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佳木斯盆地地质特征及地热勘查远景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2:42
热度:

佳木斯盆地地质特征及地热勘查远景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佳木斯盆地基础地质资料、国内外大量地热地质资料的分析和野外实际地质、物探勘查、遥感调查及放射性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基础上,对盆

【摘要】: 本文通过对佳木斯盆地基础地质资料、国内外大量地热地质资料的分析和野外实际地质、物探勘查、遥感调查及放射性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基础上,对盆地地质特征、地热地质特征和地热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工作,并最终综合地质、物、化探和遥感工作成果分析预测了地热勘查有利区位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佳木斯盆地充填层序的划分与对比、区域沉积体系的演化、盆地基底特征和主要断裂、褶皱构造特征描述、盆地地热地质特征与地温场特征的研究以及地热系统类型和远景区位置预测。重点研究了盆地白垩纪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盆内主干断裂构造性质、地热生储盖模型的建立以及对放射性元素热异常富集规律的揭示和物探电法剖面的解释。 【关键词】:佳木斯盆地 地温场特征 生储盖模型 放射性元素 地热勘查远景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314.2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引言7-12
  • 一、选题依据7-8
  • 二、研究现状8
  • 三、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8-9
  • 四、主要研究内容9-10
  • 五、实物工作量10-12
  • 第一章 区域构造背景12-24
  • 第一节 盆地地理位置及前人工作概况12-14
  • 一、盆地地理位置12-13
  • 二、前人工作概况13-14
  • 第二节 区域构造背景14-24
  • 一、大地构造位置14-15
  • 二、中新生代火山活动15-17
  • 三、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17-20
  • 四、区域主要断裂20-24
  • 第二章 盆地充填层序及沉积特征24-39
  • 第一节 盆地充填层序24-29
  • 一、区域地层对比24-25
  • 二、地层充填层序25-29
  • 第二节 盆地沉积特征29-39
  • 一、区域沉积体系演化29-33
  • 二、白垩纪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33-39
  • 第三章 盆地构造地质特征39-46
  • 第一节 盆地基底性质39-41
  • 第二节 盆内主要断裂构造41-43
  • 第三节 褶皱构造43-46
  • 第四章 地热地质条件46-56
  • 第一节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46-50
  • 一、地表水资源46
  • 二、地下水资源46-48
  • 三、地下水补给与排泄48-50
  • 第二节 热源条件分析50-53
  • 一、地球内部热源50-51
  • 二、盆地热源可能性分析51-53
  • 第三节 热储盖条件分析53-56
  • 第五章 地温场特征与地热系统分类56-62
  • 第一节 区域地温场特征56-59
  • 一、区域地热背景56
  • 二、地温场特征56-59
  • 第二节 地热系统分类59-62
  • 一、地热系统分类综述59-60
  • 二、佳木斯地热系统类型预测60-62
  • 第六章 勘查有利区预测62-81
  • 第一节 区域遥感亮温分布62-65
  • 一、遥感亮温反演62-63
  • 二、线性遥感解译63-65
  • 第二节 放射性元素异常区65-76
  • 一、土壤γ能谱特征65-66
  • 二、土壤氡特征66-67
  • 三、地下水中氡特征67-68
  • 四、地球化学统计分析68-75
  • 五、放射性元素综合异常区75-76
  • 第三节 MT 剖面解释76-79
  • 一、AMT 02 剖面电阻率特征及其解释76-77
  • 二、CSAMT 剖面电阻率特征及其解释77-79
  • 第四节 地热富集有利区分析79-81
  • 主要认识与结论81-83
  • 参考文献83-86
  • 中文摘要86-89
  • 英文摘要89-93
  • 致谢93-94
  • 导师及作者简介9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勃利含煤盆地白垩纪煤系沉积环境分析    杨文斌

内蒙古自治区后河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初评价    杜海宾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曹成润,郑庆道

佳木斯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    袁亚杰;孔庆辉;

中国东北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之新见    孙革,郑少林

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李安宁,吕金波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陈墨香,汪集,邓孝

