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电荷分离与复合速率的理论预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1:33
热度:

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电荷分离与复合速率的理论预测【摘要】:目前一些光电转换效率较好的有机太阳能体系中,电子给体材料往往具有分子内Donor-Accepter结构,这就意味这种体系很可

【摘要】:目前一些光电转换效率较好的有机太阳能体系中,电子给体材料往往具有分子内Donor-Accepter结构,这就意味这种体系很可能是分子内电荷转移和分子间电荷转移同时存在。这类体系的高光电转换效率是否与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的存在有关?我们设计D1/A2和D1-A1/A2两种具有比较意义的分子模型体系,一个仅具有分子间电荷转移过程,另一个兼具分子间和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对比两种体系电子云密度分布,HOMO和LUMO能级,重组能,电子耦合强度以及自由能等,利用Marcus–Levich–Jortner方程计算电荷转移与复合速率,判断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是否有利于提高分子间电荷转移过程的光电转换效率。 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为引言,对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基本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现有材料效率不高的原因进行了概述。第二章阐述了本论文所使用的基本原理,如Franck-Condon原理,波恩-奥本海默原理,绝热与非绝热反应,以及一些电子转移运动的经典计算模型,如Marcus的经典与半经典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之后对本论文所使用的核心方程Marcus–Levich–Jortner方程的各部分的物理意义,以及相关参数的具体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第三章为实验模拟部分。我们以NZP和TPA-NZP作为电子给体,PCBM为电子受体,形成了D1/A2和D1-A1/A2两种不同的太阳能电池体系,TPA-NZP由于给电子能力强的TPA基团的加入,可以形成分子内电荷转移,希望通过对分子间电荷转移速率的计算,知道分子内电荷转移是否会影响分子间的电荷转移效率。然后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型: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通过Donor和Acceptor位置的改变,深入了解分子内电荷转移对分子间电荷转移速率影响的物理机制。通过模拟计算,我们发现在垂直结构的体系中,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够在发生分子间电荷转移之前使激子在分子内预先分离,降低激子的束缚能,使得分子间电荷转移变得更容易,进而提高了电荷分离效率;而在水平结构中,由于不存在垂直结构那种能量逐级下降的电子跳跃结构,分子内电荷转移方向与分子间电荷转移方向无关,尽管相对于NZP/PCBM体系,TPA-NZP/PCBM束缚能也有所降低,但分子间电荷分离速率没有明显变化,反而电荷复合速率有升高的趋势。这能够说明分子间相对界面结构位置亦对分子间电荷转移有很大影响,对于D1-A1/A2复合体系而言,垂直结构位置(即电荷转移方向一致)更能体现出分子内电荷转移与分子间电荷转移协同诱导光电转换效率增强的性质。 【关键词】:Marcus–Levich–Jortner方程 电荷分离速率与复合速率 分子内和分子间电荷转移共存复合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第1章 绪论5-19
  • 1.1 引言5-7
  • 1.1.1 能源危机5-6
  • 1.1.2 太阳能的巨大优势6-7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7-18
  • 1.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8
  • 1.2.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与分类8-12
  • 1.2.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12-15
  • 1.2.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15-17
  • 1.2.5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低的原因17-18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8-19
  • 第2章 基础理论与计算方法19-37
  • 2.1 电子转移动力学基本理论19-23
  • 2.1.1 双势阱模型和 Frank-Condon 原理19-21
  • 2.1.2 Born-Oppenheimer 近似21-22
  • 2.1.3 绝热反应与非绝热反应22-23
  • 2.2 电子转移的经典模型23-26
  • 2.2.1 Marcus 经典模型23-24
  • 2.2.2 量子力学模型24-25
  • 2.2.3 Marcus 半经典模型25-26
  • 2.3 Marcus-Levich-Jortner 模型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26-37
  • 2.3.1 重组能28-32
  • 2.3.2 电子耦合强度32-34
  • 2.3.3 吉布斯自由能34-37
  • 第3章 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中电荷分离与复合速率的研究37-47
  • 3.1 设计思路37
  • 3.2 设计模型与工作原理37-39
  • 3.3 计算方法39-41
  • 3.4 计算结果与分析41-47
  • 参考文献47-52
  • 致谢52-53
  • 作者简历53-54
  • 摘要54-56
  • Abstract56-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孤立轨道法评估不同并五苯分子堆积的电荷转移积分    杨永梅;尹世伟;李兰兰;杨家瑜;

分子间电子耦合的简便计算方法—孤立轨道法    杨永梅;王新辉;尹世伟;

苯-噻吩低聚物电子结构及载流子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    杜松松;赵蔡斌;马妍;王文亮;

