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的热过程优化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9:25
热度:

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的热过程优化分析【摘要】: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是一种经济、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太阳能利用设备,与建筑集成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通常称之为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模块(以下

【摘要】: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是一种经济、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太阳能利用设备,与建筑集成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通常称之为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模块(以下简称集热模块)。 目前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存在热效率偏低、夏季过热、与建筑的集成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安装集热器的建筑在冬、夏季的室内热舒适性及其建筑立面效果,制约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单体集热器的热性能优化方面,而对集热器在全年工况下的运行效果及集热器与建筑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的研究甚少。 本研究源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的研究与示范”课题4—太阳能集热建筑模块的研究与开发,针对集热模块的热效率、间层内空气循环特性、集成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近1年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1)基于空气集热模块的基本形式,从兼顾提高冬季采暖性能和降低夏季过热的思路出发,开发出了适用于全年工况下带空气间层分隔板的开孔平板型(孔径5mm,孔间距15mm)集热模块。这种优化的集热模块是通过比较分析实心平板、不同孔径的开孔平板以及不同流通路径对集热模块热效率影响而得到的,较传统的实心平板型集热模块,优化模块形式,集热效率提高了50%。夏季降温方式为:通过玻璃盖板上端的风机将室外空气经边框下端开口引入间层,带走集热模块内热量,并将高温空气排至室外,降低集热模块的过热度。通过本研究开发的集热模块热效率可达75%以上,夏季安装集热模块区域南墙冷负荷为闷晒工况的12.5%。 2)在热性能优化实验的基础上,对开孔平板型集热模块形式建立了理论计算模型,对集热模块的材料及间层厚度等进一步进行了优化方案的分析并对冬季采暖效果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当优化集热模块长宽比为6、内外侧空气间层厚度比为3、太阳辐射照度>230W/m~2时,其供热量可以满足节能65%南向房间的建筑热负荷需求,相当于在大连地区的室外气候条件下一栋6层4单元、每户带有2间南向房间的住宅建筑一个采暖期可以节约标准煤3032.64kg。 本研究为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全年运行 建筑集成 热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K5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0
  • 1.1 课题的意义10
  • 1.2 研究背景10-18
  • 1.2.1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简介10-12
  • 1.2.2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发展和研究现状12-15
  • 1.2.3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与建筑集成的研究和应用现状15-18
  • 1.3 集热模块热性能优化过程中的特殊问题18-19
  • 1.3.1 适用于全年工况的集热模块结构形式的设计18
  • 1.3.2 集热模块与建筑的接口技术18-19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19-20
  • 1.4.1 本研究目的19
  • 1.4.2 研究内容19-20
  • 2 壁挂式平板型集热模块的优势分析20-26
  • 2.1 21世纪中国城镇住宅模式简述20-21
  • 2.2 平板型空气集热器的优势21-23
  • 2.3 集热模块设计方案23-25
  • 2.3.1 设计参数选取原则23-24
  • 2.3.2 设计方案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3 集热模块冬季集热性能优化研究26-36
  • 3.1 实验设施及实验方法26-28
  • 3.1.1 集热模块27
  • 3.1.2 实验方法27-28
  • 3.2 实验结果分析28-35
  • 3.2.1 集热板形式对模块集热性能的影响28-31
  • 3.2.2 集热板开孔孔径大小对模块集热性能的影响31-33
  • 3.2.3 循环空气流动路径对模块集热性能的影响33-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4 集热模块夏季降温实验研究36-46
  • 4.1 集热模块夏季过热问题预测36
  • 4.2 实验方法36-38
  • 4.3 实验结果分析38-44
  • 4.3.1 夜间辐射对集热板温度的影响38
  • 4.3.2 遮阳降温方式38-39
  • 4.3.3 机械排风降温方式39-42
  • 4.3.4 不同降温方式对室内冷负荷的影响42-44
  • 4.4 本章小结44-46
  • 5 开孔平板型集热模块热性能的理论计算与分析46-58
  • 5.1 模型描述及假设条件46-47
  • 5.2 传热计算模型的建立与传热系数的确定47-50
  • 5.2.1 太阳能集热模块热平衡方程47-48
  • 5.2.2 换热系数的确定48-50
  • 5.3 模型的求解与验证50-53
  • 5.3.1 实验验证50-52
  • 5.3.2 误差分析52-53
  • 5.4 集热模块热性能分析53-55
  • 5.4.1 长宽比对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53-54
  • 5.4.2 外、内侧空气间层厚度比对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54-55
  • 5.5 本章小结55-58
  • 6 新型集热模块的设计58-67
  • 6.1 集热模块的优化设计方案58-64
  • 6.1.1 结构及参数的优化58-60
  • 6.1.2 优化设计方案60-63
  • 6.1.3 新型集热模块冬季采暖效果预测63-64
  • 6.2 新型集热模块与建筑集成的技术方案64-66
  • 6.3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1-72
  • 致谢72-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热电发电系统的实验与优化研究    姚家伟

