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我国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发展的动因及模式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3:51
热度:

我国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发展的动因及模式研究【摘要】:在新世纪,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作为以木材资源为主要原料的人造板产业在这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

【摘要】:在新世纪,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作为以木材资源为主要原料的人造板产业在这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人造板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木材资源短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下、人造板产业集中度较低、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等已成为人造板产业发展的“瓶颈”。面对这种木材资源短缺、市场需求旺盛和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态势,开发新资源、研发新的替代品,已成为当务之急。 农村生物质农作物剩余物(秸秆、稻草、麦杆)资源丰富、综合利用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可再生纤维原料,发展农作物秸秆板产业,是节材代木、保护环境、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发展农作物秸秆板产业也是国家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的重要延伸,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资源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新兴增长点,又是缓解资源紧缺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重要选择。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尚处于起步期,许多农作物秸秆板企业仍处于起步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践刚刚起步,农作物秸秆板的理论研究更是滞后于生产实践。相关的理论研究更多集中于生产技术层面,且很少有突破性的生产技术研究。而对于能够为该产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的产业化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乏善可陈,无法为产业与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办法。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依据相关产业经济理论,以环境—企业—产业为主要分析研究路线,将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发展放在人造板产业发展中,并结合内外部环境进行思考与分析,根据环境及主导因素提炼产业发展动因。并将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作为连接环境现状与企业、产业发展的核心,根据产业发展模式、动力因素对农作物秸秆板企业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般建议,进而提出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发展的“1+1”模式。通过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内外部环境—动力因素—企业战略—发展模式研究,本文在农作物秸秆板产业的理论界提出了影响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并创造性地由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内外部环境及相关影响因素构建起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模式,以期为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发展做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板产业 动力因素 发展模式 发展战略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323.214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导论10-21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12
  • 1.2 国内外农作物秸秆板发展、研究现状综述12-18
  • 1.2.1 国内外关于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外农作物秸秆板技术研究现状14-16
  • 1.2.3 国内外农作物秸秆板产业理论研究现状16-17
  • 1.2.4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现状17-18
  • 1.3 研究内容、路线和方法18-21
  • 1.3.1 研究内容及路线18-20
  • 1.3.2 研究的基本方法20
  • 1.3.3 本文拟创新之处20-21
  • 第二章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发展的理论综述和分析21-35
  • 2.1 经济学理论综述与分析21-28
  • 2.1.1 经济增长理论21
  • 2.1.2 经济发展理论21-22
  • 2.1.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22-23
  •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23-24
  • 2.1.5 产业组织、结构和动态理论24-26
  • 2.1.6 循环经济和低碳理论26-27
  • 2.1.7 对本文的启示27-28
  • 2.2 管理学理论综述与分析28-35
  • 2.2.1 战略管理及核心竞争力理论28-30
  • 2.2.2 战略地图30-31
  • 2.2.3 营销管理理论31-32
  • 2.2.4 对本文的启示32-35
  • 第三章 人造板产业战略分析得到的启示35-55
  • 3.1 人造板产业发展轨迹及趋势分析35-38
  • 3.1.1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造板产业发展轨迹35-37
  • 3.1.2 人造板产业发展趋势分析37-38
  • 3.2 人造板产业战略环境分析38-47
  • 3.2.1 政治环境39-41
  • 3.2.2 经济环境41-43
  • 3.2.3 社会环境43-46
  • 3.2.4 技术环境46-47
  • 3.3 影响人造板产业发展的四大主导因素47-51
  • 3.3.1 生产要素48-49
  • 3.3.2 市场需求要素49-50
  • 3.3.3 相关及支持产业分析50
  • 3.3.4 产业及市场结构50-51
  • 3.4 人造板产业发展战略分析51-53
  • 3.4.1 林板一体化战略51-52
  • 3.4.2 亚产业重心转移战略52-53
  • 3.5 人造板产业战略分析得到的启示53-55
  • 3.5.1 农作物秸秆板企业应当实施"绿色、可持续"的差异化战略53-54
  • 3.5.2 借鉴母产业发展经验的同时走模式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54-55
  • 第四章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的动因分析55-74
  • 4.1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界定55-56
  • 4.2 动力因素分析框架56-58
  • 4.2.1 动力因素的选择评价标准56-57
  • 4.2.2 分析框架的确定57-58
  • 4.3 外生动因58-63
  • 4.3.1 制度因素58-61
  • 4.3.2 市场结构与竞争因素61-62
  • 4.3.3 相关产业因素62-63
  • 4.4 内生动因63-70
  • 4.4.1 技术进步因素63-65
  • 4.4.2 市场需求因素65-68
  • 4.4.3 人力资本因素68-70
  • 4.5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发展动因对企业战略和产业模式的作用分析70-74
  • 4.5.1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发展动因对企业战略的作用70-72
  • 4.5.2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发展动因对产业发展模式的作用72-74
  • 第五章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重要基础—企业战略及案例研究74-101
  • 5.1 基于企业内部联动的战略地图搭建74-76
  • 5.2 绿色联动营销战略76-88
  • 5.2.1 绿色联动品牌策略77-80
  • 5.2.2 绿色产品策略80-82
  • 5.2.3 绿色价格策略82-84
  • 5.2.4 绿色渠道策略84-86
  • 5.2.5 绿色联动促销策略86-88
  • 5.3 农作物秸秆板企业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策略88-94
  • 5.3.1 农作物秸秆板企业组织结构及职能分工研究88-92
  • 5.3.2 农作物秸秆板企业组织绩效的构思与建议92-94
  • 5.4 企业案例分析—以江苏大盛板业为例94-99
  • 5.4.1 江苏大盛板业企业状况简介94-96
  • 5.4.2 江苏大盛板业与外部竞争者的对比分析96-97
  • 5.4.3 江苏大盛板业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分析97-98
  • 5.4.4 针对江苏大盛板业发展的相关建议98-99
  • 5.5 农作物秸秆板企业战略及案例分析对产业发展模式的启示99-101
  • 第六章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构建101-110
  • 6.1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的"1+1"发展模式101-105
  • 6.1.1 联动发展模式101-102
  • 6.1.2 产业后向联结与整合发展模式102-104
  • 6.1.3 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104-105
  • 6.2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发展模式运行支撑保障体系105-110
  • 6.2.1 政策与制度支撑保障体系105-106
  • 6.2.2 资金支撑保障体系106-107
  • 6.2.3 技术支撑保障体系107-108
  • 6.2.4 传播推广支撑保障体系108
  • 6.2.5 管理支撑保障体系108-110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110-113
  • 7.1 本文所做的工作110
  • 7.2 本文的创新之处110-111
  • 7.3 建议与展望111-113
  • 参考文献113-120
  • 详细摘要120-12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及模式带来的启示    赵清波,赵伟

