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一个气候系统模式中大洋热盐环流对全球增暖的响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7:37
热度:

一个气候系统模式中大洋热盐环流对全球增暖的响应【摘要】: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IAP/LASG)气候系统模式GOALS,讨论了全

【摘要】: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IAP/LASG)气候系统模式GOALS,讨论了全球增暖背景下大西洋热盐环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全球增暖令北大西洋高纬热盐环流的下沉区海温升高、海水变淡,海水密度随之降低、海水下沉减弱,其与低纬大洋间的经向密度梯度减少.当大气中CO2浓度加倍时,热盐环流减弱8%.这种变化主要限于北大西洋而非整个输送带的均匀一致减弱,它带来大西洋中高纬度极向热输送减弱最多达10%.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关键词】全球增暖 热盐环流 局地尺度 耦合模式
【分类号】:P461
【正文快照】: 大洋热盐环流(THC)的主体部分,是指大西洋中 强劲的经向翻转环流,它本质上是由海水的温、盐差 异导致的密度梯度驱动的密度流.在北大西洋,湾流 净向北的表层流强度超过16.0Sv,其向北伸展很远, 在高纬海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通过冷却作用,随后 下沉转变为深层水团,在较深的深度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系统模式对北极涛动的模拟    辛晓歌;周天军;宇如聪;

气候变化的归因和预估模拟研究    周天军;李立娟;李红梅;包庆;

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响应    朱江;杨海军;

南大洋物理过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马浩;王召民;史久新;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情景下全球海洋变化主要特征分析    牟林;吴德星;陈学恩;Johann Jungclaus;

北大西洋淡水扰动试验中东亚夏季风气候的响应及其机制    于雷;郜永祺;王会军;郭栋;李双林;

北大西洋涛动活动中心空间位移年际年代际变化    张肖剑;靳立亚;陈春珠;管东升;李明治;

大西洋热盐环流与气候突变    王召民;

海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南海观测证据    刘长建;杜岩;张庆荣;陈特固;王东晓;

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展望    王斌;周天军;俞永强;

南大洋物理过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马浩;王召民;史久新;

近四十年中国东部春末气候年代际变化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辛晓歌

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热盐环流的演变    牟林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对北大西洋高纬度淡水强迫的响应过程和机制    周舒岚

全球海气碳通量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赵琦

大洋温盐环流与气候变率的关系研究:科学界的一个新课题    周天军,王绍武,张学洪

2002年国外物理海洋学研究主要进展    王辉,王东晓,杜岩

一个修正的海气通量距平耦合方案    俞永强,张学洪

大洋温盐环流与气候变率的关系    周天军,张学洪,王绍武

气候系统模式中海-气-水通量交换的耦合方法    周天军,张学洪,俞永强

大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多空间尺度变率    周天军;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中热盐环流对大气强迫的响应    周天军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limate Ocean Models and Ocean-Atmosphere Coupled Models in China    周天军;俞永强;刘海龙;李薇;游小宝;周广庆;

古ENSO的研究进展    闻新宇;王绍武;朱锦红;

LASG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CM-1.0    俞永强;郑伟鹏;张学洪;刘海龙;

气候系统模式对北极涛动的模拟    辛晓歌;周天军;宇如聪;

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对大气中水汽输送、辐散辐合与海气间水通量交换的模拟    周天军,宇如聪,张学洪,俞永强,李薇,刘海龙,刘喜迎

气候动力学与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    曾庆存,王会军,林朝晖,李崇银,黄荣辉,吴国雄,周天军

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Ⅰ.全球海洋环流模式    张学洪,俞永强,刘海龙

卑尔根气候模式中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与年际变率的气候影响    周天军,Helge DRANGE

GOALS模式中大气能量循环的诊断分析与不同版本计算结果的比较研究    张韬;吴国雄;郭裕福;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模拟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强迫响应    李建;周天军;宇如聪;

海气耦合模式中东亚夏季风与海温的关系研究    况雪源;张耀存;

