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燃烧室形状对柴油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影响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09:50
热度:

燃烧室形状对柴油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影响的研究【摘要】:我国是石油资源的消耗大国,而本国的资源不足以满足自身的消耗。传统的汽车行业对石油资源有很大的依赖,因而,能源多元化成了汽车行业发

【摘要】:我国是石油资源的消耗大国,而本国的资源不足以满足自身的消耗。传统的汽车行业对石油资源有很大的依赖,因而,能源多元化成了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些替代能源中,天然气因其储量丰富、辛烷值高、排放污染低、价格低廉,被许多研究机构誉为未来车用发动机最有潜力的替代燃料。天然气在内燃机中分类按燃料的使用和同时使用种类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单一燃料发动机、两用燃料发动机和双燃料发动机。其中,双燃料发动机又因为其改变了天然气不便于携带的缺陷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随着对双燃料发动机的深入研究与科技的提高,双燃料发动机逐渐由低压缩比、低天然气替代率向着高压缩比、高天然气替代率的方向发展。双燃料发动机目前比较先进的是微引燃技术。本文即利用STAR-CD软件对CA6DL2-35E5RB天然气/柴进行了宏观参数和微观场的变化规律分析,目的是通过改变燃烧室的形状来实现柴油微引燃技术,提高天然气的替代率并减少由于替代率上升所引起的发动机爆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 1.柴油首先在燃烧室壁面处着火,之后火焰在燃烧室壁面多处出现,即同一时间在不同地方同时着火,之后高温区域开始由燃烧室四周扩散到燃烧室中心处。而天然气的燃烧是以柴油燃烧形成了火核为基础,天然气在多处同时着火,但着火位置并不是对称的,这是由气流流动的不均匀性造成的,且随着天然气替代率的增加,缸内最高压力下降,发动机输出功率下降,NO排放也呈下降趋势。 2.在压缩比,侧隙,顶隙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只改变燃烧室的形状,其中1#为原机即缩口ω形燃烧室,2#为圆柱形燃烧室,3-1#燃烧室为花瓣型燃烧室。通过比较得知,原机的天然气排放水平较低,而Soot排放较高,这就说明了天然气的燃烧质量较高但柴油的燃烧质量较差,从而决定了原机无法实现高替代率下较高的燃烧质量,因为替代率较高时,柴油量下降,但由于柴油的燃烧质量较差,也将直接影响到天然气的燃烧过程,无法从根本上避免柴油单燃料发动机Soot排放高的问题。而花瓣型燃烧室有着较好的柴油燃烧质量,这就为柴油微引燃奠定了基础,而且也解决了柴油单燃料发动机Soot排放较高的问题,突出了双燃料发动机的优势,而天然气的燃烧速率等可以通过合理组织缸内流动加以提高。 3.花瓣型燃烧室喷射位置不同可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有所差异。本文选了四个喷射角度,分别为0°,-7.5°,-15°,-22.5°,对其宏观参数和微观场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选择得到喷射角度为-22.5。为最佳喷射位置。 【关键词】:柴油/天然气发动机 燃烧室 喷射角度 CFD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K4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国内外汽车排放法规的发展12-13
  • 1.2 能源问题13-14
  • 1.3 天然气发动机的发展14-16
  • 1.4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发展16-17
  • 1.5 数值模拟(CFD)及其在内燃机研究上的应用17-18
  • 1.6 本研究主要内容18-20
  • 第二章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仿真20-28
  • 2.1 基本控制方程20-21
  • 2.1.1 能量守恒方程20
  • 2.1.2 质量守恒方程20-21
  • 2.1.3 动量守恒方程21
  • 2.2 湍流模型21-22
  • 2.3 喷雾、液滴破碎及撞壁模型22-23
  • 2.3.1 喷雾模型22-23
  • 2.3.2 液滴破碎模型23
  • 2.3.3 撞壁模型23
  • 2.4 着火、燃烧及排放物模型23-26
  • 2.4.1 着火模型23-24
  • 2.4.2 燃烧模型24-26
  • 2.4.3 排放物模型26
  • 2.4.3.1 NOx模型26
  • 2.4.3.2 SOOT模型26
  • 2.5 计算方法26-27
  • 2.6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模拟平台的建立及有效性验证28-40
  • 3.1 几何模型的建立28-29
  • 3.2 计算网格的生成29-32
  • 3.2.1 STL文件导入29
  • 3.2.2 进、排气道及燃烧室网格生成29-30
  • 3.2.3 ES-ICE动网格生成30-31
  • 3.2.4 合并网格31-32
  • 3.3 计算初始边界条件的设定32
  • 3.4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32-39
  • 3.4.1 模拟范围的确定32
  • 3.4.2 初始、边界条件的获得32-33
  • 3.4.3 基准点准确性验证33-34
  • 3.4.4 着火及燃烧过程验证34-35
  • 3.4.5 天然气替代率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趋势验证35-37
  • 3.4.6 喷油时刻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趋势验证37
  • 3.4.7 喷油脉宽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趋势验证37-38
  • 3.4.8 压缩比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趋势验证38
  • 3.4.9 验证结果38-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模拟分析40-50
  • 4.1 相关参数的定义40-41
  • 4.2 燃烧过程分析41-48
  • 4.3 本章小结48-50
  • 第五章 燃烧室形状对柴油/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影响的数值模拟50-82
  • 5.1 燃烧室形状对缸内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影响50-67
  • 5.1.1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51-55
  • 5.1.2 缸内参数场分析55-67
  • 5.1.2.1 缸内柴油浓度场变化规律55-57
  • 5.1.2.2 缸内天然气浓度场变化规律57-59
  • 5.1.2.3 缸内混合气的速度场变化规律59-61
  • 5.1.2.4 缸内混合气湍流动能变化规律61-63
  • 5.1.2.5 缸内混合气温度场变化规律63-64
  • 5.1.2.6 缸内NO浓度场变化规律64-66
  • 5.1.2.7 缸内Soot浓度场变化规律66-67
  • 5.2 花瓣形燃烧室形状优化研究67-80
  • 5.2.1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67-71
  • 5.2.2 缸内参数场分析71-80
  • 5.2.2.1 缸内柴油浓度场分析71-72
  • 5.2.2.2 缸内天然气浓度场分布72-74
  • 5.2.2.3 缸内混合气的速度场变化规律74-75
  • 5.2.2.4 缸内混合气的湍流动能的变化规律75-77
  • 5.2.2.5 缸内温度场的变化规律77-78
  • 5.2.2.6 缸内混合气的NO浓度场的变化规律78-79
  • 5.2.2.7 缸内混合气的soot浓度场的变化规律79-80
  • 5.3 本章小结80-82
  • 第六章 全文总结82-84
  • 6.1 全文总结82-83
  • 6.2 今后工作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88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88-90
  • 致谢9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燃烧室形状对直喷柴油机燃烧性能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    虞育松;李国岫;刘建英;