大庆探区外围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资源赋存方式    刘文龙

沉积盆地型地热水资源定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施尚明,朱焕来,梁玉杰,王卫学

中国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成因与演化    姜贵周

地热资源探测方法研究进展    周厚芳,刘闯,石昆法

东北地区重磁场与地壳结构特征    江为为;周立宏;肖敦清;高嘉瑞;袁淑琴;涂广红;朱东英;

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沉积特征与原型盆地恢复    何玉平

平庄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勘查远景区研究    于常武

勃利盆地中生界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韩春花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立法研究    陈森森;刘军弟;胡茜茜;王效华;

泰州市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究    鞠红霞;赵蓓;郭一飞;刘华玮;高荣斌;

中国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白垩纪多期砾岩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赵学钦;杨树锋;陈汉林;章凤奇;张云鹏;杨承志;孙明道;

中朝地台东北缘及邻区岩石层壳幔结构比研究    白云,姜德录,卢造勋

俄罗斯贝加尔湖—日本石卷地学断面西段地质—地球物理基本特征    FAISAL S,杨宝俊,于平,李瑞磊,王世煜

古果属(Archae fructus)研究进展及其时代的讨论    孙革,郑少林,孙春林,孙跃武,梅盛吴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及意义——地震长剖面给出的证据    于平,李瑞磊,付雷,郝雪,张向军,廉国芬

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构造层序划分与盆地动力学演化    杨晓平,李仰春,柳震,汪岩,王洪杰

吉林省公主岭早白垩世泉头组网形蛋(Dictyoolithus)一新种    王强;昝淑芹;金利勇;陈军;

吉林省松江盆地下白垩统大砬子组油页岩特征    张雷;刘招君;杜江峰;贺君玲;张健;任玉学;王建东;

四川盆地钻孔温度测量及现今地热特征    徐明;朱传庆;田云涛;饶松;胡圣标;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许军强;白朝军;王跃峰;

天津市滨海新区新近系馆陶组地热流体流场三维数值模拟方法    胡燕;沈键;刘杰;康楠;于彦;

浅层地温能反季节循环利用技术在天津地矿珠宝公司改燃工程中的应用    张久潮;王连成;曹凤兰;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接受补给时的温度及热储层温度的估算    胡扬;马致远;苏艳;余娟;贾旭兵;

综合物探方法在天津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杨玉新;刘九龙;张文静;高亮;李波;张芬娜;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new Late Cretaceous paleomagnetic constraints from Eastern Liaoning Peninsula,NE China    Michel Faure;

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    陈凌;朱日祥;王涛;

江汉盆地钻井地温测量和大地热流分布    徐明;赵平;朱传庆;单竞男;胡圣标;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

冀西滇西等地中新生代陆生植物与古大气CO_2浓度重建    林志成

内蒙古东部霍林河煤田早白垩世古火灾研究    续颜

大兴安岭北部及邻区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及地层    李晓波

中国大陆莫霍面深度与变化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熊小松

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群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    赵学钦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    刘云

长白山北坡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    王晓东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区域水—土(盐)环境预测研究    屈忠义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奔龙类化石新材料——兼论羽毛的起源    姬书安

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    王晓彬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    李伟

三江地区中生代盆地原型与古地理变迁    吕超

涉县大型岩溶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    赵亮

怒江跃进桥地区温泉成因机制分析与跃进桥温泉恢复替代方案研究    禚传源

磁法勘探在河北海兴平原区普查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焦海燕

松辽盆地“松科1井”南孔介形类生物地层及古生态特征研究    李顺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勃利含煤盆地白垩纪煤系沉积环境分析    杨文斌

博兴县南部区水源地地下水环境数值模拟    杨宗杰

三江—穆棱河中晚侏罗世沉积体系与聚煤模式    李子俊,姜剑虹

应用测井曲线分析煤田沉积环境    吕宗扬,唐际舜

The Fault Block's framework in Boli Basin and its Control Over the Deposition    

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李安宁,吕金波

地热资源探测方法研究进展    周厚芳,刘闯,石昆法

华北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的研究    臧绍先,刘永刚,宁杰远

中国地热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陈墨香,汪集旸

内蒙古阿尔山温泉热结构    韩湘君,金旭,孙春晖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库研究进展    高锐,黄立言,骆团结,吴仲煜,李英康,魏文博,管烨,韩湘君,金旭,李秋生,史大年,张季生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汪集

