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新型调制控制技术的Quasi-Z源光伏逆变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8:27
热度:

基于新型调制控制技术的Quasi-Z源光伏逆变器【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新型调制控制技术的单相Quasi-Z源级联光伏逆变器。级联逆变系统由单相Quasi-Z源逆变器模块组成,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新型调制控制技术的单相Quasi-Z源级联光伏逆变器。级联逆变系统由单相Quasi-Z源逆变器模块组成,有效地将单相Quasi-Z源逆变器和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的优点相结合起来。在光伏发电系统中,Quasi-Z源逆变器以独特的LC网络代替了传统的DC/DC变换电路,以单级式的结构实现升/降压与逆变功能,适用于光伏电池的电压宽范围变化,并能克服传统逆变器直通损坏的问题。级联结构可以利用低压开关器件实现高压大容量输出,并且,可以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获得低谐波的输出电压。作为级联逆变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单相Quasi-Z源逆变器模块至关重要。 单相Quasi-Z源逆变器采用新型调制控制技术比采用传统SPWM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可以有效减小Quasi-Z源网络的电容、电感,降低系统的开关次数,降低系统损耗,提高效率。因为,传统SPWM控制的单相Quasi-Z源逆变器模块为了保证输出质量,通常采用增大Quasi-Z源网络电容、电感的方法减小直流母线的两倍频电压脉动和电感电流脉动。并且,采用传统SPWM调制时,逆变桥中至少有两个开关器件在零矢量阶段插入直通矢量,导致插入直通矢量的开关管的开关频率增加,系统的开关损耗增加。但是,采用新型调制控制技术的单相Quasi-Z源逆变器模块工作时允许直流母线电压两倍频脉动,并且在混合调制的PAM阶段,总有两个对角线的开关管不进行开关动作。2)可以明显降低Quasi-Z源逆变器的共模电压。3)由Quasi-Z源逆变器构成的级联逆变系统采用混合调制技术时,输出的多电平电压谐波比采用SPWM技术时低。因此,新型调制技术不仅解决了单相Quasi-Z源逆变器模块传统SPWM控制时所出现的问题,并且带来了诸多优势。 在文章结构上,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相Quasi-Z源逆变器模块和级联逆变系统传统SPWM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混合调制技术。其次,分析了单个Quasi-Z源逆变器模块的新型混合调制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三个模块组成的单相级联逆变系统,通过仿真验证了单个模块和级联逆变器的工作性能。再次,对单个模块采用混合调制时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单个模块的损耗估算方法。最后,搭建了单个逆变器模块的实验平台,验证了采用混合调制时,Quasi-Z源逆变器模块参数设计以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且,通过与Quasi-Z源逆变器模块采用传统SPWM时的实验结果对比,证明单相Quasi-Z源逆变器采用新型混合调制技术不但可以减小Quasi-Z源网络电感、电容,还能大大降低系统的开关次数,减小共模电压,提高系统效率和输出质量。 【关键词】:混合调制技术 Quasi-Z源逆变器 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 光伏发电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46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英文摘要7-10
  • 1 绪论10-20
  • 1.1 光伏发电系统研究现状10-13
  • 1.2 Quasi-Z源级联光伏逆变器13-16
  • 1.2.1 Quasi-Z源逆变器的特点13-15
  • 1.2.2 传统H桥级联多电平逆变器15
  • 1.2.3 Quasi-Z源级联多电平逆变器15-16
  • 1.3 本文选题的意义与所作的工作16-20
  • 1.3.1 本文选题的意义16-17
  • 1.3.2 本文主要工作17-20
  • 2 典型的单相Quasi-Z源级联多电平逆变器20-30
  • 2.1 单个Quasi-Z源逆变器模块20-24
  • 2.1.1 基本工作原理20-23
  • 2.1.2 传统SPWM调制方法23-24
  • 2.2 单相Quasi-Z源级联多电平逆变器24-27
  • 2.2.1 Quasi-Z源级联逆变器原理24-26
  • 2.2.2 Quasi-Z源级联逆变器的传统调制控制方法26-27
  • 2.3 本章小结27-30
  • 3 单相Quasi-Z源逆变器的新型调制控制技术30-52
  • 3.1 传统SPWM技术存在的问题30-31
  • 3.2 单个Quasi-Z源逆变器模块的混合调制31-46
  • 3.2.1 混合调制技术的工作原理31-35
  • 3.2.2 Quasi-Z源网络电容、电感参数设计35-36
  • 3.2.3 混合调制Quasi-Z源逆变器模块的仿真验证36-46
  • 3.3 单相Quasi-Z源级联逆变系统的混合调制46-49
  • 3.3.1 单相Quasi-Z源级联逆变器的混合调制方法46-47
  • 3.3.2 混合调制单相Quasi-Z源级联逆变器的仿真验证47-49
  • 3.4 本章小结49-52
  • 4 单个Quasi-Z源逆变器模块的损耗及效率分析52-68
  • 4.1 工作状态分析52-59
  • 4.1.1 H桥开关器件导通电流53-56
  • 4.1.2 Quasi-Z源网络各器件的导通电流56-59
  • 4.2 Quasi-Z源逆变器模块的损耗59-64
  • 4.2.1 H桥开关器件的损耗59-62
  • 4.2.2 Quasi-Z源网络的损耗62-64
  • 4.3 Quasi-Z源逆变器模块的损耗分析及实验验证64-66
  • 4.4 本章小结66-68
  • 5 单个Quasi-Z源逆变器模块的硬件设计及实验验证68-78
  • 5.1 主功率电路设计68-70
  • 5.1.1 Quasi-Z源网络二极管和H桥MOSFET68
  • 5.1.2 Quasi-Z源网络电容、电感设计68-69
  • 5.1.3 PV终端电容设计69-70
  • 5.2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70-77
  • 5.2.1 混合调制信号实验70-72
  • 5.2.2 Quasi-Z源逆变器模块的混合调制实验72-77
  • 5.3 本章小结77-78
  • 6 结论78-80
  • 参考文献80-84
  • 作者简历84-88
  • 学位论文数据集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H桥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调制策略对比分析    刘敬珺;张峰;

