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中南北半球海冰变化差异成因的初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47:48
热度:

全球气候变暖中南北半球海冰变化差异成因的初步研究【摘要】:本文应用1979-2006年全球海冰面积资料,在分析南-北极海冰的季节变化及近30年的趋势变化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南北半球海

【摘要】:本文应用1979-2006年全球海冰面积资料,在分析南-北极海冰的季节变化及近30年的趋势变化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南北半球海冰变化差异成因。结果表明:北半球海冰总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夏秋季下降最快;而南半球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海冰则有微弱的增多,夏秋季增多较为明显,南极海冰增多区域主要位于罗斯湾附近。应用南极区域的温度场和1000hPa位势高度场风场资料,发现该区域的南极大陆在1979年-2006年间,秋-冬-春三季气温明显升高,陆地冰原则相对脆弱;当离岸风强时,大量冰雪会随风移动,进入海洋,导致罗斯湾附近海冰的增多。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 河南省气象局
【关键词】:南-北极海冰 趋势变化 北半球海冰减少 南半球海冰增加 温度升高 离岸风
【分类号】:P343.63;P467
【正文快照】: 1.引言全球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平均温度观测记录都表明,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表面温度已上升0.4-0.8℃[1,2]。至20世纪末为止,1990-1999年是自1861年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为最暖年[3]。极地海冰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南极地区温度和海冰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    卞林根,陆龙骅,贾朋群

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    马丽娟,陆龙骅,卞林根

近30年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    卞林根;林学椿;

南、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赵玉春,孙照渤,王叶红

200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李威;朱艳峰;

1998年: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最暖的一年    龚道溢,王绍武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全球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张秀年,严华生,郭世昌

南极海冰和陆架冰的变化特征    解思梅,魏立新,郝春江,张海英,梅山

关于气候变暖的争议    王绍武,罗勇,赵宗慈,董文杰,杨保

2003年华南·江南地区高温天气及大气环流特征    吴有训,刘勇,叶金印,陶曙华,曹树新,汪腊宝,杨保桂,郑光明,潘荣山

驻马店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张俊波;尚可政;王式功;周海;

辽宁省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李广霞;刘雪锋;李军林;王明华;戴廷仁;

利用中值检测方法研究近45年山东极端冷暖天气气候事件    苑文华;张玉洁;王佳刚;赵勇;慈航;

南极海冰和陆架冰的时空变化动态    解思梅,魏立新,张占海,梅山,郝春江

南极半岛近百年气温的年代际振荡    卞林根,王金星,林学椿,陆龙骅

近2000a来古里雅冰芯记录及19~20世纪的气候变暖    杨梅学,姚檀栋

极地海冰的研究及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唐述林;秦大河;任贾文;康建成;

南极海冰涛动及其对东亚季风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    卞林根;林学椿;

基于走航观测的夏季南极海冰分布特征分析    唐述林;李宁;

南极生物热耐受性热极限的进化和适应性调节    石红旗;

南极生物热耐受性:热极限的进化和适应性调节    石红旗;

盘点北极海冰现状    张璐;张占海;吴辉碇;李群;李娜;

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冬春季气候的影响    范可;王会军;

浙江省汛期旱涝趋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钟元;顾骏强;滕卫平;雷媛;

近40年来中国太阳辐射在形成气温月变过程的研究    谢丰;李德萍;

近51a山西气温变化的特征及趋势研究    苗爱梅;武捷;贾利冬;

西双版纳热量因子长期变化趋势及变异研究    赵俊斌;张一平;宋富强;许再富;肖来云;

浅谈气象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    张翼;黄东林;李江;

新疆地区气温气候变化特征    程航;

海冰和冰架对南极普里兹湾海洋过程的影响研究    郑少军

珊瑚记录之近50年南沙群岛高分辨率气候变化    余克服

冷季型草坪草耐热基因型的选育和水杨酸调控耐热性的机理    何亚丽

北极海冰气候变率的模拟研究    王学忠

中国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肖兴威

山西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系统演化与相关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郭清海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    王劲松

