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吸热体流道截面结构对工质流动及传热特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9:13
热度:

太阳能吸热体流道截面结构对工质流动及传热特性影响的研究【摘要】:摘要: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热效率高、价格低廉、容易与建筑物结合等优点而受到全球的瞩目。在国外,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集热

【摘要】:摘要: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热效率高、价格低廉、容易与建筑物结合等优点而受到全球的瞩目。在国外,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集热器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在我国,随着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太阳能吸热体是其核心部件,吸热体流道的截面形状以及流道内壁结构,将对流道内工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设计了材料截面面积和流量截面面积均相等的不同截面结构的吸热体流道,研究流道截面结构对工质流动及传热特性的影响,为集热器吸热体流道的设计、换热性能的提高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通过简化实际模型建立了吸热体流道的物理模型,然后分两类建立了吸热体流道的几何模型。在理论分析中,建立了模型涉及到的数学模型和理论公式。 对几何模型网格划分,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后,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得出数值模拟的结果后,对内壁光滑的单圆形、单矩形、多孔圆形、多孔矩形这四种结构的流道进行了速度分析、温度分析、导热速率的分析和压降分析;将内壁有半圆形翅片、矩形翅片、三角形翅片的三种不同结构的单矩形流道与内壁光滑的单矩形流道的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进行了速度分析、温度分析、导热速率的分析、压降分析、阻力系数的分析、换热系数的分析和努塞尔数的分析。 建立了吸热体流道流动及传热的实验平台,主要从温度、压降和速度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并将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结果。最终得出了流道截面结构对吸热体流道内工质流动及传热特性影响的一些规律:从传热特性来说,当材料截面面积和流量截面面积均相等时,内壁光滑的四种流道中,多孔矩形流道的传热效果最好;而内壁有翅片的流道整体比内壁光滑的流道的传热效果好,且三角形内翅的流道的传热效果最好;从流动特性来说,当材料截面面积和流量截面面积均相等时,内壁光滑的流道整体比内壁有翅片的流道的阻力损失小,且单圆形流道的阻力损失最小。图78幅,表3个,参考文献66篇 【关键词】:太阳能吸热体 流道截面结构 流动特性 传热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513.1;TK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绪论9-18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9-12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9-11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现状12-14
  • 1.2.2 流道结构对工质特性影响的研究现状14-15
  • 1.3 本文的任务及结构15-18
  • 1.3.1 本文的任务15-16
  • 1.3.2 本文的结构16-18
  • 2 物理模型的建立及理论分析18-32
  • 2.1 吸热体流道结构物理模型的建立18-20
  • 2.2 流道热传导的理论分析20-22
  • 2.2.1 导热基本定律20-21
  • 2.2.2 流道导热微分方程21-22
  • 2.2.3 导热微分方程定解条件22
  • 2.3 流道热对流的理论分析22-27
  • 2.3.1 牛顿冷却公式23
  • 2.3.2 流道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23-25
  • 2.3.3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定解条件25
  • 2.3.4 边界层概念25-26
  • 2.3.5 本文相关相似特征数26-27
  • 2.4 流道内工质流动的阻力分析27-29
  • 2.4.1 局部阻力计算27-28
  • 2.4.2 沿程阻力计算28-29
  • 2.4.3 总阻力计算29
  • 2.5 流道内工质流动的速度分析29-30
  • 2.6 流道内工质的传热特性30
  • 2.7 本章小结30-32
  • 3 流道内工质流动及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32-50
  • 3.1 数值模拟软件的确立32
  • 3.2 网格划分32
  • 3.3 初始化条件和边界条件32-33
  • 3.4 模拟结果与讨论33-48
  • 3.4.1 内壁光滑的不同流道的模拟结果与讨论33-41
  • 3.4.2 内壁有翅片的不同流道的模拟结果与讨论41-48
  • 3.5 本章小结48-50
  • 4 流道内工质流动及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50-63
  • 4.1 吸热体流道的实验目的50
  • 4.2 吸热体流道的实验方案50
  • 4.3 吸热体流道的实验系统50-53
  • 4.3.1 实验系统的构成和工作流程50-51
  • 4.3.2 吸热体的试验件51-52
  • 4.3.3 实验系统的动力部分52
  • 4.3.4 实验系统的加热部分52-53
  • 4.3.5 实验系统的数据采集部分53
  • 4.4 实验数据处理53-55
  • 4.4.1 进出口压降和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54
  • 4.4.2 对流换热系数和努塞尔数的计算公式54-55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55-61
  • 4.5.1 不同结构流道实验所得温度值的分析55-57
  • 4.5.2 不同结构流道实验所得压降值的分析57-58
  • 4.5.3 不同结构流道实验所得速度值的分析58-61
  • 4.6 本章小结61-63
  • 5 结论与展望63-65
  • 5.1 全文总结63-64
  • 5.2 工作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69-70
  • 致谢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平板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展望    杨庆;丁昀;马东华;关宏迅;班云霄;陈海;

