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高炉煤气余热锅炉内流动模拟及结构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23:55
热度:

高炉煤气余热锅炉内流动模拟及结构优化【摘要】:高炉煤气余热锅炉就是回收并利用炼铁过程中主要副产品高炉煤气的余热回收设备,简化的说高炉煤气余热锅炉就是一个换热器,但是其内部结构、烟气

【摘要】:高炉煤气余热锅炉就是回收并利用炼铁过程中主要副产品高炉煤气的余热回收设备,简化的说高炉煤气余热锅炉就是一个换热器,但是其内部结构、烟气的流动与传热过程十分复杂,准确掌握其内部流场和温度场状况对于余热锅炉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对象高炉煤气余热锅炉在入口烟气的压力为300Kpa,而一般余热锅炉的入口烟气是常压下的。因此,建立物理模型时需注意烟气带压给余热锅炉壁面带来的影响。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某高炉煤气余热锅炉内部整个流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中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找出余热锅炉内部结构缺陷,并对余热锅炉内部结构缺陷进行研究,提出优化结构模型,重新模拟优化结构给出结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通过研究高炉煤气余热锅炉的结构特点,建立了锅炉整体物理模型、划分网格、确定边界条件后,对锅炉整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掌握了锅炉内部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的总体规律,对模拟结果中流场和温度场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2个优化方向:在灰斗处加入挡板的结构优化:针对灰斗内颗粒分离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在灰斗拐角位置加入挡板来提高颗粒的分离效率;在通流结构拐角处加入导流管的结构优化:锅炉内通流结构拐角处,烟气速度场温度场分布非常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在拐角处加入导流管均匀拐角处的速度场从而强化传热效果。 (1)灰斗结构优化:利用两相流模型对该余热锅炉灰斗中的流动和颗粒物分离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了灰斗中加入不同角度挡板对流动情况和颗粒物分离效率的影响,并根据挡板角度对不同直径颗粒物分离效率影响的模拟结果对灰斗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加入挡板的灰斗对颗粒的分离效果优于原来的灰斗,挡板角度不同对各直径颗粒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 (2)在通流结构处的结构优化:利用CFD软件对某高炉煤气余热锅通流结构的流动情况进行模拟,针对结构内流动不均匀的现象,提出了添加导流管的设想,并分析了通流结构中加入不同个数导流管对流场、不均匀性系数和湍流强度的影响。根据导流管个数对不均匀性系数和湍流强度的影响结果,对通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加入导流管的通流结构的不均匀性系数和湍流强度均明显优于原始的结构,导流管个数对不均匀性系数和湍流强度的影响很大。加入导流管可以均匀拐角处流场,提高受热面的传热有效性。 将上述两个优化方向的优化结果加入整个余热锅炉中,研究优化结构下整个余热过锅炉内部流动和传热。并分析比较了优化结构与原始锅炉模型的模拟结果。 【关键词】:高炉煤气 余热锅炉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K229.929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目录5-7
  • CONCENTS7-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1.1.1 余热回收9-10
  • 1.1.2 余热锅炉的发展10-11
  • 1.1.3 余热资源的利用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2.1 国外余热锅炉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12-13
  • 1.2.2 国内余热锅炉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13
  • 1.3 本文研究目标及意义13-17
  • 1.3.1 理论意义14
  • 1.3.2 实用价值14-15
  • 1.3.3 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5-17
  • 第2章 高炉煤气余热锅炉内部模拟的理论基础17-23
  • 2.1 软件介绍17-19
  • 2.1.1 PRO/E软件介绍17-18
  • 2.1.2 GAMBIT 软件介绍18
  • 2.1.3 FLUENT 软件介绍18-19
  • 2.2 两相流的计算方法19-22
  • 2.2.1 离散相模型19-20
  • 2.2.2 多相流模型20
  • 2.2.3 本文选用的建模方法20-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高炉煤气余热锅炉内部流动的模拟及结构优化方案23-35
  • 3.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24-27
  • 3.1.1 高炉煤气余热锅炉结构分析24-25
  • 3.1.2 高炉煤气余热锅炉模型的建立与简化25-26
  • 3.1.3 高炉煤气余热锅炉网格划分26-27
  • 3.2 边界条件的设定27-28
  • 3.2.1 烟气物性参数设定27-28
  • 3.2.2 锅炉进出口边界条件的设定28
  • 3.3 模拟结果与分析28-33
  • 3.4 本章小结33-35
  • 第4章 高炉煤气余热锅炉通流结构的优化研究35-47
  • 4.1 通流结构优化的理论意义35
  • 4.2 优化方案设计35-39
  • 4.2.1 通流结构的物理模型35-37
  • 4.2.2 通流结构的数学模型37-39
  • 4.2.3. 边界条件及参数定义39
  • 4.3 通流结构优化结果分析39-45
  • 4.3.1 原始结构结果分析39-40
  • 4.3.2 结构优化及结果分析40-44
  • 4.3.3 通流结构拐角处不均匀性系数和湍流强度44-45
  • 4.4 本章小结45-47
  • 第5章 余热锅炉灰斗结构的优化研究47-61
  • 5.1 灰斗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47-50
  • 5.1.1 气固两相流动的原理47-50
  • 5.2 优化方案设计50-54
  • 5.2.1 灰斗的数学模型50-51
  • 5.2.2 灰斗的物理模型及优化方案51-52
  • 5.2.3 灰斗的求解域52-53
  • 5.2.4 边界条件及参数定义53-54
  • 5.3 灰斗结构计算结果及分析54-60
  • 5.3.1 初始结构分析结果54-55
  • 5.3.2 结构优化及结果分析55-60
  • 5.4 本章小结60-61
  • 第6章 高炉煤气余热锅炉结构优化后的流场温度场数值模拟61-71
  • 6.1 整体结构优化模型61-63
  • 6.2 优化结构锅炉模拟结果与分析63-68
  • 6.3 本章小结68-71
  • 结论与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7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7-78
  • 致谢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旋流燃烧锅炉炉内温度场优化的数值研究    匡江红;曹汉鼎;林碧玉;