我国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发展前景展望    郭星恺

北美一些农作物秸秆人造板项目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DonaldE.Lengel,曹阳

玉米秸秆制造刨花板的实验研究    郑凤山 ,李月芬 ,丁占来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工业化生产现状    张建红,周定国,姚飞

基于资本形成机制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秦涛;潘焕学;

新世纪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变革    杨小明;顾承卫;

关于工业品促销方式的探讨    龚红兵

我国秸秆人造板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陈琳;沈文星;周定国;

中国燃料酒精产业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    孙承华

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理论研究    曹大勇

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    李晓新;

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    张杨洋;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产业发展及其升级战略    何枫,冯宗宪,曾凡银

捆绑销售的经济学层面思考    曹洪

伯川德悖论,消费者转换成本与市场圈定——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结构的微观分析    高维和;王震国;

生物质气化导热油传导供热烘烤烟叶研究    王喜功;杨旭亮;李仁政;赵湘江;杨晓东;周建;杜传印;

一株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李方正;唐亮;赵建文;王文娟;赵宏坤;

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    黄泽海;

基于灰色层次决策理论的合芜蚌试验区产业效应分析    廉同辉;

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李东升;周为华;朱新开;李春燕;郭文善;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生物质水热液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曾其良;王述洋;李二平;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SCP理论分析    祝慧;

长沙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蔡立湘;纪雄辉;彭新德;李明德;倪笑;

