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南沙与暖池海域SST的长期振荡及其耦合过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1:53:06
热度:

南沙与暖池海域SST的长期振荡及其耦合过程【摘要】:利用多项式函数分析了南沙和暖地海温的长期变化,发现两海域的海面温度(SST)1934-1989年56年来有明显地增温趋势,并且存

【摘要】:利用多项式函数分析了南沙和暖地海温的长期变化,发现两海域的海面温度(SST)1934-1989年56年来有明显地增温趋势,并且存在着SST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现象。根据交叉谱分析特征,两海区SST之间存在不同频率的耦合振荡,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周期约为16.6年的同相低频耦合振荡和周期约为2年的反位相耦合振荡。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海洋大学气象系
【关键词】海面温度 低频振荡 耦合过程 南沙与暖池
【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资助!KZ952-S1-429
【分类号】:P722.7
【正文快照】: 南沙群岛地处南海我国的最南端,位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陆地的环抱之中,仅与热带西太平洋的边缘接壤,是一个半封闭的深水海域。因此,它具有独特的海洋和气象条件。西太平洋暖池区是Walker环流上升区,是全球大洋表面水温(SSP最高的区域,是全球大气最重要的热源,它不仅与日Mfio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华南沿海近100年气温上升速率估算    陈特固;曾侠;钱光明;赵美霞;余克服;

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时频特征的区域性    张启龙,翁学传

南海暖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    贾英来,刘秦玉,孙即霖

1997-1998年南海暖事件    王东晓,谢强,杜岩,王卫强,陈举

南海与太平洋表层水温卫星遥感资料的子波频谱分析    许金山,田纪伟,魏恩泊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南海表层水温的低频振荡    周发琇,于慎余

1891-1990年期间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气候的变化    章基嘉,高学杰

青藏高原达索普冰川浅孔冰芯中δ~(18)O值对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响应    谢自楚

高亚洲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研究    刘时银,丁永建,叶佰生,王宁练,谢自楚

近300a来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候突变事件    杨梅学,姚檀栋

西藏林芝地区近350a来降水变化及突变分析    刘晓宏,秦大河,邵雪梅,赵良菊,陈拓,任贾文

祁连山中部公元904年以来树木年轮记录的旱涝变化    康兴成,程国栋,陈发虎,勾晓华

西北地区近代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马晓波,施雅风,沈永平,杨保

重要海-气-天文事件与新德里季风降水中δ~(18)O的关系    庞洪喜,何元庆,张忠林

新疆洪灾时间序列突变及其气候原因分析    姜逢清,胡汝骥,杨跃辉

吉林近50a来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突变分析    于秀晶,李栋梁,胡靖彪

新疆43a来夏季0℃层高度变化和突变分析    张广兴,杨莲梅,杨青

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    杨桂芳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夏季影响我国的重要中期环流过程集合预报效果研究    段明铿

副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旱涝的影响研究    韩荣青

东亚南北气候区现代土壤及湖相沉积中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气候意义    王永莉

中国流域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对(河流)入海泥沙的影响    戴仕宝

海洋动力过程对南海海面温度的影响    姜霞

长江上游干流区径流变化规律及预测研究    黄胜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研究    贾小龙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    王劲松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    胡小晖

环境气象因子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影响的初步研究    孔海江

夏季欧亚中高纬典型持续流型特征    潘婕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极值的时空特征及其遥相关研究    张永领

福建省汛期降水的特征分析及其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研究    王艳姣

全球大气月平均温度场的球函数分析    龚振淞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及其与环流的联系和梅雨预测试验    周后福

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ENSO循环的联系    李春

全球变化下秦岭东西部响应程度比较研究    王晓冬

广东冬季寒害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冯颖竹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黄荣辉,孙凤英

