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29:28
热度: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结构及其性能研究【摘要】:以聚合物MEH-PPV与小分子EP-PTC掺杂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AFM系统地研究了MEH-PPV: EP-PTC复合膜的预处

【摘要】: 以聚合物MEH-PPV与小分子EP-PTC掺杂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AFM系统地研究了MEH-PPV: EP-PTC复合膜的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复合膜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芳香性溶剂有利于MEH- PPV与EP-PTC的溶解,MEH-PPV与EP-PTC两相之间形成纳米尺寸的相分离;随着EP-PTC在掺杂体系中的含量和掺杂体系溶液浓度的增加,EP-PTC聚集体尺寸逐渐增大;随着复合膜的退火温度的升高,聚合物链间的相互作用增强,EP-PTC结晶性提高。以MEH-PPV: EP-PTC复合膜为活性层,制备了基于不同溶剂和掺杂比的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了复合膜的形貌对基于MEH-PPV: EP-PTC复合膜的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芳香性溶剂的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较好,其中基于氯苯的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最高为0.0621%,较基于四氢呋喃的太阳能电池提高了20倍;当MEH-PPV与EP-PTC掺杂比为1:3时,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最高为0.072% ,较掺杂比1:1的太阳能电池提高了14倍。 为了提高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我们设计并制备了给体MEH-PPV与受体PCBM界面层相互渗透的互渗式结构的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果表明,互渗式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互渗式的给受体接触界面,有利于光生激子的有效分离;同时在活性层与对应电极接触界面又是给受体各自界面层,有利于载流子的有效传输和收集。在光强为100mW/cm2的白光照射下,互渗式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达2.68%,比基于MEH-PPV/PCBM双层异质结电池提高了13倍;比基于掺杂比为1:1的MEH-PPV: PCBM体异质结电池提高了3.4倍,比最佳掺杂比为1: 4的体异质结电池提高了2倍。 【关键词】: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体异质结 相分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提要4-8
  • 第一章 绪论8-27
  • 第一节 引言8-9
  • 第二节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9-13
  • 1.2.1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9-11
  • 1.2.2 衡量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基本参数11-13
  • 第三节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13-17
  • 1.3.1 双层结构14-15
  • 1.3.2 体异质结结构15-16
  • 1.3.3 层压式结构16-17
  • 第四节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形貌17-25
  • 1.4.1 溶剂对活性层形貌的影响17-20
  • 1.4.2 组分的掺杂比对活性层形貌的影响20-22
  • 1.4.3 溶液浓度对活性层形貌的影响22
  • 1.4.4 退火处理对活性层形貌的影响22-25
  • 第五节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25-27
  • 第二章 MEH-PPV: EP-PTC 复合膜的形貌及其性能研究27-44
  • 第一节 引言27-28
  • 第二节 实验部分28-30
  • 2.2.1 原料与试剂28
  • 2.2.2 仪器与设备28-29
  • 2.2.3 器件结构29
  • 2.2.4 器件的制备29-30
  • 第三节 MEH-PPV:EP-PTC 复合膜的形貌及其性能30-43
  • 2.3.1 溶剂对复合膜的形貌及其性能的影响30-37
  • 2.3.2 组分的掺杂比对复合膜的形貌及其性能的影响37-41
  • 2.3.3 溶液浓度对复合膜形貌的影响41
  • 2.3.4 退火处理对复合膜形貌的影响41-43
  • 第四节 小结43-44
  • 第三章 互渗式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性能研究44-57
  • 第一节 引言44-46
  • 第二节 实验部分46-49
  • 3.2.1 原料与试剂46-47
  • 3.2.2 仪器与设备47
  • 3.2.3 互渗式太阳能电池的制备47-49
  • 第三节 互渗式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性能49-56
  • 3.3.1 互渗式太阳能电池的结构表征49-52
  • 3.3.2 互渗式太阳能电池的性能52-54
  • 3.3.3 互渗式太阳能电池与传统结构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对比54-56
  • 第四节 小结56-57
  • 第四章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3-65
  • 摘要65-67
  • Abstract67-70
  • 致谢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苯并噻二唑功能化金属酞菁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朱磊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沐俊应;徐娟;粱氏秋水;朱宏伟;陈振兴;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甫;徐建梅;张德;

