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大同—阳高地震地热异常与机理初探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56:36
热度:

大同—阳高地震地热异常与机理初探【摘要】:1989年10月大同—阳高地震前后,距震中约75km的三马坊地热测点的高精度地温观测仪器(分辨率0.0001℃),记录到持续50多天、温度

【摘要】:1989年10月大同—阳高地震前后,距震中约75km的三马坊地热测点的高精度地温观测仪器(分辨率0.0001℃),记录到持续50多天、温度上升幅度达0.15℃的明显的地热异常。本文研究了该异常变化的特点。在总体上,异常为幂函数型升温形态。在地震发生前几天,地热异常呈现“相对下降—下降速率变缓—急剧回升—短时平稳—地震发生”的过程。本文还对地热异常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关键词】地热异常 唐山地震 阳高 断层蠕动 观测仪器 异常变化 前兆异常特征 地热观测 分辨率 高精度
【正文快照】: 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注意到热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开展了有意义的研究工作(1.2,。自我国高精度地热动态观测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野外试验观测以来,在地热前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l).即。自1989年10月18日开始,山西省大同一阳高发生了最大震级为呱6.1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可能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    吕琪琦!中国北京100036,丁鉴海!中国北京100036,崔承禹!中国北京100101

唐山地震前地壳的异常隆起及无震蠕动    张郢珍

震前地温的微变化与断层蠕动    陈沅俊,杨修信,赵京梅

澜沧—耿马地震前后的地温异常变化    尤传侠

唐山地震和海城地震前地温的异常变化    王林瑛,朱传镇

SZW-1型数字式钻孔温度计    傅子忠,吕国贤

深部闭锁断层周围的应力场、形变场    杨修信,陈沅俊

利用流动形变及重磁异常判定强震危险区    车兆宏,王志敏,马森林,巩曰沐

热红外震兆成因的模拟实验研究    耿乃光,于萍,邓明德,崔承禹,罗灼礼

张北6.2级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    吕琪琦!中国北京100036,丁鉴海!中国北京100036,崔承禹!中国北京100101,张晋开!中国北京100101,柳钦火!中国北京100101

位错引起的大地水准面变化    孟国杰!中国北京100036,刘桂萍!中国北京100036,杨文政!中国北京100036

用动态平差法研究唐山地区(1967—1979)的地壳垂直形变规律    于宗俦,于正林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与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变化    吴国华,罗增雄,赖群,罗伯华

唐山地震孕震过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在地震预报研究上的意义    朱岳清,梅世蓉,梁北援

震源区及其附近地震前兆异常幅度分布特征的讨论    彭万里,周瑞琦,许昭永

河北平原文霸地区现今构造动态浅析    桂焜长

从水压致裂结果讨论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    刘建中,李自强

地壳变形的突变性与地震短期预报    牛安福

河北平原地裂缝研究    李昌存

地壳形变—地球物理场—日长变化十年尺度相关性研究    王庆良

提取现今构造活动信息的定量热红外遥感方法研究    陈顺云

青藏高原北部主要断裂的卫星热红外影像特征的研究    郭卫英

祁县地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演化作用的研究    王宏军

水位与水温对远场巨震同震响应的机理研究    孙小龙

SZW-1型数字式钻孔温度计    傅子忠,吕国贤

热红外震兆成因的模拟实验研究    耿乃光,于萍,邓明德,崔承禹,罗灼礼

地震预报探索与张北6.2级地震    丁鉴海!中国北京100036,陈学忠!中国北京100036,刘杰!中国北京100036,黄雪香!中国北京100036,余素荣!中国北京100036

张北6.2级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    吕琪琦!中国北京100036,丁鉴海!中国北京100036,崔承禹!中国北京100101,张晋开!中国北京100101,柳钦火!中国北京100101

岩石破裂实验中的遥感观测与遥感岩石力学的开端    耿乃光,崔承禹,邓明德

唐山地震和海城地震前地温的异常变化    王林瑛,朱传镇

地热异常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关系    安镇文,朱传镇

澜沧—耿马地震前后的地温异常变化    尤传侠

卫星热红外异常——临震前兆    强祖基,徐秀登,赁常恭

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理论及实验结果    邓明德,崔承禹,耿乃光

地震前兆与短临预报探索    丁鉴海,余素荣,肖武军

卫星热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研究进展    邓志辉,陈梅花,王煜

卫星热红外观测进行地震预报的可能性分析    孔令昌,王正哲,王志敏,王桂清

卫星热红外准实时数据处理综合技术与异常提取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马照松

提取现今构造活动信息的定量热红外遥感方法研究    陈顺云

基于NCEP卫星红外增温异常与天体引潮力的地震短临预测应用研究    马未宇

地电阻率法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有效性研究    杨学立

遥感地表温度反演在寒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王建芳

基于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    孟凡影

SZW-1型数字式钻孔温度计    傅子忠,吕国贤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断层位移测量前兆异常特征    高忠宁,蒋成恩,戴梁焕,黄佩玉,后凤鸣

