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1:30
热度: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摘要】:本论文以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成藏动力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了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条件、烃源条件

【摘要】:本论文以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成藏动力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了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条件、烃源条件和储集条件等成藏地质要素,揭示了川中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机理及成藏系统,建立了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模式,确定了成藏的主控因素,得到了以下认识: 1、古构造演化对川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成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现今构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南北有异,在三台蓬溪南充线以北油气成藏与构造关系相对密切,而该线以南与岩性圈闭关系相对密切。 2、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湖泊河流相沉积的含煤地层Ⅲ型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多数在0.7%~1.2%之间,热演化程度较高,一般达到高成熟湿气阶段。气源对比表明与上覆侏罗系大安寨与下覆中、下三叠统雷口坡嘉陵江组天然气有明显的区别,天然气为须家河组煤系地层自生自储的天然气。 3、揭示了了川中须家河组储层的致密化过程:a.须家河组沉积后下降,在准同生期到早成岩A阶段形成方解石连晶胶结物;b.地层继续埋深,砂岩发生压实压溶,形成绿泥石包壳和第I期石英加大边,原生孔隙度大大降低,随之而来的强烈胶结、压实致使须家河组砂岩致密;绿泥石环边胶结具有双重作用,减少原生孔隙的同时也保护了孔隙进一步被破坏;c.中-晚侏罗世须家河组烃源岩开始生烃,有机质分解形成有机酸开始溶蚀长石形成次生粒内溶孔,这决定了储层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d.随着长石继续溶蚀和压溶作用的增强,导致第II期石英次生加大边和第III期自生石英胶结继续发育,使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进一步致密;e.进入喜山期,由于区域性构造运动产生断裂,形成现今以次生孔-裂缝为主要储集孔隙的须家河致密砂岩储集层。 4、利用AFT裂变径迹技术和Easy%Ro化学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川中典型构造须家河组的热史和生烃史,须家河组烃源岩在中-晚侏罗世开始进入生烃门限,白垩纪末期达到生烃高峰期,晚白垩世末期至今为构造隆升过程,生烃过程作用近乎停滞。由于构造演化过程的差异,不同构造区须家河组烃源岩的成熟演化过程也存在一定差异。 5、包裹体记录了两期油气充注事件,分别在侏罗纪末期和白垩纪沉积期末;测年结果表明川中地区成藏时间具有北早南晚的特征。川中须家河组具有三期成藏的特征,两期主要为油气的充注期,一期为构造运动对气藏的改造和定位;构造隆升过程对气藏的影响最为重要。 6、川中须家河组的成藏机理表现为:①大面积“层状蒸发式”排烃机制;②近距离运聚成藏,游离相为主、水溶相为辅的运移机制;③生烃增压及压实差异形成的源储压力差的成藏动力机制;④构造隆升天然气的泄压膨胀对天然气的聚集成藏的改造机制。 7、对构造、沉积、烃源、储层、成藏机理等方面研究及典型气藏剖析可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气藏近源聚集特征明显,总体以自生自储为主,因此纵向上可将须家河组划分为3套成藏系统:①须一-须二含油气系统;②须三-须四含油气系统;③须五-须六~侏罗系含油气系统,每个含油气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生储盖单元。 8、川中须家河组油气成藏可以概况为三元耦合控藏,即烃源岩的成熟度和生烃强度控制了气藏的分布,优质储层的发育控制了天然气的富集区带,古构造的演化过程控制了油气的充注方向和气藏的后期改造。但从主要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优质储层的发育和构造演化对气藏的分布影响更大。 【关键词】: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成藏机理 成藏系统 主控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1
  • 第1章 引言11-16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12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2-14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2-13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3-14
  • 1.4 取得的主要认识14-16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6-20
  • 2.1 地理位置16
  • 2.2 区域地质背景16-18
  • 2.3 勘探开发概况18-20
  • 第3章 川中须家河组构造演化特征20-26
  • 3.1 构造演化特征分析20-23
  • 3.1.1 须家河组构造演化过程20
  • 3.1.2 须家河组现今构造特征20-23
  • 3.2 构造与油气分布关系23-26
  • 3.2.1 古构造与油气分布关系23-24
  • 3.2.2 现今构造与油气分布关系24-26
  • 第4章 川中须家河组烃源条件26-36
  • 4.1 须家河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26-29
  • 4.1.1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26-28
  • 4.1.2 凝析油碳同位素特征28-29
  • 4.2 须家河组油气源对比分析29-31
  • 4.2.1 气~气碳同位素对比29
  • 4.2.2 油~油对比29-31
  • 4.3 须家河组烃源岩条件31-34
  • 4.3.1 有机质丰度31-32
  • 4.3.2 烃源岩厚度及分布32-33
  • 4.3.3 有机质类型33-34
  • 4.3.4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34
  • 4.4 须家河组烃源岩生烃强度34-36
  • 第5章 川中须家河组储集条件及控制因素36-45
  • 5.1 须家河组沉积背景36-37
  • 5.1.1 沉积基底特征36
  • 5.1.2 沉积演化特征36-37
  • 5.1.3 沉积相特征37
  • 5.2 须家河组储集条件及控制因素37-45
  • 5.2.1 岩石类型37-38
  • 5.2.2 孔隙类型38-40
  • 5.2.3 储层物性特征40-41
  • 5.2.4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41-45
  • 第6章 川中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理及成藏系统45-73
  • 6.1 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年代45-54
  • 6.1.1 须家河组热史和烃源岩生烃史45-48
  • 6.1.2 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定年48-54
  • 6.2 须家河组油气成藏过程模拟54-58
  • 6.2.1 螺隆区域剖面生烃模拟结果54
  • 6.2.2 立中区域剖面生烃模拟结果54-58
  • 6.3 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理58-67
  • 6.3.1 烃源岩排烃机制58-59
  • 6.3.2 天然气运移机制59-63
  • 6.3.3 天然气成藏机制63-67
  • 6.4 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藏系统67-73
  • 6.4.1 须一(T_3x~1)——须二(T_3x~2)成藏系统67-68
  • 6.4.2 须三(T_3x~3)须四(T_3x~4)成藏系统68-70
  • 6.4.3 须五(T_3x~5)须六(T_3x~6)~侏罗系(J)成藏系统70-73
  • 第7章 川中须家河组成藏主控因素73-85
  • 7.1 典型气藏解剖73-80
  • 7.1.1 充西须四段气藏73-76
  • 7.1.2 合川须二段气藏76-80
  • 7.2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80-85
  • 7.2.1 现今构造因素80-81
  • 7.2.2 古构造因素81
  • 7.2.3 烃源因素81-82
  • 7.2.4 储集因素82-83
  • 7.2.5 保存条件因素83-85
  • 结论85-87
  • 致谢87-88
  • 参考文献88-9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9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    徐昉昊;袁海锋;黄素;唐大海;李国辉;段新国;

