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缅甸安达曼海弧后坳陷天然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6:02:41
热度:

缅甸安达曼海弧后坳陷天然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摘要】:缅甸安达曼海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海外探区之一。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和西缅甸微地块多期斜向俯冲的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被动陆缘

【摘要】:缅甸安达曼海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海外探区之一。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和西缅甸微地块多期斜向俯冲的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被动陆缘、过渡型陆缘及主动陆缘的演化阶段,盆地属性与油气成藏特征极为复杂。通过系统梳理安达曼海弧后坳陷的烃源岩、储盖层、圈闭、输导体系与油气生-运-聚匹配史等成藏要素,总结出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本区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新统3套泥质烃源岩,前二者为成熟烃源岩,后者为生物气源岩;岛弧带上碳酸盐岩礁体与斜坡带上砂体的储集条件良好;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断背斜圈闭容积大;高角度张性断裂与连通性砂体分别构成以垂向、侧向为主的输导体系。结合油气成因、运移方式与圈闭类型的主要特征,建立了2种成藏模式:①中央凹陷带浅层生物气或混源气垂向运移断块圈闭成藏模式;②东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和岛弧带热解气侧向运移断背斜-岩性圈闭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及岛弧带上的碳酸盐岩礁体和东部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大型断背斜是有利勘探目标。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海油研究总院海外评价中心;
【关键词】天然气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主动陆缘 弧后坳陷 安达曼海 缅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项目(2011ZX05030-002-003)
【分类号】:P618.130.2
【正文快照】: 0引言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油气产区之一[1-2]。缅甸南部海域的安达曼盆地被认为是未来重要油气勘探区域[3],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勘探区块,因此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4-5]。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海域先后发现Yadana、Yetagun、SPH等大型天然气田,天然气成因类型主要为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控藏机制    卓勤功,宁方兴,荣娜

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和前沿研究领域    郝芳,邹华耀,王敏芳,杨旭升

东南亚石油资源与勘探潜力    叶德燎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清华,刘池阳,王书香,李琴,王绍兰,肖红平,张凤歧

生物礁的定义和分类    吴亚生,范嘉松

济阳坳陷桩西埕岛地区古潜山下古生界储层的综合判识及分布规律    袁海锋,徐国盛,王威

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期研究及成藏过程综合分析方法    赵孟军,宋岩,潘文庆,韩剑发,柳少波,秦胜飞

烃类成因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控制    付少英

基于流体势约束的潜山油气二次运移优势方向选择——以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古生界潜山为例    常波涛,于开平,孙连浦,刘新月

沉积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成因及其分布综述    肖七林,何生,李水福

利用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    陈冬霞;庞雄奇;姜振学;苗盛;张俊;田丰华;

百色盆地东部兰木组古岩溶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叶茂林;邓强;傅强;

寒武系烃源古油藏油裂解气特征及成藏条件    陈安定;刘德良;

岩性油藏聚油排水机理探讨    卓勤功,邱以钢,郝雪峰,常涧峰

北塘凹陷塘沽—新村地区古近系异常高压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邓荣敬;徐备;漆家福;肖敦清;韦阿娟;王东林;李建英;

GIS辅助油气勘探决策支持研究    刘学锋

松辽盆地滨北烃源条件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王跃文

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及其储层研究    赵永刚

断陷盆地复杂斜坡带油气分布与成藏规律研究    孟卫工

川西雾中山—莲花山地区上三叠统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廖仕孟

渤中地区典型构造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及其成藏模式    张成

生物礁隐蔽油气藏的精细研究    蒋晓光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层序地层与地层油气藏研究    孙永壮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    曹海防

河套盆地浅层气(生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    高胜利

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资源量评价    张庆峰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油气输导体系研究    王斌

泌阳凹陷裂缝性白云岩油气储层特征研究    周锋德

济阳坳陷古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油气富集关系研究    王志雄

塔河油田奥陶系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与评价方法研究    曹鉴华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构造裂缝研究    赵小会

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储层流体特征与油气成藏    于轶星

川西白马庙—邛西—平落坝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    王强

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黄伟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古水动力体系与油气运移成藏    王飞龙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白云岩及古岩溶的形成与峨眉地裂运动的关系    王运生,金以钟

