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可燃物干燥状况的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1:59
热度:

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可燃物干燥状况的变化【摘要】:可燃物湿度是评价林火发生危险程度的最直接指标。林火的发生和蔓延很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制约,气候变暖对林火产生重要影

【摘要】:可燃物湿度是评价林火发生危险程度的最直接指标。林火的发生和蔓延很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制约,气候变暖对林火产生重要影响。利用每日气象数据和加拿大火险天气指数系统(FWI),计算了1972~200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可燃物的3个湿度码,即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FMC)、半腐层湿度码(DMC)和干旱码(DC);并分别春季防火期、秋季防火期及夏季非防火期,研究了3个湿度码长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林区可燃物干燥状况的变化及对林火的影响。结果表明:1972~2005年FFMC、DMC和DC的季节性均值都呈增加趋势,且夏季FFMC和DMC增加趋势显著;这意味着1972~2005年可燃物的干燥状况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非防火期表层和半腐层可燃物的增加趋势显著。可燃物干燥状况的增加,特别是夏季可燃物干燥状况的增加,是近些年林区夏季雷击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半腐层和深层可燃物干燥状况的增加,会加大火灾控制和火场清理的难度。在未来更暖的气候条件下,林区可燃物的干燥状况会变得更加严峻。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气候变暖 可燃物干燥状况 细小可燃物湿度码 半腐层湿度码 干旱码 大兴安岭
【基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0804001)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资助项目(2007BAC03A02)
【分类号】:S762
【正文快照】: 森林中的一切有机物都属于可燃物,可燃物湿度是判定森林火灾发生危险程度的最直接指标;可燃物越干燥,越容易被引燃,火蔓延速度越快,火强度越大[1]。加拿大火险天气指数(FWI)系统用3个湿度码来表示3类不同干燥速率森林可燃物的湿度,分别为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FMC)、半腐层湿度码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宫鹏;郑循华;翟盘茂;张德二;赵宗慈;王绍武;王会军;罗勇;陈德亮;高学杰;戴晓苏;

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燃烧性及防火区研究    牛树奎,崔国发,雷鸣,李新彬,赵树田

林火对云南松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唐季林,欧国菁

黑龙江省森林火险气候指标及区划方法探讨    刘海波,袁靖,杨汝康

林火蔓延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温广玉,刘勇

内蒙古大兴安岭春季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气候条件分析    傅泽强,陈动,王玉彬

中国北方未来干旱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黄庆旭;史培军;何春阳;李晓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降水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王英;曹明奎;陶波;李克让;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区域差异    赵鸿;王润元;王鹤龄;杨启国;邓振镛;肖国举;

湖北乔灌复层防火林带模式研究    张家来,辜忠春,曾祥福,王少元,漆荣

森林火险与气象因素的多元相关性及其分析    宋卫国;马剑;Satoh K;王健;

绍兴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娄伟平;陈先清;杨祥珠;周永忠;

华南地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情景分析    莫伟强;许吟隆;黎伟标;

PRECIS模式对内蒙古气候变化情景的模拟与分析    尤莉;许吟隆;荀学义;

季风边缘带特征明显的山西气候变化    张国宏;赵海英;郭慕萍;王计川;

北京极端降水量的概率分布及其预测    魏凤英;

1982-2003年若尔盖湿地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严晓瑜;何勇;董文杰;

珠三角盛夏高温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马慧;陈桢华;姜丽萍;

气候变化对库布齐沙漠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对策初探    李朝生;丁一汇;李泽椿;侯英雨;杨晓晖;慈龙骏;

山西省作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张国宏;郭慕萍;武永利;刘文平;李智才;

极端气候事件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王元丰;韩冰;

秦巴山地亚高山冷杉(Abies fargesii)林对区域气候的响应    党海山

广州市林火动态监测研究    张贵

林火时空分析方法与风险模型研建    聂玉藻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林火预警方法的研究    覃先林

时态GIS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王长缨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研究    赵凤君

黑龙江省潜在森林火灾危害程度预测的研究    曲智林

基于GIS和RS森林火险预测的研究    于成龙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    于天飞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的影响    吴泽新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森林火灾扑救辅助决策系统建设    王明玉

广州市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研建    杨志高

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可燃物类型划分及火险等级预报系统的研究    孙家宝

基于GIS和RS的森林火险预测模式研究    刘峰

基于GIS和RS的林火行为预测研究    黄作维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失水效率的研究    李林