川东弧形带三维构造扩展的AFT记录    王平;刘少峰;郜瑭珺;王凯;

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青化砭油田长2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砂岩为例    冯娟萍;李文厚;欧阳征健;余芳;赵阳;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赵靖舟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郝芳,邹华耀,姜建群

美国落基山地区深盆气及其基本特征    张金川;金之钧;

湘西花垣—张家界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与ESR定年    谢建磊;杨坤光;马昌前;

营山地区上三叠统与中、下侏罗统油气源特征对比研究    樊莉;蒋裕强;葛忠伟;沈昭国;杨金利;

储层沉积-成岩过程中物性演化的主控因素    王瑞飞;孙卫;

川中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与天然气成藏机理    陶士振;邹才能;陶小晚;黄纯虎;张响响;高晓辉;李伟;李国辉;

长江三峡的贯通与江汉盆地西缘及邻区的沉积响应    向芳

碎屑岩储层物性下限研究及储量计算    向丹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库丽曼·木沙太

陆相致密砂岩储层参数研究及表征    黄大志

安徽定远早第三纪含盐岩系的沉积相及岩盐成因分析    陆彦邦;王栋;周海渊;

安徽中南部震旦纪-三叠纪二级层序的划分    杜森官

中国南方东部震旦纪碎屑岩和泥质岩成岩作用    杜森官

安徽天长地区阜宁组砂岩成岩特点与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金宝林;

安徽省含山县柱山—项家山水泥石灰岩矿床成因及开采技术条件    左洪发;

巢县五通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研究    李双应,金福全

华北南缘早寒武世早期皖西切谷沉积特征    杜森官

皖南东至地区震旦纪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    吴跃东

淮北煤田上石盒子组花斑泥岩中的粘土矿物研究    岳梅

红碱淖湖泊沉积记录的近五十年来的环境变化    李双;陈硕;张家武;

多孔介质孔隙模型建立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杜新龙;康毅力;游利军;

基于低渗透砂岩储层渗流机理的钻井完井液动态损害评价    王铭伟;康毅力;游利军;杨斌;周广清;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输导层量化表征及有效性评价    赵健;罗晓容;张宝收;赵风云;雷裕红;

Chlorite cem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reservoir quality of sandstones from the Panyu low-uplift,Pearl River Mouth Basin    

河南禹州煤田石盒子组第六、第七煤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    郗国增;刘永春;陈勇;何伟民;郎岩峰;刘建军;