余热锅炉辐射冷却室三维数值模拟    杨卫宏,蒋绍坚,萧泽强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入口烟道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袁益超;仝庆华;刘聿拯;杨震;郭琴琴;刘忠楼;

余热锅炉增设放散烟道后的传热数值计算    杨杰程;陈恩鉴;程珩;魏小林;余立新;张宇;

余热锅炉通流结构数值分析    周津炜;赵钦新;张知翔;

漫反射下多层参与性介质内的耦合换热    罗剑峰,谈和平,夏新林

燃烧室壁冲击-逆向对流-气膜冷却特性的数值研究    李彬;吉洪湖;江义军;李锋;

采用气膜冷却的燃烧室流场数值研究    孙学卫;朱克勤;信伟;赵月;

超临界CFB锅炉炉内流场数值模拟    张彦军;姜孝国;

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的数值计算    孙永立,谭袖,何玉荣,陆慧林

燃煤锅炉NO_x生成数值模拟研究    衡丽君;王亮;何长征;

超临界“W”火焰锅炉炉内过程数值模拟    周武;陈建梅;陈灿;刘泰生;

旋流强度对W型火焰炉空气动力场的影响    周志军,朱自力,赵翔,姚强,曹欣玉,岑可法

电站锅炉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壁温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    郑昌浩,徐旭常

超临界W形火焰锅炉炉内过程数值模拟    周武;陈建梅;陈灿;刘泰生;

生物质发电锅炉炉内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火花示踪测试    毕平平;钟树明;王圣;陈辉;吴平沙;

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渣器的性能比较与分析    苏超;孙奉仲;宫婷婷;

气固两相圆柱绕流背风区颗粒的运动特性    刘洪涛;张力;陈艳容;

阳极焙烧炉燃烧室的仿真与结构优化分析    殷志云,李元峰,梅炽

电站锅炉虚拟产品开发CFD技术    魏新华

半透明/不透明高温疏导系统的耦合热特性    杜胜华;夏新林;

节能环保的新型CFB锅炉冷渣器    周灵敏;

水平井油气水侵对超临界CO_2携岩的影响    宋维强;王瑞和;倪红坚;沈忠厚;窦蓬;

低沸点工质在热机中的应用技术    陶邦彦;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Drum Water Level of Boiler Systems    Junli Wu;Kaiyong Jiang;Hamid Reza Karimi;Xiaojie Su;

采用不同工质时不同类型吸气消声器的性能对比研究    张师帅;廖俊杰;方泽云;王新南;何国庚;

气流床水冷壁气化炉熔渣沉积试验研究及水冷壁数值模拟    林伟宁

FW型W火焰锅炉高效低NO_x燃烧技术研究    任枫

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多物理场数值仿真研究    姜艳丽

人工智能与混沌理论在铜锍吹炼炉实时仿真与优化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姚俊峰

基于风粉监测的煤粉锅炉燃烧工况动态仿真与操作优化专家系统研究    周乃君

大型多支承回转窑健康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    李学军

铜闪速炉系统数值熔炼模型及反应塔炉膛内形在线仿真监测研究    陈卓

铝电解槽内电磁流动模型及铝液流场数值仿真的研究    周萍

410T/h高长宽比、六角切圆水煤浆、重油两用电站锅炉动力、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丁宁