华北平原中部地区深部构造背景及邢台地震(二)    滕吉文 ,王国正 ,刘道洪 ,邢纪润 ,梁文斗 ,徐世林

构造地震的前兆理论——震源孕育的膨胀—蠕动模式    牛志仁

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的1976年唐山地震的位错模式    陈运泰,林邦慧,王新华,黄立人,刘妙龙

京津唐地区居里等温面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郝书俭,高华根,王春华

华北地区地震迁移规律的数学模拟    王仁,何国琦,殷有泉,蔡永恩

唐山地震前地壳的异常隆起及无震蠕动    张郢珍

压扭性断裂的震前应力场与地应力变化异常    张超

地震前断层蠕动与地温异常的探讨    蔡永恩,殷有泉,王仁

在北京平原北部地区利用电测深H极小值解释推断的地热异常    刘则制

孕震模式与地震前兆    郑熙铭

唐山地震遗迹    

月相变化与海城和唐山地震的孕育发生    褚志宏;宋岵庭;徐忠纯;

终止相的理论地震图—兼论唐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温增平,秦保燕

唐山地震前一次中短期预报的追忆    吕梦麟

唐山地震的重力异常及其震后变化    张晶!中国北京100036,孙柏成!中国北京100039,张成强!中国北京100039

唐山地震地下水位动态图象及其预报意义    耿杰

唐山地震中人员伤亡情况的分析及若干启示    王子平,苏幼坡

“我总有一种犯罪感”    李杨

海城—唐山地震的异常场演化和孕育的构造力学条件    蒋溥;邓起东;

考虑终止事件的理论地震图——兼论唐山地震    温增平;秦保燕;

唐山地震与活动构造体系的关系    崔作舟;杜春涛;李学新;卞兆银;

唐山地震前地壳的异常隆起及无震蠕动    张郢珍;

唐山地震区现代构造应力场    杨理华;

1976年Ms7.8唐山地震余震序列持续时间及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意义    仲秋;史保平;

唐山地震区应力场和地震断层活动特征    薛志照;杨港生;

震前断层蠕动对唐山地震发生的作用    李兴才;

基于图像结构信息的城市房屋震害特征自动提取技术    尹京苑;柳稼航;单新建;赵俊娟;

唐山地震区的地壳结构及其与大陆地震孕震过程的关系    曾融生;张少泉;周海南;何正勤;

中国地震史上的两件大事    张少泉

全球地震带分布    

抗震救灾知识    

国家地震专家委员会全接触    本报记者 定军 实习记者 康燕青

动物异常是否与地震有联系,尚无法判断    本版编辑隋笑飞 廖翊

世界地震预报技术远不成熟    周翔

地震预测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    赵竹青

两大板块挤压引发汶川强震    蔡文清

汶川地震破坏性为何强于唐山地震    阮煜琳

王子平:穿越地狱的研究行旅    本报记者  张帆

钻孔应力—应变观测与地震研究    邱泽华

唐山7.8级地震地下水动力环境模拟研究    曹井泉

经验格林函数方法模拟地震动研究    李启成

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    董惠娟

地震物理过程模型研究    万永革

土石坝震害预测及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梁海安

用远震信息进行地震丛集精确定位——唐山地震序列应用    秦立新

1976年M_s7.8唐山地震断层动态破裂及近断层强地震动研究    杜晨晓

唐山地震液化场地再调查及数据分析    邱毅

西藏羊八井地区遥感数据地温反演与地热异常探    张中言

首都圈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    王峻

唐山余震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分区研究    李轶群

汶川地震液化宏观现象及场地特征对比分析    王维铭

城市化过程中的地震灾害脆弱性变化研究    齐文华

新疆巴楚—伽师地震液化初步研究    董林

建筑物震害与地震烈度相关性研究    郑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