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级多晶硅冶金法提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9:01
热度:

太阳能级多晶硅冶金法提纯研究【摘要】:面临全球性传统能源干涸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危机,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洁净能源受到了极大关注。太阳能光伏技术,即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是太阳能利用

【摘要】:面临全球性传统能源干涸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危机,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洁净能源受到了极大关注。太阳能光伏技术,即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途径。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转换的主要原材料,占太阳能光伏电池总成本的50%左右。因此,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是普及太阳能光伏的基本前提。 本论文针对某企业既定的多晶硅提纯路线,研究其中涉及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针对冶金级硅采用感应炉造渣除硼后的硅、渣分离问题,探讨高温熔融分离的可行性及技术条件;二是针对除硼后的硅粉进行湿法浸出,探讨各种酸、碱及其组合工艺脱除硅中夹杂的工艺参数。 硅与渣的高温熔分实验考察了熔化温度、保温时间、硅液出炉温度、炉内气氛以及内衬材料对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熔融温度1620℃,保温时间2.5h,出炉温度200℃时,能较好地实现硅和渣的分离。工业生产中可通过设计特殊构造的炉窑在高温下实现渣与硅的分别放出。 湿法浸出过程主要考察了浸出剂质量分数、温度、反应时间、硅粉粒度等参数对硅粉中杂质的去除效率的影响。分别采用了三种酸洗工艺:一是单一盐酸;二是碱洗—混酸组合工艺;三是王水浸出。 单一盐酸酸洗实验结果表明:盐酸酸洗能降低硅中杂质含量,依据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各自最优实验条件,获得工业生产中最佳条件为盐酸质量分数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5h,硅粉颗粒120目(120μm)。Fe和Ca去除率达到80%以上,Al的去除率达到60%以上,非金属杂质B的去除率为15%左右。单一盐酸杂质去除效果有限,但处理方法简单。 碱洗混酸酸洗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质量分数8%,HNO311%,5%HF和5%HCl组成的混酸的综合作用下,Fe和Ca去除率90%左右,Al为60%左右,B为20%左右,碱洗混酸酸洗除杂效果很好,但工序相对复杂。 王水浸出实验表明:王水去除硅粉中杂质的效果很好,Ca的去除率94%左右,Al为80%左右,Fe为70%左右,B为26%左右。但王水环境污染严重。 酸洗除杂后的较纯硅粉后续采用真空熔炼和定向凝固可进一步提纯至太阳能级(6N,99.9999%)。本文以上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提供了初级原料和理论依据,酸洗效果越好,后续工艺越简单,成本越低。 【关键词】:太阳能级多晶硅 火法 湿法 高温熔分 酸洗浸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N304.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1
  • 1.1 太阳能光伏行业中硅材料10-12
  • 1.1.1 硅材料在光伏行业中应用10-11
  • 1.1.2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11-12
  • 1.2 太阳能级多晶硅制备工艺12-19
  • 1.2.1 化学法12-16
  • 1.2.2 冶金法16-18
  • 1.2.3 冶金法与化学法工艺对比分析18-19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19-21
  • 1.3.1 本课题目的与意义19
  • 1.3.2 本课题研究内容19-21
  • 2 硅与硅渣的高温火法熔分21-31
  • 2.1 熔分实验目的及原理21
  • 2.2 实验材料21-23
  • 2.3 实验过程23-24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24-29
  • 2.4.1 加热温度对硅和渣分离的影响24-25
  • 2.4.2 保温时间对硅和渣分离的影响25-26
  • 2.4.3 出炉温度对硅和渣分离的影响26-27
  • 2.4.4 硅与渣的加入量对硅和渣分离的影响27-28
  • 2.4.5 外置石墨坩埚对硅和渣分离的影响28
  • 2.4.6 刚玉坩埚对硅和渣分离的影响28-29
  • 2.5 硅和渣熔融态黏度29
  • 2.6 本章小结29-31
  • 3 冶金级硅盐酸酸洗实验31-55
  • 3.1 湿法酸洗原理31-32
  •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32-33
  • 3.3 实验原理及装置33-34
  • 3.4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34-37
  • 3.4.1 盐酸质量分数对浸出率的影响34-35
  • 3.4.2 反应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35-36
  • 3.4.3 反应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36
  • 3.4.4 硅粉颗粒大小对浸出率的影响36-37
  • 3.5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37-42
  • 3.5.1 正交实验表格及实验结果38-39
  • 3.5.2 正交实验极差分析39-40
  • 3.5.3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40-42
  • 3.6 扫描电镜分析42-44
  • 3.7 盐酸酸洗湿法浸出理论44-53
  • 3.7.1 酸洗浸出热力学44-49
  • 3.7.2 盐酸酸洗浸出动力学49-53
  • 3.8 本章小结53-55
  • 4 冶金级硅复合酸酸洗实验55-65
  • 4.1 碱洗—混酸酸洗55-61
  • 4.1.1 碱洗混酸酸洗实验原理55-56
  • 4.1.2 实验材料及设备56-57
  • 4.1.3 实验方案57-58
  • 4.1.4 实验结果与分析58-59
  • 4.1.5 扫描电镜分析59-61
  • 4.2 王水酸洗实验61-63
  • 4.2.1 实验原理61
  • 4.2.2 实验材料61-62
  • 4.2.3 实验方案62
  • 4.2.4 实验结果与分析62-63
  • 4.3 盐酸、碱洗混酸酸洗和王水实验对比63-64
  • 4.4 本章小结64-65
  • 5 结论与展望65-67
  • 5.1 结论65-66
  • 5.2 展望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电池用多晶硅材料的现状和发展    杨德仁;

