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反型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21:24
热度:

反型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摘要】:21世纪的能源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太阳能是国际上理想的替代能源,是人类可利用的最直接的清洁能源。目前,以硅基为主体的无机太阳能电池,最

【摘要】: 21世纪的能源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太阳能是国际上理想的替代能源,是人类可利用的最直接的清洁能源。目前,以硅基为主体的无机太阳能电池,最高效率达到了24%,正在逐渐接近理论上限30%。但是其生产工艺复杂,而且成熟的技术使光电转换效率基本达到极限值,进一步改进受到限制,材料本身不利于降低成本,这些原因限制了它的大规模民用化。与硅太阳能电池比较,体异质结有机太阳电池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加工性能好、成本较低等等优势。 本文以聚三己基噻吩和C60的衍生物(PCBM)为材料制作了反型结构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现在国内外制作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一般结构为ITO/PEDOT:PSS/P3HT:PCBM/LiF/Al.反型结构太阳能电池针对当前大部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缺陷(PSS酸对ITO表面又腐蚀作用,造成了表面缺陷增多,电池的串联电阻增加;LiF的厚度大于1.2nm时,电池的性能下降。),进行了结构上的创新改造,使电池的工作性能进一步提高。我们使用溶胶-凝胶法,经过旋涂、烧结在ITO表面生长一层致密平整的TiO2薄膜。TiO2作为一种N型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反型结构中,它有效地传输电子阻挡空穴。在有缘层的另外一侧,我们选择材料的是CuPc,这种材料能有效传导空穴阻挡电子。 本课题中,我们设计反型电池的结构是ITO/nc-TiO2/P3HT:PCBM/CuPc/Au。用Keithley,SMU2601测得氙灯光照下,开路电压达到0.54V,短路电流5.53mA,效率为1.52%。接下来我们对有源层P3HT:PCBM薄膜厚度和CuPc厚度进行了摸索性对比试验。我们发现在旋涂P3HT:PCBM薄膜时,匀胶机转数为500转/分时,电池性能最佳。而CuPc薄膜厚度为10nm时,电池性能最好。 【关键词】:反型 体异质结 聚合物 酞菁铜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内容提要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引言8
  • 1.2 太阳能8-9
  • 1.2.1 太阳能的特点8-9
  • 1.2.2 太阳光谱9
  • 1.3 太阳能电池的定义和特性9-10
  • 1.4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10-14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14-15
  • 第二章 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原理及高分子导电聚合物性质15-27
  • 2.1 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15-18
  • 2.1.1 光伏效应的条件16
  • 2.1.2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16-17
  • 2.1.3 光生载流子的产生、传输、复合与收集17-18
  • 2.2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18-21
  • 2.2.1 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18-19
  • 2.2.2 太阳能的光谱响应特性19-20
  • 2.2.3 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20
  • 2.2.4 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20-21
  • 2.2.5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21
  • 2.3 高分子导电聚合物性质21-26
  • 2.3.1 导电聚合物的掺杂和导电原理22-23
  • 2.3.2 导电聚噻吩及其衍生物23-24
  • 2.3.3 取代聚噻吩24
  • 2.3.4 PCBM24-26
  •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反型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测试27-41
  • 3.1 新型结构太阳能电池的设计27-29
  • 3.2 反型结构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制备29-31
  • 3.2.1 有机聚合物P3HT:PCBM 共混溶液的制备29
  • 3.2.2 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表征29-31
  • 3.3 器件制作的工艺流程31-34
  • 3.3.1 ITO 导电玻璃的处理31-32
  • 3.3.2 二氧化钛固体薄膜的制作32-33
  • 3.3.3 有源层薄膜的制备33
  • 3.3.4 金电极的制作33-34
  • 3.4 能级分析34-35
  • 3.5 器件的参数测量35-37
  • 3.5.1 暗电流曲线35-36
  • 3.5.2 光电流曲线36
  • 3.5.3 ITO/nc-TiO_2/P3HT:PCBM/Au 器件的吸收光谱36-37
  • 3.5.4 机理分析37
  • 3.6 有源层厚度对ITO/nc-TiO_2/P3HT:PCBM/AU 器件影响37-40
  •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ITO/nc-TiO_2/P3HT:PCBM/CuPc/Au 太阳电池的制备表征41-49
  • 4.1 CuPc 的性质及应用41-42
  • 4.2 器件能级分析42-43
  • 4.3 器件的设计与制作43-44
  • 4.4 器件的参数测量44-48
  • 4.4.1 暗电流曲线44
  • 4.4.2 光电流曲线44-45
  • 4.4.3 吸收光谱45
  • 4.4.4 CuPc 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45-48
  • 本章小结48-49
  • 总结49-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中文摘要56-59
  • Abstract59-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透明导电膜与活性层界面特性对PSCs性能影响的研究    郝志红

新型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制备的研究    孙秀轩

半导体硅材料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周福生,刘宜家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甫;徐建梅;张德;

超细二氧化钛的合成技术进展    祖庸,李晓娥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变电站光伏直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林航;陈晓明;

30 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与运行    沈晨;陈晓明;

LabVIEW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张玉香;陈双宏;翁坚;戴松元;

纳米TiO_2的制备及应用    周幸福,褚道葆,顾家山

24V/5A太阳能控制器设计    包文俊;黄长杰;

TiO_2修饰电极电催化研究及在有机电合成中的应用    沈广霞,褚道葆,周幸福,顾家山

太阳电池及其发展方向    吕建;殷洪亮;

100kW风光互补电站设计    杨帮宇;

市电自动切换在独立光伏系统中的应用    袁世建;胥平;尚海涛;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