南大洋物理过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马浩;王召民;史久新;

北极涛动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的诊断研究    覃军

流、浪模式和物质长期输运分离研究    朱首贤

南大洋的长Rossby波海盆本征模    范海梅

大气和海洋环流在热带和热带外相互影响中的作用    苏京志

河口、海岸三维斜压水流数值模式研究    陶建峰

近四十年中国东部春末气候年代际变化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辛晓歌

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热盐环流的演变    牟林

贵州董哥洞近1000年石笋纹层年代学与同位素气候重建    赵侃

长江下游石笋记录的中全新世东亚季风降水高频变率    陈昌海

中国土壤湿度分布和变化的观测与模拟    张文君

长江河口南支太仓段水动力及水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顾莉

风应力对热盐环流(THC)非线性稳定性与平衡态转移的影响    吴晓刚

北半球大气环流对湾流区海温变化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屈丽玮

东海黑潮温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任惠茹

青藏高原积雪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柯长青,李培基,王采平

近百年北极涛动对中国冬季气候的影响    龚道溢,王绍武

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郭其蕴,蔡静宁,邵雪梅,沙万英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潘晓华

揭示气候变化的南极冰盖研究新进展    秦大河,任贾文,效存德

太平洋风应力平均场的特征    李克让,林贤超,吴忠祥

大洋风应力和风场的计算与分析    李克让,林贤超, 吴忠祥

A Numerical World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张学洪,粱信忠

Fundamental framework and Experiments of the ThirdGeneration of IAP/LASG World Ocean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金向泽,张学洪,周天军

Response of IAP/LASG GOALS Model to the Coupling of Air-Sea Fresh Water Exchange    周天军,张学洪,俞永强,宇如聪,刘喜迎,金向泽

近四十年中国盛夏降水和温度特性变化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李红梅

安徽省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    温华洋;田红;卢燕宇;

亚洲地区气溶胶及其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吉振明;高学杰;张冬峰;吴佳;徐影;

全球气候模式对未来中国风速变化预估    江滢;罗勇;赵宗慈;

滑动窗区空间相关系数加权集合方法及其在IPCC-AR4多模式集合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    杜振彩;黄荣辉;黄刚;

21世纪河南省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估    潘攀;王纪军;刘莎;

西藏南部河谷气候变化趋势及预测——以江孜站为例    尚可政;周海;陈录元;王式功;杨德保;

Simulation and Projection of Monso on Rainfall and Rain Patterns over Eastern China under Global Warming by RegCM3    Filippo GIORGI;

全球季风和季风边缘研究    林祥;钱维宏;

IAP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的气候系统模式模拟性能评估    孙泓川;周广庆;曾庆存;

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姜大膀;富元海;

SERSA1B情景下安徽省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    温华洋;田红;

21世纪河南省未来情景预估    潘攀;

海面通量交换对南海SST增暖的可能贡献    王皘;刘秦玉;

变网格模式LMDZ对东亚夏季气候平均态的模拟能力评估    胡亚南;郭慕萍;李肇新;张国宏;李智才;

水交换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宋军

华北汛期降水的多尺度变化及其大尺度降水条件的演变研究    刘海文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演变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    李茜

AO/NAO与ENSO的联系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左金清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余莲

基于多模式和降尺度结合的中国区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研究    陈威霖

我国近500年格点式降水量距平场复原方法的改进、分析和西部代用记录的研讨    梁有叶

区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太阳活动和海气系统的响应分析    柳景峰

中国戈壁沙尘气溶胶的表征、识别、长途传输及其对下游区域环境的影响    郭瑞

A1B情景下中国东部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    吕劲文

热带对流层顶层结构及其变化特征    辛玉姣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对北大西洋高纬度淡水强迫的响应过程和机制    周舒岚

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刘艳艳

CMIP3气候模式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的模拟评估及其重建    郭岩

多全球模式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评估和预估    冯婧

末次盛冰期北大西洋涛动活动中心空间位·PMIP2模式结果分析    张肖剑

Fundamental framework and Experiments of the ThirdGeneration of IAP/LASG World Ocean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金向泽,张学洪,周天军

