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冬季气候变暖对山西省冬小麦可种植区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3:05
热度:

冬季气候变暖对山西省冬小麦可种植区的影响【摘要】:冬小麦是北方能够利用冬季光热资源的主要农作物,但纬度偏北地区,常常因冬季温度偏低、冬小麦难以越冬等而使其种植受到限制。在全球气候变

【摘要】:冬小麦是北方能够利用冬季光热资源的主要农作物,但纬度偏北地区,常常因冬季温度偏低、冬小麦难以越冬等而使其种植受到限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升温0.5~0.8℃[1]。山西省的冬、春以及秋季增温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冬季升温最明显[2]。目前,山西省冬小麦除在东南部和中部有部分种植外,主要集中在山西省的西南部。气候变暖为冬小麦的北移种植提供了气候上的可能性,明确山西省冬小麦可种植区域,对充分利用冬季光热资源、增加夏收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直观地掌握气候变暖背景下山西省冬小麦的可种植区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冬季负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3个指标作为分析对象,在详细分析冬季负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以冬季平均气温突变点为界,将3个指标分别分为前后2个时段,比较前后时段各指标等值线的变化,以明确冬小麦可种植和安全种植区域的变化,为冬小麦种植北扩提供理论依据。1资料、指标与方法利用山西省境内较均匀分布的70个地面气象站1970-2012年逐日气温资料,统计整理冬季负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3个指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3]分析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以累积据平法确定突变点。依据突变点将3个指标分别分为2个时段,依据前后时段3个指标等值线的变化分析冬小麦可种植区域。负积温-500℃、最冷月平均气温-8℃和极端最低气温-22℃为冬小麦可种植指标。2结果与分析2.1基本分布山西省负积温多年平均在124.5~1385.9℃。最冷月平均气温多年平均为-14.4~-0.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为-32.1~-11℃。分布上呈现东西变化小、南北差异大,随着纬度的北上和海拔的升高,负积温逐渐增加、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逐渐降低的分布格局。2.2变化特征全省平均负积温线性倾向值为-35.5℃/10a(相关系数???0.4835),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负积温以显著减少的趋势变化。各地倾向值的介于-8~-78℃/10a,且山西省大部分区域的冬季负积温显著减少。全省平均最冷月平均气温线性倾向值为0.2℃/10a(相关系数??0.18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各地倾向值为-0.21~0.74℃/10a,全省大部分区域表现出升高的趋势,有13个代表站的升高趋势通过了??0.05及以上显著性检验,占总代表站的18.6%。全省平均年极端最低气温线性倾向值为0.3d/10a(相关系数??0.259),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各地倾向值为-5.2~11.6℃/10a。全省基本以升高为主,共有12个代表站的升温幅度通过了??0.05及以上显著性检验,占总代表站的17%。2.3 3个指标突变前后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变化与突变前相比,突变后负积温低于500℃区域的面积扩大了约2.9×106hm2,扩大52%;80%保证率下,突变后,该区域扩大了约2.7×106hm2,扩大92%。与负积温500℃相比,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8℃区域的变化较小,突变后扩大了约6.2×105hm2,扩大6%;80%保证率下,突变后比突变前扩大了约1.2×106hm2,扩大17%。年极端最低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基本接近,突变后可种植区域扩大了约6.9×105hm2,扩大6%。80%保证率下,可种植区域扩大了约1.3×106hm2,扩大19%。综合3个指标,变化最大的是负积温,然而其满足冬小麦种植条件的区域小于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即负积温是决定山西省冬小麦种植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得出,突变后,冬小麦可能种植面积增加约2.9×106hm2,增加52%;80%保证率下,冬小麦安全种植面积比突变前增加了2.7×106hm2,增加92%。3结论在冬季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山西省负积温的倾向值为-35.5℃/10a,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即负积温呈现显著减少趋势,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呈现不显著升高趋势;突变后,全省平均负积温减少了104.4℃,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升高了0.8℃和0.9℃。全省区域的负积温均表现出减少趋势,大部分区域减少显著,其中北部大部分区域减少100℃以上,减少程度大于中、南部。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升高的区域主要在中东部或东部。决定冬小麦能否种植和安全越冬的3个主要热量指标中,负积温具有决定性作用,负积温突变后,不仅使冬小麦可种植区域北扩、海拔上移,同时使南部种植冬小麦的安全性增加,山西省冬小麦可能种植面积增加约2.9×106hm2,增加52%,安全种植面积增加约2.7×106hm2,增加92%。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定量化地了解冬季气候变暖后山西省冬小麦可种植区的变化情况。 【作者单位】:山西省气象决策服务中心
【关键词】:气候变暖 冬季 可种植区 冬小麦 山西省
【分类号】:S512.11;S162
【正文快照】: 冬季气候变暖对山西省冬小麦可种植区的影响@钱锦霞$山西省气象决策服务中心!太原030006 @李娜$山西省气象决策服务中心!太原030006 @韩普$山西省气象决策服务中心!太原030006冬小麦是北方能够利用冬季光热资源的主要农作物,但纬度偏北地区,常常因冬季温度偏低、冬小麦难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1958—2008年山西气温变化的特征及趋势研究    苗爱梅;武捷;贾利冬;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I):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    秦大河,丁一汇,苏纪兰,任贾文,王绍武,伍荣生,杨修群,王苏民,刘时银,董光荣,卢琦,黄镇国,杜碧兰,罗勇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郑有飞;牛鲁燕;

