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液液萃取分离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体系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40:59
热度:

液液萃取分离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体系的研究【摘要】:本文综述了三氯蔗糖的用途、应用前景及生产工艺;分析了三氯蔗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溶剂回收问题,即1,1,2-三氯乙

【摘要】:本文综述了三氯蔗糖的用途、应用前景及生产工艺;分析了三氯蔗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溶剂回收问题,即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以下简称DMF)混合体系的分离回收问题;概述了1,1,2-三氯乙烷和DMF的性质及用途;分析了1,1,2-三氯乙烷—DMF混合体系分离提纯的难点并总结了国内外对1,1,2-三氯乙烷—DMF混合体系分离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分离1,1,2-三氯乙烷—DMF混合体系的新工艺。 依据萃取剂选择原则,根据1,1,2-三氯乙烷与DMF的不同水溶性特征,通过分析与实验确定了水作为萃取分离1,1,2-三氯乙烷—DMF混合体系的合适萃取剂。 从相平衡角度考察了以水作为萃取剂对1,1,2-三氯乙烷—DMF混合体系的抽提能力。确定了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条件,在此条件下测定了1,1,2-三氯乙烷—DMF—水三元体系的液液平衡数据,并关联了NRTL和UNIQUAC方程的模型参数,分析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误差。结果表明UNIQUAC与NRTL模型均能较好地关联该三元液液平衡体系。 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多级错流实验,综合考察了溶剂比和萃取级数对错流萃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剂比S:F=1:1的比例下,采用四级萃取可使萃余相中1,1,2-三氯乙烷的含量达到99.52%,且DMF的回收率同时达到99.52%。 此后,进行了连续逆流萃取实验,采用转盘萃取塔分离1,1,2-三氯乙烷—DMF混合体系,考察了投料比对连续逆流萃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级数为8级的转盘萃取塔,在溶剂比S:F=1:l的比例下,一次连续萃取可以得到99.30%的1,1,2-三氯乙烷。效果与错流萃取基本一致。 在错流液液萃取分离原料液(1,1,2-三氯乙烷与DMF混合体系)的基础上萃余相中1,1,2-三氯乙烷含量达到99.52%,后续只需进行简单蒸馏即可得到高纯度的1,1,2-三氯乙烷成品;而萃取相为存在少量DMF的水体系,根据文献报导,可以采用多效精馏的方式予以回收。 本文首次提出了采用水作为萃取剂分离1,1,2-三氯乙烷—DMF混合体系的工艺方案,分别采用多级错流液液萃取法和逆流转盘萃取法对该体系进行分离实验,该方法过程简单、能耗低、得率高。本文的工作为分离该体系提供了新思路,为分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1 1 2-三氯乙烷 DMF 液液萃取 模拟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028.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概述8-16
  • 1.1 三氯蔗糖的结构、性质和特点8-9
  • 1.2 三氯蔗糖的用途和应用前景9-10
  • 1.3 三氯蔗糖生产工艺简介10-11
  • 1.3.1 羟基的保护11
  • 1.3.2 选择性氯化置换11
  • 1.4 三氯蔗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12
  • 1.5 1,1,2-三氯乙烷以及DMF的主要性质与用途12-13
  • 1.6 1,1,2-三氯乙烷—DMF分离的难点及研究现状13-14
  • 1.7 拟采用工艺路线及研究内容14-16
  • 1.7.1 液液萃取分离法的提出14-15
  • 1.7.2 本课题研究内容15-16
  • 第二章 液液萃取溶剂的选择16-19
  • 2.1 萃取基本原理及萃取剂的选择原则16-17
  • 2.1.1 萃取的基本原理16
  • 2.1.2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16-17
  • 2.2 确定合适的萃取溶剂17-18
  • 2.3 本章小结18-19
  • 第三章 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19-37
  • 3.1 影响液液平衡条件的研究19-30
  • 3.1.1 实验试剂、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19-21
  • 3.1.2 气相色谱误差评判21-24
  • 3.1.3 搅拌时间的影响24-25
  • 3.1.4 搅拌速度的影响25-26
  • 3.1.5 静置时间的影响26-27
  • 3.1.6 正交试验设计27-28
  • 3.1.7 正交试验及结果分析28-30
  • 3.2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30-32
  • 3.3 液液平衡数据的关联32-36
  • 3.3.1 关联方程式32-35
  • 3.3.2 选择性系数35-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错流液液萃取的实验研究37-42
  • 4.1 错流萃取的模拟计算37-38
  • 4.1.1 错流萃取过程37
  • 4.1.2 错流萃取过程的模拟计算37-38
  • 4.2 错流萃取的实验研究38-39
  • 4.2.1 实验条件38
  • 4.2.2 实验过程38-39
  • 4.3 工艺条件的优化39-41
  • 4.4 本章小结41-42
  • 第五章 逆流萃取实验研究及萃取相中DMF回收分析42-47
  • 5.1 逆流液液萃取实验42-45
  • 5.1.1 逆流萃取过程42-43
  • 5.1.2 逆流萃取实验研究43
  • 5.1.3 实验条件43-44
  • 5.1.4 实验过程44-45
  • 5.2 萃取相中回收DMF的分析45-46
  • 5.3 本章小结46-4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7-49
  • 6.1 结论47-48
  • 6.2 展望48-49
  • 附录一 主要符号说明49-50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50-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合成革生产废水中DMF的节能回收新工艺    赵舜华;宋锡瑾;张景铸;刘书庆;裴宁;

