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低温地热热储工程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49:15
热度:

中低温地热热储工程研究【摘要】:中低温热储工程研究在我国还是起步阶段,也是当前地热热储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以天津地热田为例在地热储存条件、地热热源分析、热传递机理,热储概

【摘要】: 中低温热储工程研究在我国还是起步阶段,也是当前地热热储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以天津地热田为例在地热储存条件、地热热源分析、热传递机理,热储概念模型、地热流体运移模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地热热储工程系统研究。天津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中朝古老地台上,广泛分布有中上元古界到古生界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在经历多次地壳构造运动后,碳酸盐岩被风化或溶蚀。进入中生代时期,本区构造运动活跃,燕山运动使得华北地台解体,裂谷型盆地初具雏形,大小不一的张性断裂强烈活动,导致规模不一的断陷盆地相间发育,随着负荷的增加和控制边界断裂的活动,沉积了一定厚度的盖层。以天津地区为代表的沉积建造,在我国松辽盆地、江汉盆地、苏北盆地、渭河盆地等也多有发现,并广泛分布着中低温地热资源。天津地区岩浆活动对地热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无明显影响,在基岩裸露的山区无温泉出露,成果表明在华北平原只有中低温地热田,不会出现高温热田。天津地区地壳深部热流均一、匀速地向地壳浅部传递,总的热能传输形式是以热传导为主,使热能集中于沉积岩壳。在控热构造的边界,由于某些深大断裂(导热构造)作用,热流体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对流形式存在。天津地区热田呈双层结构。上第三系孔隙型砂岩层构成第一热储层,由众多的水平透镜状层或连续的水平层组成。第二热储层为下古生界及中、上元古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型储水层。在热田开发早期,较简单的评价方法是有用的如:热储计算法、衰减曲线分析法或集中参数模型等。分布参数模型允许岩石和流体物理性质随空间变化。由于这些参数的变化,计算问题非常复杂,不能采用解析法求解,而采用离散的代数方程组代替偏微分方程组,利用计算机通过数值法解决问题。分布参数模型适合用于较成熟的地热田。因为在热储中相当多的热是储存在岩石中,所以回灌是最大限度获取能源的重要过程。 本论文以天津地区基岩裂隙及孔隙热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渗流数值模型对深部基岩裂隙热储及武清孔隙性热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未来二十年内,在保持现有开采格局条件下奥陶系热热储层水位将达到-106m。寒武系昌平组热储层水位接近-180m。雾迷山组热储层水位将下降到-180m;若相应增加回灌井进行对井开采,热储层压力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根据武清地区多年开采量实际资料,以尽可能满足地热水需水量,实现全区地热水位降深最小为武清地热水开发优化管理的目标确定了最佳开采方案,其结论对于管理部门确定开采指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热热储工程 热传递机理 热储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314
【目录】:
  • 声明4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言9-15
  •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9-10
  • 1.2 热储工程研究现状10-13
  • 1.3 研究范围、主要内容及方法13-15
  • 2 地热储存条件分析15-22
  • 2.1 热储岩石特性15-18
  • 2.2 热储流体特性18-19
  • 2.3 热储层特性19-21
  • 小结21-22
  • 3 地热热源分析22-35
  • 3.1 地温垂向分布22-23
  • 3.2 地壳放射性热源23-24
  • 3.3 上地幔热源24-28
  • 3.4 壳幔热流比例分析28-30
  • 3.5 岩浆岩对地热的作用30-34
  • 小结34-35
  • 4 热传递机理分析35-47
  • 4.1 地层热导能力35-37
  • 4.2 大地热流值37-39
  • 4.3 天津地区热传递机理39-46
  • 小结46-47
  • 5 天津地热田热储概念模型47-62
  • 5.1 热储盖层47-48
  • 5.2 热储层48-53
  • 5.3 地热流体成因53-55
  • 5.4 地热流体运移55-59
  • 小结59-62
  • 6 地热流体运移模型62-68
  • 6.1 集中参数模型62-63
  • 6.2 分布参数模型63-67
  • 小结67-68
  • 7 天津地热田实例68-98
  • 7.1 深部基岩裂隙热储模型68-85
  • 7.2 武清孔隙型热储模型85-97
  • 小结97-98
  • 8 结论与建议98-101
  • 致谢101-102
  • 参考文献102-105
  • 作者简介105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0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河北省清河县地热新生界地温梯度解析    党宇宁;冀应斌;赵春永;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    汤加富,高天山,李怀坤