孤立轨道法评估不同并五苯分子堆积的电荷转移积分    杨永梅;尹世伟;李兰兰;杨家瑜;

空气稳定的氮杂蒄电子传输材料分子设计及三氮杂蒄衍生物迁移率计算    马妍;赵蔡斌;王文亮;尹世伟;魏俊发;

有机半导体材料载流子迁移率理论模拟    杨永梅

端基对低聚噻吩/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电子结构及传输性能的影响    杜松松

氮功能化对蒄结构与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及含氮杂蒄吸电子基光伏电池供体材料的分子设计    马妍

分子间电子耦合的简便计算方法—孤立轨道法    杨永梅;王新辉;尹世伟;

有机场效应材料氟化噻吩并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性质    阚玉和;吴凯;朱玉兰;侯丽梅;苏忠民;

采用电容电荷转移原理测定含水量    C Gimson;赴敏;

雷电防护──古老的科学和当前的争论    Lew Rubin ,本刊编辑部

基于电荷转移体系聚合物/C_(60)组合膜的光电导增强效应    马国宏,郭立俊,邢前,莫育俊,钱士雄

雷电防护新技术    

电容间电荷转移前后能量守恒问题的探讨    张国志;

夸克-胶子物质和强子物质中净电荷转移涨落    萨本豪;李笑梅;董保国;

聚乙烯咔唑/C_(60)组合薄膜光诱导电荷转移性质研究    王恭明,钱士雄,徐建华,王文军,刘秀,陆兴泽,李富铭

基于电荷转移技术的触摸键原理及应用    刘可昌;李霞;李斌;曹金亮;

电荷转移对分子晶体二聚化基态的影响    卢旭钦,王沁,郑杭

太赫兹光谱技术在自由基检测中的应用    郝淑梅;葛敏;王文锋;赵红卫;

热和光诱导的线性三核{Fe_2Co}化合物中的可逆电荷转移    刘涛;佐藤治;段春迎;

“对称”、“不对称”电荷转移与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性能关系的研究    王筱梅;周广勇;周玉芳;刘志强;王东;方奇;蒋民华;

掺杂O_2和NO的C_(60)固体中主客体分子间存在电荷转移的一个实验证据    顾民;王素芹;吴坚;冯端;

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研究    朱志;房晨婕;孙伟;徐春虎;周灿;严纯华;

小沟结合方式中的DNA媒介电荷转移    李经建;冀中华;蔡生民;

偶氮染料封端三苯胺取代聚芴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庄小东;张斌;陈彧;

质子与钾原子碰撞的辐射衰变、辐射电荷转移和辐射缔合过程    刘春华;屈一至;王建国;

原子轨道方法研究等离子体中He~(2+)-H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    刘玲;王建国;JANEV R K;

理论研究碱金属化物M~+(N_3H_3)M′-(M=Li,Na,and K)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李莹;吴迪;李志儒;

Au/ZnO/PATP组装体中ZnO对电荷转移诱导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贡献    杨立滨;孙志华;吕志成;阮伟东;赵冰;

电容式感应技术及设计要点    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高级产品经理 Ryan Seguine

我科学家发现新菁类荧光染料    记者 王秀兰

检测用新型生物传感器    阴慧娟

Quantum最小尺寸低成本触摸传感器面市    杨振中 北京

数码相机的视网膜    王征 木哥

气象武器    路庆和

凹版印刷过程的静电与防范    徐颖

纳米技术今与昔    陈耀光 刘美娜

油墨在不同印刷材料的应用技术    任诗旻

师道传承 探索化学真谛    记者 程曦

紫精与芘衍生物电荷转移晶体的制备与光电导性能的研究    于伟

有机光电材料光诱导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    李源作

若干分子体系的电子激发态性质和碰撞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    孙启响

理论研究给—受体型有机分子激发态性质及其在材料中的应用    孙磊

一些拓扑兴趣的分子笼、篮和瓶的结构和性质    王银锋

碱金属掺杂分子的结构和大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李宗军

基于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环碳酸酯合成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李博

苯甲酰苯胺衍生物分子内电荷转移与质子转移    张煊

有机—钼磷酸功能分子杂化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吴莹

分子器件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理论研究    邹斌

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电荷分离与复合速率的理论预测    孙冠楠

苯甲酰苯胺衍生物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刘春华

囚禁离子在离子阱中的碰撞实验研究和压缩相干态的制备    骆芳芳

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光谱特征研究    徐伟

蛋白质中电荷转移中继站的理论研究    张孟

两种太阳能电池材料分子的电荷转移研究    韩岳洢

吡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    张雯

星型分子结构与电荷转移特征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闫文艳

铂参与的金属氢键中电荷转移效应的理论研究    李喜文

含N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及电荷转移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孙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