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全球变暖背景下最近40年太平洋海面高度和热容量变化数值模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38:54
热度:

全球变暖背景下最近40年太平洋海面高度和热容量变化数值模拟【摘要】:用Non-Boussinesq POP模式和1960—1999年NCEP的1 000hPa大气温度和风场资料,模

【摘要】:用Non-Boussinesq POP模式和1960—1999年NCEP的1 000hPa大气温度和风场资料,模拟了最近40a太平洋海面高度和热容量的变化,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得出模拟结果可信的结论,并且得到了如下有意义的结果。1960—1999年由热膨胀引起的太平洋海面高度平均以0.5mm.a-1的速度上升,如果在此之后假设全球气温不再升高,由于海洋特别是深海还没有达到平衡,在未来282a太平洋深海继续增温导致平均海面高度还将以0.15mm.a-1的速度上升。1960—1999年太平洋海面高度平均变化率的水平分布显示,最大的下降率在热带中西太平洋,为7mm.a-1;最大的上升率在热带东太平洋,为8mm.a-1左右;中纬度太平洋中部海面高度是下降的,下降率1mm.a-1左右;另外在南半球的中太平洋南部海面高度也是下降的,下降率小于1mm.a-1,而在太平洋沿岸则基本上是上升区域;中国沿海海面高度的上升率为1.0mm.a-1左右,它相对于东太平洋沿岸的上升率要小很多。太平洋热容量从海表向下传播的速度是由快变慢的,到170m再由慢变快,到500m达到最快,在500m深度以下又逐渐变慢;在大多数情况下,El Ni o年份整个太平洋的热容量是比较高的,而La Ni a年份的热容量则比较低。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关键词】全球变暖 太平洋 海平面 热容量 数值模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6002)
【分类号】:P732.6
【正文快照】: 随着全球的持续变暖,人们也在不断地研究由全球变暖引起的地球环境系统的变化[1—4],其中由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变化对人类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目前对于20世纪海平面上升的估计主要是以美国PermanentService for Sea Level的潮汐计量资料为基础,经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海洋模式中Boussinesq近似误差讨论    蔡怡,宋学家,于卫东

辽河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影响评估    刘岳峰,邬伦,韩慕康,任劲松

东海及邻近地区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阎俊岳,李江龙

基于GIS的辽河三角洲潜在海平面上升淹没损失评估    栾维新,崔红艳

环渤海海平面上升与三角洲湿地保护    肖笃宁,韩慕康,李晓文,刘岳峰

华南沿海近100年气温上升速率估算    陈特固;曾侠;钱光明;赵美霞;余克服;

东、黄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内变化特征的EOF分析    曾广恩;练树民;程旭华;华祖林;齐义泉;

中国河口湿地的一般特点    王丽荣,赵焕庭

海岸带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储金龙,高抒,徐建刚

东海海域春季温度场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三维地统计学方法    姚长青;乔晓东;

长江口海域表层水温的季节、年际变化    周晓英,胡德宝,王赐震,胡学军,姚圣康

近百年中国近海海温变化    张秀芝;裘越芳;吴迅英;

东海沿岸海水表层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    郭伟其,沙伟,沈红梅,韦应新

岛屿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杨娟

东海北部温盐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成因初探    唐晓晖

河北省南大港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生态及芦苇生物量的研究    王立宝

基于GIS的辽河三角洲潜在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    崔红艳

双台子河口潮流沉积体系研究    朱龙海

辽东湾北部工程地质环境及其工程适宜性研究    许振强

海面-地面系统虚拟试验平台研究    钟鹤翔

东、黄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内变化的特征研究    曾广恩

遥感监测下的盘锦市滩涂资源演变特征及其价值量评价    孙剑

辽东湾北岸岸线变迁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    张景奇

辽东湾葵花岛构造区海洋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及其质量评价    龚旭东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太阳磁场磁性指数异常变化对南北半球中纬度气候的影响    曲维政,邓声贵,黄菲,陈璐,赵雪