企业间纵向限制与中国反垄断立法    吴绪亮;

中国法律经济学的现状与未来——从八个方面转变看    周林彬;冯曦;

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影响因素探讨    庞小平;牛明芬;王赛月;王昊;

生物菌剂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王赛月;牛明芬;庞小平;

秸秆揉碎加工机械及工艺的试验研究    李林;张庆旭;赵满全;赵振国;

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    陆前安

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    王岩

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杜熙茹

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    许玲

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    李平英

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    高伟

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    吴文涛

我国轿车企业新车面市时间与先行者优势相关研究    汪琼

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崔传斌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    周莉荔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    张兵

一株热带假丝酵母利用木糖生长及其产酒精特性的研究    刘兰杰

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朱汉明

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陈曙

消费者学习效应的心理因素对两种不同销售促进工具效果的影响研究    佘玲玲

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    张烨

“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李朝刚

我国排污权交易对市场结构影响研究    席亚军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对扩大内需的效应评价    张颖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    邵邦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及配套机具(综述)    夏萍,江家伍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其可行性分析    田克敉

蒙城县黄牛产业化模式调查    任守文,刘枫,陈世凯,闫晓明,江胜

从蒙城县黄牛价格看全国肉牛业走势    王同英

蒙城县肉牛生产应实施产业化    王雪峰,丁家科,郭瑞影

从蒙城县肉牛业发展现状谈我国农区肉牛经济发展对策    王同英

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叶行昆

西方制度经济学:传统与现代理论    程恩富,伍山林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企业性质理论的若干比较    伍山林

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张会恒

人造板生产新技术    周定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战略管理机制研究    刘家顺

稻草的热力学性能及稻草刨花板的吸湿特征    徐信武

草木纤维复合机理及制板工艺研究    潘明珠

重庆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策略选择    张应良;丁惠忠;官永彬;

盐城建筑业SOWT分析及发展模式探析    金芳芳;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    陶萍;杨筝;孙业慧;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升级    华建玲;

改革开放30年:保险业的嬗变及发展路径的审视    孙祁祥;锁凌燕;郑伟;肖志光;

会展旅游城市发展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四城市为例    戚能杰;

浅谈新时期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军武,蒙锐

盐城建筑业发展模式探析    金芳芳;

国际经济大循环中的“星火计划”发展战略——机遇、挑战及相应发展模式    万君康;李群星;方国强;胡树华;刘国新;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模式    肖慧;

成都市双流县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王开泳;陈田;

烟台制造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臧德先;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研究    李颖慧;

澳大利亚除虫菊产业的发展与思考    袁芳;李雅菲;曹丽园;李杰;齐静静;吴佳;王彩云;

太原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巩天奎;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整体思路    轩传树;

地下物流在上海的发展前景研究    马仕;束昱;

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    李金丽;徐用吉;王薇;

三门峡市高效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韩海军;陈碾管;胡柏林;

现状、问题与出路    沈熙环;

初探中国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战略    戴晓斌

着力构建“1+5”发展模式 继续实施“3+x”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李敬泽

论雅安“两足一头”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渐进转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欧阳志远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演变及发展模式    咸适

贯彻落实“3581”发展战略 探索贫困县发展模式    中共神池县委书记 李德新

赵化明参加人大代表团分组审议    记者 王忠陆

广东国企实现“三促进一保持”    小秋

欧盟新战略,望梅止渴?不破不立?    记者 姜岩

模式创新惠及奶农数百万    本报记者 张秀北

过高外汇储备是发展战略扭曲的反映    见习记者  庞皎明

我国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发展的动因及模式研究    张燕

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侯志茹

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段志强

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邵正光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李伟

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肖长培

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    许宁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    马瑞先

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    吕红医

广西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李赋屏

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发展研究    代秀娟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模式研究    姜家娜

长春陆捷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张华

县域经济的比较研究    季春

JY公司医药物流发展战略及发展模式研究    徐雯雯

我国经济型轿车发展模式研究    邵思军

乘用车自主品牌战略研究    易怀胜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刘浩源

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模式研究    冯春华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策略研究    高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