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现状与趋势    蔡宣三;

单相双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张厚升;赵艳雷;

三电平H桥级联逆变器载波移相脉宽调制方式    姚文熙;吕征宇;胡海兵;

应用整流性负载模型的单相逆变器特性分析    陈敏;姚玮;邱智勇;钱照明;

Z-源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杨水涛;丁新平;张帆;钱照明;

含有光伏电源的微网综述    王锡琳;

生物燃料进展研究    闫强;王安建;王高尚;于汶加;陈其慎;

太阳能光伏发电低成本采暖系统研究    蒋志坚;周聃;阴振勇;

吉林省能源消费问题及调整对策思考    王胜今;才炜;

单相双极式光伏并网系统及IsSpice仿真    孙国凯;商娜;边雪芬;

模拟分析环境因素对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    任航;叶林;

Z源/准Z源逆变器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电容电压恒压控制策略    李媛;彭方正;

三电平H桥级联型逆变器    张颖;李崇坚;朱春毅;王成胜;兰志明;

基于Z源电容电压变化的并网电流控制策略    刘鸿鹏;王卫;吴辉;徐殿国;

Z源逆变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策略    程如岐;赵庚申;郭天勇;

基于SVPWM的优化Z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    马文忠;张红梅;张伟;李耀荣;王志;吴海波;

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和技术经济分析    陆志刚;刘怡;雷金勇;陈满;陈磊;李达;

二种新型电源的应用需求分析    高英倩;廉志彪;王向伟;赵卫民;

球磨法制备氧化锆-硬脂酸系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    高喆;艾德生;赵昆;戴遐明;

新能源材料基础与发展简述    赵昆;艾德生;高喆;邓长生;戴遐明;

新型锁相技术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应用    周方圆;龚芬;胡前;彭振江;

光伏系统中新型并网控制技术研究    夏向阳;刘晖瑶;彭振江;

