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X区块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08:56
热度:

X区块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摘要】:注气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可以解决低渗透油藏衰竭式开发原油采收率低及注水困难等问题,其中,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不污染储层

【摘要】:注气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可以解决低渗透油藏衰竭式开发原油采收率低及注水困难等问题,其中,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不污染储层、可回收利用的特点。为此,本文以x区块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室内实验手段及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注气参数优化的研究,完成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 (1)总结和分析了X区块的油藏特征及流体性质,并结合注气筛选标准对X区块注天然气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X区块具有良好的注天然气开发适应性; (2)结合相态理论基础知识,进行了地层原油体系PVT高压物性、等组成膨胀及注天然气膨胀相态特征实验结果模拟研究,为之后的三元相图模拟、细管模拟及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可靠的热力学参数场; (3)开展了注天然气驱的室内细管实验、细管模拟及拟三元相图模拟研究,通过取这三种方法的平均值确定出X区块的注天然气最小混相压力;在目前地层条件下,注入的天然气能与地层原油实现混相; (4)建立了X区块油藏六组分井组模型,完成了储量及生产历史拟合,并对单层剩余油饱和度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X区块油藏目的层剩余油饱和度较高,满足注气开发的要求; (5)分别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方法对注气速度、注气工作制度、周期内注气段塞大小、注气井周期内注停时间比、生产水平井裂缝半长、裂缝段间距、水平井水平段长度、注入层位等工程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的方案进行了方案预测。方案预测表明,注天然气开发比衰竭式开发采收率增加了11.5个百分点,说明注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原油采收率。 通过对X区块进行注气适应性分析、最小混相压力确定及注气过程中的相态变化研究,深化了对X区块注天然气驱的认识;同时对X区块注天然气驱进行了参数优化以及优选方案预测,优选出的方案对于指导X区块油藏的实际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注天然气 拟三元相图模拟 最小混相压力 参数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E357.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9
  • 1.2 国内外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研究现状9-14
  • 1.2.1 国外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究现状10-12
  • 1.2.2 国内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研究现状12-14
  •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14-16
  • 1.3.1 研究目标14-15
  • 1.3.2 主要内容15
  • 1.3.3 技术路线15-16
  • 第2章 X区块油藏地质特征及注气适应性分析16-26
  • 2.1 工区位置及构造特征16-18
  • 2.1.1 构造位置16
  • 2.1.2 地层层序16-17
  • 2.1.3 构造特征17-18
  • 2.2 储层特征18-20
  • 2.2.1 储层物性18-20
  • 2.2.2 储层非均质性20
  • 2.3 流体性质20-21
  • 2.3.1 原油性质20-21
  • 2.3.2 地层水性质21
  • 2.3.3 温度压力系统21
  • 2.4 注气筛选标准21-24
  • 2.5 X区块注天然气适应性分析24-25
  • 2.5.1 地质条件适应性24
  • 2.5.2 储层及流体性质适应性24
  • 2.5.3 注气气源分析24-25
  • 2.6 小结25-26
  • 第3章 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的基本原理26-37
  • 3.1 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26-27
  • 3.2 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机理27-28
  • 3.3 注气过程中的相态变化特征28-30
  • 3.3.1 表征三组分相态特征的三角相图28-29
  • 3.3.2 表征多组分相态特征的拟三元相图29
  • 3.3.3 压力和温度对拟三元相图的影响29-30
  • 3.4 注天然气混相驱机理30-35
  • 3.4.1 蒸发混相(前缘接触)30-31
  • 3.4.2 凝析混相(后缘接触)31-32
  • 3.4.3 注气多次接触模拟原理32-35
  • 3.5 注天然气非混相驱机理35-36
  • 3.6 小结36-37
  • 第4章 X区块注天然气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37-49
  • 4.1 细管实验法确定X区块最小混相压力37-40
  • 4.1.1 细管实验设计原则及评价指标37-38
  • 4.1.2 实验装置38
  • 4.1.3 实验步骤38
  • 4.1.4 实验结果及讨论38-40
  • 4.2 X区块油藏流体PVT相态拟合40-43
  • 4.2.1 拟组分划分40-41
  • 4.2.2 单次闪蒸实验与饱和压力拟合41
  • 4.2.3 等组分膨胀实验拟合41-42
  • 4.2.4 地层原油P-T相图特征42
  • 4.2.5 注气膨胀实验拟合42-43
  • 4.2.6 拟组分临界特征参数43
  • 4.3 细管模拟法确定X区块最小混相压力43-44
  • 4.3.1 细管模型的建立43-44
  • 4.3.2 混相压力预测44
  • 4.4 拟三元相图法确定X区块最小混相压力44-48
  • 4.4.1 发蒸混相过程模拟44-45
  • 4.4.2 混相压力预测45-48
  • 4.5 小结48-49
  • 第5章 X区块注天然气参数优化及方案预测49-80
  • 5.1 数值模型的建立49-51
  • 5.2 地质储量拟合51
  • 5.3 生产动态历史拟合51-54
  • 5.4 目前剩余油分布54-55
  • 5.5 注天然气单因素参数优化55-71
  • 5.5.1 注气速度优化56-60
  • 5.5.2 注气工作制度优化60-61
  • 5.5.3 周期内注气段塞大小优化61-63
  • 5.5.4 周期内注气井注停时间比优化63-64
  • 5.5.5 生产水平井裂缝长度和段间距优化64-67
  • 5.5.6 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优化67-68
  • 5.5.7 注气层位优化68-71
  • 5.6 注天然气多因素参数优化71-76
  • 5.6.1 试验参数的确定71-72
  • 5.6.2 多因素优化正交设计72-73
  • 5.6.3 多因素优化结果分析73-76
  • 5.7 优化注气方案开发指标预测76-79
  • 5.8 小结79-80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80-81
  • 6.1 结论80
  • 6.2 建议80-81
  • 致谢81-82
  • 参考文献82-86
  • 附录86-88
  • 附录A:PR状态方程86-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8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冀东油田高13断块烃气驱可行性实验研究    于波;宫汝祥;杜利;刘业俊;刘海波;李遵照;

