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二维结构苯并二噻吩电子供体单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8:18
热度:

基于二维结构苯并二噻吩电子供体单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摘要】: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生产过程污染小和可柔性加工的特点。目前由电子供体单元(

【摘要】: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生产过程污染小和可柔性加工的特点。目前由电子供体单元(Donor)与电子受体单元(Acceptor)构成的D-A结构的窄带隙聚合物已经成为了聚合物太阳电池主流材料,而二维结构的苯并二噻吩(BDT-T)单元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优良的电子供体单元。论文选取BDT-T为电子供体单元,并对并噻唑(TTz)、二噻吩苯并二噻唑(DTBT)和1,4-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三个电子受体单元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受体单元和供体单元通过Stille聚合反应得到了四个新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我们对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器件测试。研究结果如下: DPP单元与BDT-T单元构成的聚合物,能级分布十分接近理想状态,且与TTz单元和BDT-T单元以及DTBT单元和BDT-T单元构成的聚合物相比较,光学带隙更窄、吸收范围更宽。 烷氧基取代的TTz单元会提升聚合物的HOMO能级,进而降低了器件的V_(oc)值。而对于DTBT单元,烷氧取代基则会使聚合物的HOMO(?)(?)级下降。用并噻吩基团取代DPP单元中的噻吩基团,由于增加了聚合物的平面规整性,在不改变聚合物能级分布和长波长区域吸收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短波长区域的吸收强度,改善吸光效果。 论文对TTz单元和BDT-T单元构成的聚合物进行了初步的器件测试,以ITO/PEDOT:PSS/polymer:PC71BM(2:1)/PFN/Al结构的器件取得了1.53%的转化效率。其中,较低的Jsc值主要与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器件的制作工艺有关,通过改进聚合条件和优化器件制作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其余聚合物的器件测试正在进行当中。 【关键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苯并二噻吩电子供体单元 电子受体单元 改进 表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33.5;TM91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9
  • 1.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7-8
  • 1.2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8-10
  • 1.2.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8
  • 1.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8-9
  • 1.2.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相关参数9-10
  • 1.3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活性层材料10-17
  • 1.3.1 受体材料10-11
  • 1.3.2 给体材料11-17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17-19
  • 1.4.1 论文的研究目的17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17-19
  • 2 基于BDT-T电子供体单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和表征19-49
  • 2.1 引言19-20
  • 2.2 实验仪器和药品20-22
  • 2.2.1 实验仪器20-21
  • 2.2.2 实验药品21-22
  • 2.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22-36
  • 2.3.1 单体的合成22-34
  • 2.3.2 聚合物的合成34-36
  • 2.4 结果和讨论36-48
  • 2.4.1 合成产物的核磁表征36-39
  • 2.4.2 聚合物的分子量大小和分布39-40
  • 2.4.3 聚合物的热性能40-41
  • 2.4.4 聚合物的光学性能41-43
  • 2.4.5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43-47
  • 2.4.6 聚合物的太阳能电池器件测试47-48
  • 2.5 本章小结48-49
  • 3 结论49-50
  • 3.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49
  • 3.2 论文所得结果和后续工作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7
  • 附录57-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新进展    张天慧;朴玲钰;赵谡玲;徐征;杨磊;刘祥志;鞠思婷;

有机太阳能电池用聚合物给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叶怀英;李文;李维实;

基于富勒烯类材料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李萌;王传坤;李晨希;王金淼;马恒;

1,6-己二胺对碳微球的功能化修饰    杨永珍;宋静静;李勇;刘旭光;许并社;

聚噻吩/无机纳米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姜玉娇;陈飞;钟国伦;

两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聚合物供体材料的设计与理论性质    刘小锐;陈春香;何荣幸;申伟;李明;

基于1,2,4-三氮唑衍生物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    李新炜;赵斌;曹镇财;沈平;谭松庭;

可溶液加工给体-受体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李在房;彭强;和平;王艳玲;侯秋飞;李本林;田文晶;

苯并噻二唑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和平;李在房;侯秋飞;王艳玲;

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3-辛基噻吩二炔在TiO_2(100)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张福兰;吴兴发;

基于柔性塑料基底OLED阵列化技术及有机光伏器件研究    钟建

新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曹康丽

CuInS_2薄膜的电沉积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邵婵

梯形共轭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及光电性能    熊凯

功能卟啉衍生物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化学性质研究    柯维再

氧化钛半导体材料制备及在薄膜电池中的应用    沈艺花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炭基对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孟凡宁

凝胶渗透色谱中梳形聚电解质长支链的体积效应研究    李慧

Pentacene/C_(60)异质结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制备及特性研究    郑文峰