单酯法合成三氯蔗糖    阚国柱;姚建敏;康文通;杨建民;袁海涛;王涛;

单基团保护法制备三氯蔗糖的研究    郑建仙,高宪枫,袁尔东

新型甜味剂三氯蔗糖的合成工艺改进    朱仁发;邵国泉;何勇;

一种EDFA温控电路的分析    刘煜,范英杰,尉广军,任文霞

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使用新型半导体器件水分仪的数学模型    吴家群,袁向星,王维华

汽车道路试验多功能测试仪    黎和昌,钟斌,张莹,陈立伟

环形传爆药多点同步起爆网络的应用研究    胡双启,邰玲,曹雄

激光测速靶连发弹丸速度测试系统    武锦辉,李仰军,赵冬娥

钝感高能传爆药中多硝基聚苯撑测定方法研究    白红娟,张景林

关于泊松分布的高斯近似问题    周志成

科技编辑应了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范    高长福,付长缨

谈谈化学分析中的误差问题    王德宪

矿山水土环境污染快速检测系统的构建    顾晟彦;薛怀友;蒲伟涛;姚维军;

地震偏移成像不确定性分析初探    袁江华;王秀闽;张致付;杨孔庆;刘洪;李幼铭;

二滩电站岩基抗剪参数的分析与计算    李华晔;张镜剑;刘汉东;

关于真值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的定义    姬秉正;刘兆梅;

基于变化趋势模型的自动气象探测设备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妙娟利;杨家锋;

MAWS80便携站与CAWS600BS-N自动站野外探测资料对比分析    张世昌;杨家锋;李崇福;毛峰;

渤海西岸区初春“3次”雷雨落区预报分析及可预报性探讨    李延江;邵长亮;郭鸿鸣;燕成玉;吴杰;

基于误差传播理论的膨胀土路基沉降可靠度分析    龚文惠;雷红军;宁虎;

点扩散函数对点目标探测性能的影响分析    薛峰;操乐林;张伟;

存储式活塞稳态温度测量装置的研究    张志勇

高频射弹撞击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安宝林

水下高速运动体运动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章启成

基于光电扫描的大尺度空间坐标测量定位技术研究    杨凌辉

蔗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催化反应工艺    郑保辉

动态测量误差修正灰色建模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龚蓬

基于光学波动法和相关原理的颗粒测量及多波长火焰温度分析    周洁

三轴试验土样变形的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王助贫

多波束测深系统地形跟踪与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吴英姿

三峡水轮发电机镜板平面度测量方法研究    张敬彩

计算机辅助天文船位算法与六分仪改进研究    贾海红

基于虚拟仪器的热电偶检定与炉温模糊控制研究    梁菲玲

自动化系统中多雷达数据融合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柴昱

酶法合成蔗糖-6-酯的研究    王勍

基于时域传输技术的谷物含水率测试技术研究    康忠伟

CN与SO~+近红外光谱研究    张燕

爆炸网络在聚能装药战斗部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刘红利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及其自交系秸秆纤维品质分析    徐丁一

舰载复合增程弹射击效力分析研究    石卫协

基于外加电场液体乙醇微尺度燃烧特性的研究    刘志成

高甜度甜味剂——三氯蔗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刘魁,戎欣玉

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糖液的脱色效能    吴雪辉,郭祀远,李琳,蔡妙颜,郑必胜