基于3D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林火蔓延模拟研究    黄华国

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可燃物基础信息库及偃松林火行为研究    杜建华

祁连山森林可燃物及火险等级预报的研究    罗永忠

林火对云南松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唐季林,欧国菁

大兴安岭林区特大森林火灾的天气形势分析    贾松青,姚树人,郝凤珍

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再分析    王遵娅,丁一汇,何金海,虞俊

林火研究综述(Ⅲ)——ENSO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田晓瑞,舒立福,阿力甫江

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    舒立福,王明玉,田晓瑞,李忠琦,肖永军

林火动态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田晓瑞,舒立福,王明玉

利用林分因子估测森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    胡海清;王强;

杉木人工林地表易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    张国防,林文革,花昆福,林德喜

杉木人工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动态模型的研究    张国防,欧文琳,陈瑞炎,陈钦

祁连山林区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    罗永忠,车克钧,蒋志荣

大兴安岭森林可燃物的研究    单延龙

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    孙晓娟

广州市林火动态监测研究    张贵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林火预警方法的研究    覃先林

国内外森林防火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叶兵

基于GIS和RS的森林火险预测模式研究    刘峰

基于3D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林火蔓延模拟研究    黄华国

生物质热解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    陈森

生物质多组分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文丽华

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研究    王新运

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火灾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    刘元春

1991~2000年中国森林火灾直接释放碳量估算    田晓瑞,舒立福,王明玉

中国森林火灾释放的CO_2、CO和CH_4研究    王效科,冯宗炜,庄亚辉

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    唐国利;任国玉;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现状与方向    任国玉;

气候变暖对我国棉铃虫适生分布区的模拟预测    朱剑;李保平;孟玲;

践行绿色植保理念 全面推进绿色控害技术集成    周真;王士龙;路奎远;刘志吉;侯兰芳;李丽春;

小麦丛矮病和黄矮病的区别与防治    刘峰峰;

威宁县严重干旱气候条件分析    柯莉萍;张艳;李冬立;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白玉洁;段海花;侯学源;

连云港市霜冻变化趋势分析    任曙霞;朱敏华;时敦伦;王根求;多海伟;

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实践与对策    龚露;冯金祥;张国鸣;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玉米生殖期冷害致灾因子研究    马玉平;王石立;李维京;

鲁西南稻麦轮作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与防治对策    程辉;

    

当前气候变化下,如何加强森林火灾预测预报能力    张惠莲;

果树冻害气候分析及预防对策    王荣英;郝立生;李新;

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农业干旱及生态环境影响    潘华盛;赵金荣;张庚辉;

华北平原气候变暖对气象灾害发生趋势的影响    谭方颖;王建林;宋迎波;

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变化规律及对策    代立芹;李春强;姚树然;

桃虎象甲的发生和防治    李玉瑞;

基于SPEI指数的近50年东北玉米生长季干旱演变特征    秦鹏程;姚凤梅;张佳华;王林鹏;

咸阳市黏虫大突发的气象条件分析及防御措施    赵西社;王斌生;王维;钱丰;

防治水稻二化螟高毒农药替代筛选试验研究    朱少熹;邓云辉;

哈尔滨市农业气候趋势分析以及防灾减灾与资源开发建设    兰博文;

气候变暖可使加州的外来草“打败”本地草    何晨 编译

汛期闹旱祸因气候变暖 秋旱或袭广东大部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气候变暖助虐森林之“火”    本报记者 赖敏

气候变暖将扩大作物病虫害发生范围    本报记者 周铮 赵洁

气候变暖为何农业低温灾害频发    本报记者 颜昕

深圳干旱将持续加剧    李秀瑜

气候变暖加剧病虫害发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所研究员 霍治国 本报记者 周洁

应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公共植物保护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 冯明光

巡天遥看三晋地    本报记者 李国英 通讯员 孙鸿娉

抗旱气象服务关系到保民生促发展    记者 王章敏

模拟气候变暖对麦蚜避热行为及其在植物上分布影响的研究    马罡

模拟气候变暖温度特征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影响    陈瑜

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张方方

我国草地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唐继洪

山西吕梁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与主要气象灾害的研究    王建雄

气候变暖条件下麦蚜种群情景模拟系统开发    杨和平

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的发生规律及预报预警研究    王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