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助熔剂对煤灰渣流动性及煤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25:00
热度:

助熔剂对煤灰渣流动性及煤气化反应性的影响【摘要】:将两种助熔剂ADC、ADM以不同的比例加入到淮北煤Ⅰ和淮北煤Ⅱ样中,考察助熔剂对煤灰熔融温度和灰渣流动性的影响。借助XRD研究了煤

【摘要】: 将两种助熔剂ADC、ADM以不同的比例加入到淮北煤Ⅰ和淮北煤Ⅱ样中,考察助熔剂对煤灰熔融温度和灰渣流动性的影响。借助XRD研究了煤灰中矿物形态的变化对煤灰熔融温度和灰渣流动性的影响。最后,采用石英弹簧热天平在还原性气氛下分析了助熔剂量对煤气化反应性的影响,主要得出结论如下: 1.助熔剂可以有效降低两种煤灰熔融温度,ADC、ADM的添加量为6%时均可把两种煤灰流动温度降到1380℃, ADM助熔剂对淮北煤Ⅰ、淮北煤Ⅱ的助熔及改善流动性效果优于ADC。 2.通过建立一种评价灰渣流动性的新方法和装置,该方法能通过温度区间直接描述灰渣流动性。结果表明,ADC、ADM助熔剂可以有效改善淮北煤Ⅰ、淮北煤Ⅱ样的灰渣流动性。 3.在高温的还原气氛下,利用XRD方法分析了两种煤样随着助熔剂量增加其矿物组成的变化,随着助熔剂的添加形成了钙长石和钠长石,随着温度的升高钙长石和钠长石的含量增加。煤灰在熔融过程形成低温共熔物,从而使煤灰的熔融温度下降。 4.在煤气化条件下,利用石英弹簧热天平研究了助熔剂量对两种煤样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气氛下,ADM的催化活性较好于ADC,通过添加ADM,ADC助熔剂提高了淮北煤Ⅰ、淮北煤Ⅱ的反应活性。 5.为了进一步研究气化条件下煤的气化反应性,根据物料和能量衡算,设计了一套煤气化实验装置。 【关键词】:助熔剂 煤气化 熔融性 流动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Q5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引言13-14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4-26
  • 1.1 煤灰熔融特性及流动性的研究进展14-23
  • 1.1.1 化学组成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14-17
  • 1.1.2 矿物组成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17-19
  • 1.1.3 助熔剂对煤灰熔融特性的研究进展19-21
  • 1.1.4 煤灰渣流动性的研究进展21-23
  • 1.2 助熔剂对煤气化反应性的研究进展23-25
  • 1.2.1 国外煤催化气化研究现状23-24
  • 1.2.2 国内煤催化气化研究现状24-25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5-26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6-34
  • 2.1 实验煤样26
  • 2.2 实验试样的制备26-27
  • 2.2.1 煤样的制备26-27
  • 2.2.2 煤样添加助熔剂的方法及步骤27
  • 2.3 灰渣流动性实验27-29
  • 2.3.1 煤灰熔融性实验27-28
  • 2.3.2 煤灰渣流动性实验28-29
  • 2.4 煤气化反应性实验29-33
  • 2.4.1 热失重实验29-31
  • 2.4.2 气化动力学实验31-33
  • 2.5 X 射线衍射仪分析方法33-34
  • 第三章 助熔剂对煤灰渣流动性的影响34-50
  • 3.1 助熔剂对煤灰熔融温度的影响34-39
  • 3.1.1 ADC 对煤灰熔融温度的影响34-36
  • 3.1.2 ADM 对煤灰熔融温度的影响36-38
  • 3.1.3 助熔剂对煤灰流动温度的影响38-39
  • 3.2 助熔剂对煤灰渣流动性的影响39-44
  • 3.2.1 助熔剂对煤灰流动特性的影响39-41
  • 3.2.2 助熔剂对淮北煤Ⅰ灰渣流动性的影响41-42
  • 3.2.3 助熔剂对淮北煤Ⅱ灰渣流动性的影响42-44
  • 3.3 灰熔融过程的XRD 分析44-49
  • 3.3.1 两种原煤与煤灰的XRD 分析44-46
  • 3.3.2 煤添加助熔剂的XRD 分析46-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助熔剂对煤气化反应性的影响50-58
  • 4.1 助熔剂对煤气化反应性的影响50-52
  • 4.1.1 ADC 添加量对煤气化反应性的影响50-51
  • 4.1.2 ADM 添加量对煤气化反应性的影响51-52
  • 4.2 助熔剂添加量对煤气化结果的影响52-57
  • 4.2.1 ADC 添加量对淮北煤Ⅰ气化结果的影响53-54
  • 4.2.2 ADM 添加量对淮北煤Ⅰ气化结果的影响54-55
  • 4.2.3 助熔剂对煤气化动力学参数的影响55-57
  • 4.3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小型煤气化实验装置的设计58-65
  • 5.1 总体思想58
  • 5.2 气化实验装置理论的计算58-63
  • 5.2.1 气化反应炉管高度的计算58-60
  • 5.2.2 实验装置保温耐火材料及加热系统的确定60-63
  • 5.2.3 实验装置的附属系统的确定63
  • 5.3 本章小结63-65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65-66
  • 6.1 总结65
  • 6.2 建议65-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1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1-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MnO-SiO_2,MgO-SiO_2和CaO-Al_2O_3-SiO_2熔渣粘度的计算模型    李金锡,张鉴,GeorgesUrbain