Cloud Feedback on SST Variability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 GOALS/LASG Model    刘辉,张学洪,吴国雄

冬季北太平洋海表热通量异常和海气相互作用——基于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长期积分的诊断分析    张学洪,俞永强,刘辉

大洋温盐环流与气候变率的关系研究:科学界的一个新课题    周天军,王绍武,张学洪

大洋温盐环流的稳定性及变率模拟研究进展    周天军,王绍武,张学洪

一个修正的海气通量距平耦合方案    俞永强,张学洪

大洋温盐环流与气候变率的关系    周天军,张学洪,王绍武

气候系统模式中海-气-水通量交换的耦合方法    周天军,张学洪,俞永强

全球水循环的海洋分量研究    周天军,张学洪,王绍武

LASG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模式(GOALS/LASG)及其模拟研究    吴国雄,张学洪,刘辉,俞永强,金向泽,郭裕福,孙菽芬,李伟平,王标,石广玉

大气研究的热点问题    钱维宏;林祥;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及其年际变率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    蔡琼琼;周天军;吴波;李博;张丽霞;

外强迫驱动下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的近千年大气涛动    满文敏;周天军;

大气科学的热点问题    钱维宏;林祥;

过去千年3个特征期气候的FGOALS耦合模式模拟    周天军;李博;满文敏;张丽霞;张洁;

适应气候变化是当务之急    张包生;赵秀梅;张喆;马刚;王莉;

    

    

    

    

中国地表通量对全球增暖的响应    季劲钧;黄玫;

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性特征及其与全球增暖的联系    黄丹青;钱永甫;

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性特征及其与全球增暖的联系    黄丹青;钱永甫;

新疆45年温度变化特征    胡春丽;艾丽坤;

增暖背景下高空气候的变化    姬菊枝;王艳秋;曹鸿兴;

地表温度对太阳常数变化响应的数值试验研究    张虹娇;朱伟军;

增暖背景下亚洲季风区ISO经向传播特征分析    黄应喜;蒋国荣;汪晓娇;

警惕认识误区的不利影响深入揭示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    郑景云;

全球增暖和阻塞活动    罗德海;刁一娜;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s1.1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的模拟    张丽霞;周天军;吴波;包庆;

大洋热盐环流理论获得新突破    徐海李洁尉

菲律宾:全球增暖1摄氏度,水稻减产1成    记者 郭春菊

20年后英国:另一个西伯利亚?    游雪晴

风雪中是否依稀看到了《后天》的影子    卫人

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研讨会举行    记者赖敏 郑菲

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研制项目启动    记者 郭起豪 实习记者 张倩

加快发展我国气候系统模式    李晔

点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助推器    李晔

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研究启动    陈磊 郭战峰

气候系统模式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    纪家梅

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热盐环流的演变    牟林

全球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蒋国荣

北大西洋长周期年代际振荡(AMO)对亚洲季风区气候的影响—观测及多模式模拟    王彦明

热带气旋在海洋能量平衡和水团平衡中的作用    刘玲玲

全球半干旱地区冬季快速增温的观测研究    管晓丹

北半球温带气旋的气候学及其变率研究    张颖娴

北半球温带气旋的气候学及其变率研究    张颖娴

风应力对热盐环流(THC)非线性稳定性与平衡态转移的影响    吴晓刚

新疆近45年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    胡春丽

一个耦合模式模拟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李志强

近四十年中国盛夏降水和温度特性变化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李红梅

水平温差驱动环流的机制探讨及实验研究    陈琛

大洋有效位能及浮力通量对其作用机制研究    冯洋

基于HAMSOM模式的夏威夷海域M_2内潮能通量研究    姚晓萍

系统论视野下的人对自然的适应问题研究    胡健

长寿命温室气体CH_4、N_2O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    张若玉

郑州市50年来的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对其贡献率    王丽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