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四川盆地五指山构造天然气成藏条件新认识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6:47:11
热度:

四川盆地五指山构造天然气成藏条件新认识【摘要】:五指山构造为四川盆地尚未勘探的区域,开展含油气性评价研究对于选择有利勘探区带、拓宽勘探领域和降低新区勘探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

【摘要】:五指山构造为四川盆地尚未勘探的区域,开展含油气性评价研究对于选择有利勘探区带、拓宽勘探领域和降低新区勘探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应用构造史恢复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卫星遥感解译与野外地质考察、储层对比等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了该区的气藏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五指山构造形成于喜山期,寒武系洗象池群储层物性与资阳、威远地区大致相似,但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物性则比后两者差;五指山地区下寒武统平均生烃强度为63×108m3/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但烃源岩生气高峰期在晚二叠世早期至白垩纪,圈闭形成期与生气期不相匹配。据威远气田天然气具有明显的水溶气特征而推测五指山构造的成藏模式也是以水溶气为主。根据地层水中天然气溶解度的回归方程,计算出五指山构造因地层抬升从震旦系灯影组地层水中可解析出的游离气为217.7×108m3,而该区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也证实了有较强的油气活动。因此,该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作者单位】
【关键词】四川盆地 五指山构造 烃源岩 储集层 气藏形成 水溶气 勘探前景 震旦系 地层水 灯影组
【基金】: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编号:SZD0414)的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五指山构造为四川盆地尚未勘探的区域,开展含油气性评价研究对于选择有利勘探区带、拓宽勘探领域和降低新区勘探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指山构造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区域构造处于四川盆地川西南低陡褶皱带南端。行政区包括马边、沐川等县。该构造勘探程度低,到目前仅进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四川盆地天然气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王兰生,苟学敏,刘国瑜,王琳,汪维明,王密云

四川盆地寒武系—震旦系含气系统成藏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块    戴鸿鸣,王顺玉,王海清,黄清德

威远气田成藏期及气源    戴金星

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烃源研究    陆正元,赵路子,李弢

有效水溶释放气量及其研究意义    付广,张云峰,陈章明

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排烃意义    曾庆辉;钱玲;刘德汉;肖贤明;田辉;申家贵;李贤庆;

四川盆地天然气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王兰生,苟学敏,刘国瑜,王琳,汪维明,王密云

天然气的扩散模型及扩散量的计算方法    房德权,宋岩,曾凡刚,王关玉

天然气扩散损失量估算方法及其应用    付广,陈章明,任继红

川西前陆盆地次生气藏天然气来源追踪    秦胜飞;戴金星;王兰生;

天然气组分的溶解特征及其意义    付晓泰,卢双舫,王振平,曲佳燕

油气藏保存条件研究    窦立荣,徐树宝

松辽盆地阿拉新—二站地区轻烃垂向迁移规律研究    王振平,王子文,王文广

油气藏的年龄    李明诚;马成华;胡国艺;单秀琴;

煤源岩综合定量评价方法探讨    王雅春;庞雄奇;卢双舫;陈章明;

CO_2对CH_4溶解度的影响及其对天然气成藏意义    胡文宣;陆现彩;符琦;

气藏剖面烃类垂向分布带状结构    王振平;王子文;付晓泰;陈昕;

热模拟实验结合GC-IRMS在有效烃源岩研究中的应用    熊永强

莺琼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动力学研究    黄保家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油气藏形成演化研究    杨家静

川东南地区构造变形与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研究    吕宝凤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形成机理及成藏规律    张祥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目标评价    沈平

滨里海叠合含油气盆地地质特征及东部盐下成藏规律研究    刘东周

中国南方海相改造型盆地含油气保存单元综合评价    梁兴

川西地区侏罗系隐蔽性气藏成藏机制及其勘探目标研究    张闻林

青藏高原腹地晚白垩—古近纪高原隆升的沉积响应与油气后期保存    金玮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研究    刘彦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埋藏史恢复及重点构造气水分布控制因素探讨    尹晓贺

