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转Bt水稻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反硝化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28:51
热度:

转Bt水稻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反硝化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摘要】:本文以两种转Bt水稻(华1517A/09HNZ010和华1517A/09HNZ011)和两种常规水稻(金优207和华1

【摘要】:本文以两种转Bt水稻(华1517A/09HNZ010和华1517A/09HNZ011)和两种常规水稻(金优207和华1517A/09HNZ00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在淹水条件下秸秆还田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反硝化酶、反硝化速率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从而为转Bt作物对土壤环境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秸秆降解中还田后土壤Bt蛋白的降解残留动态分为3个阶段:前期(1~4d)Bt蛋白大量释放、中期(4~30d)快速降解和后期(30~60d)缓慢降解。土壤Bt蛋白达到最大值(4~60d)后(4~60d)的残留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和移动指数模型,一级动力学拟合结果中,DT50值在24.47~28.21d之间,DT90值在80.13~94.07d之间,移动对数模型拟合结果中,DT50值在18.88~25.88d之间,DT90值在108.7~267.3d之间。2.与常规水稻相比,转Bt水稻秸秆还田后对土壤全氮、有机质、C/N、NO3-和NH4+养分含量并无明显差异。3.与常规水稻相比,转Bt水稻秸秆还田后对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并无影响。常规水稻秸秆还田后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为2.02~11.3NO_3~-~mg/g,转Bt水稻秸秆还田后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为1.72~9.36NO_3~-mg/g。亚硝酸还原酶活性1d时最大,随后急剧下降并无交化,常规水稻处理中保持在0.27~1.39 NO_2~-mg/g,转Bt水稻保持在0.33~1.10 NO_2~-mg/g之间。4.秸秆还田能够降低土壤反硝化速率,且转Bt基因水稻秸秆还田后土壤反硝化速率要小于常规水稻。Bt蛋白对土壤反硝化速率的影响较小,其并不是土壤反硝化的主要影响因素。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各个指标对反硝化速率影响程度为:有机质全氮C/NNH_4~+NO_3~-Bt蛋白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5.BiologEco微平板法表明:转Bt水稻秸秆还田后能够提高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提高对糖类和胺类的利用能力,而对氨基酸、羧酸、聚合物和双亲化合物的利用并无影响;转Bt水稻秸秆还田后物种的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大于常规水稻,而均匀度指数小于常规水稻;转Bt水稻和常规水稻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生长的对数期,常规水稻和转Bt水稻秸秆还田后对碳源的利用差异显著,到达稳定期后差异不再显著。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转Bt水稻 常规水稻 Bt蛋白质 秸杆还田 人土壤反硝化 微生物多样性
【分类号】:S154.3
【正文快照】: 转Bt水稻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反硝化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蔚霞$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付庆灵$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胡红青$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刘继鹏$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本文以两种转Bt水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凤冈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分析    刘富春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继献,朱文秀

秸秆还田地块耕作管理“三要”    薛玉华

浅析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技术    马金芝;刘悦上;陆卓;

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发挥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    余彦波,刘棣良

古县村秸秆还田经验    杨胜利

浅谈秸秆还田与土壤改良的关系    舒小琴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的作用与效果初探    王平;

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方法    胡海生;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李金磊;曹东京;

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邹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孟宪平;张存强;袁伟;

有机肥中养分潜量及其再用的意义研究——以白银市兴电灌区北滩乡为例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芦满济;

科凯生物工程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马建宏;许春香;陈德星;杨步银;袁瑜;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Bt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进展    杨子山;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秸秆还田技术措施    毛国强

秸秆还田的好处    冯国明

秸秆还田新技术有望推广    丁玲娜

秸秆还田PK“狼烟四起”    王震波

秸秆还田方式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    冯国明

建立Bt作物生态风险评估系统    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蒙丽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领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曹一平 教授

冬季秸秆还田的几种方式    彭杰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杀虫蛋白在Bt水稻—植食者—蜘蛛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及对稻田代表性蜘蛛的影响    田俊策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培养条件下小麦及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特性研究    Shaukat Ali Abro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研究    李春胜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还田秸秆配施外源酶效应研究    韩玮

关中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    孙汉印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    夏炎

Bt水稻种植及秸秆还田对土壤酶、呼吸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和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董斌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    苗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