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理论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体系光谱性质以及高效吸收染料分子的设计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29:05
热度:

理论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体系光谱性质以及高效吸收染料分子的设计【摘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不但有很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同时兼具良好的热稳定性、低成本、制备简单

【摘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不但有很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同时兼具良好的热稳定性、低成本、制备简单等突出的优点,已经被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特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仿生、航天等领域,有望成为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有力竞争者。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与优化改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已经超过了11%。因此,对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体系实验和理论研究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的前沿热点,实验上主要关注于电池材料效率的提高,包括染料分子的设计和器件的制作;而理论上对于分子结构和光电性质的分析和模拟更加感兴趣。 本论文对一类以过渡金属Ru配合物作为染料敏化分子的太阳能电池体系作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染料分子单体以及染料分子吸附在二氧化钛晶体之后的异质界面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通过对以上诸方面的深入探索,拓宽了调控染料分子自身吸收光谱性质的操作空间并深入了对于涉及异质界面吸附模型的认识。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前言,概述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材料体系工作原理、影响电池效率的因素,以及当前实验和理论研究在此方向的研究进展和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第二章为本研究涉及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细节;第三章至第五章对几类染料分子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第六章和七章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染料和二氧化钛晶体之间异质界面的几何和电子结构性质,进一步探讨提升电池效率的调控窗口。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由于含不同的杂环的钌敏化剂拥有较母体N3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更低的电荷重组能,此类物质被广泛设计和合成。正因如此,基本结构为Ru (辅助配体) (附着配体)的敏化分子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很大兴趣,其中C101和J13比较具有代表性。通过模拟不同质子化程度的敏化分子的吸收光谱性质来模拟不同pH值下的染料分子的吸收性能。应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分别研究基态和激发态几何结构,并对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计算研究。所有化合物在乙腈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都是使用B3LYP泛函进行预测。计算结构表明,辅助配体对于分子整体的能级分布和吸收光谱有很大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修饰的而连接在辅助配体的噻吩基团可以有效的提高染料分子在380–450 nm范围内的吸收强度。尽管去质子化可以使染料分子的整体前线轨道不稳定,但是对于非占据轨道的影响要更大。因此随着去质子程度的加剧,吸收和发射都呈现出蓝移。最终,得到C101和J13最优去质子化程度。我们对染料分子的结构和光谱加以分析,期望能够获得更高效的染料敏化分子,并且让人们在对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体系的效率有更全面的认知。 2.本文在理论上设计了一系列染料敏化分子。把唑和其类似物作为修饰基团引入N3的辅助配体上,以期使N3具有更符合DSSC应用要求的光电性质。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含有1, 2, 4-三唑基团的敏化分子在可见光区具有强吸收带,可见辅助配体对于分子轨道和吸收光谱是有决定性的影响。另外,配体去质子化程度不仅能影响具体的前线轨道分布,而且能控制HOMO和LUMO之间的能隙以及LUMO和LUMO+1的能级差。如果LUMO和LUMO+1的的能级差足够小,那么就有望获得具有更宽阔的吸收谱带的染料分子。 3.我们一直致力于提高AR20在可见区域的光吸收强度的研究工作。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也被应用于探索AR20和它的衍生物的电子结构性质的研究中。TDDFT的结果暗示了辅助配体控制着分子轨道能级并决定了吸收跃迁的类型。敏化分子的去质子化作用不仅影响了分子轨道能级的分布,还决定了LUMO-HOMO和LUMO-LUMO+1的能量差。将噻吩基团引入到辅助配体中的行为,能增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效率。噻吩取代的AR20衍生物的吸收强度与周围环境的变化有关,如pH值。这个特殊的性质预示了噻吩修饰的AR20衍生物可能在DSSC的实际应用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4.光激发后,电子由染料敏化分子注入二氧化钛纳米晶体导带的电荷转移过程决定着DSSC光电转化效率的高低。通过设计的合理二氧化钛表面模型(取自锐钛矿的101表面和取自金红石的110表面),借助DFT方法深入探究了C101,J13,N749等在不同吸附模型下的光谱性质。根据计算,我们获得了详细的轨道能级分布和吸收跃迁特征,进而可以很细致的确认激发态快速电子注入或发射机制。