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多联产中不同成分粗煤气的基本燃烧特性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25:21
热度:

多联产中不同成分粗煤气的基本燃烧特性的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能源平均利用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各种形式的洁净煤发电技术研究在我国

【摘要】: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能源平均利用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各种形式的洁净煤发电技术研究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以燃气轮机为核心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最为推崇。 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的多联产系统将气化煤气富碳、焦炉煤气(热解煤气)富氢的特点相结合,采用气化煤气与焦炉煤气共整技术,使气化煤气中的CO_2和焦炉煤气中的CH_4转化成合成气。在此联产系统中粗煤气的成分和参数随工况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保证发电系统稳定地输出电力产品,必须根据运行情况调配进入燃气轮机燃料的总热值,同时必须保证燃料气能够稳定、充分、低污染燃烧。因此有必要对粗煤气的基本燃烧特性进行研究。 本文研究了气体燃料燃烧的特点,并从火焰结构、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等方面对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两种形式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链锁反应的分析,解释了粗煤气的主要成分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烧反应机理。并确定了本实验研究的煤气组份、压力、温度等参数。 作者根据粗煤气的组份对燃烧室和燃烧器进行了设计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测量分析仪器进行了合理选型,由此完成了能够适合粗煤气基本燃烧特性研究的扩散燃烧实验系统的设计。 作者自主设计的笼屉式燃烧室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拆卸方便等特点,可轻松地实现燃烧室高度与内径比的自由转变,从而大大提高了燃烧系统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实验中在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进行粗煤气燃烧特性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变化对粗煤气的燃烧温度分布和产物影响较大,采用合理的过量空系数有利于提高粗煤气燃烧的温度,促进粗煤气的燃烧完全。 最后,作者根据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分别从气源、实验台主体和测量系统方面对实验系统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对下一步粗煤气基本燃烧特性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多联产 粗煤气 扩散燃烧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Q53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中国的能源与环境现状11-12
  • 1.2 联合循环研究现状12-15
  • 1.3 课题背景15-17
  •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17-18
  • 1.5 本章小结18-19
  • 第二章 气体燃烧的基本理论19-37
  • 2.1 气体燃料燃烧的形式19-24
  • 2.1.1 扩散燃烧19-22
  • 2.1.2 预混燃烧22-24
  • 2.2 气体燃烧反应机理24-29
  • 2.2.1 氢的氧化反应25-27
  • 2.2.2 一氧化碳的氧化反应27-28
  • 2.2.3 甲烷的氧化反应28-29
  • 2.3 气体燃烧过程的热力计算29-35
  • 2.3.1 过量空气系数的计算30-31
  • 2.3.2 烟气容积的计算31-33
  • 2.3.3 燃烧温度的计算33-35
  • 2.4 本章小结35-37
  • 第三章 粗煤气的种类及组份性质37-47
  • 3.1 煤气的种类37-41
  • 3.1.1 炼焦炉煤气37-38
  • 3.1.2 发生炉煤气38-39
  • 3.1.3 高炉煤气39
  • 3.1.4 液化煤气39-40
  • 3.1.5 地下气化煤气40
  • 3.1.6 本文研究的粗煤气40-41
  • 3.2 煤气各组成成分的性质41-42
  • 3.3 煤气的特点及粗煤气利用研究进展42-44
  • 3.3.1 煤气的特点42
  • 3.3.2 粗煤气利用研究进展42-44
  • 3.4 本章小结44-47
  • 第四章 实验系统的设计及实验程序47-59
  • 4.1 实验系统的设计思想47
  • 4.2 实验系统47-49
  • 4.3 实验系统的设计计算49-54
  • 4.3.1 燃烧室设计计算50-53
  • 4.3.2 燃烧器的计算53-54
  • 4.3.3 管路设计选型54
  • 4.4 测量仪器的选型54-57
  • 4.4.1 热电偶的选型54-55
  • 4.4.2 温度记录仪选型55-56
  • 4.4.3 烟气分析仪选型56
  • 4.4.4 流量计的选型56-57
  • 4.5 实验程序及注意事项57-58
  • 4.5.1 实验程序57-58
  • 4.5.2 实验注意事项58
  • 4.6 本章小结58-59
  • 第五章 粗煤气燃烧特性实验59-69
  • 5.1 测点布置及实验工况59-60
  • 5.1.1 测点布置59
  • 5.1.2 实验工况59-60
  • 5.2 过量空气系数对粗煤气燃烧特性的影响60-68
  • 5.2.1 过量空气系数对粗煤气燃烧温度的影响60-64
  • 5.2.2 过量空气系数对粗煤气燃烧产物的影响64-68
  • 5.3 本章小结68-69
  • 第六章 结论69-73
  • 6.1 结论69
  • 6.2 实验改进建议及工作展望69-73
  • 6.2.1 实验暴露问题及改进建议70-71
  • 6.2.2 工作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煤气化发电与甲醇多联产系统燃气轮机子单元运行优化与改造    罗方涛