古湖岸线的识别及其对砂体和油气的控制    姜在兴;刘晖;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孔喉的空间展布与刻画    张天付;寿建峰;郑兴平;佘敏;潘立银;

特低渗透油田孔喉结构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    刘易非;范耀;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    胡明;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序列    唐玄;张金川;

储层钻井液气体定量检测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    王印

济阳坳陷第三系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张云银

济阳坳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及其流体实时评价    邓美寅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逆冲推滑体系    金宠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发策略    袁爱国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    金惠

白音查干凹陷隐蔽油藏预测技术研究    梁国胜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沉积储层特征与油气关系    李军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及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    闫建萍

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董凤娟

晚白垩世西峡盆地沉积与构造环境分析    高立祥

李子垭井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预测    王永周

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    刘文伍

豫西鲁山地区中元古界汝阳群沉积相分析    郑伟

河南省西部中二叠统山西组聚煤环境及沉积演化特征    刘顺喜

宁东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明洁

栖霞蓬莱群沉积相分析与沉积环境演化    韩瑞胜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层序古地理研究    刘彬彬

鲁西地块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徐学蓓

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储层沉积及成藏条件研究    孟兆磊

安徽省沿江地区网纹红土和下蜀土的形成环境及其年龄    于振江,黄多成

第四纪沉积物常用测年方法及其适用性研究    张生

《辞海》中部分地貌学词目注释的商榷    黄强,刘沛然

长江三峡河流袭夺与河流起源    赵诚

川西拗陷的沉降与龙门山的崛起    崔秉荃,龙学明,李元林

川西拗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成藏模式和盖层封闭机理    王允诚,朱永铭

新构造运动与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及气藏形成    童崇光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黄思静,谢连文,张萌,武文慧,沈立成,刘洁

天然气有效储层下限确定方法    肖思和,周文,王允诚,王洪辉

川西孝泉构造上三叠统超致密储层演化特征    吕正祥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及流体演化特征研究    李书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库丽曼·木沙太

川西南部地区须二气藏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董立全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砂岩优质储层成因探讨    蒋裕强;郭贵安;陈辉;陶艳忠;刘华;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研究    张富贵;刘家铎;孟万斌;

川中地区广安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裂缝充填矿物的ESR研究    欧莉华;时志强;钱利军;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    谢继容;李国辉;唐大海;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及侏罗系煤成气碳同位素组成    吴小奇;黄士鹏;廖凤蓉;李振生;

基底断裂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中的作用    汪泽成;赵文智;李宗银;江兴福;李军;

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李云;时志强;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崔卫东;蒋志斌;曾德铭;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烷烃气碳同位素特征及气源对比意义    戴金星;倪云燕;邹才能;陶士振;胡国艺;胡安平;杨春;陶小晚;

四川广元地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层序地层研究    邹光富,夏彤,楼雄英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段沉积环境分析    陆廷清;黄勇;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    

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    高晓辉;陶士振;李伟;杨家静;

四川盆地西部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姜在兴;

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含气性初探    黄世伟;张廷山;王顺玉;陈晓慧;姜照勇;董同武;

三维纵波裂缝检测技术预测川西南部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    徐明华;刘定锦;朱敏;张华军;蒙杉;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地质特征    高晓辉;陶士振;朱如凯;袁选俊;

重庆市新兴煤矿矿井充水条件及治水方案研究    曹楠;申太丽;李大猛;鲜镇糠;

川西致密碎屑岩高自然伽马砂岩识别方法    邹玮;李瑞;

须家河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黎家盆

可显著提高整体评价精度    罗文

四川油气田“聚焦”须家河组储层    记者 周泽山

四川油气田打响“须家河”攻坚战    记者 周泽山

广安气田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初判潜力较大    周泽山 通讯员 李宽宇

新“气王”勘探快马加鞭    周泽山 记者 杨晓

须家河组储层成为四川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记者 周泽山

川东北须家河组首获工业气流    张学斌 帅利成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开发见成效    记者 周泽山特约记者 李宽宇

时代的选择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    金惠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    盘昌林

川中龙女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技术研究    张艳芳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尚长健

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    戴朝成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张峰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    叶礼友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动态成藏特征研究    刘四兵

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与裂缝发育带预测    陈汉军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库丽曼·木沙太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    张武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与珍珠冲段地层沉积特征与划分对比研究    何逢阳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类型、分布及富集规律    王昱翔

九龙山须家河组井壁稳定性的测井评价研究    吴林蔓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与层序特征精细研究    郝景宇

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震沉积学研究    胡丽

普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路遥

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构造—沉积特征分析及须家河组成藏评价    王雪梅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研究    王晓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全岩化学组成的成岩意义    黄可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