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墙系统的模拟研究    杨国强

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应用分析    芦潮;

中小户型:住宅开发建设的主流模式    郝俊英;

试论城市土地使用集约化    周治平

高层居住建筑的设计理念    侯兆铭;倪琪;

走向集约化与生态化设计──跨世纪城市小康住宅模式初探    聂兰生,舒平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Ⅱ型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    林金清,苏亚欣

太阳能通风墙的性能研究    杨卫波,施明恒

太阳能采暖技术及系统设计    朱敦智;芦潮;刘君;

21世纪住宅建筑泛论    陈鲛

浅谈小户型住宅    冀东晓

大型锻件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崔晓龙,万妮丽

日光温室采光与下挖深度优化设计    李霞;于贤昌;艾希珍;李清明;

户用PV系统设计    牟志平;

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    贺立三;刘振波;高林朝;高艳军;

日光温室微气候模拟研究    王兰;陈佩寒;李敏霞;

云南省昆明市高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    韩雷涛;谢建;苏庆益;

北京电视中心工程通风空调专业隔振选择与设置    李志勇;刘元光;

地下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方法——地下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研究    赵阜东;陈保健;焦冠然;

用内膛表面温度评估缓蚀添加剂的作用效果    葛朝晖;余永刚;曹连忠;梁西瑶;袁威;

高功率LED热管理方法研究最新进展    马璐;刘静;

内置转子套管换热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张震;杨卫民;阎华;丁玉梅;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太阳能热水系统贮热水箱温度分层实验结果及分析    姚春妮;郝斌;贾春霞;

典型天气条件下辐射制冷换热模型分析    康海宏;董华;李英;

Turbo-B类池沸腾双侧强化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姜帆;欧阳新萍;李海珍;张同荣;

满液式蒸发器用强化蒸发管的换热实验研究    林格玮;杨伟;陈焕倬;

盘式制动器热-结构耦合分析    刘佩佩;申焱华;

导热系数对热传导的影响    焦雯;黄海明;

非能动余热排出回路启动特性分析    陈薇;阎昌琪;谷海峰;

稳态平板法测导热系数的补充实验研究    朱庆霞;周建;黄振华;应秀娟;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湿热地区通信基站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与技术    陈沂

扩散火焰形态及气化炉内熔渣沉积与传热规律研究    梁钦锋

微尺度环境下预混火焰稳燃方法的研究    汪洋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缸盖冷却水套内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    傅松

振荡流热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及其在干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柴本银

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福民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秦湘灵

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王锡

促进太阳能热水器应用法律问题初探    戴蕾

热电厂能量利用与节能技术改造研究    李华

河南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一体化设计研究    刘磊

强内热源多孔介质条通道流动换热实验技术研究    丁铜伟

化学回热器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    许亮

增压锅炉过热器动态性能仿真研究    曹和平

薄膜热物性的测试系统研究    吕安新

太阳能空气采暖系统变流量运行策略优化方法研究    张志成

冻土带可燃冰成因机理研究    李彬彬

1025t/h锅炉冷态启动汽包寿命有限元计算    刘文会

热管型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刘召军;谢旭良;李增耀;屈治国;陶文铨;

泡沫铜填充曲折槽道散热器内对流换热研究    刘东;刘明侯;王亚青;徐侃;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马川;

基于金颗粒自组装烷基硫醇为缓冲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谢星;陈志坚;肖立新;曲波;龚旗煌;

我国能源利用及能源战略的思考    徐国想;许兴友;邓先和;王智金;

太阳能在沧州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王侠;

分布式焦点法线聚焦菲涅耳聚光器设计及性能分析    李望;徐熙平;宋贺伦;茹占强;卢鑫;张国玉;张耀辉;

相变墙体与夜间通风改善轻质建筑室内热环境    李百战;庄春龙;邓安仲;李胜波;沈晓东;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的理论分析和实测研究    刘刚;曹勇;翟建超;

太阳能电池冷却器的设计与研究    蔡康;关欣;刘鹏;唐应堂;

