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稀土掺杂对铜锰催化剂织构和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8:15
热度:

稀土掺杂对铜锰催化剂织构和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摘要】: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La、Ce、Pr、Y、Er)掺杂铜锰催化剂,利用XRD、低温氮气吸脱附、TPR、s-TP

【摘要】: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La、Ce、Pr、Y、Er)掺杂铜锰催化剂,利用XRD、低温氮气吸脱附、TPR、s-TPR、TPD等表征手段及变换反应催化性能测试,考察了稀土种类、稀土La掺杂量以及沉淀反应体系中的阴离子种类Ac、Cl、NO3和SO4对铜锰催化剂织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掺杂对铜锰催化剂200℃-300℃的低温催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La、Ce、Er的掺杂可提高铜锰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掺杂稀土后的样品没有改变铜锰催化剂的主要晶相Cu1.5Mn1.5O4,但同时有CuO晶相出现。经变换反应后,除掺Y样品有未被还原的CuO晶相外,其它样品均被还原为单质铜和Mn+2O。此外未掺杂样品和掺Y样品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MnCO3特征衍射峰。TPR结果表明,未掺杂及掺Pr、Y样品,分散在其表面的非晶态CuO较多,而掺La、Ce、Er样品与氧空位紧密结合的铜锰固溶体表相和体相铜的还原量较大。稀土元素的掺杂对CO2的吸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掺La、Ce、Er样品具有相近的CO2吸附强度,其中掺La样品的脱附量较大。 La的掺杂量对铜锰催化剂织构和性能的影响较大。不同La掺杂量样品的主晶相均为尖晶石结构的Cu1.5Mn1.5O4金属固溶体,掺La量较多的样品(>3.0%)还出现有较为明显的CuO晶相,经变换反应后均被还原分解为Cu和Mn+2O,其中掺La量较少的CuMn/La-m(0.0,0.2,0.5)样品出现有MnCO3物相。CuMn/La-m(0.2,0.5)样品中铜锰组分的分散较均匀,金属协同效应良好,样品的表面铜分散度较大,对CO2的吸附量适中,因此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尤以CuMn/La-0.5样品效果最为明显。掺La量大于3.0%的样品,随掺La量增加呈现出碱性位增加的趋势,其中掺La量为10.0%的样品,由于La的聚集覆盖了部分活性位而表现出的活性明显降低。 铜锰催化剂的织构和催化性能与沉淀反应体系中的阴离子种类密切相关。Ac、Cl、NO3和SO4样品主晶相均为尖晶石结构的Cu1.5Mn1.5O4金属固溶体,经变换反应后各样品的主晶相均为Cu和Mn+2O,其中Ac、NO3和SO4样品因为较多的CO2活化吸附形成MnCO3物相。Ac和NO3样品中铜锰组分分散均匀,表面化学性质均一,铜表面分散度较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低温变换反应活性。SO4样品表面虽有一定的铜分散性,但化学性质均一性及与锰的协同效应较差,因此表现出的催化活性较Ac和NO3样品差。Cl样品由于铜锰固溶体表相和体相的铜难以还原,铜锰组分的协同效应较差,对CO2活化吸附性能较弱,导致其催化活性很差。 【关键词】:铜锰催化剂 稀土掺杂 La掺杂量 阴离子 水煤气变换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43.36;TQ54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16
  • 1.1 水煤气变换反应9
  • 1.2 变换反应催化剂9-15
  • 1.2.1 传统变换催化剂9-10
  • 1.2.2 CuMn 催化剂10-15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15-16
  • 1.3.1 研究的目的15
  • 1.3.2 研究的内容15-16
  • 第二章 实验设计16-23
  •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16-17
  • 2.2 催化剂的制备17
  • 2.3 催化剂活性测试17-20
  • 2.3.1 测试流程17-18
  • 2.3.2 测试条件18-19
  • 2.3.3 活性测试方法19-20
  • 2.3.4 空白试验20
  • 2.4 催化剂表征20-23
  • 2.4.1 X-射线粉末衍射(XRD)20
  • 2.4.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BET/BJH)20
  • 2.4.3 催化剂的组成(ICP)20
  • 2.4.4 程序升温还原(TPR)20
  • 2.4.5 表面铜分散度(s-TPR)20-21
  • 2.4.6 程序升温脱附(TPD)21-23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23-56
  • 3.1 稀土种类的影响23-30
  • 3.1.1 催化剂活性测试23-24
  • 3.1.2 XRD24-26
  • 3.1.3 TPR26-28
  • 3.1.4 TPD28-30
  • 3.1.5 小结30
  • 3.2 稀土镧掺杂量的影响30-44
  • 3.2.1 催化活性测试30-31
  • 3.2.2 ICP31-32
  • 3.2.3 XRD32-34
  • 3.2.4 BET/BJH34-36
  • 3.2.5 TG/DTG/DTA36-38
  • 3.2.6 TPR38-39
  • 3.2.7 s-TPR39-41
  • 3.2.8 TPD41-44
  • 3.2.9 小结44
  • 3.3 阴离子的影响44-56
  • 3.3.1 催化活性测试44-45
  • 3.3.2 XRD45-47
  • 3.3.3 BET/BJH47-49
  • 3.3.4 TG/DTG/DTA49-50
  • 3.3.5 TPR50-51
  • 3.3.6 s-TPR51-52
  • 3.3.7 TPD52-54
  • 3.3.8 小结54-56
  • 第四章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2
  • 致谢62-63
  • 作者简介63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63-6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孔道结构矿物及其晶体结构特征    刘迎新,秦善,刘瑞,鲁安怀

