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鲁克沁稠油天然气吞吐先导试验及推广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2:47
热度:

鲁克沁稠油天然气吞吐先导试验及推广应用效果评价【摘要】:鲁克沁稠油富集带区域构造位置位于吐鲁番坳陷中央火焰山逆冲带下盘,探明含油面积17.46km2,三级储量共计14901×104

【摘要】:鲁克沁稠油富集带区域构造位置位于吐鲁番坳陷中央火焰山逆冲带下盘,探明含油面积17.46km2,三级储量共计14901×104t。鲁克沁油田自西向东分为西区、中区、东区三个区块,油藏埋深依次抬升,东区储量未探明,目前未动用;中区已采用注水规模开发,是油田的主力产油区;西区储量已探明,但储层物性相对中区差,单井产量低,属难动用区。稠油油层埋藏深,原油粘度高,储层条件相对较差,为疏松砂岩储层,但储量较为丰厚。依靠天然能量开发、配套井筒掺稀油降粘有杆泵举升,由于储层流体流动性差,单井产量低。受井深的限制,稠油最有效的热采开发方式目前在鲁克沁油田难以实现。2003年在中区进行常温注水开发矿场试验,2008年中区全面进行注水开发;室内试验及注水开发实施效果评价表明稠油注冷水开发采收率较低,约为13%-19%。通过国内外调研及室内试验证明,进行天然气吞吐可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原油采收率。 国外稠油注气吞吐主要以氮气和二氧化碳为主,鲁克沁油田受油藏压力、原油性质的限制,不能进行氮气混相驱;受油区气源的影响,难以实现二氧化碳吞吐。国内中原油田1983—1989年在复杂断块油藏(稀油,脱气原油粘度1—5mP-s)开展了注天然气吞吐采油工艺研究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开展鲁克沁稠油天然气吞吐开采试验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吐哈油田张志东、赵健等针对鲁克沁深层稠油油藏埋深、油质稠特点,提出了天然气吞吐开发的方案。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认为天然气吞吐开发天然气吞吐开发除了常规的溶解降粘外,最重要的机理是稠油注气后存在拟泡点,从而形成泡沫油分散降粘。天然气吞吐过程中,从注气井井底到地层远端,地层依次分为过饱和区、饱和区及欠饱和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矿场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鲁克沁稠油天然气吞吐试验及推广应用的成果,在国内外尚属首例,为稠油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形成了鲁克沁深层稠油注天然气吞吐注气参数体系及配套的工艺技术及地面注气系统;注水开发区块天然气吞吐效果比衰竭式开发区块好;鲁克沁稠油天然气吞吐效果评价表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达4t/d以上,平均单井有效期3-5个月;多轮次天然气吞吐后,可通过开展精细注水及气水交替驱来提高吞吐效果。 研究思路:首先以单井为基础,结合油藏动静态资料,深入分析前期四批次注气吞吐井的增产原因及影响吞吐效果主控因素。搞清楚地层压力、储层物性条件、原油性质等地层和流体性质对吞吐效果的影响。针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特点,以单井为基础设计注气参数,确定单井合理的注气量、焖井周期、注气周期和注气速度。研究中区中高含水井注天然气吞吐效果,形成一套适合鲁克沁稠油开发的注天然气吞吐实施配套技术。 该项目主要以现场实施为主,室内试验为辅。室内试验主要是根据现场实施效果和各项参数对室内模型进行修正和拟合,获取最佳注气参数,选择最佳注气时机,并以此获得最大增油量和最大经济效益。现场实施过程中施工难度较大,安全风险高,操作过程复杂,且地下地质存在很大的各向异性和不确定性,现场实施存在一定的风险。建立完善的注气生产流程须对稠油井现有的地面流程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注气吞吐油井增油效果差异较大,注气压力、焖井周期、注气前油井产状等对注气吞吐效果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注水开发区块尚无注气吞吐试验。注气吞吐能获得较好的降粘增油效果,但对补充和恢复地层能量贡献较小,如何即能保持地层能量又可以充分发挥其降粘增油作用大幅提高单井产量是注气吞吐实现持续增产的主要难点。 主要解决问题:注气吞吐参数的设计标准的统一,尤其是相同的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周期、注气周期在不同的油井上的确定方法;设计双通封隔器解决吞吐后挂抽生产时的压井通道问题;完成井口放喷气回收装置流程设计;注气吞吐与正常生产一体化管柱设计,减少挂抽占井时间长和占产量;注水开发区块推广应用天然气吞吐;通过精细注水和气水交替驱可以有效提高多轮次吞吐后吞吐效果。 完成了前期四批次18口注气吞吐井的实施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完成注气吞吐参数优化和注气时机选择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评价。完成鲁克沁中区注水开发区块的注天然气吞吐可行性分析和2010-2011年实施方案编制及实施。形成和完善鲁克沁稠油注天然气吞吐开采配套技术。 创新点:1、天然气吞吐鲁克沁稠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2、单井注气参数设计标准和稠油注水开发区块中高含水期注天然气吞吐技术;3、注采一体化井筒可压井管柱设计和应用技术;4、稠油注天然气吞吐地面配套技术;5、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关键词】:天然气吞吐 鲁克沁油田 深层稠油 气水交替驱 效果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E34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引言11
  • 1.2 前言11-16
  • 第2章 鲁克沁油藏特征16-23
  • 2.1 地质概况16-17
  • 2.2 储层特征17-18
  • 2.3 流体性质18-19
  • 2.4 温度和压力19
  • 2.5 开发现状19-23
  • 第3章 天然气吞吐机理23-36
  • 3.1 泡沫油机理23-29
  • 3.2 室内试验研究29-36
  • 第4章 实施方案优化设计36-55
  • 4.1 注气参数数值模拟36-50
  • 4.2 天然气吞吐试验框架方案50-55
  • 第5章 吞吐效果评价55-67
  • 5.1 前期试验效果评价55-59
  • 5.2 2010-2012年推广应用效果59-65
  • 5.3 吞吐效果总体评价65-67
  • 第6章 吞吐后提高采收率技术67-72
  • 6.1 天然气吞吐与注水开发相结合67
  • 6.2 开展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67-72
  • 第7章 结论和认识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7
  • 个人简介77-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小断块油藏天然气单井吞吐采收率实验研究    李浩;孙雷;汤勇;潘毅;雷霄;