南海临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原因初探    卢振权,强祖基,吴必豪

深海温度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曲维政,邓声贵,黄菲,张鑫,张微

快速气候变化与高分辨率的深海沉积记录    翦知湣,黄维

中国气温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濮冰;闻新宇;王绍武;朱锦红;

火山活动对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    曲维政,赵进平,赵雪,黄菲,陈璐

近50年中国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    张晶晶;陈爽;赵昕奕;

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探索    曲维政,王丽楠,黄菲,刘应辰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任国玉;初子莹;周雅清;徐铭志;王颖;唐国利;翟盘茂;邵雪梅;张爱英;陈正洪;郭军;刘洪滨;周江兴;赵宗慈;张莉;白虎志;刘学峰;唐红玉;

西北太平洋环流及其对我国近海环流的影响    许东峰

全球海平面变化规律及中国海特定海域潮波研究    杜凌

辽宁地区垂直形变场特征再研究    孔繁强;林玉祥;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升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王靖泰,汪品先

中国海岸侵蚀述要    夏东兴,王文海,武桂秋,崔金瑞,李福林

渤海西岸平原海平面上升危害性评估    韩慕康,三村信男,细川恭史,町田聪,山田和,邬伦,李京

福建沿岸6000年来的海平面波动    杨建明,郑晓云

东海及其外缘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谱分析    杜碧兰,张建华,袁小军

压力坐标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张学洪,李薇,金向泽,黄瑞新

不同CO_2浓度背景下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变化机制    牟林;宋军;钟霖浩;王兰宁;李欢;李琰;

    

    

    

    

    

    

    

    

    

全球变暖对国家海洋战略潜在的风险识别与响应对策初探    安玉柱;张韧;周爱霞;钱龙霞;李倩;

洋底锰结核成因——微体生物成矿作用    金若谷;王崇友;李家英;沈桂梅;

太平洋中部洋底界面水及其成矿作用    汪蕴璞;

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和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    郭世勤;吴必豪;李松筠;

基于实测资料计算的黑潮海温指数和盐度指数    吴志彦;李宏江;陈红霞;闵锦忠;

黄土高原黄土和太平洋沉积物Nd,Sr同位素变化的比较    杨杰东;陈骏;张兆峰;季峻峰;陈旸;

太平洋中部大洋细粒土工程地质性质基本特征    牛作民;

黄土高原黄土和太平洋沉积物Nd,Sr同位素变化的比较    杨杰东;陈骏;张兆峰;季峻峰;陈旸;

北太平洋中部“潜沉”对台湾以东海洋层结的影响途径    刘秦玉;胡海波;

北太平洋中部“潜沉”对台湾以东海洋层结的影响途径    刘秦玉;胡海波;

全球变暖下的极地之变    本报记者 钱秀丽

全球变暖超速    青泽

碳沉降不能遏制全球变暖    王艳红

全球变暖“帮忙”油气开采    王俊鸣

南极冰山入海只是全球变暖一个信号    林之光

全球变暖,海水却在降温,何故?    

地球生物化学过程可能加速气候变暖    张莉 丁一汇

酸雨可抑制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死亡区”扩大    高原

碳循环与全球变暖    郭玉芝

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方长芳

全球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对海洋环流及气候的影响    张丽萍

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刘新波

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热盐环流的演变    牟林

二十世纪全球海洋潜沉率和浮露率的变化趋势及其机制    刘成彦

热带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冯琳

北太平洋低位势涡度水的潜沉和向台湾以东的输运    胡海波

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趋势及其与SST的关系    李根

全球气候变化对美国东海岸区域气候变化和风暴潮活动影响的研究    姚志刚

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殷杰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海黑潮水文要素分布特征及其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吴志彦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十年来北极海冰变化分析    彭海涛

海温长时间序列分析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周广超

南海混合层盐度变异的特征与机制分析    郭敬

海平面变化及其对中国海工程水位推算的影响    丁允辉

格陵兰岛附近海域的海平面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江伟伟

利用南极冰芯代用指标反演南印度洋近300年海冰变化    李润祥

热带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及IPCC多模式比较    江蓓洁

我国近海SST低频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刘喜惠

青岛气温异常与全球海表温度异常的相关分析    王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