    马家鑫

西藏中生代措勤盆地的沉积演化    陈明

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    周立岱

泛三江盆地早白垩世层序古地理与聚煤作用研究    高迪

勃利盆地中生界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韩春花

黑龙江省东部七虎林组的一些双壳类化石    姜宝玉

沉积重力构造    王东坡 ,王德勤 ,陈宗团

松辽盆地东部地区推覆构造与油气勘探趋势    杨丙中 ,王东坡 ,李西建

蓝片岩与绿片岩共存:龙江岩系构造演化的新证据    张兴洲,张元厚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岩石圈减薄    吴福元,孙德有

黑龙江省东部虎林盆地断块构造特征及其运动学规律    曹成润,刘正宏,王东坡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曹成润,郑庆道

吉黑东部中生代两种机制的碰撞构造    刘先文,申宁华,葛肖虹

用遥感图像分析中国东北新生代地壳水平运动    张庸,王锡魁

济阳坳陷新生界海绿石的存在及其地质意义    葛瑞全

利用地下流体He同位素比值资料研究中国大陆地幔热流    汪洋;

地下流体氦同位素组成与大陆壳幔热流比例的关系    汪洋;

中国大陆及海域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    汪洋;汪集旸;熊亮萍;邓晋福;

近50年来黑龙江省的冷暖和旱涝变化    娄德君

水中放射性元素同位素成分的测定方法    李育敏;

利用~(210)Po法在钻孔中寻找含水裂隙    高在虞

应用地层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评价地层含铀远景    马宗祥;

地层的年龄和~(14)C年代测定法    高占民;

关於“化学中元素概念的演变”一书    龚育之;

放射性水文地质调查中“天然底数”确定方法的探讨    王恒纯;

第二届全苏放射性地球化学讨论会    李连杰;

贝克勒尔和放射性的发现    邹祖芳;李四达;

金银矿石中的放射性元素    李慈俊,韩泽宏

应用放射性测量划分深变质岩填图单位    刘峰,马玉孝

放射性矿床对大地热流的影响    周文斌;李学礼;

略论地震根源    李维渡;

放射性元素集中于上地壳的原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池顺良;

对北京市部分环境监测致肺癌物质氡气浓度的分析与对策    章晔;程业勋;侯胜利;刘庆成;王南萍;

放射性法勘查石油时影响因素的研究    戴丽君;王平;李舟波;

应用航空伽马能谱找金    李敬桐;

痕量浓度的放射性元素的吸附和胶体性质    苏锡光;陈曦;姚军;龙浩骑;王波;

对北京市部分环境监测致肺癌物质氡气浓度的分析与对策    章晔;程业勋;侯胜利;刘庆成;王南萍;

居室氡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点    程业勋;章晔;刘庆成;

水溶液中Am(Ⅲ)在玻璃器壁上的吸附    肖成建;陈银亮;傅中华;

说说五种常见的放射性元素(上)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石伟群 赵宇亮 柴之芳

说说五种常见的放射性元素(下)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石伟群 赵宇亮 柴之芳

铸剑为犁 核武灭癌    

中国建世界最先进核电站    本报记者 童岱

环保瓷砖面市    本报记者 娄仲玉

印度核电站污染系“内鬼”所为    关建武

“巨菜谷”植物疯长之谜    王康

核电发展“冷静”护航    伊言

美发现一种用处极大的细菌    王俊鸣

“石材的放射性可致癌”具有炒作嫌疑    尤愈鸣

嫦娥一号月球伽玛能谱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    徐宏坤

基于重力/地形导纳的月球物理参数反演和月球热模型研究    钟振

尼罗河三角洲泻湖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顾家伟

月球内部结构若干问题研究    柯宝贵

佳木斯盆地地质特征及地热勘查远景分析    董晓伟

铀尾矿与土壤中放射性铀、钍及部分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规律研究    朱莉

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硫氰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    黄小清

稀土尾矿化学污染物空间分布及治理效果研究    温春云

基于脉冲正电晕放电离子源的离子迁移谱仪研究    檀景辉

向日葵、玉米对~(238)U富集水平研究    岳玉美

宇宙线活化后锗晶体对探测器的影响研究    李新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