泰安市桥沟温泉地热资源评价    刘国爱,赵新华,朱红漫,满媛,王俊兰

高温差条件下达西定律的理论推导    张勇,薛禹群,谢春红

福州热水资源衰减与地面沉降    范锡朋,黄文森

基岩地下热水资源系统管理    许广森,高秀生

地下热水运移中自然对流的研究    张志辉,薛禹群,吴吉春

中低温孔隙型地热田回灌试验研究    王坤,朱家玲

西安地下热水开采现状与合理开发利用探讨    金海峰,张益谦

汤头温泉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王通国,冯在敏,常允新,宋长斌,卫政润,刘善军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杨如辉;邹声华;刘彩霞;

天津文化中心地源热泵原位热响应试验研究    陈海波;赵振;冯林传;易志东;陈惠娟;

沧东断裂(天津段)特征及导水导热性质分析    赵苏民;高宝珠;黎雪梅;李会娟;胡燕;

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    刘杰;宋美钰;田光辉;

闽东南沿海地质灾害与减灾对策初探    李建成

洛阳龙门地热田形成条件与开发利用研究    杜春彦;李金荣;王现国;董永志;郭文秀;

地下水源热泵含水层热量运移数值模拟    李奉翠;刘海成;丛晓春;

即墨温泉地热水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刘焱光;曹秀云;付云霞;吴世迎;

利津县城区地热资源状况及开发前景分析    陈明符;张志强;

沂水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马新天;牛学军;史立炎;戴厚阳;

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风景区地热资源与开发远景评价    黄江华;王少龙;敬海霞;王文龙;

地热流体回灌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王连成;沈健;宋美钰;

东丽湖地热资源循环利用应用技术    赵娜;王坤;王光辉;刘洋;沈健;

山东省鲁东地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    刘建霞;李清平;索立涛;牛全丽;

不同深度的地埋换热孔换热功率分析    陈海波;高亮;李向宝;

地源热泵系统与建筑节能    胡柏;杨铁军;姜忠志;张江水;梁伟;

天津市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    靳宝珍;杨永江;刘九龙;王继革;王曦;

安徽省西北部地热资源与开发远景评价    黄江华;王少龙;

井水源热泵地下含水层热量运移的模拟研究    丛晓春;刘玉峰;杨文斐;

不同深度的地埋换热孔换热功率分析    陈海波;高亮;李向宝;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秦湘灵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赵慧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    刘云

地下水源热泵影响下的沈阳城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周浩

上海市地面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刘飞

厚风积砂覆盖区水资源预测与优化管理研究    桂祥友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林黎

广东沿海地区及海南岛中新生代基性岩脉地球化学与岩石圈演化    曹建劲

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    周立岱

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    黄丹

昆明地热田Ⅱ块段地下热水系统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应用分析    柳清峰

曲靖三宝地热水形成机制分析与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马振华

怒江跃进桥地区温泉成因机制分析与跃进桥温泉恢复替代方案研究    禚传源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和模糊控制的温室番茄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张胜

地下水污染场地水力控制优化方案研究    鞠晓明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深层地热水资源在暖通空调领域中的应用探讨    窦成良

基于开采条件评价及回灌潜力分析的地热可持续开发研究    庞菊梅

亚洲地热图编制及地热潜力评估    李录娟

邢台市地下热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    乔光建,刘东国

地下热水开发的几点商榷    何京生

山东地下热水资源的形成与开发前景    刘善军

地热能开发研究的现状和趋势——1985年国际地热能学术讨论会综述    姚足金

地下水运动对地温场的影响——研究进展综述    庞忠和

四川盆地黄卤与黑卤起源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王东升

福州热水资源衰减与地面沉降    范锡朋,黄文森

基岩地下热水资源系统管理    许广森,高秀生

地下热水运移中自然对流的研究    张志辉,薛禹群,吴吉春

论西安市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谢振乾

辽河断陷地温、古地温特征与油气资源    汪缉安;王永玲;

天津地下热水的地球化学及成因分析    张锡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