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世纪暖期、小冰期与现代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年代-百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7:18
热度:

中世纪暖期、小冰期与现代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年代-百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摘要】:利用气象仪器观测资料、降水和温度代用资料以及气候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近1000年东亚夏季风区海陆热力差

【摘要】:利用气象仪器观测资料、降水和温度代用资料以及气候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近1000年东亚夏季风区海陆热力差异和降水的年代际、百年际尺度变化规律,对比了现代、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东亚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基本特征,以及与太阳辐照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得到以下结论:在近150年里,用东亚陆地与其周边海域大气温度差异指示的东亚夏季风环流与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波动特征,并且在过去50年全球增暖最快时期东亚季风偏弱;在百年尺度上,中世纪暖期东亚夏季风环流是过去1000年里最强时期,而在1450~1570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是过去1000年里最弱的时期;对应于偏弱的东亚夏季风环流,中国东部季风雨带总体上位置偏南,伴随着华北降水偏少、长江降水偏多(即"南涝/北旱"型)异常分布特征;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降水呈现出长江流域偏少、华北偏多的反"南涝/北旱"型特征;与中世纪暖期相比,在1400~1600年期间发生的是一个更长时间尺度的"南涝/北旱"现象;此外,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的趋势有不同步特征,在近150年里,尽管全球和中国区域表面年平均气温显著增加,但是东亚季风环流和降水没有表现出一个增强或者减弱趋势,在过去1000年里东亚夏季风最弱时期要比北半球最冷时期出现的早,并与太阳辐照度的最弱时期相对应.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现代气候 东亚季风 年代-百年尺度变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90053,4089005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815901)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1FY120300)资助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关于近千年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重点在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MWP)、小冰期(Little Ice Age,LIA)和现代变暖(Current Warm Period,CWP)3个时期.近十几年来,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初步重建了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序列,其中一些时间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山东历史时期冷暖旱涝状况分析    郑景云,郑斯中

近千年来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记录    曹建廷,王苏民,沈吉,张振克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及其气候定量重建    童国榜,石英,吴瑞金,羊向东,瞿文川

古里雅冰芯近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记录    姚檀栋

中国小冰期的气候    王绍武,叶瑾琳,龚道溢

过去2ka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杨保,施雅风,李恒鹏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重建及初步分析    葛全胜,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张丕远

近千年中国温度序列的建立    王绍武;闻新宇;罗勇;董文杰;赵宗慈;杨保;

中世纪暖期的中国东部沙地    武健伟,鲁瑞洁,赵廷宁

基于DEM的天山山区气温和降水序列推算方法研究    杨青;史玉光;袁玉江;李杨;

清代泾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研究    刘晓清;赵景波;于学峰;

1463~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序列复原及初步分析    邓辉,姜卫峰

1711~1911年昆明雨季降水的分级重建与初步研究    杨煜达;满志敏;郑景云;

由历史文献记载反演逐年网格点降水量距平场——气候史料客观定量研究的新探讨    张德二,王丽华,孙霞

18世纪南京、苏州和杭州年、季降水量序列的复原研究    张德二,刘月巍,梁有叶,李靖

1470年以来广东地区降水量的定量重建及其探讨    薛积彬;钟巍;

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    张强,朱诚

中国西部冰期之划分与依据    崔之久

青南藏北高原多年冻土的形成及发展趋势探讨    樊溶河,姚尚生

江汉平原江陵剖面沉积物磁组构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    张玉芬;李长安;董雪华;周元涛;

新疆区域面雨量及空中水汽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史玉光

渭河流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高分辨率研究    周群英

燕沟流域侵蚀强度演变特征研究    王晓燕

环境演变中的数值模拟研究    过仲阳

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    杨桂芳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古环境记录    肖尚斌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    常凤鸣

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的定量评价    王飞

山东半岛潟湖湿地的发育过程及其环境退化研究——以朝阳港潟湖为例    谷东起

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    荣艳淑

殷墟地区土壤剖面磁化率、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张振卿

长江三峡地区层状地貌研究    屈波

魏晋时期自然灾害初步研究    张美莉

近现代以来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湖泊沉积的环境信息研究    马燕

泾河中游全新世野火与成壤环境变化研究    赵文宇

我国十大江河流域降水和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    李想

欧亚沿岸海冰变化及其与中国气温和降水关系的诊断分析研究    董新宁

中国夏季雨带推进过程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相关海气背景分析    李爱华

岛状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稳定性研究    田康斌

关中西部全新世的环境变迁    侯春红

1998年长江大洪水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分析    冯明,王保家,熊守权

1840年以来长江大洪水演变与气候变化关系初探    施雅风,姜彤,苏布达,陈家其,秦年秀

中国与印度夏季风降水的比较研究    郭其蕴,王继琴

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洪水特性分析    高国甫,李学春,王平娃,李根峰,杨涛,翟春雷