户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及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    陈维

新型PV-Trombe墙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易桦

太阳能居住建筑采暖系统优化决策及市场化推广研究    杨建平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结合相变墙体在沈阳地区的应用研究    陈其针

新型太阳能集热墙的传热性能研究    王影

独立运行光伏发电系统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    王超

太阳能墙体在我国的应用研究初探    方轶

湖南地区建筑遮阳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李鑫

集热蓄热墙式太阳能建筑冬季热性能的模拟研究    孟世荣

济南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潜力分析    舒海静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孔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张化德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热工设计参数优化研究    高庆龙

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与效率模型    张宁

论城市可持续用地战略    杨继瑞

21世纪人类生态住区规划述要    朱锡金

试论城市土地使用集约化    周治平

室内空气流动数值模拟的N点风口动量模型    赵彬,李先庭,彦启森

浅议高层办公建筑的发展    Remo Riva;侯兆铭;

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    王建国

圆柱阵列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实验研究    颜军,刘晓娟,吕坤

提高平板型太阳热水器产品性能 扩大平板型太阳热水器市场份额    何梓年

溶液除湿空调及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    李震 ,江亿 ,陈晓阳 ,刘晓华

定形相变材料的热性能    秦鹏华,杨睿,张寅平,林坤平

可用于矩阵变换器的低成本电力电子模块的几种新方法    黄卉;王志华;

大规模定制产品族模块定制属性分析模型    叶世琴;但斌;

玻璃基板搬运机器人的设计    丛明;徐晓飞;杨明生;穆从义;

复杂结构可靠性的神经网络分析方法    王爱红;徐格宁;杨萍;高有山;

通用压缩和拉伸弹簧CAD应用软件的研究    刘诚方,王忠琪

渗碳工艺CAD软件研制    郭亚飞,陈金水

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    王霞;王永生;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复杂超静定结构失效概率分析    王爱红;徐格宁;杨萍;高有山;

基于GIS的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设计    刘剑锋;陈琳;王琴;

广西公路黑色路面路况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    钟守宾;农力;纪宁华;郑静;

电子商务系统结构研究    王太成;

杂合NRPS-PKS的研究进展    连云阳;程元荣;

FPSO上部模块结构设计    廖红琴;

DXS—3扫描电子显微镜电脑控制系统    唐崇丹;王林振;

LED显示屏室外模块设计    王杰;朱保华;

船艇柴油机运行状态监测故障预报系统的设计    臧曙;周东华;

飞行器早期故障自愈方法及其应用    王仲生;马世伟;

随机最优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的并行结构    岳猛;么莉;刘建功;刘鲁源;

HI-13串列超导增能器QWR腔射频控制器电路设计研究    邹伟栋;周立鹏;

“网络时代思维”的一般本质特征    吴平;

景县民企热衷变“制造”为“创造”    记者 刘兴华 通讯员 王文辉

下一代内存技术:DDRⅡ VS XDR    广西 姑苏飘雪

Eaton机房UPS    

欧芽公司水上浮动系统走俏    伊凡

何桂立:品质保障六大环节    晓东

以先进玻璃机械设备带动行业发展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玻璃机械专业委员会主任 邵光华

景县科技企业贡献大    记者 魏潇 通讯员 魏培玉 姜宁

Eaton Powerware 9395 UPS    郭涛

公司研究    北京证券 康静

美国报纸的头版广告    蔡 雯

酵母生物网络结构与功能进化的研究    陆晨琪

自适应聚类算法挖掘网络模块结构及其在酵母蛋白作用网络中的应用    叶镇清

复杂网络模式挖掘算法研究    覃桂敏

一般输运网络演化模型及动力学特征的相关研究    赵晖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体系结构研究及硬件系统实现    胡保民

蛋白质网络模块结构识别算法研究    鱼亮

功率器件状态监测的关键问题研究    杜明星

现代测量理论在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研制中的应用    潘海燕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模块结构辨识    李延恩

复杂网络上的几个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黄英虎

基于ASP.NET的中职学校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顺兵

基于J2ME的手机应用的研究和实现    肖钢

基于FPGA的H.264视频解码IP核的设计与实现    梁盼

基于FPGA的低码率活动图像帧间预测方案设计    冯飞

IT运营维护平台    孙国恩

基于社交网络的学术交流系统    张旭东

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HIT-MSRII的关键技术研究    赵剑

多功能机浏览器中实现Ajax功能的研究和网络布局的模拟实现    张春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