济阳坳陷非烃气藏成因研究    林治家

渤南洼陷中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    王东晔

水溶性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张瀚丹

四川盆地侏罗系浅层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    刘文龙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溶解、脱气物理化学机理研究    高雅琴

蜀南荷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    潘泉涌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黄文明

川西坳陷中段烃源岩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    陈俊

再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黄籍中

概论有机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倒转的成因问题    戴金星;

四川盆地震旦系含气层中有利勘探区块的选择    罗志立,刘顺,徐世琦,熊荣国

中国最古老的气藏——四川威远震旦纪气藏    徐永昌,沈平,李玉成

地球深部来源的天然气    王先彬

四川盆地寒武系—震旦系含气系统成藏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块    戴鸿鸣,王顺玉,王海清,黄清德

加强天然气地学研究 勘探更多大气田    戴金星

我国煤系地层含气性的初步研究    戴金星;

离子筛法从卤水中直接提锂试验报告    沈祥木;王学元;张国湘;朱应麟;张绍成;崔荣旦;吴宗濂;

碳酸盐岩成岩圈闭与四川的油气勘探    强子同 ,韩耀文 ,郭一华

腌菜腌渍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初步测定    李基银

四川盆地天然气凝析液回收和利用    龙泽智

陆相生油岩有机质的丰度及类型    尚慧芸;李晋超;

试论我国气藏的圈闭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司徒愈旺;

四川盆地潜伏构造分析    徐和笙;

对四川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初步认识    陈定宝;

天然气的成因及形成大气田的地质条件    童崇光;

峨边彝族自治县发展概述    周树清;

对精品图书出版实践的回顾与思考    周兴泰;

四川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图象    孙若昧;刘福田;刘建新;

吉泰盆地白垩系古地磁结果的大地构造含义    顾心如;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分布及岩石圈热结构    汪集旸;黄少鹏;陈墨香;汪缉安;邓孝;

四川盆地地温场与构造关系    于汇津;王绪本;曾一;杨绍国;

川滇地区岩石圈上部结构与构造    熊绍柏;尹周勋;

四川白垩纪古方位的一个典型例证    张景鑫;

反演古温度的一种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申时新;于汇津;

四川盆地前震旦系地层与地热的关系    于汇津;李庆阳;

三峡库区 罕见天然地质博物馆    

中国西部城市典型灾害现状及规律分析    金磊

宝墩文化发现新遗址    叶茂林 李明斌

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一项技术获重大进展    罗兴平 陈明泉 尹彤

西部柑橘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代群 令伟家

二郎山区山变绿水变清    新华社记者 毛朝敬 本报记者 梁小琴

适宜四川盆地蔬菜保护地栽培的主要措施    成都市第一农科所高级农艺师 屈小江

四川盆地蔬菜保护地载培的发展方向    成都市第一农科所高级农艺师 屈小江

四川基本解决水电气路话五大难题    记者 黎大东 张伟

川中新县——大英    

川中丘陵区人为影响下的乡村景观格局和碳氮长期变化研究    李首成

红景天甙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吴晓玲

杨氏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youngi)的骨骼特征与马门溪龙类的系统关系分类    欧阳辉

低渗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    刘正中

川东南地区构造变形与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研究    吕宝凤

温光因子对不同穗重型稻米品质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    朱雪梅

高陡复杂构造地应力提取方法与井漏机理研究    胥永杰

大巴山前缘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及控制因素研究    陈更生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造山与前陆变形构造叠合关系研究    李岩峰

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典型地区晚新生代地貌过程研究    张会平

四川丘陵地区泵站改造策略及技术的研究    吴维雄

南唐与前后蜀文化的比较研究    王丽梅

龙门山前缘带构造样式与构造演化研究    邓广君

四川盆地地质构造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研究    魏继生

川东北部罗家寨构造带飞仙关组储层评价    胡罡

川中丘区村级景观生态系统磷素空间异质性特征及长期变化研究    刘文全

四川盆地西缘中低山坡地土壤质量特征研究    高雪松

攀枝花市酸雨污染特征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涂勇

县域生态足迹研究    任茜

“从繁荣到衰败”:民国四川蚕丝业的演进历程    钟华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