稠油油藏高含水及天然气吞吐出砂分析    王登庆;李维忠;朱彩虹;

注气非混相驱数值模拟机理研究    李福垲,贾文瑞

油藏注气开发的基本条件    刘中春,高振环,夏惠芬

用CO_2、产出气及烟道气提高重油采收率的效果对比    RajK.Srivastava,莫增敏,石家雄,纪常杰

注气法在开采难采储量中的作用    А.А.Фаткуллин,张威,王晶,李发荣

深层稠油天然气吞吐注采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巩小雄;王爱华;李军;金志鹏;

深层稠油注天然气开采可行性分析——以吐哈油田LKQ深层稠油油藏为例    姜涛;徐君;杨明强;赵健;

CO_2吞吐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鞠斌山,栾志安,郝永卯,王云亭,汤元春

深层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应用    林江;

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吞吐开采技术研究    孙文静

CO_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    毛振强,陈凤莲

水驱稠油油藏CO_2吞吐实验研究    吴永彬;齐士龙;

强水敏超稠油油藏开采配套技术——以王庄郑36-41块为例    马朋举;马志伟;孙宁;孙红卫;顾海红;

水平井热采开发边底水稠油技术研究    孙伟;徐伟;蒋红波;

扶余油田水驱转注蒸汽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    庄淑兰;洛跃雄;

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CO_2驱数值模拟研究    张兴勇;王新海;江山;陈河清;

低渗非达西油藏渗流数学模型研究    张宙;贾正新;杨阿玲;

用碳氧比能谱测井和多井解释技术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分布    王佳平,万里春,赵雪梅

高含水后期油田动态监测模式探讨    慕玉福,肖培琛,高杰,林颖,杨立

复杂断块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研究    邹先雄;吴亚红;

气驱油微观渗流模拟及相渗曲线升级技术    王晨晨;姚军;杨永飞;王鑫;

CO_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进展    王庆峰;

黏弹性稠油的松弛特性对其注水开发的影响    苏玉亮;李东霞;郝永卯;修建龙;

利用井间示踪剂流动状况确定油层非均质性    王成俊;蒲春生;张荣军;陈军斌;

CO_2的地质埋存与资源化利用进展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

AN OVERVIEW OF CO_2 GEOLOGICAL STORAGE IN CHINA    Christopher I.McDermott;R.Stuart Haszeldine;

浅层特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可行性及现场试验    李彦平;江谋勇;周永强;

