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PCPDTBT:ICBA体系及以ICBA为受体的三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5:41
热度:

PCPDTBT:ICBA体系及以ICBA为受体的三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摘要】: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一直是国际研究热点,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它具有重量轻、能耗低、制备较简单、

【摘要】: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一直是国际研究热点,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它具有重量轻、能耗低、制备较简单、可制作柔性太阳能电池等特点。但是,对于研究最多的经典体系P3HT:PCBM体系由于受到P3HT带隙较宽和PCBM的LUMO能级较低等因素的限制,效率一直无法突破。在本研究当中,笔者引入了低带隙材料PCPDTBT作为给体材料,这一材料带隙窄、光谱吸收宽。同时引入了ICBA作为受体材料(ICBA的LUMO能级比PCBM的LUMO能级高出了0.17ev),以寻求更高的效率。 本研究以PCPDTBT:ICBA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为基础研究,将其与P3HT:ICBA体系和PDPP3T:ICBA体系进行对比性研究,探讨了影响PCPDTBT:ICBA体系太阳能效率的主要原因。具体工作内容能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一、PCPDTBT:ICBA体系的基础性研究。研究发现,制备PCPDTBT:ICBA体系正型器件的最佳厚度为70-80nm, PCPDTBT:ICBA体系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反型器件要比正型器件表现出更好的光电效率,制作反型器件的最佳厚度为60nm左右,计算得出了在最优条件下的PCPDTBT:ICBA体系的掺杂浓度为2.25*1016cm-3,P3HT:ICBA体系的掺杂浓度为1.6*1016cm-3。通过退火和改变溶剂可以改变掺杂浓度的大小,掺杂浓度的变化也会造成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的变化,掺杂浓度增大,开路电压增大,短路电流减小,反之亦然。 二、以ICBA为受体的三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研究发现,PCPDTBT:ICBA体系和P3HT:ICBA体系以及PDPP3T:ICBA体系之间的光电特性效率差距很大,并从外量子效率、载流子迁移率、激子分离效率等方面展开研究,发现载流子迁移率并不是导致其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而激子分离效率的差距是导致三者光电效率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激子分离效率的大小与给受体材料的LUMO能级差有关,△ELUMO能级差越小,其激子分离效率越小 【关键词】:聚合物 PCPDTBT ICBA 掺杂浓度 载流子迁移率 激子分离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目录8-10
  • 1 引言10-22
  •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意义10-11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11-14
  •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4-15
  • 1.4 有机材料研究进展15-19
  • 1.4.1 电子给体材料16-17
  • 1.4.2 电子受体材料17-18
  • 1.4.3 电极材料18-19
  • 1.5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性能参数19-21
  • 1.5.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19
  • 1.5.2 描述太阳能电池光电特性的参数19-21
  • 1.6 本研究主要工作内容21-22
  • 2 实验材料与仪器22-28
  • 2.1 实验材料22-23
  • 2.2 实验仪器23-25
  • 2.3 器件测试仪器25
  • 2.4 器件制作过程25-28
  • 2.4.1 溶液的配置25-26
  • 2.4.2 玻璃基片的处理26
  • 2.4.3 修饰层的旋涂26
  • 2.4.4 旋涂活性层26-27
  • 2.4.5 真空蒸镀27
  • 2.4.6 器件的测试27-28
  • 3 PCPDTBT:ICBA体系聚合物电池的光电性能研究28-40
  • 3.1 引言28
  • 3.2 PCPDTBT:ICBA体系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结构设计28-29
  • 3.3 器件制备工艺29-30
  • 3.4 实验结果及讨论30-39
  • 3.4.1 寻找最佳活性层厚度30-32
  • 3.4.2 PCPDTBT:ICBA体系反型太阳能器件32-34
  • 3.4.3 PCPDTBT:ICBA体系掺杂浓度的研究34-35
  • 3.4.4 器件退火对掺杂浓度的影响35-37
  • 3.4.5 溶剂对掺杂浓度的影响37-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4 以ICBA为受体的三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40-52
  • 4.1 引言40-41
  • 4.2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41-42
  • 4.2.1 实验材料41-42
  • 4.2.2 器件制作过程42
  • 4.2.3 仪器设备42
  • 4.3 结果与讨论42-46
  • 4.3.1 实验结果42-43
  • 4.3.2 三种体系的电流电压特性43-44
  • 4.3.3 三种体系的吸收光谱44-45
  • 4.3.4 三种体系对应的外量子效率45-46
  • 4.4 激子产生效率和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46-49
  • 4.5 激子分离效率的影响49-51
  • 4.6 结论51-52
  • 5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6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6-58
  • 学位论文数据集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提高的研究    苏梦蟾;衣立新;汪洋;时玉萌;梁春军;