电势-pH图及其应用    李淑妮,崔斌,唐宗薰

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与发展概况    徐华毕;沈辉;梁宗存;

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原理及研究进展    吕东;马文会;伍继君;杨斌;戴永年;

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分析    钱金法;王雅萍;钱惠祥;

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硅过程的湿法提纯研究    汤培平;徐敏;王宝璐;李竟菲;陈云霞;朱丽;刘宏宇;

太阳能级硅制备新工艺研究进展    于站良;马文会;戴永年;杨斌;魏奎先;

硅材料湿法提纯理论分析及工艺优化    王宇,尹盛,肖成章,何笑明,王敬义

多晶硅的真空感应熔炼及定向凝固研究    吴亚萍;张剑;高学鹏;李廷举;

工业硅造渣提纯中硅与渣的熔分研究    李小明;李文锋;王尚杰;史雷刚;

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还原新技术研究进展    曾亚龙;丁国江;廖敏;

氢气纯度对多晶硅产品质量的影响及采取的对策    廖敏;

太阳电池硅锭生产技术    吴建荣;杨佳荣;昌金铭;

熔渗法制备Ti_3SiC_2陶瓷中硅的熔渗时间研究    肖琪聃;吕振林;李阳;

机械振动对直拉法Si单晶生长的影响    李巨晓;庄力;

失效器件分析    邹子英;吴晓虹;

光致发光技术在Si基太阳电池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严婷婷;张光春;李果华;汪义川;陈如龙;李波;

过冷度对重掺B直拉Si单晶中小角晶界的影响    王飞尧;孙新利;饶伟星;何国君;王伟棱;

复合式热屏对Φ200mmCZSi单晶生长速率和氧含量的影响    任丙彦,赵龙,傅洪波,曹中谦,张学强

φ200mm太阳能电池用直拉硅单晶生长中导流系统的研究    任丙彦;褚世君;吴鑫;于建秀;孙秀菊;

非碳冶金实验探索    李士琦;侯明山;刘超;董洪波;孙灵芝;

红土镍矿深度还原—磁选试验研究    王亚琴;韩跃新;李艳军;李淑菲;张剑廷;

提高湿法提纯多晶硅回收率的方法    叶其辉;李核;常玉;孙艳辉;陈红雨;

干法与湿法氧化提纯冶金级硅    胡玉燕;李核;常玉;郭长娟;陈红雨;

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硅工艺及其进展    刘玉;卢东亮;胡玉燕;林涛;王博;孙艳辉;陈红雨;

太阳能级硅提纯技术研究进展    叶其辉;陈红雨;

冶金级硅材料湿法浸出的研究    罗绮雯;陈红雨;叶其辉;

酸浸出法提纯冶金硅    杨春梅;陈红雨;

DMR法原位合成亚微米Al_2O_3/Al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和功能特征    王宏明;李桂荣;赵玉涛;程晓农;陈刚;

一种制备太阳能级硅的预处理方法    卢东亮;叶其辉;田俊;李核;陈红雨;

超冶金级硅的制备研究    于站良

真空定向凝固法去除硅中金属杂质和晶体生长控制的研究    梅向阳

高性能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邓明进

直拉式单晶硅生长炉的关键技术研究    曹建伟

杂质对直拉硅单晶力学性能的影响    曾徵丹

太阳能级硅(SOG-Si)光伏电池中多孔硅吸杂工艺及其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研究    张彩珍

Ni-Cr-Fe合金高温氧化成膜特性及氧化/碳化临界条件下膜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    初蕾