1,3,3-三甲基螺[吲哚啉-2,3'-2-[3H]萘并[2,1-b][1,4]噁嗪]的合成及其变色性能研究    李永欣

混合盐(LiPF_6+Et_4NBF_4)用于超级电容电池(LiMn_2O_4+AC/Li_4Ti_5O_(12))电解液的研究    刘胜奇

p-CuSCN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韩志慧

基于叠层结构的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电池    张馨芳;徐征;赵谡玲;张福俊;李妍;吴春瑜;陈跃宁;

聚合物光诱导电荷转移光电池的研究进展    邓先宇,俞钢,曹镛

基于有机薄膜的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密保秀;高志强;邓先宇;黄维;

饮用水处理中的生物反硝化脱氮作用与反应器研究进展    陈原;王琳;施永生;徐大伟;

纳米铁为脱氯菌供电降解三氯乙烯实验研究    修宗明;李铁龙;金朝晖;Pedro J. Alvarez;

不同基质作为电子供体时四氯乙烯的降解研究    李惠娣;杨琦;尚海涛;

电子供体影响Cr(VI)光还原速度的ESR/全息法研究    汪国平,陈其瑞,郭履容,戴朝明

偶氮染料的微生物脱色研究进展    陈刚;陈亮;黄满红;

红树林湿地希瓦氏菌W3的分离及腐殖质还原特性研究    吴鹏;洪义国;顾继光;殷波;段舜山;

脱色希瓦氏菌(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S12还原不同电子受体的厌氧发酵罐培养方法    王博;许玫英;孙国萍;

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的电子供体研究    辛嘉英,崔俊儒,胡霄雪,刘婷婷,李树本,夏春谷

生物膜内硫循环变化特征及其作用的研究动向    杨永哲,任勇翔,王志盈

基于3,4-二烷氧基噻吩的D-A-D型有机共轭分子的合成及其光学和电化学性能    祁争健;韦斌;王雪梅;康凤;洪满心;唐兰兰;孙岳明;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电子供体C_(60)与1,4-二碘四氟苯的卤键作用    赵晓冉;申前进;晋卫军;

球状铜催化剂作为电子供体促进2,2′,4,4′,5,5′-六氯联苯脱氯的研究    付心;孙轶斐;王伟;朱天乐;

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能量学    黄昌勇;陆文静;

一株具有铁还原与脱氯活性的产气肠杆菌    李晓敏;周顺桂;李芳柏;

电子供体及受体对棕色固氮菌表达固氮活性能力的影响    黄河清;孙耀东;张凤章;林庆梅;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脱色希瓦氏菌S12的产电特性研究    李登兰;许玫英;孙国萍;

一株能进行腐殖酸呼吸的丛毛单胞菌    武春媛;周顺桂;李芳柏;

二阶非线性光学响应的理论研究:在D-π-A模型中六钼酸盐比金属羰基化合物有更优越的供电子能力    关威;宋平;颜力楷;刘春光;姚婵;苏忠民;

一株具有偶氮染料还原活性的腐殖质还原菌    武春媛;李芳柏;周顺桂;李晓敏;

利用PMCA对PrP~(Sc)在外周组织复制和NADPH促进PrP~(Sc)扩增的研究    董小平;石崧;董辰方;田婵;周瑞敏;张宝云;徐琨;石琦;高晨;韩俊;

妙用Vc治感冒    张胜康

德科学家发现无氧光合作用新方式    记者 董映璧

脱氮新技术助含氨废水处理    翁国娟

一堂好课没有复制版    塘沽一中 刘学梅

人体三阴三阳开合枢探微    郑新水 余以平

太阳能发电:其实并不贵    视点记者:冯永锋  本期策划:陆彩荣 徐可

科学家找到固氮新方法    记者 张亮

打好基础做大市场    刘碧玛

我国新能源材料产品市场飘红    志国

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现状与展望    赛迪顾问 付长文

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孙丽蓉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传递方式及其在典型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研究    杨永刚

铵态氮在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机制及转化去除研究    陈坚

产电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黄杰勋

几种环糊精和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组装体的功能研究    王克让

二硝基二甲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实验研究    高霏

环境因素对水稻土中地杆菌和厌氧粘细菌群落的影响    朱超

基于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李中坚

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原位气相生物修复新型技术研究    赵康

零价铁与微生物耦合强化含氯含硝基芳烃类污染物转化和降解研究    林海转

基于二维结构苯并二噻吩电子供体单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    李阳

以零价铁为电子供体微生物协同去除地下水中高氯酸盐的研究    时琼

调控剂的电子传递性质对骨骼肌型钙释放通道调控作用的影响    朱倩蓉

不同电子供体对水稻土中铁还原的影响    孙丽蓉

以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S12构建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    李登兰

废水生物电极反硝化模型研究    李文卫

六六六厌氧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    孟繁莉

一株以单质铁作为电子供体的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薛蕾

水溶性有机物的电子转移能力及其对微生物异化铁还原影响的研究    许伟

零价铁强化2,4-二氯酚还原脱氯的效应及机理研究    程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