全球小冰期的气候变化    王立国,钟巍,李偲

贵州荔波地区2000年来石笋高分辨率的气候记录    张美良;程海;林玉石;覃嘉铭;朱晓燕;冉景丞;杨琰;陈会明;Edwards R L;

近2000年都兰树轮10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及其与中国其它地区温度代用资料的比较    杨保,康兴成,施雅风

南京葫芦洞石笋生长速率及其气候意义讨论    邵晓华,汪永进,孔兴功,吴江滢

南京年纹层石笋δ~(18)O记录的冰期气候事件特征    吴江滢;邵晓华;汪永进;

近五百年我国旱涝史料的分析    王绍武,赵宗慈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重建及初步分析    葛全胜,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张丕远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李栋梁;

亚洲季风年代际振荡及与天文因子的相关    卫捷,汤懋苍,冯松,张莉

最近530年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与中国东部夏季旱涝指数之联系    符淙斌,曾昭美

近千年中国温度序列的建立    王绍武;闻新宇;罗勇;董文杰;赵宗慈;杨保;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    朱益民,杨修群

小冰期气候的模拟    刘健,陈星,王苏民,郑益群,于革

ENSO对中国四季降水的影响    龚道溢,王绍武

中国西部山区全新世冰碛地层的划分及地层年表    陈吉阳

古里雅冰帽冰川学研究    姚檀栋,焦克勤,章新平,杨志红,L.G.Thompson

过去千年3个特征期气候的FGOALS耦合模式模拟    周天军;李博;满文敏;张丽霞;张洁;

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东海陆架泥质沉积的东亚季风记录    葛倩;刘敬圃;初凤友;薛佐;刘春秋;

外强迫驱动下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的近千年大气涛动    满文敏;周天军;

青藏高原中东部2485年来温度变化幅度、速率、周期、原因及未来趋势    刘禹;蔡秋芳;宋慧明;安芷生;LINDERHOLM Hans W.;

全球降水进入紊乱期    潘冬梅;

中国过去2000年温度变化速率    葛全胜;张学珍;郝志新;郑景云;

大气科学的热点问题    钱维宏;林祥;

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气候百年尺度变化的模拟分析    王红丽;刘健;王志远;王苏民;况雪源;

广东冷冻灾害及其防抗救灾的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集成    刘少群;刘志华;陈丽佳;吴贤奇;

    

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模拟试验    陈星;刘健;王文翌;王苏民;

青藏高原苟鲁错湖泊沉积高分辨率小冰期气候变化记录    李世杰;王小天;夏威岚;李万春;

我国过去千年地表温度序列的初步重建    初子莹;任国玉;邵雪梅;刘洪滨;

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王红丽;刘健;况雪源;

近千年来东亚夏季风变化的模拟研究    况雪源;刘健;王红丽;

中国西部近2000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杨保;Achim Braeuning;施雅风;王涛;

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小冰期”存在证据研究    周丽娅;李院生;Jihong Cole-Dai;

高分辨率洞穴石笋记录的中国中部地区最近750年来的夏季风降雨变化    谭亮成;蔡演军;程海;安芷生;R.L.Edwards;

1819年黄河中游区极端降水事件诊断:史实、特征及气候背景    张健;满志敏;张俊辉;

近6000年红原温度变化历史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徐海;洪业汤;

变暖“热议”中的“冷”思考    李欣

称“千年极寒”为时过早    本报记者 张星海

研究认为:中世纪的夏季更湿润    孔岩 译

未来百年我国气候到底是啥样    本报记者 华凌

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2℃证据不足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全球变暖为何冬天更冷    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陈星

气候变化需科学理性分析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

全球变暖的历史透视    葛全胜;郑景云;方修琦

科大研究成果揭秘    记者 桂运安 通讯员 曾皓

我学者提出热带地区气候变化新驱动机制    曾皓 记者 吴长锋

青海湖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    杨萍

我国内陆干旱区过去千年来湿度变化的摇蚊记录及其对比    陈建徽

气候系统外部因子和内部因子对过去千年气候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彭友兵

近千年全球及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模拟研究    陈超

近2000年中国年代际—百年尺度气候特征及其全球对比    张娴

基于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气候突变检测研究    龚志强

利用树轮资料的EOF迭代方案重建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1500年来气温变化的初步研究    丁小俊

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关系研究    王俊荆

历史时期以来关中地区寒冻灾害与寒冷期研究    蔡文娟

中国过去千年地表温度序列的初步重建及序列分析    初子莹

历史朝代兴替的气候冷暖变化背景    山克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