平行流蒸发器耦合传热的数值模拟    江乐新;吕丹丹;

热管平板集热器在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万福春;蒋绿林;付文彪;

集中供热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研究    雷玉成,陈希章,王忠海,杨继昌

关于平板集热器热性能测定的讨论    葛新石

双流道泵固液两相流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徐海良;屈科辉;

高层住宅阳台式平板集热器性能测试研究    李永华;焦青太;

百叶形和方形蜂窝结构抑制平板集热器热损失数值模拟    崔永亮;丁昀;杨庆;张济世;

平板集热器和真空管集热器各自特点分析    庄长宇;刘桂永;姜立军;郭延隆;

平板集热器冬季工况集热性能分析    毕文峰 ,王侃宏 ,乔华 ,崔坚

高效微小通道热沉散热系统设计及其实验研究    刘用鹿

挤出机双流道筒体的设计及换热能力的计算与分析    潘宝霞;贾朝阳;

基于Excel的空调节能设备实验数据处理    郑慧凡;范晓伟;李安桂;张定才;

复合墙体室内温度响应研究    许建柳;

地源热泵竖埋U形换热器一维数值模型    李茜;苏华;李晓虹;张燕;

CSP连轧过程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李传瑞;王立涛;葛仁余;余小鲁;陈志浩;

农产品加工的供热管道在传输过程中的热损耗分析    宋如敏;王恒青;

大气与真空下功率VDMOS散热特性研究    丁凯凯;冯士维;郭春生;刘静;

对于改进国产内燃机车冷却系统的几项建议    刘达德;

环境试验设备的状态空间法仿真设计    翟唤春,尚娜,王浚

振动表面自然对流强化换热特性    吴宏;孟恒辉;罗翔;徐国强;

几何参数对微通道液体流动和传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刘丽昆;逄燕;刘赵淼;

圆柱形烟花热自燃数学模型研究    季玲玲;周光魏;寇智慧;赵保国;杜志明;郭泽荣;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能耗统计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应用    介鹏飞;李德英;

热管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曹志高;杜海存;杨安;曹娟华;

超微量定量显微注射建模与自适应控制    秦晓丽;赵新;车秀阁;方勇纯;

电解槽保温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贺建忠;幸利;马康康;

小型户用沼气锅炉的设计计算    李文涛;刘建禹;李文哲;

斯特林热机逆流换热式回热器    孔令斌;

水下湿法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赵博;武传松;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    高晓阳

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    左远志

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空燃比控制技术研究    姚栋伟

槽形竖壁冷凝强化规律研究与结构优化    朱登亮

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李国富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阎秦

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    李先春

活化生土基低碳节能村镇建筑材料研究    谭晓倩

温室环境因子时空分布CFD模型构建及预测分析研究    程秀花

面向环保的高速全自动冷镦机优化研究与系统实现    徐高春

高温矿井热环境数值模拟及热害控制技术研究    侯建军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井下工具油浸试验装置温度控制系统分析    赵达

纤维混凝土夹心秸秆压缩块砌块墙的研究与开发    刘永

钢管组对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王建秋

滑油冷却器强化传热及小型化技术研究    石帅

窄扁管水—水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王刚

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    徐义洪

CPU热柱散热器的实验研究及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李艳红

磨粉机冷却式磨辊的设计及研制    李东梁

建筑节能及建筑节能措施    张会平;王小召;

微细管道内的流体阻力分析    武东健,贾建援,王卫东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叠层无氧铜微通道热沉    刘云,廖新胜,秦丽,王立军