石灰石对CFB锅炉灰熔性影响试验研究    杨志忠 ,何秀英,沈坚勇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上)    钱觉时,吴传明,王智

升球法高温粘度测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惠钊,吕仲芝

不同方法求取活性焦气化反应动力学参数比较    罗鸣;张建民;高梅杉;索娅;

煤灰熔融性测定技术的评述    何孝军,郑明东

石英弹簧热天平在热分析中的应用    董众兵,胡振,曹晏,邓惠平,王洋

添加助熔剂降低高灰熔性淮南煤灰熔点    糜裕宏,李寒旭,王群英

基于熔体结构的高温灰渣粘度模型    熊友辉,孙学信

碱性矿物质对煤灰熔融特性影响的研究    毛军,徐明厚,李帆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煤的催化气化    刘艳

聚合物粘度的测量标准及特性粘数的获得    刘元俊,陈惠钊,李珍

淮化Texaco气化配煤制取水煤浆的研究    纪明俊,李寒旭,燕春福

添加助熔剂降低淮南煤灰熔融性温度的研究    孙群;李寒旭;

两种煤配煤降低淮南煤高灰熔融性温度的研究    薛永强;孙群;李寒旭;

利用XRD分析高温下淮南煤灰矿物质变化    丰芸;李寒旭;丁立明;

MATLAB在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张永锋,潘颖

余热蒸发工艺处理煤气发生站含酚废水    苑卫军;郭健;陈玲;

一种测试冶金熔体流变特性的方法    吴铿,潜伟,储少军,王颍

煤气发生炉炉出煤气含水量计算    苑卫军;秦利生;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控制系统的设计    李景慧

钙系添加剂对煤热解行为的影响    周锦文;

剪切增稠液体表观粘度研究    凌云;贺鹏飞;

粉煤灰的特性、结构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李宝智;

粉煤灰的特性、结构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刘月平;李宝智;

浅析我国利用浅层地能替代燃煤锅炉取暖的环境效益    鄢毅平;杨欣;王家诚;

燃煤灰渣活性差异及来源研究    王智;钱觉时;宋远明;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褐煤洗选提质一体化加工基地建设的探讨    田忠坤;

燃煤工业炉窑黑烟细粒子污染控制技术    史君洁;

我国煤炭期货市场建设运行研究    

测量方法对环氧树脂体系化学流变特性的影响    石凤;段跃新;梁志勇;张佐光;

蘸粘式光纤液体分析技术研究    周爱

城市能源战略储备系统研究    秦青林

电站锅炉煤粉空气富氧直接点火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杨建国

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    秦建光

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理化性质及石油焦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吴幼青

栲胶脱硫工艺副产物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牛艳霞

氢气在煤液化油中的溶解规律及其在煤高温快速液化中作用研究    罗化峰

介质阻挡放电脱除氮氧化物理论与实验研究    高旭东

入口高浓度条件下的旋风分离器对比研究    吴学智

配煤与新型助熔剂改进Shell煤气化工艺的研究    李继炳

煤氧化的反应机理函数和热效应的研究    郑艳敏

义马煤气化反应性研究    谷小虎

镁储氢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马怀营

盐酸克林霉素在混合溶剂中溶解度及物性数据的研究    赵晓雁

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工艺研究    常志达

金属化合物催化煤燃烧规律的实验研究    姜建勋

气流床煤气化灰渣的特性研究    卢珊珊

气化炉渣口熔渣流动特性研究    张建法

脱硫废渣CaSO_4对煤灰熔融调节行为的研究    高玲

喷雾激冷室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冷态研究    尹柯

MnO-SiO_2渣系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    张鉴

CaO-Al_2O_3-SiO_2熔渣的作用浓度计算模型    张鉴,袁伟霞

淮南矿区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赵志根,唐修义,李宝芳

多联产系统: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领域五大问题的重要途径    倪维斗,郑洪弢,李政,江宁