川东石炭系岩溶形成演化环境    黄尚瑜,宋焕荣

四川盆地大池干井构造带石炭系古岩溶储层成因模式    蓝江华

用斯通利波评价裂缝的有效性    杨唐斌

清江高坝洲地区古岩溶角砾岩特征及形成条件    王增银,沈继方,万军伟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流体流动与成藏机理    郝芳,董伟良

断层带中超压流体及其在地震和成矿中的作用    刘亮明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郝芳,邹华耀,姜建群

储层裂缝特征测井解释方法综述    卢颖忠,黄智辉,管志宁,高合明

南海及邻域中、新生代盆地类型与油气资源关系探讨    杜德莉,曾维军,吴能友

页岩气赋存形式和初始原地气量(OGIP)预测技术    王飞宇;贺志勇;孟晓辉;包林燕;张慧;

松辽盆地无机CO_2气藏分布规律研究    胡圆圆;胡再元;

含非烃类气体偏差系数修正方法对比研究    纪国法;毛凯;刘东;莫健珍;陈勇;

海塔盆地塔南凹陷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齐昆博;

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油页岩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    高智梁;康永尚;刘人和;拜文华;

中国含油气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其有效性评价    杨德彬;朱光有;苏劲;刘家军;张斌;

川西前陆盆地中侏罗统千佛岩组沉积体系研究    曾熠;

西沙碳酸盐岩建隆发育模式及其主控因素    马玉波;吴时国;杜晓慧;鲁银涛;谷明峰;赵撼霆;

新疆油田火成岩气层识别方法    赵虎;

辽东湾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    田金强;邹华耀;徐长贵;庄新兵;李楠;

天然气中氮同位素组成的在线分析    李立武;

渤海湾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氦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意义    戴金星;夏新宇;赵林;洪峰;

影响天然气中氩同位素测量结果的几个主要因素    孙明良;王宗礼;

煤层是徐深1井天然气的主力生、排气源岩    刘伟;李景坤;宋兰斌;李振广;

川西龙门山造山带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前景    李书兵;罗啸泉;陈洪德;赵锡奎;陈昭国;陈兰;

天然气单体烃氢同位素组成质谱分析    李立武;

沁水盆地和顺区块15号煤层含气量主控因素研究    孟贵希;王立志;刘厚裕;邓玉胜;周国文;赵景辉;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有效储层识别与评价方法    秦绪英;肖立志;张元中;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    李剑;罗霞;单秀琴;马成华;张水昌;戴金星;

四川盆地西部天然气形成与运移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樊然学;

天然气有“指纹”    龚畅

我国去年新发现能源矿产地50处    记者 李伟锋

大港油田迈向增储十亿吨目标    李玉峰

中外专家探讨地质流体研究    记者 刘如春 特约记者 胡红拴 林郑楷

甘肃:矿产开采将总量调控    特约记者 曾强红

明年起全国探矿权统一配号    记者 丁全利

我国主要矿种新增大型矿产地62处    记者 丁全利

天然气的采收率    龚畅

揭开地球脏器之谜    尹继才

切实加强我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记者 张蕾

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主控因素与剩余油分布规律    吴志良

盐层储气库溶腔形状控制模拟技术研究    万玉金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其与构造演化关系    胡国艺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研究    门广田

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    常振恒

天然气生成过程中氢同位素分馏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李吉君

大庆长垣天然气的动态特征及松辽盆地深层多元生烃机制    王连生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综合研究    张津海

尚家鼻状构造区油气运聚机制研究    陈晓华

海相地层元素、碳氧同位素分布与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发育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为分例    腾格尔

天然气中氩同位素组成的对比测定及差异分析    王宗礼

天然气生成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    李吉君

天然气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及其在徐家围子地区的应用    徐立恒

榆林气田山西组砂岩储层发育与天然气成藏特征    冯强汉

庆新油田葡萄花油藏主控因素研究    刘国振

冀中坳陷北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模式    降栓奇

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勘探目标评选研究    王勇

山东省第三纪盐类矿产沉积主控因素的研究    齐丽丽

高尚堡油田南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    汪跃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杜金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