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大庆市龙凤区地热资源热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评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4:52
热度:

大庆市龙凤区地热资源热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庆市龙凤区内的地热资源的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地热资源量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同时对地热流体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庆市龙凤区内的地热资源的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地热资源量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同时对地热流体的质量也进行了评价,为以后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通过施工龙热1井和龙热2井两口探采结合井了解到,该区内的地热储层集中在嫩江组、姚家组和青山口组地层内。嫩江组平均埋深663.5-1472m,水温40-51℃;姚家组平均埋深1472-1567m,水温51-56℃;青山口组平均埋深1567-1900m,水温56-64℃。而且工作区所处的区域构造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为地热资源提供了稳定的热源和储存场所。 根据钻探控制的地热资源地质条件,采用热储法、储存量法和解析模型法等方法进行地热资源量计算。热储法计算地热资源天然储量352.59×10~(16)J,可采资源量52.89×10~(16)J,相当于1804.64×10~4t标准煤的热量。储存量法计算地下热水储存量3597.36×10~6m~3,换算为热量为82.06×10~(16)J,相当于2800.01×10~4t标准煤的热量。解析模型法按20m降深,开采100年计算本区可采资源量为0.64×10~(16)J,相当于21.85×10~4t标准煤的热量。 根据地热流体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龙凤地热田热水含有丰富的偏硼酸、偏硅酸、氟、碘、溴等医疗价值高的热矿水化学组份,具有很高的疾病医疗作用,适合医疗热矿水开发;不适合开发热矿水及饮用热水;因龙凤地区地热井水质类型均为重盐碱水,不能直接作为灌溉用水使用;根据渔业用水评价标准,未经处理不适宜直接进行地热水产养殖;根据腐蚀性和结垢评价要求,经过防结垢、防腐蚀处理可以进行地热供暖。 龙凤地区地热田地下热水储存量很大,但其补给量较小,主要以消耗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为主,必须制定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地热资源,延长地热田的使用寿命。地热开发利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单井开采量不大于5m~3/h。 【关键词】:大庆龙凤区 地热资源 储量评价 热储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9-10
  •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10-13
  • 1.2.1 研究现状10-12
  • 1.2.2 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12-13
  • 1.3 选题研究方案13-18
  • 1.3.1 选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3-14
  • 1.3.2 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8
  • 第2章 工作区概况18-27
  • 2.1 自然地理概况18-20
  • 2.1.1 工作区范围18-20
  • 2.1.2 自然地理概况20
  • 2.2 区域地质条件20-27
  • 2.2.1 地层20-24
  • 2.2.2 地质构造24-26
  • 2.2.3 岩浆活动情况26-27
  • 第3章 工作区地热田地热分布特征27-50
  • 3.1 井孔动态监测变化特点27-31
  • 3.2 地热田地热形成的地质条件31-50
  • 3.2.1 地热田水水动力条件31-36
  • 3.2.2 地热田地球物理特征36-45
  • 3.2.3 地热田地球化学特征45-50
  • 第4章 地热资源量计算及评价50-60
  • 4.1 地热资源量计算50-57
  • 4.1.1 热储法对热储层中资源量的计算50-52
  • 4.1.2 储存量法对地热流体资源量的计算52-54
  • 4.1.3 解析模型法对地热流体资源量的计算54-57
  • 4.2 地热资源量评价57-60
  • 第5章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60-68
  • 5.1 地热流体水质评价60-67
  • 5.1.1 医疗热矿水评价60-61
  • 5.1.2 饮用热矿水评价61-63
  • 5.1.3 农业灌溉用水水质评价63-65
  • 5.1.4 渔业用水评价65-66
  • 5.1.5 工业用水评价66-67
  • 5.2 地热流体开发利用温度评价67-68
  • 第6章 开发利用方案和环境保护68-73
  • 6.1 开发利用方案68-69
  • 6.2 环境保护69-73
  • 6.2.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环境保护的必要性69
  • 6.2.2 有效保护措施69-73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73-75
  • 7.1 结论73-74
  • 7.2 建议74-75
  • 参考文献75-77
  • 个人简介77-78
  • 致谢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陈墨香,汪集,邓孝

隆起与拗陷地区地温场的特点    熊亮萍,高维安

沧州地区地热开发利用规划    邢忠信,杨凤仪,翟立勤

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效应及环境保护    申建梅,陈宗宇,张古彬

中国地下热水分布之特点及属性    陈墨香,邓孝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二版)    汪集旸,黄少鹏

中国地热资源的地理分布与勘探    耿莉萍

新编中国温泉图及其说明    陈墨香

我国第一个高温地热田的地热资源评价    沈显杰

从MT探测结果推论腾冲热海热田的岩浆热源    白登海,廖志杰,赵国泽,王绪本

安徽长山地热初探    宁金野;徐洪苗;

阜阳市地面沉降研究和防治的若干问题    郭荣;陈伟;李琴;

我国冰川温度研究40年    黄茂桓

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研究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任红艳

混合热源与热泵联动空调技术及其在天津“975”工程中的应用    何满潮,乾增珍,徐能雄

海南岛温泉特征与地下热水成因    高芳蕾;杨小强;吴国爱;傅杨荣;陈育文;