DMF回收设备的节能探讨    王伯平,魏鹏程

我国PU革发展现状浅析    谢国龙

新型甜味剂—1',4,6'-三氯-1',4,6'-三脱氧半乳蔗糖的研制    陈维钧,卫岩峰

通过氯化-脱氧衍生提高蔗糖的甜度    刘树楷,郑建仙

三氯蔗糖的脱色方法研究    韦异,粟晖,张英,廖敬阳,郭霖

二甲基甲酰胺作业工人肝肾损害和尿中甲基甲酰胺含量的关系    李陆明,王明龙,孙晓楼,钱亚玲,郑步云,顾玉芳

甜味剂三氯蔗糖的合成    钱浩,胡巧铃

C_(12)TAB和C_(12)E_7混合水溶液中胶团生成和表面层吸附    林翠英,赵剑曦,杨顺德

SiH_4-GeH_4混合体系的红外光分解    朱沛然

银(Ⅰ)—氨—NS混合体系的初步研究    余进,李声泽,曹克复

苯甲酰羟胺钨酰螯合物X光粉末衍射图谱的指标化    陈民勤 ,崔美芳 ,顾翼东

复杂酸碱混合体系pH值的计算方法    尤大衡;方跃;

完全未知混合体系的纯物种光谱辨析    梁逸曾;谢玉珑;俞汝勤;

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一个能够降解聚乙烯醇的混合体系    张颖;堵国成;刘和;李光伟;陈坚;

丁酮-水-丙三醇三元体系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林军;冯佳佳;顾正桂;

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与链长相关性    朱瑶,赵国玺

二乙氧基甲烷—乙醇—丙三醇体系液液平衡研究    林军,顾正桂

碳氢/碳氟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表面活性及囊泡相形成    宋爱新;郝京诚;汪汉卿;

水溶性CdSe纳米晶与PVK混合体系的制备和发光特性的研究    滕枫;唐爱伟;封宾;王琰;侯延冰;

混合体系中葫芦[6]脲溶解度的测定    孙旭镯;王宁;李波;陈静;万东锦;

C_3S含量对水泥-煤矸石混合体系水化进程的影响    丰曙霞;王培铭;刘贤萍;

SDS和Tween80混合体系的结构特征    雷屹;郭荣;

聚乙烯醇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混合体系的~1H NMR研究    葛恒;赵新;孙万赋;

表面活性剂离子选择电极分析十二烷基硫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体系中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    王俊伟;杜志平;王万绪;薛伟;

SMA/DEAB混合体系的相行为和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研究    么敬霞;黄建滨;

Bola与异电性传统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有序组合体    阎云;熊玮;黄建滨;李子臣;

脱氧胆酸钠和碳氟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吴同浩;王仲妮;周武;

江苏第一高楼结构封顶    章华平

欧元应适度贬值    见习记者 张若斌

变性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刘定国

拓展规划内涵强于大拆大建    曹薇薇

地沟油炼出生物柴油    本报记者 文雯

氢动力车有望甩掉大高罐    记者  徐瑞哲

阿塞拜疆电力改革概况    国家电监会市场监管部供稿

欧盟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沈学友

光的呼唤    吴虹

通过西蒙10G IP解决方案实现SAN    

聚乳酸—两亲分子混合体系气/液界面相容性研究    孙璐

含胆汁酸无盐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相行为、聚集结构及流变性质研究    刘昌程

阳离子碳氟表面活性剂DEFUMACl及其混合体系聚集特性的NMR研究    董姝丽

生化法处理工业含酚废水    王强

LDH纳米粒子水热合成、固液界面自组装及其分散体系的相行为    栾玲玉

电驱动与溶液驱动形状记忆聚合物混合体系及其本构方程    吕海宝

电驱动与溶液驱动形状记忆聚合物混合体系及其本构方程    吕海宝

大豆蛋白聚集体—多糖混合体系相行为及微观结构的研究    李向红

低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yloxapol与两亲分子的相互作用    朱艳艳

嵌段共聚物多隔段胶束的耗散粒子动力学研究    辛景

液液萃取分离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体系的研究    朱晶晶

聚合物/微孔混合体系粘度的分子动力学计算    高振兴

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混合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质及胶团化行为    牛迪

海藻酸钠/黄原胶混合体系的相行为及凝胶化研究    张帆

Bola型组氨酸基表面活性剂(H_2D)的复配及其应用    陈玉霞

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体系可靠度分析    汪延寿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性质及驱油作用研究    张粟

支持向量机算法应用于生物活性混合体系的定量分析及重元素光谱能级分类    张丹

胆汁盐复配体系聚集体的研究    王敏

聚苯乙烯/三苯基氯甲烷混合体系T_g与组成关系的研究    关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