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林业活动在吸收大气CO_2与减缓全球变暖中的作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1:29:09
热度:

林业活动在吸收大气CO_2与减缓全球变暖中的作用【摘要】: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 ,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贡献。介绍了吸收大气CO2 和减缓全球变暖的林业活动的主要形

【摘要】: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 ,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贡献。介绍了吸收大气CO2 和减缓全球变暖的林业活动的主要形式 ,即保存现有碳、固定大气碳和替代碳排放 ,论述了全球和我国森林碳保存及其固定潜力 ,同时为这些林业活动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关键词】林业活动 减缓全球变暖 森林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 (30 2 70 2 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39899370 ) 中科院知识创新 项目KZCX2 - 4 0 7资助
【分类号】:S718.56
【正文快照】: 我们生活在“碳世界”里。来源于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学能最初以碳化合物贮存 ,因而生命不可避免地决定于对碳的同化和异化作用 ,而植物碳的基本来源又是大气中的CO2 [1 ] 。大气中CO2 浓度尽管较低 ,但随地球大气的演变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来自格陵兰岛和南极地带的冰心气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关于木材能源使用的一些新认识    方运霆,莫江明,肖金香

鼎湖山马尾松、荷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    方运霆,莫江明,黄忠良,欧阳学军

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刘伟平,戴永务

鼎湖山马尾松林植物养分积累动态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莫江明,彭少麟,Sandra BROWN,方运霆,孔国辉

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工程途径    闵庆文;

滨海沙地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吸存    郭瑞红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刘国华,傅伯杰,方精云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马钦彦,陈遐林,王娟,蔺琛,康峰峰,曹文强,马志波,李文宇

吉林省东部山区近50年森林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李颖;侯伟;

不同管理模式对毛竹林碳贮量的影响    周国模;吴家森;姜培坤;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收支特征    吴家兵;关德新;张弥;韩士杰;于贵瑞;孙晓敏;

广东省森林植被恢复下的碳储量动态    周传艳;周国逸;王春林;王旭;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董文福,管东生

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方法与进展    吴家兵,张玉书,关德新

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    刘慧,成升魁,张雷

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碳减排研究    后立胜,许学工,彭慧芳,姚新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估算碳储量的差异——以海南岛森林为例    张镱锂,张玮,丁明军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与碳平衡的研究    方晰

北京山区油松、侧柏林质量调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王希群

论持续林业的分类经营与生态效益补偿    谢剑斌

基于遥感和GIS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研究    陈四清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光合与呼吸作用机理的研究    姜丽芬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    陈遐林

建国以来黑龙江森林经营管理的系统分析    王树良

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研究    徐秋芳

林业网络财务及其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    钟凤英

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    王军邦

湖南省森林植被碳贮量及地理分布规律    焦秀梅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严密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生产力形成机制的研究    李林峰

CO_2浓度增高条件下树木生理生态过程的研究    刘思秀

CO_2浓度升高情况下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    杨金艳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闽楠光合性状的影响    韩文军

武川县退耕还林分区评价和林业发展潜力研究    格日勒图

LCFORSKA林隙模型的建立及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宋新强

试析国际气候变化机制    李莎

重庆黔江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生态系统管理研究    丁易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结构的研究    张旭东,薛明华,许军,王涛,陈应发,赵光平,宋超

尾叶桉各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的研究    黄月琼,陈士银,吴小凤

北京西山地区油松元宝枫混交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    翟明普

油松林生态系统的研究(Ⅱ)——河北承德与山西太岳油松林生产力的比较    关玉秀 ,董世仁

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    刘春江

京西山区油松侧柏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    姚延梼

中国油松生物量的研究    马钦彦

临朐地区油松麻栎混交林的研究    翟明普,谭维军,谭占民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马钦彦,陈遐林,王娟,蔺琛,康峰峰,曹文强,马志波,李文宇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王成,金永焕,刘继生,金玉善,金春德,李英洙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    陈遐林

森林碳汇经济问题研究    李顺龙

森林碳汇计量和核查方法研究    张坤

不同管理模式对毛竹林碳贮量的影响    周国模;吴家森;姜培坤;

广东省森林植被恢复下的碳储量动态    周传艳;周国逸;王春林;王旭;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全球CER成交状况分析与探讨    李承义;

湖北木质生物质能源研究    王晓光;雷小华;杨志斌;宋菲;李犁;

开发桉树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思考    林小珠;林成辉;

鼎湖山退化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比较    莫江明

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构想    于天飞;

积极参与CDM国际合作,加快中国林业发展    王笑非;张於倩;

森林碳排放权交易的假设研究    冯亮明;刘伟平;

清洁发展机制——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马驰;朱益新;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与碳平衡的研究    方晰

毛竹林生态系统中碳储量、固定及其分配与分布的研究    周国模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朱谦

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恢复过程的群落及凋落物特征研究    程煜

江西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    沈文清

广西大青山退化森林植被特征及生态恢复研究    康冰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    于天飞

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问题研究    秦建明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物量及矿质养分的研究    李燕燕

国际碳排放交易对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影响    张芳

我国生态公益林市场化投融资渠道研究    向建红

生态公益林的资金筹集与运用研究    姚红岭

林木生物质能资源量及资源收集半径的计量研究    徐剑琦

杨树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    陈军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政策研究    姜书

林木质固体燃料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研究    王莹

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的有机碳库及其归还特征    李光耀

中国主要五针松群落学特征及其生物量的研究    吴刚,冯宗炜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

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研究概述    周隽;王志强;朱臻;

碳汇林业是新疆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韩梅;

    

    

    

    

    

    

    

    

增加林业碳汇 应对气候变化(代序)    李育林;

甘肃省社会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及类型划分    周腊虎;

关于城市园林绿地碳汇问题的初步探讨    王迪生;

种树选错地方,反而加速全球变暖    章磊

植树不当会加剧全球变暖    本报记者 马佳

三大林业活动让“原山人”品牌更响    曲培培

加快林业发展应对全球变暖    刘琴

新“分类”实现了林业与国民经济的有效衔接    本报记者 胡琴

罗平推进生态绿化工程    记者 晋立红 通讯员 李宝华

应对气候变暖林业大有可为    齐联 刘慎元 贾达明

抓住林业发展机遇 加快建设现代林业    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贾治邦

云龙科技兴林推进生态绿化工程    通讯员 张雄飞

“卖炭翁”变身“卖碳翁”    湖南省浏阳市林业局 邓阳锋

中国林业活动碳源汇及其潜力研究    侯振宏

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化研究    林德荣

对社会林业发展的思考    李媛媛

老山实验站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GIS可视化分析技术    于晓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