CNG发动机和汽油机燃烧的比较分析    姚勇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的发展与应用    王素英,程铁仕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形状对气流运动及其排放特性的影响    林学东,金文华,李红州

配气正时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杨棣;于佳;刘杰;罗马吉;

提高柴油机热效率的新技术    杨雄;冉小丰;翟克仁;阳婷;

柴油机HCCI压缩过程缸内工质状态的模拟研究    罗伟欢;熊锐;张宗法;周伟文;

喷油器参数对柴油机燃烧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周苗;隆武强;冷先银;杜宝国;

甲醇/汽油双燃料发动机燃料转换控制研究    张戌;吕彩琴;赵宝新;

490QA柴油机的改进设计    桂梓南,陈岳汀

浅谈如何改善两用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    王小娟;

喷油器与增压柴油机匹配的燃烧分析    余红东;谢德平;潘仕梁;陶泽民;黄锦成;

柴油机燃烧室几何形状对缸内气流运动影响的模拟研究    白金龙;罗马吉;周繁;喻超;李林磊;

基于稳定性的船用涡旋增压器创新设计    郭松铭;

碳烟氧化模型的研究及在柴油机中的计算应用    石秀勇;李国祥;周雷;

采用电子节温器发动机节油潜力研究及热负荷评估    马为;詹樟松;徐发扬;

汽油增压直喷(TCDI)技术特点与一款发动机产品的应用    郭威;姚炜;张应兵;

动力涡轮复合增压柴油机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邬平;李雷;王锡斌;

喷雾夹角对柴油机燃烧排放及反应组分的影响    石玲;刘建房;

基于有限元法的曲轴扭振模态分析    孙闯;杜发荣;