一般来说,不同的二氧化钛的表面模型和敏化分子自身的去质子化程度可以对体系的吸收光谱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计算表明提高共轭染料分子的共轭性质,可以强化可见光区乃至红外区域的吸收强度,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进而提升DSSC的总观光电转化效率。 5.基于染料敏化分子N749的DSSC在长波长范围内有出色的光电转化效率。基于二氧化钛(101)表面模型和N749与二氧化钛薄膜之间不同的连接类型的合理设计,我们在理论上成功模拟了吸附体系宏观光谱性质。采用TDDFT方法得到前线分子轨道能量分布和吸收光谱与实验吸收峰形和特征吻合。当前的研究表明,染料分子和二氧化钛晶体之间的异质界面的微观构型直接影响最终DSSC的宏观光电转化效率。DSSC中的电子注入方式可以通过激发过程中电荷转移的结果加以区别。此外,染料分子去质子化的程度也强烈影响着吸收光谱的具体形态。结果表明,高效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应含有低能量、密集、易于部分轨道耦合的非占据分子轨道。 【关键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密度泛函理论 前线分子轨道 二氧化钛表面模型 吸收光谱性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论文摘要4-8
  • Abstract8-15
  • 第一章 绪论15-25
  •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15-25
  • §1.1.1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分类15-17
  • §1.1.1.1 无机太阳能电池16
  • §1.1.1.2 有机太阳能电池16-17
  • §1.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7-18
  • §1.1.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因素18-19
  • §1.1.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核心分子19-20
  • §1.1.5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相关膜结构20-21
  • §1.1.6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21-25
  • 第二章 基础理论方法25-41
  • §2.1 分子轨道理论25-27
  • §2.2 电子相关作用27-33
  • §2.2.1 组态相互作用28-30
  • §2.2.2 微扰理论30-33
  • §2.3 密度泛函理论33-34
  • §2.4 电子激发态理论34-36
  • §2.5 基组的选择36-39
  • §2.5.1 劈裂基组37
  • §2.5.2 弥散函数37-38
  • §2.5.3 极化函数38
  • §2.5.4 赝势基组38-39
  • §2.6 分子光谱39-41
  • §2.6.1 吸收光谱39-40
  • §2.6.2 发射光谱40-41
  • 第三章 关于光化学敏化分子 C101 和 J13 结构和光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41-59
  • §3.1 引言41-42
  • §3.2 计算方法42-43
  • §3.3 结果与讨论43-57
  • §3.3.1 C101(2H‐0H)和 J13(2H‐0H)的基态几何结构43-45
  • §3.3.2 吸收光谱45-57
  • §3.3.2.1 电子结构45-51
  • §3.3.2.2 C101 在乙腈溶剂中的吸收光谱51-55
  • §3.3.2.3 J13 在乙腈溶剂中的吸收光谱55-57
  • §3.3.3 J13 发射光谱57
  • §3.4 结论57-59
  • 第四章 关于光化学敏化分子 N3 衍生物的结构和光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59-71
  • §4.1 引言59-60
  • §4.2 计算方法60-61
  • §4.3 结果与讨论61-70
  • §4.3.1 I – IV(2H‐0H)体系基态结构61-62
  • §4.3.2 吸收光谱62-70
  • §4.3.2.1 电子结构62-67
  • §4.3.2.2 Ⅰ,Ⅱ,Ⅲ和 IV 体系的吸收光谱67-70
  • §4.4 结论70-71
  • 第五章 关于染料敏化分子 AR20 衍生物的结构和光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71-91
  • §5.1 引言71-73
  • §5.2 计算方法73-74
  • §5.3 结果与讨论74-89
  • §5.3.1 Ⅰ,Ⅱ,Ⅲ和 Ⅳ(2H‐0H)体系的基态和激发态几何构型74-76
  • §5.3.2 吸收光谱76-88
  • §5.3.2.1 电子结构76-82
  • §5.3.2.2 I 和 II 体系的吸收光谱82-85
  • §5.3.2.3 III 和 IV 体系的吸收光谱85-88
  • §5.3.3 发射光谱88-89
  • §5.4 结论89-91
  • 第六章 关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过渡金属钌配合物吸附于二氧化钛模型体系的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91-109
  • §6.1 引言91-92
  • §6.2 计算方法92-93
  • §6.3 结果与讨论93-107
  • §6.3.1 整体体系模型的设计93-97
  • §6.3.1.1 二氧化钛表面模型的选取93-95
  • §6.3.1.2 染料分子附着体系的结构95-97
  • §6.3.2 吸收光谱97-107
  • §6.3.2.1 电子结构97-102
  • §6.3.2.2 Ⅰ,Ⅱ,Ⅲ和 Ⅳ 体系的吸收光谱102-105
  • §6.3.2.3 Ⅳ 和 Ⅵ 体系的吸收光谱105-107
  • §6.4 结论107-109
  • 第七章 关于 N749 以不同吸附位置和二氧化钛表面连接体系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109-127
  • §7.1 引言109-110
  • §7.2 计算方法110-111
  • §7.3 结果与讨论111-125
  • §7.3.1 整体体系模型的设计111-115
  • §7.3.1.1 二氧化钛表面模型的选取111-112
  • §7.3.1.2 染料分子附着体系的结构112-115
  • §7.3.2 吸收光谱115-125
  • §7.3.2.1 电子结构115-119
  • §7.3.2.2 Ⅰ 和 Ⅱ 体系的吸收光谱119-122
  • §7.3.2.3 Ⅲ 和 Ⅳ 体系的吸收光谱122-125
  • §7.4 结论125-127
  • 参考文献127-135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135-137
  • 致谢13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分子点群的不可约表示    赵秀芬