钾促进型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性能研究    纵秋云,余汉涛,郭建学,张新堂,孙海燕

共沉淀法制备铜系催化剂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韩利华;芮玉兰;郭绍义;梁英华;郑水林;

颗粒材料孔结构形态的测量和表征    刘玉新

制备高碳醇Cu-Fe系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和孔径分布    刘寿长,关新新,陈诵英

溶胶-凝胶法简介第一讲——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杨南如,余桂郁

铜锰氧化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还原与催化性能    张兆春;章启贤;殷亚青;吴帆;喻旭芳;许燕侦;李斌;

铜锰氧化物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郭薇;张华;

变换催化剂研究进展    刘全生,张前程,马文平,何润霞,寇丽杰,牟占军

Cu-Mn-O催化剂的结构对丙烷还原NO反应的性能影响    郭金玲;贾美林;照日格图;沈岳年;

超微粉体的制备(五)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陈朝珍,张萍

低变催化剂的再生    谢中平,杜鹃

超细粉体表面包覆技术综述    陈加娜;叶红齐;谢辉玲;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刘晓波;铁梅;苏会东;宋琳琳;

酸度对偏钛酸水热法合成纳米TiO_2的影响    张莉,褚道葆

CO低温变换催化剂的还原过程分析    张传玉

无酸水热法制备多孔硅及其PⅢ表面改性    李慧;卢茜;吴子景;吴晓京;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镁粉体    王念榕;刘晓林;闫涛;周蓉;陈建峰;

Cu-Zn催化剂的CO水汽变换反应特性    米万良;孙丹杰;龚娟;苏庆泉;贾冬梅;

水热法工艺对合成陶瓷粉体性能的影响    王辉;徐建梅;沈上越;

水热法制备NBBT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的研究    徐祥宁;刘军;陈彩风;陈萍;

水热法合成LiFePO_4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张静;黄可龙;赵裕鑫;

溶胶-水热法制备M_xO_y-TiO_2(M=In,Al,Zn)复合纳米膜光阳极材料及其表征    陈云霞;赵修建;何鑫;

制氢装置的扩能改造    田正浩;

水热法制备纳米镍铁氧体    雷霆;罗凤兰;唐光明;薄新维;

钛酸铋钠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王燕;陈文;周静;徐庆;李月明;孙华君;廖梅松;

脱毒催化剂现状及其进展    赵骧;

变换催化剂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周晓奇;李速延;

低密度无铬铁系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测定    李峨山;王艳霞;陈超;

BS-90型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研制与侧流试验    李峨山;刘振保;焦淑华;陈晓光;

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合成及表面改性研究    高传慧

大豆球蛋白糖基化接枝改性及其热聚集行为研究    许彩虹

黄磷尾气变换制甲醇合成气中试及新型催化剂研究    戴春皓

纳米掺锑氧化锡(ATO)粉体制备及其浆料稳定性    刘述忠

基于溶胶—凝胶法的功能因子缓释技术研究及其在纺织品芳香保健功能整理中的应用    李永海

多因素影响下低温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的研究    刘润清

过渡元素掺杂ZnO稀磁半导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刘洋

ZnO半导体材料的形貌、微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刘海霞

低品位镍红土矿硫酸浸出及浸出渣综合利用理论及工艺研究    石文堂

硫铁矿烧渣制备软磁用α-Fe_2O_3和磁记录材料γ-Fe_2O_3工艺及基础理论研究    黄坚

二元稀土氟化物的控制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    李艳冰

常压酸化法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工艺研究    朱利文

YVO_4:Eu~(3+)纳米荧光粉核/壳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王正凯

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纳米结构的形貌控制及性能研究    李霄

丝胶蛋白/磷酸钙盐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梅丹平

溶胶-凝胶法制备BOPP基阻隔性包装复合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朱丽静

NBT陶瓷粉体的水热合成及其形貌影响因素的研究    鲁统雷

纳米锰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邓惠仁

几种化合物微/纳米结构的形貌可控合成与表征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王尚平

过渡金属基微、纳米材料的水热/溶剂热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靳黎娜

磷灰石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刘羽,彭明生

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胡昌现;周玉英;肖勇;李时霞;