加装颗粒捕集器的国Ⅲ柴油机性能特性研究    邱君;阮旭;

汽油机进、排气道的CFD分析及改进    杜爱民;段亮;田永祥;

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的研究    韩琪;王德福;陈威;

汽油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及匹配研究    顾荣军;杨小龙;刘敬平;韩志玉;

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过程试验与模拟研究    王子玉

边界条件对柴油机瞬态工况下燃烧的影响及数值模拟    王忠恕

电控汽油机智能控制策略及故障诊断的研究    李国勇

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及点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张翠平

关于内燃机润滑系统网络法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童宝宏

基于公交车循环工况的动力系统匹配研究    吴其伟

喷油规律对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研究    石秀勇

气体燃料对内燃机燃烧过程及排放影响的机理研究    钱叶剑

满足国Ⅳ排放标准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的研究    司鹏鹍

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系统控制及故障监控策略研究    任卫军

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特征与功率恢复    卓斌

燃烧室形状对缸内气流运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何旭,高希彦,刘卫国,马维忍,廖春明

天然气掺氢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元素势能法分析    马凡华,孙宁

天然气掺氢发动机试验用混合气配比系统研制    殷勇;马凡华;

天然气掺氢发动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刘海全;马凡华;殷勇;

内燃机燃烧过程多维模型计算机仿真平台开发及应用    刘金武,杨靖,高为国,倪小丹

代用燃料汽车技术(一) 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跟踪研究(五)    孙济美,郭英男,洪伟,刘忠长,许思传,张纪鹏,孙志军

车用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发展    曹阳,郭勇

“Bump燃烧室”内新概念稀扩散燃烧混合气形成机理的研究    赵昌普,苏万华,汪洋,余皎,林铁坚

EQ1092F汽油/CNG两用燃料汽车研究    姚勇,邸敏艳,赵二维

内燃机缸内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    马贵阳

双燃料发动机性能与排放的试验研究    张强,王志明

玉柴股份公司成功推出首台双燃料发动机    

电控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开发    陈金柱;张春化;廖均智;

双燃料发动机研制与性能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张成江;石志勇;唐永华;

康明斯公司宣布2013年将开始生产双燃料发动机    张海纯;

预测结构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刘伟,张欣,杨旭,梁龙

引燃柴油供给系统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张武高,李希浩,欧阳明高

影响双燃料发动机总碳氢排放因素的实验研究    王子延,任江,平涛,张东旭,钟辉,郝胜宏

预测运转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刘伟,张欣,杨旭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电子喷射系统的设计    林春燕,刘伟,刘建华

浅谈沼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与纯沼气发动机的配置与工艺    曾宪芳;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的研究    江彤;兰志波;王立新;吴宁;

生物质燃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研究    徐光启;陈昆;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海油平台上的应用    凌爱军;

基于高压共轨双燃料发动机性能试验研究    陈本林;田青云;吴向畅;陈刚;

6102B3Q型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开发与应用    张可红;安中强;钟子宪;

LNG双燃料发动机在渔船上的应用    黄文超;赵新颖;谌志新;

双燃料发动机在济南研制成功    张奇

钻井用双燃料发动机研制成功    钟由

中国石油钻井用双燃料发动机填补国内空白    王巧然

双燃料发动机投放市场    刘泓波通讯员 王永刚

昆仑双燃料发动机油研制成功    冯玉昆

双燃料机,船东船企“双驱动”    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 彭雪竹

淄柴研制成功两款双燃料发动机    张远平 高明祥

双燃料发动机“热透”全球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 肖志家

靠质量取胜 凭创新开路    本报记者 朱文达 梁丽

中油燃气携手济柴力推内河船“双燃料”    记者 冷翠华

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试验与模拟    梁昱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天然气—柴油电控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模型的研究    赵骆伟

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噪声及燃烧模拟    汤东

混合喷射液化石油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    祁东辉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性能模拟研究    尹佳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开发与试验研究    孙建文

高原地区小型沼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制    蒋五洋

乙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改进与控制方法的研究    张雷

双燃料发动机及柴油机噪声测试分析    秦树珍

电控气体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    薛云

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和放热规律研究    刘乔明

喷油规律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管鑫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油气切换的优化控制    肖贻鹏

柴油—液化石油气双燃料发动机的放热规律研究    吴永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