南海上层海洋热结构的年循环与半年循环    高荣珍,王东晓,王卫强,周发琇,谢强

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旱涝    张琼,刘平,吴国雄

南海南部海洋环流研究的新进展    方文东,方国洪

1998年:南部北部近百年来最暖的一年    钱光明,陈特固

华北地区水资源多时间尺度分析    杨辉,宋正山

华北地区汛期降水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黑潮的关系    张启龙,翁学传,程明华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域次表层水热含量变化及其与我国东部汛期降水和副高的相关关系    翁学传,张启龙,颜廷壮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某些海洋学特征分析    张启龙,翁学传

南沙暖水变化及其与ENSO和西太副高的耦合关系    陈永利,张庆荣,赵永平

南海障碍层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海面通量的关系    杜岩,王东晓,施平,郭佩芳,陈举

全球变暖、长江水灾与可能损失    姜彤,施雅风

近50年旧白云机场湿度气候变化特征    苏丽蓉;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广东省降水量及旱、涝变化趋势    陈特固;曾侠;张江勇;刘爱君;钱光明;余克服;

新会气候资料的正态分布检验及正态化处理    赵佩红;

20世纪2次最强El Nino事件珠江口SST变化的差异    汤超莲;游大伟;邓松;郑兆勇;邓文君;

近46年汕头夏秋季500 hPa高度变化及其与粤东降水量的关系    曾侠;张江勇;肖军;

气候显著变暖使广州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陈新光;潘蔚娟;张江勇;罗晓玲;

江门市近4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    管勇;黄江辉;

梅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    李凌志;黄志兴;

南海上层海洋变异分析及海表温度统计学可预报性试验    陈海英

海洋动力过程对南海海面温度的影响    姜霞

台湾海峡叶绿素a对海洋环境多尺度时间变动的响应研究    张彩云

南海沉降颗粒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陈建芳

西太平洋暖池纬向变异规律研究    齐庆华

风对海洋低频运动的能量输运与能量的垂向传播    周磊

中国南部海域遥感海表层温度应用研究    李娜

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跃变——Ⅰ.降水和温度变化    严中伟,季劲钧,叶笃正

用复EOF分析EI Nio增暖的振幅和位相变化    符淙斌,全小伟,苏炳凯

突变理论——历史、现状和展望    凌复华

黄海陆架表层水温的低频振动    周发琇,于慎余

百年来上海、北京气候突变的初步分析    李月洪,张正秋

关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研究    张启龙;翁学传;

南海暖池对台湾海峡SST时间变动的影响初探    李娜;商少平;张彩云;商少凌;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黄菲;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黄菲;

东印度洋暖池变异及其与印度洋偶极子的关系    张启龙;齐庆华;郑冬梅;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变化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吴迪生;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邱东晓;黄菲;杨宇星;

基于SAR与TM图像的南沙双子群礁特征分析    宋玮;张杰;姬光荣;孟俊敏;

南沙珊瑚礁生态系营养源及其收支    李鹏程;宋金明;刘松;邢荣娥;

热带海温的异常特征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温之平;梁洁仪;

2009年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举行    记者 郑杨 实习生 潘黎

科技华章奏响全国海洋宣传日    记者 向杰

科考大洋队展开深海温度观测    本报特约前方记者 杨威

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为研究重点    甲丁

海洋环境实时监测研究获成果    潘锋

单之蔷:愧对海洋    本报记者 梅柏青

西太平洋暖池导致全球气候演变    海涵

我科学家将为深海号脉    刘军

我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获突破    苏万明

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大规模国际合作调查研究计划启动    记者 唐少曼 通讯员 刘洋

IPCC模式对印太暖池模拟的研究    孙燕

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的改进及对1997/1998 El Nino事件的模拟与诊断分析    岳彩军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陈光华

西北太平洋年际和季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郑建秋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分布型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张增信

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力异常联合模及其对我国旱涝的影响研究    郑冬梅

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的营养动力学过程    赵卫东

太平洋暖池三维海温异常影响的初步研究    张立峰

印度尼西亚通道对西太平洋海温及大气影响的数值模拟    周波涛

东亚冬季风对西北太平洋海温影响的区域性特征    秦正坤

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事件的资料分析研究    袁绍宇

西北太平洋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韩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