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

含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董旭柱;雷金勇;饶宏;黄晓东;刘怡;李鹏;

基于线电流解耦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谭甲凡;

低成本太阳能级硅材料制备技术    张军;毛协民;傅恒志;

电化学方法制备超纯纳米TiO_2    褚道葆;周幸福;林昌健;谭建光;林华水;

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及前景    罗雪莲;

光伏发电实验设计探讨    白连平;张巧杰;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    邓丹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超细TiO_2及其复合粉体的制备、表征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赵金伟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曹太强

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仿真方法研究    李鹏

半导体晶体材料放电加工技术研究    邱明波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太阳能电池用α-SiC_x:H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瑞丽

两种含联吡啶配体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反应尝试    杜昆鹏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基于桥检车的驻车充电站系统的设计实现    杨光

用于城市公交车的能量再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    谢玉录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于希洋

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铝氧化锌薄膜    韦美琴;张光胜;姚文杰;

非金属纯有机染料的设计规律和展望    杨秀云;周杰;王宇鹏;高秀霞;

辐照强度及温度对双层异质结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    李卫民;郭金川;孙秀泉;周彬;

阴极修饰层对ZnPc/C_(60)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李方馨;吴甲奇;孟庆蕾;席曦;顾晓峰;钱维莹;阙立志;季静佳;李果华;

利用Rubrene/C_(70)异质结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陈子国;刘彭义;吴冰;张永哲;

基于P3HT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    黄龙;许向东;周东;于军胜;蒋亚东;

桥位芳香性给电子基团取代的苝二酰亚胺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    施敏敏;郝峰;左立见;胡小链;傅伟飞;陈红征;

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的提高思路    木丽萍;袁丹;环敏;陈志坚;肖立新;曲波;龚旗煌;

基于卟啉化合物的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    张天慧;赵谡玲;朴玲钰;徐征;孔超;

免光学间隔层的高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杨少鹏;赵艳新;韩凌洁;杨启满;韩理;傅广生;

低能带隙、低HOMO能级的给/受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    张国兵

基于聚合物/无机复合体系太阳能电池光伏特性的研究    李妍

基于三元体系混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范学东

基于本体异质结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陈雄

有机光伏电池中新型供体材料及电池性能的研究    尹斌

激子和载流子输运研究 I.有机肖特基型固态太阳电池    黄颂羽,邓慧华,顾建华,陆祖宏

密封材料的受热问题    Richard C.Beercheck ,俞晓琴

阳性聚电解质对阳树脂的污染    陈永健

美国建筑业使用塑料现状    卢建敏;

无缺陷水泥    华;

BAMO系聚合物的合成与特性评价    王永寿;

日本研究出聚合物容器避雷器    石春让;

超临界抽提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解祥夫;刘亚青;

密封材料    

SBS改性沥青的分析研究    张军;蔺起飞;乔伟;

溶剂及器件结构对MEH-PPV与PCBM电池性能影响    於黄忠;彭俊彪;

聚合物在双转子连续混炼机中熔融过程的理论研究    张霞;马玉录;谢林生;沙金;张国勋;

反射泄漏型聚合物热光VOA阵列的研究    李鹰;江晓清;李锡华;唐奕;王明华;沈玉全;张涛;

聚合物槽道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    张劲柏;何国威;

聚合物为基础的人工酶分子设计    刘俊秋;

用~(13)C NMR研究聚甲基丙烯酸锡酯的立构序列分布    徐种德;韩哲文;陈庆民;严晓虎;

A NOVEL METHOD FOR PREPARING ConJUGATED DIENE PHOSPHonATES COMPOUNDS    李冉;叶勇;赵玉芬;

近红外纳米晶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孙海珠;魏浩桐;张皓;张俊虎;杨柏;

聚合物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    高坚新;陆大坪;张洪良;

应力育苗技术与保水聚合物——清华绿宝    席葆树;黄大明;

强化泡沫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郭颖;李英;田小雪;董凤兰;张鹏;

水涨船高    周连琪 编译

美科学家制成聚合物纳米纤维反应器    记者 冯卫东

聚合物扩能工程平稳运行    李莉

纤维脊梁上的创新    赵俐

黏土艺术:让设计随性而为    周祺 译

105%负荷保聚合物扩能    通讯员 高俊敏

巴斯夫又完成两大业务收购    田丽君

水射流技术进入聚驱领域    顾永强

水射流聚合物分散装置的特点    顾永强 解保双

亚洲聚合物生产蓄势待发    何木

新型主链二茂铁基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Wael Abd El-Kader El-Saved El-Saved Amer

聚合物微机械的飞秒激光加工及驱动研究    田野

含萘环聚芳醚酮及聚芳醚砜类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性质研究    牛亚明

Ln-Co/Ag混合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赵小庆

有机及聚合物微腔激光器    吴东江

无机/聚合物核壳微球的合成与组装    张恺

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电解质    熊焕明

细胞膜仿生聚合物囊泡作为药物微载体的研究    刘公岩

金属有机配合物及高聚物发光材料的理论研究    杨丽

酶催化合成胺和手性胺衍生物及其聚合物的研究    郑承臻

反型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谭云峰

负载型酞菁的合成及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邵芳

聚合物微注射成型过程的流变规律及其成型工艺研究    侯立军

窄带隙含供受电子体的有机光伏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王聪

梳型聚合物对高凝油蜡晶特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周超

靶向性聚合物囊泡荧光探针的制备与细胞的初步标记    吴丽媛

后光化学交联稳定聚合物多层膜的研究    张潇飒

一些酞菁及其功能复合物的制备及光物理光化学性质    邵小娜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付官文

芳香炔基硅杂环戊二烯聚合物的合成以及光谱性能研究    束伟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