P3HT∶PCBM薄膜成膜过程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周建萍;陈晓红;徐征;

聚合物光伏薄膜电池活性材料研究进展    赵丽凤;李盛彪;苏津津;孙晖;龙光斗;郭能;黄维;

高效率窄带隙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    杨正龙;卜弋龙;陈秋云;

低碳能源—太阳能的利用及前景    程军;

薄膜太阳电池研究综述    蔺旭鹏;强颖怀;肖裕鹏;徐明磊;

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的提高思路    木丽萍;袁丹;环敏;陈志坚;肖立新;曲波;龚旗煌;

复合阴极Ag/LiF/Al对P3HT:PCBM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周建萍;陈晓红;徐征;

溶剂热法合成CuInS_2微球及表征    张艳萍;王洋;田爱香;

TiO_2/SiO_2一维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光子带隙特性    蒋礼;宋少杰;杜作娟;黄小忠;刘冀洵;

有机层/阴极界面修饰对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张永志;李福山;吴朝兴;蔡寿金;郭太良;

基于聚噻吩衍生物的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周立弟;胡小丹;王少洪;侯朝霞;王美涵;

P3HT/PCBM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秦元成;冷莎;李明俊;陈科信;谢宇;钱莉民;

苯胺类与2,1,3-苯并硒二唑共轭共聚物的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及其碘掺杂    吐尼莎古丽·阿吾提;麦麦提依明·马合木提;韩艳;司马义·努尔拉;

溶剂预处理结合热退火提升聚噻吩结晶度及其光伏性能    李畅;章婷;薛唯;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    陈向东

活性层掺杂及阴极修饰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杜海亮

卟啉酞菁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张天慧

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    申小娟

喷涂法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研究    陈征

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中的界面效应及调控研究    张付特

星形齐聚噻吩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与应用研究    关丽

吡嗪聚合物和卟啉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秦红梅

一维壳核式复合半导体杂化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孙宝

ZnO微纳结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梁志强

全湿法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冀前

利用界面修饰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探索    于玲玲

有机光电器件的磁电导效应    张巧明

ZnSe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殷月红

基于本体异质结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陈雄

金属电极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兰天

退火及功能层插入对P3HT:PCBM电池特性的影响    毛艳霞

新型含席夫碱—噻吩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阿布力克木·吾布力达

挂面烘房温湿度平衡计算及节能设计    高亚军

核酸检测与线粒体染色荧光染料的合成与应用    赵志超

溶剂效应对聚喹啉铝发光特性的影响    陈晓红,徐征,王振家,刘育新,印寿根,侯延冰,张希清,李云白,徐叙瑢

LiF层对ITD/Alq~3/LiF∶Al器件性能的影响    许雪梅,彭景翠,李宏建,瞿述,赵楚军

新型有机光伏及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魏晗志,李文连,苏文明,李明涛,洪自若,李斌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路胜利,刘宽,杨慕杰

有机EL器件MEH-PPV/Alq_3的光伏特性    林鹏,梁春军,邓振波,熊德平,王丽,张志峰,张希清

纳米光电化学电池的敏化剂及其敏化机理研究    武文俊,郝彦忠

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孔继川;缪娟;

聚噻吩光伏电池研究进展    高潮,李宝铭

基于交叉共轭结构的功能材料    王洪宇;冯嘉春;姜鸿基;黄维;韦玮;

支链带有富勒烯的聚噻吩和齐聚噻吩及其光伏电池研究进展    何有军;侯剑辉;范慧俐;李永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