复杂有色金属熔炼过程操作模式智能优化方法研究    胡志坤

闪速炼铜余热锅炉辐射室流场温度场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丁晟

600MW超临界CFB锅炉炉膛气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超

富氧顶吹炼铅过程优化    饶金元

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矸石炉内数值模拟与燃烧优化    王芳

锅炉尾部烟道烟气流动的偏流机制及其速度场和浓度场的均匀化研究    牟纳斯

浮动壁式火焰筒壁温优化研究    郭家良

直流缝隙式燃烧器布置对W型火焰锅炉空气动力场的影响    韩云峰

660MWeW型火焰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研究    徐振兴

旋流燃烧器叶片角度对W火焰锅炉炉内流动的影响    苏伟

可燃纳米颗粒爆炸特性研究    白颖华

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苏虎,曾先茂,霍锁善,谢佳,顾汉阳,郭烈锦

采用不同湍流模型及差分格式对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内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    由长福,祁海鹰,徐旭常,Bernard Baudoin

一次风喷口速度分布对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影响的数值研究    潘卫国,林泉,孙坚荣,华张国,李茂德

燃料中心进入的旋流燃烧数值模拟    胡瓅元;罗永浩;周力行;

管式煤粉浓缩器的设计与研究    佘园元;李荫堂;

煤粉燃烧产物的辐射特性    刘林华,余其铮,阮立明,谈和平

吸收散射性三维矩形介质内辐射源项的反问题    刘林华,谈和平,余其铮

光谱法测量煤粉火焰温度和黑度的研究    蔡小舒,罗武德

一种煤粉燃烧火焰辐射成像新模型    娄春,韩曙东,刘浩,周怀春

用离散坐标法计算炉膛火焰辐射能成像    李宏顺,周怀春,陆继东,郑楚光

烟道内导流板的优化设计    张少华;程树森;

层板冷却特性的研究    全栋梁

对余热锅炉特点及主要部件的探讨    刘攀;

余热锅炉壳体鼓包原因分析及修复改进措施    刘立林;

140t/d精炼浇铸阳极炉余热锅炉的设计    肖平华

泽普石化厂余热锅炉炉管穿漏故障分析    陈仁贵

镇海300MW联合循环电站余热锅炉调试问题的探讨    应明良

余热锅炉流场温度场数值计算    杨卫宏,赖亚欣,萧泽强

余热锅炉积灰问题的解决方法    徐辑

一种新型余热锅炉挡风板控制装置的设计    黄鸿斌,张广玉,崔天祥,陈志刚,周群,刘凤阁,刘剑辉,邹庆余

浅析闪速炉余热锅炉的腐蚀及防止措施    陈先斌

窄点与余热锅炉    郭长山,高吉国,周松林

余热锅炉技术进展    曹家甡;

玻璃行业的余热锅炉如何选型    王继方;钱会敏;

转炉余热锅炉检测和控制系统    黄伟;

QC150/950-60-5.29/485余热锅炉维修施工方案    刘文冰;马庆勇;桑海书;

电炉余热锅炉应用现状及受热面积灰分析    周何;于庆波;

炼钢转炉余热锅炉寿命影响因素浅析与改进探讨    董茂林;侯祥松;孙明庆;

喉管式高压余热锅炉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宿德民;张凤芝;

调峰运行大型余热锅炉设计要点    杨震;刘忠楼;郭琴琴;

余热锅炉技术改造    孙惠山;

长寿命转炉余热锅炉    董茂林;孙明庆;侯祥松;

七○三所余热锅炉叩开欧美大门    杨莉

西南铝余热锅炉节约400万元    记者 夏元 实习生 杨致阳 王聿

省级余热锅炉工程研究中心落户芜湖    记者 陈旻

中冶余热锅炉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中冶

哈石化余热锅炉节能创效500万元    姜佩峰

七一一所新型余热锅炉项目投产    洪敦麟

杭锅集团:以节能为企业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林柏松

川润股份经营业绩再创新高    张远慧 记者 代晓明

海陆重工:“称雄”余热锅炉 紧盯清洁煤气化炉    见习记者 施浩

节能环保发电设备的集成供应商    高艳

余热锅炉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及仿真平台开发    王晓瑜

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仿真模型研究    范晓颖

船用燃蒸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的性能分析    郭辉

单压余热锅炉的热力学性能研究    朱驾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优化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    张玉东

联合循环中余热锅炉动态特性模拟    陈维春

多压余热锅炉仿真模型算法及动态特性研究    毛晓飞

转炉余热锅炉循环系统分析    信光辉

燃蒸联合循环中余热锅炉建模与仿真    钱宇

翅片管余热锅炉设计    李红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