Fe_2O_3-Cr_2O_3的SOOI效应及其对(FeCr)_3O_4催化性能的影响    杨上闰,徐卫星,胡功箭,傅献彩

Co-Mo-K/Al_2O_3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结构的研究    李金林,李金林,孔渝华

钾促进型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性能研究    纵秋云,余汉涛,郭建学,张新堂,孙海燕

负载型无铬超细铁基变换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    宋海燕,杨平,华南平,杜玉扣

富氧条件下氮氧化物的选择性催化还原 Ⅰ.Ag/Al_2O_3催化剂上C_3H_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    贺泓,张润铎,余运波,刘俊锋

制备参数对Au/Fe_2O_3催化剂水煤气变换性能的影响    华金铭,郑起,林性贻,魏可镁

富氧条件下Ag/Al_2O_3和Cu/Al_2O_3组合催化剂催化C_3H_6选择性还原NO_x的性能    石晓燕,张长斌,贺泓

Fe~(3+)(Cr~(3+))/Fe~(2+)混合离子制备铁铬中变催化剂    陈林深,吕光烈,凌荣国,谢存智,汪小清,周学渊

水热法制备纳米Cu-Mn-O及其光催化性能    韩艳华;张飞跃;张少龙;李景林;范闽光;李斌;

超声辅助浸渍法制备 γ-Al_2O_3负载铜锰基吸附剂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    张莹

新型CuMn/TiO_2苯类催化燃烧催化剂的研制及活性研究    李鹏

铜锰复合氧化物制备及其催化燃烧VOCs性能研究    张燕

负载型铜锰二元氧化物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性能研究    周超强

超临界水浸渍法制备锰基中温脱硫剂的研究    司伟平

新型双晶格层状过渡金属—锰氧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柴瑞涛

钯/陶瓷中空纤维复合膜反应器中的水煤气变换反应    王卫平;潘秀莲;张小亮;熊国兴;杨维慎;

沉淀温度对CuO/ZnO/Al_2O_3催化剂前驱体物相及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的影响    房德仁,刘中民,杨越,孟霜鹤,索掌怀,陈峰

狭缝孔内水煤气变换反应平衡的蒙特卡罗模拟    彭璇;

低温转化的化学煤工艺    C.R.Porter;C.L.Knudson;J.R.Rindt;曹雅凤;

对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水液催化剂的评述    金义升;

嵌埋式纳米钌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性能    郭晓勇;华南平;杜玉扣;杨平;

Fe_3O_4(111)面上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机理    陈磊;倪刚;韩波;周成冈;吴金平;

Fe_2O_3-Cr_2O_3的SOOI效应及其对(FeCr)_3O_4催化性能的影响    杨上闰,徐卫星,胡功箭,傅献彩

在工业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宏观动力学    李绍芬,刘邦荣,高文新,廖晖

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的计算模拟进展    陈玉;张福丽;姚辉超;刘植昌;崔佳;徐春明;

添加铝助剂对铜铈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的影响    李雷;李达林;郑起;林性贻;

水汽对机动车尾气净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王建强;沈美庆;王军;高继东;马杰;刘双喜;

水热法制备CeO_2-ZrO_2复合氧化物及其负载Pt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    李娟;申文杰;

Cu/α-MoC_(1-x)低温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WGS)性能的研究    马宇飞;张少华;

氢气中一氧化碳优先氧化净化的新技术探索与研发    李杰

负载型金基催化剂上CO氧化和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研究    廉红蕾

碳化钼基催化剂上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研究    王高伟

碳化钼在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马宇飞

稀土掺杂对铜锰催化剂织构和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    姜浩强

介孔Ni/Ce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顾斓芳

CuO-M_xO_y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应用    邹月

水热合成法制备铂基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研究    闫江

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的Ni/Ce-M-O(M= La,Zr)催化剂研究    何霖

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的三氟丙基修饰有机—无机杂化SiO_2膜材料研究    王学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