点群的一个应用    赵秀芬,刘宝瑞

神经网络在炸药晶体密度预测中的应用    王国栋;刘玉存;

从头计算法研究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徐明忠

共价分子的核间电子云密集区是如何形成的    申永良

软件工程方法在分子体系计算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甘正宁

双原子分子Schrdinger方程组的严格解析解——核间距的精确算法    任爱娣;王文信;

探讨三原子分子Schrdinger方程组的严格解析解——水分子的分解问题    任爱娣;王文信;

探讨四原子分子Schrdinger方程组的严格解析解——肽基电离能的计算    任爱娣;王文信;

探讨多原子分子的Schrdinger方程组的严格解析解法——以血红蛋白电离能的计算为例    任爱娣;王文信;

原子分子在δ-Pu上的吸附、离解与扩散过程研究    魏洪源

二恶英从头合成机理以及硫基抑制机理研究    邵科

金属离子掺杂的ZnO第一性原理计算及透明导电薄膜制备研究    谭红琳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电催化反应以及电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    欧利辉

理论研究给—受体型有机分子激发态性质及其在材料中的应用    孙磊

叠氮化氰和几种羰基化合物光解离机理的理论研究    慈成刚

若干新型超碱金属团簇的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    佟晶

聚合物表、界面结构及动力学演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赵莉

几类含过氧和碳氮的自由基在大气中降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吴楠楠

与大气和星际相关瞬变物种激发态的理论研究    宋明星

多元缩合生成新型巴比妥酸盐衍生物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孙东贞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的理论研究    孙馨

烷氧基硅烷和一氧化硅还原体系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余秋雁

硅醇还原反应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伍林

硅烯插入反应中的立体电子效应研究    金娟

双环氧乙烷类分子催化烯烃反应的理论研究    林晓倩

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机理的研究    杨飞

非血红素过氧化氢模拟酶催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张婷

佩恩重排反应机理的研究    张兰翔

带电氨水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红外振动谱    焦建军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胡智学;钱鸣毅;

光敏染料在Gr(a|¨)tzel型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鲁厚芳,闫康平,涂铭旌

敏化纳米晶TiO_2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研究    余启名,柳闽生,余淑娴,张康华

非蚀刻径迹显示方法    郝秀红

SUS304L耐腐蚀性的研究    岳杰兰,张国礼,单芳

四种敏化方式对乳化炸药爆速的影响    王平

聚吡咯敏化纳米结构TiO_2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    康志敏,郝彦忠,王庆飞,童汝亭,李军锁

硝酸铵的一种敏化技术    惠君明,刘祖亮,吕春绪

快速发泡敏化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研究    王胜震

Hg敏化光CVD SiO_2薄膜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景俊海,孙青

锌卟啉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从头算非绝热动力学研究    王晶辉;何荣幸;齐丹;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器件研究    李冬梅;罗艳红;孟庆波;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刘铭;杨君友;冯双龙;朱虎;

准固态电解质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王参;于哲勋;李冬梅;罗艳红;孟庆波;

CuInS_2量子点的水相合成及其在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胡星;张全新;黄小铭;李冬梅;罗艳红;孟庆波;

金属硫化物对电极在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孙惠成;罗艳红;李冬梅;孟庆波;

高效CdS/CdSe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张全新;李冬梅;罗艳红;孟庆波;

炔苯基桥联的D-π-A型染料的合成及其在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宋金生;张凡;薄志山;

肌筋膜痛综合症脊髓节段性敏化治疗方法    欧阳;

结合方式对卟啉敏化的TiO_2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李向清;常婷;刘利芳;穆劲;

光纤也能变身太阳能电池    杨东

太阳能厂跨洋吸金 几家欢乐几家愁    黄女瑛 DigiTimes

太阳能电池级多晶硅光伏项目落户益阳    记者  郭云飞 通讯员  张世平

涉足太阳能光伏产业公司一览    詹铃

依靠太阳能的家庭    杨先碧

G风帆 太阳能电池新贵    天同证券 张锐

PE“新锐”王刚:太阳能行业的坚定支持派    本报记者 翁海华

行者集团利用太阳能获新突破    记者 张国伟

太阳能电池面临出口为主的尴尬    无暇

邱第明:中国最早太阳能企业的跌宕起伏    本报记者王颖春 采写

理论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体系光谱性质以及高效吸收染料分子的设计    陈杰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光敏分子的理论研究    詹卫伸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    舒婷

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和对电极的制备与研究    朱光

改性纳米TiO_2及硫电解液用于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玲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制备及光电转换性能的改进    宋鑫

基于联噻唑和芳胺类染料的敏化太阳能电池    贺锦香

量子点的界面修饰与敏化及其光伏特性的研究    马蓓蓓

量子点敏化TiO_2基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制备与表征    曾涛

新型高效叠层及复合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苗青青

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染料的合成研究    徐丹

天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罗培辉

金属酞菁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朱静燕

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左志鹏

纳米FeS_2的液相法制备及其对TiO_2敏化的研究    王沛

量子点敏化及磁场作用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王菁

含大体积的联吡啶钌基染料分子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石永博

三芳基咪唑的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CdSe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赵爱婷

CuInS_2量子点敏化钛酸纳米带薄膜的制备、表征与物性研究    彭卓寅

锌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大面积化研制    任园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