夏季亚洲中纬度大陆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异常的机理    谭桂容

中小尺度海冰动力学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及SPH数值模拟    王刚

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    郭井学

CCD监视船舶侧翻冰厚度误差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刘普

北极海冰异常对中国夏季气候的可能影响    张若楠

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范敏锐

青藏高原关键区积雪“强信号”特征对区域旱涝的影响    过霁冰

基于多源微波遥感的南极海冰探测研究    王红霞

南极海冰的消长与海平面变化及其关系研究    王珍珍

基于GIS与RS的中国西北地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海军

六个高羊茅株系的ISSR鉴定及其高温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和显微结构比较    周中亮

春季格陵兰海冰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可能影响途径    宋华

宁夏春季沙尘暴变化规律、环流背景及其与北极海冰的遥相关关系研究    杨建玲

南极半岛近百年气温的年代际振荡    卞林根,王金星,林学椿,陆龙骅

南极海冰和极涡指数的时空特征及相互关系    卞林根,陆龙骅,贾朋群

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    王绍武,龚道溢

北半球夏季南极冰气候效应的数值试验    杨修群,黄士松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中国、北半球和全球的气温突变分析及其趋势预测研究    魏凤英,曹鸿兴

中国近百年温度序列    林学椿,于淑秋,唐国利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    王绍武,叶瑾琳

全球大气/热带太平洋耦合距平模式中由ENSO增暖引起的全球大气环流异常    杨修群,谢倩,黄士松

气候系统内极区热汇与热带海洋热源之间的相互作用(英)    解思梅,包澄澜,郝春江

唐山市降水量序列变化规律分析    时振阁;

新疆40年来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及径流响应分析    于海鸣;刘建基;

经验模态分解法在地下水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孙小龙;刘耀炜;晏锐;

新04井(泉)流体测项长程趋势变化分析    崔勇;黄辅琼;李新勇;

储层温压条件下岩石的波速特性及变化规律    李洁;李书光;

原油的变温核磁共振弛豫特性实验研究    谢然红;肖立志;傅少庆;刘家军;刘天定;

地电阻率趋势变化的形态特征与地震    赵和云

小波分析在水文序列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薛小杰,蒋晓辉,黄强,王煜

GPS时间序列及其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响应    敬少群,吴云,乔学军,周硕愚,施顺英

近50年来霍林河流域径流量演变规律研究    卢晓宁;邓伟;栾卉;翟金良;

全球气候变暖中南北半球海冰变化差异成因的初步研究    方之芳;吕晓娜;

新疆40年来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及径流响应分析    于海鸣;刘建基;

地震前氡衰变引起大气温度与湿度异常问题讨论    谭延亮;屈景年;肖德涛;丘寿康;

融合地震前兆背景趋势变化与短临异常提取的一种定量时序数据处理新算法    武安绪;张永仙;

高温(高T_c)超导磁强计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    杨导声;

红外线遥感图片预报地震的物理机制    闵祥仪;

关中盆地地形变与地壳运动研究    祝意青;王庆良;

FD-125室内氡钍分析器工作状态适时监控的定量方法    蔡诗凰;

唐山7.8级地震前兆资料分析——场源前兆特征与机制(二)    王贵宣;张肇诚;郑大林;

地震地下水资料分析的现实与创新    张素欣;张子广;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86年进入转折点    李忠勤 沈永平 王飞腾 李慧林 董志文 王文彬 王林(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站,兰州)

我国江河源头补给可能在30年后减少27%    记者  董克伟

我市设立20处饮用水源监测点    徐朝晖

破解珠峰正在“变矮”之谜    本报记者 董毅然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86年进入转折点    李忠勤沈永平 王飞腾 李慧林 董志文 王文彬 王林

北极冰盖,两年化掉“两个法国”    

连续强降雨影响农业生产    记者 幸笑薇

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    刘瑞德

高温高压下辉长岩弹性波速及其衰减    陈志

基于GIS的流域水文数据的时空分析    陈林

基于数值模型和统计模型的黄河三角洲的冲淤时空变化分析及形态发育趋势探讨    王金栋

水资源及其变化的区域环境影响机制    殷正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