华北晚古生代煤中黄铁矿赋存特征与地质成因研究    刘大锰,杨起,周春光,汤达祯,康西栋

黔西南煤层主要伴生矿物中汞的分布特征    张军营,任德贻,许德伟,刘建荣,董兵,张春燕

混煤煤灰熔融特性及矿物质形态的研究    李帆,邱建荣,郑楚光,胡宇

我国煤化工中催化作用的研究近况    郭汉贤;苗茂谦;

不同方法求取活性焦气化反应动力学参数比较    罗鸣;张建民;高梅杉;索娅;

氧化铁与碳酸钾对煤温和气化的影响    朱廷钰,王洋

生产净化煤气的新技术    影彤;

循环流化床(CFB)煤/焦气化反应的研究Ⅱ.温度、氧含量及煤种对CFB气化反应的影响    房倚天,陈富艳,王鸿瑜,张建民,王洋,张碧江

冶金焦气化反应前后光学组织的研究    杨敏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    徐东海;王树众;张钦明;李;王亮;

机械力化学作用对石油焦与CO_2催化气化特性的影响    邹建辉;杨波丽;龚凯峰;王辅臣;于遵宏;

废弃印刷线路板熔融盐气化特性:Ⅱ气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李飞;赵增立;李海滨;陈勇;

未燃烧煤粉对焦炭粉化性能的影响    朱子宗,张丙怀,邹德余,刘清才

神木煤的气化与应用    崔秀玉;

英国煤显微组分的分离及常压CO_2气化动力学研究    赵炜,李凡,谢克昌

流化床气化炉飞灰气化反应性的研究 Ⅱ.飞灰气化动力学的研究    房倚天,吴晋沪,张建民,王洋

污水污泥空气气化特性的研究    李涛;解立平;吴霞;赵立新;

稻壳循环流化床气化实验研究    伊晓路;张晓东;张卫杰;郭东彦;

煤间接液化油电联产中水煤浆气化炉的数值模拟    康啸琦;孙启文;应卫勇;房鼎业;

生物质流化床空气-水蒸气气化模型研究    吕鹏梅;王铁军;常杰;吴创之;陈勇;

煤焦-CO_2高温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Ⅰ)——等温热重法    李朋;于庆波;

含碳球团还原·渗碳·熔融机理的研究    孟繁明;

气化反应活性与煤种之间的通用关系    吴加奇;许慎启;周志杰;代正华;于广锁;

纳米冶金技术的研究及前景    赵沛;郭培民;

煤催化气化反应机理研究    许慎启;周志杰;于广锁;

煤焦-CO_2高温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Ⅱ)——程序升温法    李朋;于庆波;

抑制焦炭在风口回旋区粉化的焦炭性状和高炉操作条件    廖建国

煤气化现有问题的解决办法    双文

日本高炉炼铁工艺基础研究概况    廖建国

20个化工项目获陕西科技奖    记者 李军

多喷嘴对置式装置通过考核    特约记者 金彪

多喷嘴对置式装置通过鉴定    特约记者 金彪

28项石化成果获陕西省科技奖    陈继军

我国煤气化技术领先国际    姚燕燕 范志臣

天脊灰熔聚气化炉通过72小时测试    王爱军

在改革中发展 在调整中提高    中共山西省晋城市委书记 马巧珍 山西省晋城市市长 贺锐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渣中残碳反应活性研究    许慎启

煤的气化反应行为及气化为基础的先进能源动力系统研究    鞠付栋

低阶煤热解半焦的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范冬梅

高升温速率和压力条件下的煤热解和气化特性研究    温雨鑫

高灰熔点煤高温、加压气流床气化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乌晓江

黑液水煤浆催化气化机理以及气流床气化数值模拟研究    匡建平

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机理与工业应用研究    陈平

石油焦的理化性质及其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黄胜

不同煤焦的理化性质及高温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吴诗勇

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理化性质及石油焦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吴幼青

松木焦和慈竹焦CO_2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原志文

射流床煤气化反应网络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侯学成

煤加氢气化反应的实验研究    陈振兴

新疆部分地区煤样气化反应的模拟与分析    刘洋

两段组合式煤气化炉优化及流程模拟    黄桃花

铁系催化剂对煤和石油焦气化影响的研究    胡启静

高温下渣/灰熔融与矿物质行为对煤焦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    吴加奇

两段炉内流场分布及二段物料反应特性研究    彭康

白云石对煤焦-CO_2气化反应特性影响的研究    高松

生物质与煤流化床共气化工艺的数值模拟    李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