沙三段油层水淹规律及其对蒸汽驱开发的影响    胡士清;杨靖;张金红;

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层气开采三维非平衡吸附模型    张辉;高德利;于洋;王德桂;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在埕岛油田的适用性研究    李勇;

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    杨宏民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特超稠油油藏利用水平井方式提高采收率研究    曲同慈

辽河油田锦607区块储层精细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卢时林

DNAPLs污染含水层多相流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研究    辛欣

三维曲井抽油杆柱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王文昌

聚合物驱动态预测及其评价研究    冯玉良

苏丹6区稠油油藏有限携砂冷采机理研究    汪绪刚

有限体积—有限元方法在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原理和应用    杨军征

CO_2与地层油体系界面特征及应用研究    张可

杏南扶杨油层有效开发方式及过渡带井网优化研究    毕艳昌

多孔介质内多相流动的核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    蒋兰兰

煤层气数值模拟研究    洪光华

甘谷驿油田空气泡沫驱油适应性研究    周丹

系列均三嗪类无碱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李静

萨北开发区北部过渡带地质因素及蒸汽开采技术研究    汪明峰

克拉玛依原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选择性激活条件研究    韦超英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胡伟

蒸汽吞吐采油数学模型建立及实现    任旭

稠油乳化剂APG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唐万丽

榆树林油田CO_2吞吐开采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战菲

CO_2吞吐在断块低渗透油藏的应用    任福生,刘艳平,段春凤,郭保卫,刘广东

大庆油田应用CO_2非混相驱油的可行性和技术界限研究    谢尚贤,颜五和

超深层稠油油藏注天然气吞吐开发矿场试验    姜涛;肖林鹏;杨明强;赵健;

注气非混相驱数值模拟机理研究    李福垲,贾文瑞

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蔺景龙,许少华,宋延杰,杨春梅

油藏注气开发的基本条件    刘中春,高振环,夏惠芬

用CO_2、产出气及烟道气提高重油采收率的效果对比    RajK.Srivastava,莫增敏,石家雄,纪常杰

用注空气(LTO)法提高残余低粘油采收率    左新玉,王玉华,马颖洁,M.Greaves

注气法在开采难采储量中的作用    А.А.Фаткуллин,张威,王晶,李发荣

胜利油田官7断块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分析    梁会民 ,张红梅

注气吞吐解除凝析气井近井地层反凝析、反渗吸堵塞机理及应用研究    高奕奕

鲁克沁29.3万吨产能建设迅速启动    

吐哈盆地鲁克沁弧形带油气成藏条件    涂小仙,梁浩,黄卫东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地球化学、动力与油气运移和聚集    曾溅辉,左胜杰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断层封堵性评价    赵密福,李亚辉,信荃麟,高红艳,徐振中

鲁克沁鼻隆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浅析    梁浩;李新宁;李兴亮;卿忠;常玉琴;康毅;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制研究    赵密福,李亚辉,信荃麟,徐振中,高红艳

吐哈盆地鲁克沁稠油藏成藏过程初探与勘探意义    赵文智,李伟,张研

吐哈盆地吐玉克油田油气成藏条件    黄志龙,冷胜荣,燕烈灿

鲁克沁稠油富集带成藏机理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宋玉旺;穆金峰;刘玉民;万海乔;王海勇;邬军;

鲁克沁稠油富集带成藏机理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宋玉旺;穆金峰;刘玉民;万海乔;王海勇;邬军;

鲁克沁镇400居民将迁抗震安居房    记者 张帆 通讯员 刘文革

鲁克沁三招强化村干部管理    记者 王立命

鲁克沁镇历史文化魅力尽显    记者 孟晓明

“五大战略”铸名镇    

鲁克沁镇党员争当模范建设新农村    通讯员 施海峰

鲁克沁石榴连片种    本报记者 孟晓明

春潮在甜蜜的土地上奔涌    实习记者 杨文浩

鄯善县鲁克沁镇预计农民人均增收749元    记者 王立命

鲁克沁镇借“木卡姆”打造文化名镇    本报记者 支禄

鲁克沁镇吐峪沟乡麻扎村喜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牌匾    记者 刘健

鲁克沁民间纳格米奇现状调查研究    热比古丽·玉素甫

吐哈原油优化储输研究    杨维利

吐鲁番木卡姆口述史研究    狄佳

基于鄯善县绿洲生存的地下水支撑性研究    张瑜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