煤气火焰传播规律及其加速机理研究    卢捷,宁建国,王成,林柏泉

预混可燃气火焰传播速度的研究    鲁维加,蔡亮,柴立和

新颖化学链燃烧与空气湿化燃气轮机循环    金红光

微重力下环境压力对火焰传播的影响    杜文锋,孔文俊,张孝谦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特性概述    张艳春,喻健良,丁信伟,刘润杰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之一    林汝谋,蔡睿贤,肖云汉

低热值气体燃料(包括高炉煤气)的利用    娄马宝

从欧美两个气化会议看IGCC的新进展    王震华

论IGCC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焦树建

催化重整反应加氢对预混气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覃川,王越男,傅维标

管道中瓦斯爆炸特性的数值模拟    宫广东;刘庆明;白春华;

大气环境和能源利用技术    马润田

流化床锅炉脱硫原理及其设计计算    张海伦

洁净煤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处理中的应用    沈吉敏,张宪生,厉伟,解强

立式双层炉排锅炉节能拱的设计    李学洪,卞清泉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天然气发电机组竞价政策研究    杨万荣;顾煜烔;冯建勇;

催化燃烧技术在锅炉中的应用研究    张世红;董庆珊;段之殷;周琦;

Effects of Obstacles on Flame Propagation Behavior and Explosion Overpressure Development During Gas Explosions in a Large Closed Tube    李小东;白春华;刘庆明;

玻璃窑炉空燃比的调节及探讨    王英杰,杨恩禄

玻璃器皿压制生产线的研究与设计    张建国,曾孝宇,徐洪福,任立选,马肖玲

管道中瓦斯爆炸特性的数值模拟    宫广东;刘庆明;白春华;

环保型蜂窝煤中助燃剂的作用    许力;董文魁;

煤粉浓缩预热低NOX燃烧器(PRP)燃烧器    贾臻;毛健雄;尹正军;罗来友;

燃煤火电厂环境保护    毛健全;

PRP燃烧器技术在烟煤锅炉中应用及效果分析    胡钦;陈治国;陈泽华;

含氨基燃料火焰法制备螺旋状碳纳米纤维及其生长机理    杨晓霞;彭东栋;廖灵敏;潘春旭;

煤化工领域中生物硫回收技术的应用探讨    李志强;黄浩云;张东国;范术全;

我国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技术与对策    王圣;朱法华;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应用的若干关键问题    吕宏俊;吴迅海;

烟气脱硝技术及在我国的应用    潘光;李恒庆;由希华;石敬华;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    杨莉

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    徐远纲

细水雾抑制熄灭气体射流火焰的实验研究    陆嘉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与先进再燃技术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吕洪坤

膜吸收和化学吸收分离CO_2特性的研究    晏水平

基于冶炼过程及终点判断技术的烟化炉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张寿明

热解、气化过程中燃料-N的形态转化及迁移规律研究    王宗华

IGCC电站二氧化碳捕集研究    迟金玲

非平衡等离子体助燃低热值气体燃料的实验研究    胡宏斌

有机钙盐协同脱除SO_2和NO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牛胜利

SCR烟气脱氮催化剂及技术研究    宋涛

改性活性半焦脱除烟气中NO_X的研究    王萍

循环流化床锅炉培训模拟操作仿真研究    陈淑鑫

广石化电站CFB脱硫技术的优化与示范效果    涂伟升

中国煤中氯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陈丽红

三价钴氨络合物催化还原中活性炭改性的研究    程静怡

活性炭催化还原Fe(Ⅲ)EDTA络合物的研究    杨小娟

基于化学链耦合的吸附增强式合成气脱碳过程的研究    开声银

低热值预混气在往复式多孔介质中燃烧实验研究    李涛

脉冲电晕放电过程中OH自由基的光学测量    魏波

燃气轮机压气基座强度和刚度的有限元计算    唐驾时;周晟;梁翠香;李克安;崔荣繁;龚弋飞;

我国IGCC发电技术应用现状及政策建议    赵东旭;

IGCC系统中燃气轮机选型原则分析研究    陆勇;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下)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IGCC的某些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焦树建;

考虑冷却空气影响的大型燃气轮机性能计算模型    李政;王德慧;倪维斗;