1959~2008年兴宁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李春玲;

近39年来渭河上游主要气候因子变化特征    姚小英;蒲金涌;乔艳君;刘晓强;胡小波;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林-草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赵晓莉;许遐祯;项瑛;王让会;宋玉枝;谢学俭;陈书涛;

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特征    李艳兰;黄卓;覃卫坚;

古浪县近51年气候变化特征    胡丽莉;

黄河河源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蓝永超;文军;赵国辉;沈永平;胡兴林;畅俊杰;马建华;

中国西部积雪日数类型划分及与卫星遥感结果的比较    何丽烨;李栋梁;

Forest fire danger ratings in the 2040s for northeastern China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牧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    张秀云;姚玉璧;邓振镛;尹东;王润元;陈昌平;

气候变暖背景下豫北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刘晓迎;杨娜娜;卢学锋;王长坤;罗长青;

变化环境下的灌溉需水量和可供水量研究进展    罗玉峰;韩冰;缴锡云;王卫光;冯跃华;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姚玉璧;王润元;邓振镛;尹东;陈昌平;张秀云;

宿州市近50年来温度变化的观测事实分析及对策    陈邦怀;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生态环境影响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

PRECIS模式对内蒙古气候变化情景的模拟与分析    尤莉;许吟隆;荀学义;

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姚玉璧;王润元;邓振镛;尹东;张秀云;杨金虎;陈昌平;安华银;

近46年辽宁省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    赵春雨;钱传海;杜景波;刘晓梅;

近45年5-9月阿勒泰地区强降水时空变化趋势    白松竹;李春芳;王磊;

1959-2003年中国天山积雪的变化    杨青;崔彩霞;孙除荣;任宜勇;

环南极企鹅海豹的有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黄婧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水文特征与演变规律    邱治军

昼夜不同增温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董文军

冬小麦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地下生物学响应特征及其机制    张彬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区域影响研究    刘颖杰

基于CAESAR模型的土壤侵蚀研究    贾丽

基于气候的采暖空调耗能及室外计算参数研究    万蓉

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    尹占娥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决策研究    张平

内蒙古东乌旗中蒙边界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    田志君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和VIC模型的黑河流域陆气相互作用研究    陈亮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祁连山区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王超

黄淮海渭河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对气温影响分析    李欣

利用激光雷达观测资料研究沙尘气溶胶及其影响    李崇

中国西南地区覆冰的大气环流背景研究    曲巧娜

中国西部积雪类型划分及影响因子分析    何丽烨

近四十年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际、年代际异常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章开美

近四十年来我国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    李克让,林贤超,王维强

中国气温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濮冰;闻新宇;王绍武;朱锦红;

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王鹏祥;杨金虎;张强;何金海;王德民;陆登荣;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钱维宏;符娇兰;张玮玮;林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线的影响    沙万英,邵雪梅,黄玫

20世纪中国气候变暖的归因分析    周天军;赵宗慈;

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    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郭军;李庆祥;刘小宁;王颖;

华北地区地表气温观测中城镇化影响的检测和订正    周雅清;任国玉;

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    唐国利;任国玉;

中国气温异常的区域特征研究    屠其璞,邓自旺,周晓兰

陕西异常气象    

    

孟津地区气象要素的耿贝尔分布及参数估计    邓伟;陈海波;张永涛;田宏伟;申占营;王伟;

2007年度气候有利于农林渔业和生态环境    尹文昱本报记者 阎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