气氛对煤燃烧和SO_2/NO_x迁移的机理及动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周家平

300mm硅片超精密磨床设计与开发    朱祥龙

太阳能级硅冶金制备技术研究    罗大伟

锗单晶片的表面化学腐蚀研究    张亚萍

硅、锗切割片的损伤层研究    张秀芳

铜和银在锗单晶中的电学行为研究    孙法

超精密磨削硅片变形规律的研究    赵海轩

石煤湿法提钒工艺及其溶液化学研究    杨用龙

基于SCP范式中国光伏产业产业组织研究    黄欢

集成电路用硅片加工化学品研究    杨杰

低品位软锰矿与冶炼锰烟尘中锰的浸出工艺研究    徐静

锌焙砂的中浸渣氧压酸浸新工艺研究    巨佳

贫化铜渣铁资源还原回收的实验研究    李磊

各国光伏路线图与光伏发电的进展    杨金焕;邹乾林;谈蓓月;葛亮;陈中华;

铸造多晶硅的研究进展    席珍强,杨德仁,陈君

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郭志球;沈辉;刘正义;闻立时;

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原理及研究进展    吕东;马文会;伍继君;杨斌;戴永年;

我国多晶硅生产现状与发展    严大洲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对策    沈辉;舒碧芬;闻立时;

用冷等离子体结合湿法冶金制备太阳级硅材料    尹盛,何笑明

精炼法提纯冶金硅至太阳能级硅的研究进展    黄莹莹;郭辉;黄建明;沈树群;

阳光经济和能源革命    张耀明;

国内外多晶硅工业现状    郭瑾;李积和;

多种IC设计中Cu CMP阻挡层浆料选择和去除率的控制    Matthew VanHanehem;Hugh Li;高仰月;

CMP系统中抛光头与抛光台运动关系分析    衣忠波;

神经网络在矿井水净化处理中的应用    吴明;陈建兰;

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优化研究    詹阳;周国安;

一株硫酸盐还原菌的脱硫特性研究    覃梅连;蒋永荣;容翠娟;邓秀梅;周若梅;黄清辉;韦添尹;

分散剂对铜CMP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庆忠;金洙吉;张然;康仁科;郭东明;

非离子型活性剂在ULSI碱性Cu抛光液中的性能    李庆忠;张然;郭东明;

固定化PSB—SBR法处理造纸废水    杨云龙,薛嵘,吴国庆

CMP加工过程中均匀去除率的研究    种宝春;

GMR硬盘磁头自由磨粒抛光材料去除机理研究    申儒林;钟掘;

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赵永坤;朱昌雄;李良生;于化泓;

白洋淀网箱养殖环境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研究    肖国华;高晓田;赵振良;张立坤;陈力;张兵;

化工污水工艺运行的优化探讨    杨清华;孟宪权;宋冬梅;高秦;

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    金建华;刘建广;王仰仁;孙书洪;

纸机白水气浮回收纤维的现状与改进    曾振声;

铌酸锂晶片CMP中工艺参数对去除率的影响    王胜利;武晓玲;刘玉岭;贾小欣;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理    张黎;王延松;

硫酸盐还原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率    曹俊雅;张广积;毛在砂;方兆珩;杨超;

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动态吸附烹调油烟初探    陈盛明;丁社光;孔建平;

低氧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能研究    金建华;孙书洪;王仰仁;

COD去除率超过90%    申吉忠通讯员 孙妙 陈哲

石化烟尘去除率和二氧化硫脱硫率完全达到国家减排指标    夏卫红 潘法生

小小微生物 解决大问题    记者  丁波

物化法+生物法提高制药过程含磷废水去除率    季晓

“三超王”还原健康概念    莫梓

淮南 “能源大市”抓节能    刘杰何聪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方法分析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冯艾

催化快速曝气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    

死水也能“活”起来    本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陆晓华

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的变革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冯艾

吉林西部盐碱湿地对农田退水的净化研究    寇艳秋

藻菌共生生物膜系统修复煤炭矿区污染水体的研究    梁丽华

超高盐榨菜废水微电解—电解预处理工艺研究    渠光华

草地过滤带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截留效应研究    霍炜洁

沼气制备车用燃料的实验研究    黄黎

不同生态因子下LMBR处理制药废水运行效能及数学模型    白羽

典型化工污染土壤的微修复技术研究    林莉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物化和生化预处理及组合处理工艺研究    李莉

超滤组合工艺除藻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梁爽

典型化工污染土壤的微波修复技术研究    林莉

太阳能级多晶硅冶金法提纯研究    李文锋

重金属转化菌的分离筛选及转化机理初探    欧阳小珍

咸水淡化工艺试验研究    刘哲

芨芨草转化燃料乙醇的预处理研究    倪天茹

A~2/O工艺处理工业园区复合污水的试验研究    于宝军

自然湿地去除农田排水中氮磷的试验研究    高蕊

离子交换法去除水中硒的研究    毛云

工业园区碳、氮、磷代谢分析    武娟妮

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中HCHs残留特征及修复方法研究    王利利

常压下微波等离子体去除三氯乙烯的研究    李瑞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