注入气体及注气压力对特低渗透油藏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郑浩;马春华;宋考平;郭振杰;

油藏注烃气混相驱非稳态驱替特征机理研究    李菊花;李相方;姜涛;刘滨;

冀东油田高13断块注烃气驱提高采收率优化研究    郑家朋;王传飞;赵辉;高达;宫汝祥;

蒸发混相驱提高挥发油采收率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    别爱芳,何鲁平,方宏长

靖安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矿场注气试验研究    袁林,赵继勇,张钊,王永康

注富烃气凝析/蒸发混相驱机理评价    汤勇,孙雷,周涌沂,李士伦,孙良田,杜志敏

候选油藏注气开发适宜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郑云川,佘军,熊钰,孙雷,赵立强

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气能力和开发效果分析    李莉;庞彦明;雷友忠;郭平;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    郭平;苑志旺;廖广志;

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高博禹,彭仕宓,陈烨菲

多参数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W93井区为例    康立明;任战利;

鄂尔多斯盆地韩渠—张天渠地区长2油层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杨县超;李旦;康立明;卿颖;任战利;

CO_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    毛振强,陈凤莲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下限的求解研究    赵路子;周彦;谭秀成;夏吉文;吴昌龙;李凌;刘宏;

中岔口油田注聚合物驱油剂的筛选    田乃林

烷基醇/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性能与应用前景    贺伟东;葛际江;张贵才;丁保东;李锦超;

数值模拟过程中低压关井解决方法    孙二龙;

临盘油田弱碱性水驱提高驱油效率试验研究    范凤英;

柳东地区储层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    范宜仁,周灿灿,邓少贵

多孔介质孔隙模型建立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杜新龙;康毅力;游利军;

气驱油微观渗流模拟及相渗曲线升级技术    王晨晨;姚军;杨永飞;王鑫;

CO_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进展    王庆峰;

ASP溶液/原油多孔介质中乳化实验研究    曹仁义;程林松;郝炳英;杨敏;姚大伟;

利用气体性质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原油采收率    黄海;刘易非;蒲春生;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新228区块整体调整中的应用    黄卓;王振军;潘文辉;马红军;翟维江;

英台油田水锁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方法研究    彭雷;蔡立君;宋万宝;刘丹;

孔道迂曲度的一种简便算法    陈立民;盖德林;孙艾茵;姚恒申;

孤东油田聚合物驱窜聚前期特征及防治    韩永刚;姜长台;郑同昌;闫学超;郑同河;

飞雁滩油田注聚区堵调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毛源;林洁;

子北油田理79井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曹金舟

聚合物/表活剂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刘卫东

杏南扶杨油层有效开发方式及过渡带井网优化研究    毕艳昌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    刘华林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    于荣泽

CO_2驱油非达西渗流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    杨晶

大庆西部稠油潜力评价及开发方式优化研究    王明学

牛心坨油田化学剂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潘建华

注蒸汽采油流度控制剂研制与室内评价    胡绍彬

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    郭臣业

大庆萨中北一区断东二类油层注聚开采规律研究    李海波

离子液体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及其在三次采油中应用研究    宋伟杰

M油藏W58地区初期开发地质特征研究与方案参数优化设计    刘明霞

低渗透油田油水井交替驱油技术研究    栾雪峰

支型耐盐活性剂在稠油降粘、泡沫钻井中的应用及性能评价    谢瑞瑞

双烷基二苯甲烷双磺酸盐的合成与应用    肖华英

子北采油厂1068井区注水开发方案研究    王保军

延长油区延气2井区山西组沉积微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黄国丽

甘谷驿油田空气泡沫驱油适应性研究    周丹

子长油田老草湾区长2储层评价    陈晓宏

注气法开采难采储量    马翠

低渗透油藏注气吸气能力评价方法    娄兆彬,曾贤辉,杨朝光

注气非混相驱数值模拟机理研究    李福垲,贾文瑞

基于理想最优方案的指标赋权法及其应用    汪泽焱,益晓新,张申如

最小混相压力(MMP)预测方法的评价    刘中春

水驱废弃油藏注二氧化碳驱室内试验研究    李中超;杜利;王进安;聂法健;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樊成;

油藏渗透率纵向非均质分布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周煦迪,俞启泰,林志芳

蒸发混相驱提高挥发油采收率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    别爱芳,何鲁平,方宏长

裂缝性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注烃类气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郭平,李士伦,张思永,吴莹,唐先益,赵俊生

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试验    贾忠盛,陈守立,赵淑云

大庆油田注天然气非混相驱矿场试验研究    张思富,贾忠盛,杜兴家,李继红

文72块沙三中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试验    罗松刚,黄爱君,王进安,贺艳梅,刘军

注天然气混相驱油藏筛选新方法    邓波,熊钰

中原油田首注天然气驱油成功    陈铭

涠四段油藏注天然气开发油藏模拟器优化    陈建琪;裴连君;张伟波;

超深稠油油藏注天然气吞吐研究与应用    徐建忠;

长岩心注天然气驱油物理模拟实验    郭永伟;杨胜来;李良川;王刚;赵文勋;

挥发油油藏在注气过程中的相态变化    梅海燕,张茂林,李闽,孙良田

文南油田文72块沙三中高温、高压低渗透油藏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研究    游小淼,张爱华

文南油田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可行性研究    黄泽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