直流光电一体平板太阳热水器的研究    孙京岩;闫苇;庄长宇;谢丹丹;周志成;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邹新骜;刘晓明;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秦湘灵

中压静止无功发生器系统研究    郑宏

多输入直流变换器电路拓扑及控制策略研究    李艳

纤维素快速热解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    黄金保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分布式风光互补系统控制与最大功率跟踪策略研究    刘立群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王君惠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于希洋

双馈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转子侧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    徐凤星

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若干法律制度研究    李斌

山东省结构节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庞松涛

我国能源税制若干问题研究    吴慧

湖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马国波

攀枝花西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蒋雁飞

保定市村镇规划中新能源利用研究    帅凯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分析与对策建议    李玲玲

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杨海柱,金新民

西藏双湖25kW光伏电站交流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孙广生

基于反激变换器的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跟踪器    韩璐;王勤;王兆坤;

太阳能发电综合应用系统    赵争鸣;刘建政;孟硕;孙晓瑛;吴理博;王键;

双级式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    罗明;杨金明;

DSP空间矢量控制三电平逆变器的研究    桂红云,姚文熙,吕征宇

多电平逆变器载波调制与空间矢量调制的等效关系    宋强,刘文华,陈远华

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的改进PWM控制方法    王碧芳;宫金武;胡伟;

基于FPGA的级联逆变器直接PWM发生器    陈远华;刘文华;宋强;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新算法及其仿真    栗秋华;周林;刘强;张凤;武剑;

脉冲均匀调制功率控制串联谐振式逆变器    颜文旭,沈锦飞,惠晶,吴雷

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    王耀北;闫英敏;

并联型逆变器的定角控制    朱晓荣,彭咏龙,李和明

数字双闭环瞬时值控制逆变器外特性研究    许爱国;谢少军;

一种高性能的单相逆变器多环控制方案    熊健;周亮;张凯;史鹏飞;

一种并联谐振型逆变器他激频率的控制方法    张春雨;彭咏龙;张智娟;

Z源逆变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    崔彬;钱照明;丁新平;彭方正;

196系列单片机在空调逆变器中的运用    岳玉静;

多重化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梁中华;于平泳;刘春芳;卢宝宏;刘宏楠;

电动汽车双向阻抗源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    周玉栋;许海平;曾莉莉;温旭辉;

组合式三相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    陈永利;霍艳军;

基于免疫算法的单相逆变器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费雯丽;袁佳歆;陈立;

基于60°坐标系的五电平逆变器研究    李红利;方文俊;仇书文;

光伏并网逆变器伪孤岛现象的研究    郭建勇;方如举;李献伟;

新型中频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实现的研究    李金刚;马鑫;钟彦儒;

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

逆变器无拍频控制策略研究    葛兴来;冯晓云;

逆变器电流滞环控制技术研究    叶楠;何中一;孟宪会;邢岩;

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

UPS逆变器反馈控制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    郭同生;黎辉;杨旭;王兆安;

一款新型逆变器控制芯片LX1692IDW简介    上海 苏成富

新一代UPS的发展趋势    周志敏

Z源逆变器研究    房绪鹏

光伏发电系统中Z源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    陈艳

Z源逆变器研究    汤雨

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谭光慧

网络控制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郑伟锋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电压型组合式逆变器和电流源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    许飞

电压型逆变器分布式控制并联关键技术研究    亓迎川

大容量高频谐振逆变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李建文

基于Z源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许颇

阻抗源逆变器在微型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    伍元彪

风光柴互补发电系统中并网双向逆变器的研究    赵玲霞

单相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阚加荣

双向高频环节逆变器研究    张怀金

新型逆变器控制系统研究    张志强

单相并网光伏逆变器的研究    郭虓

基于内高频环的并网三相光伏逆变器的研究和实现    何耀

单相中频逆变器数字控制及其并联研究    王文杰

基于下垂法控制的无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由独立到并网模式切换策略的研究    金城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用Z源逆变器的实验研究    薛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