甲醇/电多联产系统变工况特性的研究    刘培;高健;李政;

基于统一基准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效率分析    刘广建;李政;倪维斗;

采用串联液相甲醇合成的多联产系统变负荷性能的分析    冯静;倪维斗;黄河;李政;

中国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厂的经济性估算模型    黄河;何芬;李政;倪维斗;何建坤;张希良;麻林巍;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高林

我国IGCC项目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    李新歌

煤基多联产系统总体性能分析    赵振可

驰放气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邢秀峰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热力系统的优化研究    朱志劼

管道内流动气体爆炸问题的实验研究    陈爱平

障碍物对铝粉火焰加速作用的实验研究    刘晓利,李鸿志,叶经方,刘殿金

甲烷水蒸汽催化转化的动力学模型    李绍芬,高文新,廖晖

柴油机加氢降低燃油消耗的研究    崔可润;高孝洪;ТнмошевскнйБГ;СиротаАА;БеляковСЮ;

燃气互换性判定指数的计算    王晟,杨庆泉,杨涌泉

工业燃气互换性的分析    马晓茜

燃气锅炉低温腐蚀的成因及处理    胡洪

瓦斯爆炸动力学特征参数的测定及其分析    林柏泉

二甲基醚(DME)燃烧特性研究    尧命发,许斯都,许俊峰,金萍

燃气轮机总能系统发展和应用    林汝谋

煤气化及其多联产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    冷雪峰;潘卫国;王文欢;沈敏强;顾先青;章玲;胡深亚;

甲醇合成产率对多联产系统效率的影响    张晋,段远源

煤制甲醇燃料矿井到油箱的生命周期评价    张寒,王淑娟,李政,倪维斗

多联产能源系统工程研究方法论框架探讨    刘宇;倪维斗;李政;黄河;

煤气化多联产系统研究现状与进展    徐昕;罗方涛;路学红;

煤电化一体化及IGCC多联产主流产品分析    李琳;李妍;

二甲醚多联产系统的能量分析    刘洁,段远源,文盖雄

现代煤化工发展模式的选择    张爱英;

多联产系统研究进展    梁浩楣;

钢铁工业绿色能源系统研究    张勇,倪维斗,李政

小火焰模型在稳态湍流扩散燃烧中的应用    王姣;武文斐;

扩散火焰合成碳纳米管研究    潘春旭;

热粗煤气在轧钢加热炉上的应用    王太宁;鲁俊忠;林洪亮;朱立民;

煤炭多联产系统气化炉流场数值模拟    晋国栋;杨宁;姚建中;李静海;

以“煤催化热分解—煤焦气化耦合技术”为核心的煤炭多联产系统    马晓迅;

基于最佳风煤比修正的燃烧优化控制    张春发;赵宁;谢飞;李永玲;

强声激励助燃风影响燃烧器NO_x生成的实验研究    赵宏;陈峰;程淑芬;伍耐明;

湍流扩散燃烧的层流小火焰理论及模型    吕欣荣;李青;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    倪维斗;

“两洗”增产降耗技术改造    李红寿;

打造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 闫小谨

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    

让生命灿烂每一天    李强

坚持科学发展之路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史文利

坚持科学发展之路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本报通讯员  史文利

太原理工大学以作风建设促和谐校园建设    通讯员 史文利秦晓怀 李雁春

山西队取得大运足球决赛资格    本报记者 

我省高校首场双选会在太原理工大学举行    记者 王焕智

太原理工大获准主持一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记者 任慧君

500万重奖新生    记者 高耀彬

焦炉煤气与气化煤气基焦炭、化工与动力多联产系统及集成机理    孙士恩

多联产CCS的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与系统集成研究    林湖

电场作用下液体乙醇微细尺度层流扩散燃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    徐涛

焦炉煤气合成甲醇和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张学镭

天然气制乙炔工艺的氢能利用与多联产系统    王志方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高林

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多环芳香烃测量及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    张华伟

甲烷/富氧扩散火焰的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的研究    杨浩林

整体煤气化煤气、热、电多联产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    赵中友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及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研究    陈斌

多联产中粗煤气基本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潘健斌

多联产中不同成分粗煤气的基本燃烧特性的研究    乔红飞

弛放气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闫江涛

驰放气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邢秀峰

煤层气扩散燃烧及NO_X生成特性数值模拟    李建雄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的能量分析    张晋

IGCC多联产系统能量利用的研究    王进

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的模拟与评价    郑安庆

双气头多联产系统中主要化工单元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    葛玲娟

发动机点火器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    赵仕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