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发展    赵利勇;胡明辅;杨贞妮;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林鹏,张志峰,熊德平,张梦欣,王丽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杨术明,李富友,黄春辉

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梁宗存,沈辉,李戬洪

齐聚噻吩衍生物的光伏性能及三苯胺衍生物光伏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王亚楠

柔性基底上有序生长六噻吩薄膜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沐俊应

氧化钪混合钨基扩散型阴极表面结构的研究    王金淑;刘伟;崔云涛;张喜珠;王亦曼;周美玲;

热处理对活性层性质及有机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    钟志有;顾锦华;孙奉娄;何翔;陈首部;

新型低温消气剂——一氧化钛    

不同组份PbO_2-MnO_2催化层钛基阳极的研究    李耀刚,许文林,孙彦平

ZnO薄层对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杨少鹏;李占峰;赵艳新;刘博雅;刘贤豪;纪雪梅;

金属电积中节能阳极的研究    刘晓霞,梁英教,李乃军

PPVA/PAN渗透汽化复合膜分离特性研究    李雪辉,王乐夫

热处理条件对PVA/PAN和PPVA/PAN渗透汽化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李雪辉,王乐夫

退火方式及PCBM阴极修饰层对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影响    李文杰;张建军;张亚萍;胡子阳;郝秋艳;赵颖;耿新华;

静态发酵沼气池宜经常搅拌    翟洪民;

医用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层的研究    储成林;林萍华;董寅生;郭大勇;周俊;

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计算机模拟    赵明利;闫果果;杨仕娥;

以PAN为基膜的复合纳滤膜的制备研究    彭海媛;陈坚锐;董声雄;龚琦;

Ti/SnO_2+Sb_2O_3/MnO_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王雅琼;顾彬;许文林;

基于分子异质结化合物的有机光电材料设计    李维实;

PDMS/PS复合膜的渗透蒸发性能的研究    马敬环;李俊台;陈镇;刘家祺;朱莹;

聚酰胺-氨基甲酸酯型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周勇;俞三传;金可勇;刘立芬;高从堦;

腹膜中磷脂的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    高飞;汪涛;刘虎威;

聚(苯撑乙炔-氰基乙烯苯撑)共聚物合成及光伏性能    牛俊峰;李惠;杨志祥;李武;曾翎;路胜利;

光学涂层测压技术    程厚梅;张永存;陈柳生;

功能性非织造布前景看好    文永奋

常进出料 勤快搅拌    覃道敏

OLED:显示性能优异 研发尚待深入    许伟王坚

如何用沼液喂猪    本报记者 葛密艳

国Ⅲ背后的形形色色    本报记者 江夏

江淮汽车推出瑞风国Ⅳ车型    吴端

塑料电子 新世纪的新产业    吴映红

跟随CRM成长    胡进平

结束汽车尾气污染时代    本报记者

稀土催化材料的应用进展(一)    钟希

导电高分子PPy构建种植体表面电生物活性层的应用基础研究    贾骏

贵金属氧化催化剂颗粒及其固定床反应器的整体优化    赵振兴

有机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分子结构,表面形貌与新型器件结构    周印华

固溶体中间层钛基氧化物阳极研究    梁镇海

含Sb-SnO_2中间层的钛基金属氧化物电极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王雅琼

活性层优化及电极界面修饰对聚合物电池性能的影响    胡子阳

壳聚糖季铵盐/高分子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特征研究    黄瑞华

新型亲水性聚合物—陶瓷渗透汽化复合膜的研究    曹绪芝

改性酚酞侧基聚芳醚酮渗透蒸发膜的制备及其醋酸脱水性能研究    陈建华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温善鹏

并五苯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    王东盛

Ti/SnO_2+Sb_2O_3/RuO_2+PbO_2电极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王鹏

不同活性层配比对聚合物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    李娜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吴伟才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的有机光伏电池的研究    刘倩

以聚噻吩为沟道材料的场效应管研究    荆娜

聚噻吩富勒烯本体异质结的光伏器件制备及研究    吕沙沙

石墨纤维中间层钛基氧化物阳极研究    薛彩霞

Ti/SnO_2+Sb_2O_5/IrO_2+Ta_2O_5复合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廖永兰

双[6,6]-苯基-C_(62)-丁酸甲酯合成与分离方法的研究    王军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