微小槽道散热器流动与换热实验研究    朱恂,辛明道

微矩形槽道内的受迫对流换热性能实验    辛明道,师晋生

管肋式辐射器排热特性的数值分析与优化设计    李明海,任建勋,梁新刚,过增元

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李强,宣益民

陶瓷微通道内的传热和压降特性    俞坚,马重芳,JOHN Lawer

新型分形树状微通道散热器的实验研究    陈永平;郑平;

集中供热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研究    雷玉成,陈希章,王忠海,杨继昌

百叶窗翅片的传热与阻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周宇;李惠珍;陶文铨;

微管道换热器内微流体的流动与换热    董涛

热管技术与其在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应用    陈海飞

百叶窗翅片式散热器内对流—导热耦合传热的数值模拟    漆波

板翅换热器倾斜波纹翅片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    李海凤

流体横掠方形微针肋阵列热沉的传热特性    夏国栋;李宴君;孔凡金;

脉动热管运行和传热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李惊涛;韩振兴;李志宏;刘石;

分离式热管的研究进展    方书起;张建立;

水-甲醇混合工质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传热特性的研究    魏琪,袁朗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翁锦萍,魏琪,吴志刚

高功率脉动热管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曲伟;周岩;马同泽;

密度锁内分层传热特性的初步探讨    谷海峰;阎昌琪;

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热沉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    夏国栋;徐志波;齐景智;

高参数小管径内煤油的传热特性研究    罗毓珊,陈听宽,胡志宏,郑建学

自激振荡流热管内Cu-水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    商福民;刘登瀛;冼海珍;杨勇平;杜小泽;

长圆柱形果蔬冷激处理过程传热特性分析    陈爱强;杨昭;尹海蛟;张娜;

土壤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戚隆溪;王柏懿;陈强;

液氮窄缝传热特性研究    王如竹;徐艇;

基于COSMOSFLoworks波纹管传热机理仿真分析    胡光忠;王维慧;

三维横向紊动射流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张玲;李少华;郭婷婷;

冷藏罐装蟹肉杀菌传热特点的研究    邱澄宇;

关于新型水火管锅炉结构特性的分析    苏保玲;程菲;周冬雷;

罗非鱼冷冻曲线的研究    邱澄宇;黄小勇;

电加热地板辐射供暖地板传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董淑萍;刘艳华;李廷贤;张水香;

应用CFD对D-T型双轴卧式搅拌装置功率特性和传热特性的模拟    冯惠生;刘荣;杨腾;

太阳能热水器    

逾2万项专利成果亮相专利周    记者 黄基尧

氧气助燃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加热和退火工艺中的应用    刘文 编译

太阳能空气加热器的几种形式    省机械研究所 林亦枰

材料的热传导    中国科技馆 李春才

对现代商业建筑空调节能技术的几点建议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土木工程建工04151班 郝杰

新技术开启冬季采暖新时代    小米

冬季采暖新技术开启新时代    本报记者 杨维忠

蓄水屋面的性能及技术要点    杨子江

水泥窑余热发电中的热力学分析    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

飞机电热除冰过程的传热特性及其影响研究    肖春华

平板通道内螺旋纤肋强化传热机理及传热特性研究    唐玉峰

微型燃烧器内燃烧与传热特性研究    李艳霞

墙体非稳态传热计算方法适应性及地下结构传热特性分析与研究    李向前

半导体激光器组件的传热特性与热电控制技术研究    杨明伟

含钛无氟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基础研究    漆鑫

多壁碳纳米管沸腾换热性能研究    薛怀生

回路脉动热管运行传热特性及管路结构改进的研究    王宇

喷雾冷却传热特性、传热强化及温度不均匀性研究    韩丰云

脉动流化床机理研究    刘云芳

太阳能吸热体流道截面结构对工质流动及传热特性影响的研究    李雅瑾

小型轴向槽道热管制备工艺研究及实验性能分析    郑威

多孔介质预混燃烧中的气固温度分布及传热特性研究    李姮

鳍片管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吴国洪

倾斜窄通道中单相流体的传热特性研究    周伟荣

直接接触式二元冰制备过程特性研究    樊建斌

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内传热特性的研究    胡晓景

微散热器流体通道结构参数对工质流动及传热特性影响的研究    王从权

高压水煤浆锅炉燃烧、传热、积灰结渣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徐慧芳

微生物发酵传热特性研究及温度场模拟    徐永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