-43
  • 4.1.1.3 烃浓度封闭机理43
  • 4.1.3 盖层的类型及其评价43-50
  • 4.1.3.1 盖层的类型43-45
  • 4.1.3.2 嘉陵江组盖层的评价45-50
  • 4.2 圈闭条件50-58
  • 4.2.1 圈闭类型及其有效性评价50-56
  • 4.2.1.1 背斜圈闭50-54
  • 4.2.1.2 断层圈闭54-55
  • 4.2.1.3 岩性圈闭55-56
  • 4.2.2 研究区重点构造的圈闭条件综合评价56-58
  • 4.3 断层封闭性研究58-66
  • 4.3.1 断层封闭机理59-60
  • 4.3.2 研究区嘉陵江组断层分类60-62
  • 4.3.3 断层的封闭性评价62-66
  • 4.4 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66-76
  • 4.4.1 天然气保存的水化学特征66-70
  • 4.4.1.1 矿化度指标67
  • 4.4.1.2 钠/钙系数(Na~+/Ca~(2+))67-68
  • 4.4.1.3 钠/氯系数(Na~+/Cl~-)68
  • 4.4.1.4 变质系数(Cl~--Na~+)/Mg~(2+)68-70
  • 4.4.1.5 综合指数(K)70
  • 4.4.2 水动力系统对天然气保存的影响70-72
  • 4.4.2.1 渗入水承压系统对天然气的破坏作用71
  • 4.4.2.2 沉积水承压系统对天然气藏具有保存条件71-72
  • 4.4.3 嘉陵江组天然气保存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72-76
  • 4.4.3.1 研究区嘉陵江组水文地质分区72-74
  • 4.4.3.2 嘉陵江组水文地质垂直分带74-75
  • 4.4.3.3 嘉陵江组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75-76
  • 4.5 研究区各构造嘉陵江组的聚集条件综合评价76-77
  • 5 嘉陵江组天然气的运聚规律及有利勘探区预测77-85
  • 5.1 嘉陵江组天然气藏的分布规律77-78
  • 5.2 嘉陵江组天然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78-80
  • 5.3 嘉陵江组天然气藏的成藏模式80-84
  • 5.3.1 含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分析81-82
  • 5.3.2 成藏的基本过程分析82-83
  • 5.3.3 成藏模式83-84
  • 5.4 有利勘探区预测84-85
  • 6 结论85-87
  • 致谢87-88
  • 参考文献88-9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黄家场—隆昌地区嘉五~1~雷一~1段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牛会玲

构造应力场、地震泵和油气运移    华保钦

不整合面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付广,许泽剑,韩冬玲,纪阵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关系研究    陈建平,查明,周瑶琪

四川盆地西南部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唐俊红,张同伟,鲍征宇,张铭杰,杨荣生

油气幕式成藏及其驱动机制和识别标志    郝芳,邹华耀,杨旭升,王敏芳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划分、对比及印支运动对油气的控制    何天华,廖乘风

四川盆地喜马拉雅期地应力场演化对油气运移聚集影响    祁林,韩永辉

盖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何光玉,张卫华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上三叠统水动力场与天然气保存    王红,秦成明,王丽英

中国气藏盖层类型初探    赵庆波,杨金凤

江苏复杂小断块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及其关键技术    肖秋生;陈凤良;严元锋;娄国泉;

新疆富蕴县沙尔布拉克地区南明水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张家震;徐备;庞绪勇;卫巍;王宇;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石炭系生屑灰岩段储层特征研究    蒋凌志,于德龙

中国油气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多丽,关平

新疆富蕴县沙尔布拉克地区南明水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张家震;徐备;庞绪勇;卫巍;王宇;

新疆柯坪地区碳酸盐岩对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    张鹏;侯贵廷;潘文庆;琚岩;张庆莲;李乐;舒武林;

埕北258井地质勘探成果浅析    单衍涛;

不整合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陈杨;

塔里木盆地吐木休克断裂带断层封闭性研究    刘志宏,王文革,林东成,张立国

断层封闭性影响因素及类型划分    吕延防,马福建

Simu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athway heterogeneity of secondary hydrocarbon migration    

霍拉山推覆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张辉;金贝贝;林水清;左丽群;

东营凹陷地层水成因演化与油气成藏    李晓燕;向立宏;解玉宝;银燕;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    胡明;

油气运聚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罗晓容;

断层连通概率法定量评价断层的启闭性    张立宽;罗晓容;廖前进;袁淑琴;苏俊青;肖敦清;王兆明;于长华;

对龙门山中生代和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讨论    王二七;孟庆任;

Palaeogeothermal response and record of the effusing of Emeishan basalts in the Sichuan basin    

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四川盆地的地热学响应    朱传庆;徐明;袁玉松;赵永庆;单竞男;何志国;田云涛;胡圣标;

大庆油田西部地区姚一段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模拟    雷裕红;罗晓容;潘坚;赵建军;王鸿军;

储层钻井液气体定量检测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    王印

井壁稳定性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    杨敬源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特超稠油油藏利用水平井方式提高采收率研究    曲同慈

东濮古近纪伸展断陷构造样式    程秀申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含盐层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    慕小水

老君庙油田古近纪L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朱宗良

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    郭红玉

乌江下游岩溶地貌形态、发育与演化研究    夏凯生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肖骏

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    武志德

李子垭井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预测    王永周

高碳煤矸石与采残煤矿井下生物转化可燃气研究    唐敏

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    刘文伍

西乌旗地区古生代地层格架及油气远景    高小跃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沉积微相识别方法研究    刘明珠