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营城组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相    齐井顺;李广伟;孙立东;谢豪;刘庆民;

松辽盆地幔源成因CO_2气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付晓飞;沙威;王磊;刘晓波;

四川盆地区域地温场的特征    谢晓黎 ,于汇津

砂岩中自生石英包裹体均—温度和盐度测定及地质应用    王成,邢顺洤

四川盆地钻孔温度测量及现今地热特征    徐明;朱传庆;田云涛;饶松;胡圣标;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许军强;白朝军;王跃峰;

中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比    任永飞;潘翠;王海波;黄少鹏;

高温岩体地热开采中出力与寿命的数值模拟研究    冯增朝;赵阳升;

天津市滨海新区新近系馆陶组地热流体流场三维数值模拟方法    胡燕;沈键;刘杰;康楠;于彦;

浅层地温能反季节循环利用技术在天津地矿珠宝公司改燃工程中的应用    张久潮;王连成;曹凤兰;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分析    杨胜科;徐苑芝;王文科;

采灌条件下中低温热储温度场动态特征初探    曾梅香;田光辉;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胡圣标;何丽娟;汪集旸;

中国典型高温热田热水的锶同位素研究    赵平;多吉;谢鄂军;金建;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及其在金属矿复杂模型模拟中的应用    曹令敏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    徐忠美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属性量化表征及其储渗单元刻画    吴颜雄

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群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    赵学钦

夹河矿HEMS深井降温系统热能交换分析    齐平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赵慧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藏规律研究    丛琳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    刘云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机构及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    时应敏

矿井热参数测算方法研究    何权富

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    黄丹

巷道水分蒸发处理及风流温度湿度计算    徐文

矿井热环境预测方法研究及数值模拟系统开发    亓晓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    李伟

金川二矿井下热力状况研究    宋佰超

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的立法保障研究    杨艳艳

曲靖三宝地热水形成机制分析与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马振华

怒江跃进桥地区温泉成因机制分析与跃进桥温泉恢复替代方案研究    禚传源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地层物性特征及构造格架研究    王晓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热储资源评价    郑灼华

天津市塘沽低温热储回灌的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    陈宗宇

地热水与回灌水混合的地球化学模拟——以冰岛Laugaland低温热田为例    毕二平

腾冲火山地热区的微震观测    刘宝诚 ,佟伟 ,张保山 ,张立敏,张兆兴

腾冲火山活动的时代和岩浆来源问题    穆治国,佟伟,Garniss H.Curtis

中国晚新生代火山和现代高温水热系统    佟伟,穆治国,刘时彬

我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与地壳厚度的变化    黄少鹏

青藏高原南北地体壳幔热结构差异的大地热流证据    沈显杰,张文仁,杨淑贞,管烨,金旭

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效应及环境保护    申建梅,陈宗宇,张古彬

中国大陆地区热流数据的分布及其初步分析    黄少鹏

北京地热的春天    张秉书

浙江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沈慧珍;朱川;吴孟杰;谢长芳;徐登财;

浅析当代中国地热资源的利用    索南端知;

谈谈我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路付明;

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华北平原北部的地热资源    马刚,刘树桐

浅谈新疆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卫克俭;

利用地热资源干燥木材    曹军;

腾冲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对策    王玲玲

地热资源与地下淡水的区别    

大庆地区地热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的探讨    杨明杰,潘昊,赵晶石,张伟军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热资源特征初步研究    庞忠和;杨峰田;袁利娟;李义曼;陆成新;常志勇;

我国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战略研究    王贵玲;

简介地热资源供热    王宏伟;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许军强;白朝军;王跃峰;

利用油气田伴生中低温地热资源发电的可行性研究    李克文;

地热资源在农工新村小区的利用    陈欣;伊才颖;

地热双工质发电系统的研究    骆超;马伟斌;龚宇烈;

安徽省地热资源特征及远景区划    潘国林;

福建省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回顾    庄庆祥;曾志标;

论河南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    郭友琴;

东非各国将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王淡宜

北京 利用地热资源种植温室花卉    刘浦泉 郭金玉

山东发现丰富地热资源    记者何勇

我国地热资源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 周丽燕

我国应加快发展地热资源    毛海峰

贵州全面规划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    记者 何毓敏 通讯员 龚章河

地热资源实行保护性限额开采    记者 吴绍冰 张建平

积极开发地热资源 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市校合作开发地热资源    记者 赵恒

采热用热将有“热规矩”    记者 刘常俭

松潘甘孜地区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武斌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    施龙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郭丽华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    方宝明

京北地热田特征及其开发对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    吕金波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地热信息系统研究    管彦武

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示范研究    徐光辉

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    刘瑞德

我国分散发供电与集中供电协调规划理论及应用研究    杨素萍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律对策研究    韩晓旭

内蒙古自治区后河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初评价    杜海宾

贵州省遵义市忠庄地热勘查区地热资源成因机制探讨    芦文霖

油田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刘联波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银川平原地热资源储量评价    王亚军

长青林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董俊领

哈尔滨地区地热资源潜力综合研究    黄悦

我国地热产业的法律激励机制研究    周莹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黑龙江省肇州县肇州镇地热资源评价与研究    金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