北二区东高台子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王子

勘探专业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    张超文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研究    吕明

基于GIS的石油勘探开发综合录井图处理系统    张玮

塔北西部英买力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王虎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动态储层评价技术    康志宏;郭春华;伍文明;

Star-Ⅱ成像测井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徐星,赵万优

横波各向异性在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赵军,蒲万丽,张永忠,李维彦,何宗斌

一种用于测井油气层综合识别的支持向量机方法    杨斌;匡立春;孙中春;施泽进;

国外X油田多方法测井储层评价    倪国辉;徐剑波;

基于常规测井的花茶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    张凌云;

核磁共振资料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李军,张超谟,唐小梅,李令喜

塔中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    翟永红,郭建华,刘生国

CMR和FMI测井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蔡军,冯文彦,赵伟森,成捷

Geolog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为例    耿斌,史建忠,王善江,杨英珍,刘天雁

蜀南地区嘉陵江组储层改造技术及应用研究    周安富

蜀南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赵路子

廊固凹陷曹家务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储层评价    祁华忠

川东北部罗家寨构造带飞仙关组储层评价    胡罡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坡古生界测井储层评价    高红

麻柳场构造嘉陵江组储层评价与预测研究    张瀛

蜀南地区长垣坝构造带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胡华

基于可拓学和支持向量机理论的砂土液化势综合评价研究    陈荣淋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测井储层评价研究    智慧文

薄层测井曲线校正方法及储层识别模型研究    王磊

试从地裂运动探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罗志立

海拉尔盆地泥岩盖层演化过程及封盖机理探讨    周文,刘文碧,程光瑛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王兴志,穆曙光,方少仙,黄继祥,侯方浩

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封闭性研究    赵永祺,王华崇,贾玉梅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流体流动与成藏机理    郝芳,董伟良

地质学的若干问题    刘宝珺,李廷栋

扬子古板块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影响    罗志立

关于地下断层封闭性的讨论——以东营凹陷为例    王志欣,信荃麟

盖层发育的有利地质因素分析    付广;张绍臣;陈章明;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机理及溶解度方程    付晓泰,王振平,卢双舫

川南二里场构造嘉陵江组储层预测研究    冉崎

四川南部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气层识别方法    马阿丽,郭晓龙,耿晶,包世海,许晶,李隽

蜀南长垣坝构造带嘉陵江组气水分布特征    战薇芸;颜其彬;唐洪;马彦良;陈昌;

蜀南长垣坝构造带嘉陵江组储层特征    蒋成思;战薇芸;邓川;

川东地区嘉陵江组四段膏盐岩分布的沉积环境分析    张奇;徐亮;金小林;王坛;

庙高寺—二里场嘉陵江组层序地层研究    李文茂;李国蓉;张天操;金小燕;

川南、川西南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断层圈闭气藏    陈宗清

川东南嘉陵江组储层地质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    王长城;施泽进;张光荣;韩小俊;

川南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类型及控制因素探讨    李弢;陈克勇;

贵州赤水地区嘉陵江组储层岩石构造相分析    付小平;张廷山;黄世伟;胡东风;付孝悦;

中扬子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特征及其对海生爬行动物埋葬环境的反映    王建坡;程龙;曾雄伟;

泸州古隆起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有效储集空间研究    李延钧;李其荣;王廷栋;杨坚;朱晓惠;胡雄;梁艳;

印支、燕山运动对四川三叠纪(钾)盐盆地的控矿和改造    蔡本俊;

湖北丰山矿区封三洞矽卡岩型铜矿床带状分布的探讨    周太和;郭文魁;

西南地区三叠系盐矿床类型及分布规律    蔡本俊;

四川峨眉中、下三叠统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张继庆;

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地层及其岩相古地理特征    张景华;黄建国;

从外貌及地裂缝对华蓥山山体变形的分析    徐邦栋;王仲锦;

论重庆地热——“热水库”    罗祥康;曾云松;

湖北东南部三叠纪地层    张仁杰;孟繁松;张振来;

振兴老气田    王敏 屈永志 范明祥

川东北探区发现新的高产气层    王孝祥 张学斌

用现代科技手段找矿    苏雷

突围老气区稳产困局    记者 周泽山特约记者 魏小泉

剑门关、岩溶王国有望晋级    记者 周萱

扬科技利剑为钻探加速    李广科 赵云波

西南油气田“十一五”油气勘探规划初步完成    周泽山

昭化古城开发地热温泉    欧阳玉林 记者 李永玺

野三关隧道透水引起高度重视    记者 翟志清通讯员 文林 张明

川东北须家河组首获工业气流    张学斌 帅利成

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沉积—成岩特征与孔隙演化关系研究    林雄

上扬子地块西北缘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    沈中延

川东南地区复杂储层识别及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韩小俊

川东北地区河坝构造工程地质特征及钻井对策研究    杨志彬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综合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肖富森

川东南地区复杂储层地质特征及有效储层预测研究    王长城

碳酸盐岩隐蔽滩相储层特征及预测模型    赵路子

川西南五指山—美姑地区勘探潜力评价与目标优选    高林

海相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勘探    郑天发

区域成土过程:认识与表达    罗友进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岩相古地理与天然气成藏研究    孟昱璋

川中磨溪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研究    吴可嘉

通南巴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特征研究    徐子炎

蜀南地区嘉陵江组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冉崎

川东南赤水—綦江地区嘉陵江组层序地层、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罗鹏

蜀南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赵路子

重庆沥鼻峡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周桦

犍为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曹剑

四川峨眉山嘉陵江组遗迹组构及其沉积学意义    王昆

鹿角场—李子坝地区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席梦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