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选择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22:15
热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选择研究【摘要】:新能源汽车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对技术要求水平高,以至于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关键技术尚未攻破,如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能力、快速充电时

【摘要】:新能源汽车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对技术要求水平高,以至于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关键技术尚未攻破,如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能力、快速充电时间等;相关基础配套产业发展不健全,如充电站和充电桩的建设问题,个人用户的家用充电电压问题等;消费市场热情不高,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成本较高等。要想在短期内迅速攻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题,单靠单个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和资金实力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因而,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成为众多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首选方案。纵观我国传统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要想凭借新能源汽车行业来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摆脱能源依赖度、实现经济弯道超车,建立完善的、有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势在必行。但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本文对如何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本文首先从概念、特点、理论依据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及产业技术联盟做了分析,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然后通过详细研究美日欧等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的技术联盟经验,总结出适合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模式的建议和意见;其次,分析了影响我国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选择的各个因素,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给出了适合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模式建议,并以比亚迪汽车为例,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以及建立适合的技术联盟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国外经验教训,给出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产业技术联盟 模式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47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5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0.1.1 研究背景10
  • 0.1.2 研究意义10-11
  • 0.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1-13
  • 0.2.1 技术联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0.2.1.1 国外研究现状11
  • 0.2.1.2 中国研究现状11-12
  • 0.2.2 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外研究12-13
  • 0.2.2.1 国外研究概况12
  • 0.2.2.2 中国研究概况12-13
  • 0.3 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4
  • 0.3.1 研究框架13
  • 0.3.2 研究内容13-14
  • 0.3.3 研究方法14
  • 0.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14-15
  •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技术联盟分析15-21
  • 1.1 新能源汽车内涵15-16
  • 1.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15
  • 1.1.2 新能源汽车的特点15-16
  • 1.2 产业技术联盟内涵16-20
  • 1.2.1 产业技术联盟的内涵16-17
  • 1.2.2 产业技术联盟理论基础17-19
  • 1.2.2.1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17-18
  • 1.2.2.2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分析18-19
  • 1.2.3 产业技术联盟类型19-20
  • 1.2.3.1 按照技术联盟参与主体分类19
  • 1.2.3.2 按照技术联盟企业合作伙伴性质不同分类19-20
  • 1.2.3.3 按照企业在技术资源方面的互换方式的不同分类20
  • 1.3 小结20-21
  • 2 国际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模式及其借鉴21-27
  • 2.1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发展主要模式21-25
  • 2.1.1 美国:政府引领的、多成员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21-24
  • 2.1.2 日本:以公共研发机构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24
  • 2.1.3 欧洲:少数企业联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24-25
  • 2.2 值得借鉴的经验25-26
  • 2.3 小结26-27
  • 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模式的选择27-42
  • 3.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现状描述性分析27-30
  • 3.1.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概述27-29
  • 3.1.1.1 地方性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27
  • 3.1.1.2 国家性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27-28
  • 3.1.1.3 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28-29
  • 3.1.2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特点29-30
  • 3.1.2.1 大多数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呈现关联关系29-30
  • 3.1.2.2 政府大力支持技术联盟的建立30
  • 3.1.2.3 高校和科研机构存在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30
  • 3.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选择因素分析30-36
  • 3.2.1 外部环境因素31-35
  • 3.2.1.1 资源因素31
  • 3.2.1.2 经济因素31-33
  • 3.2.1.3 社会因素33
  • 3.2.1.4 政治因素33-35
  • 3.2.1.5 国际竞争因素35
  • 3.2.2 成员自身能力因素35-36
  • 3.2.2.1 资本投入能力35-36
  • 3.2.2.2 研发能力36
  • 3.2.2.3 生产制造能力36
  • 3.2.2.4 市场营销能力36
  • 3.3 案例分析36-41
  • 3.3.1 比亚迪公司简介36-37
  • 3.3.2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37-41
  • 3.3.2.1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各车型销量情况38-40
  • 3.3.2.2 参与的技术联盟40-41
  • 3.4 小结41-42
  • 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建议42-47
  • 4.1 适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联盟42-43
  • 4.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的建议43-46
  • 4.2.1 集中研发力量,避免重复建设43
  • 4.2.2 重视非产方的研发力量,明确成员分工43-45
  • 4.2.3 建立技术联盟的团队学习机制45
  • 4.2.4 建立互信关系45-46
  • 4.3 小结46-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2-5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产业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分析与构建    马永红;王丽丽;王展昭;

产学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基于动机和行为视角的整合模型    秦玮;徐飞;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曝光 千亿财政支持    

产学研技术联盟的稳定性研究    田宇

长春电动汽车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孔繁娟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韩怀玉

浙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其发展研究    吴笛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综述    原顺梅;王坚;周秀玲;

北京地区产业技术联盟现状及对策分析    李建玲;孙亮;马欣;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坏性创新的政策支持研究    黄栋;祁宁;

机床再制造产业化技术转移实现路径分析    葛剑;曹俊;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协同机制研究    王茤祥;陈磊;

行业协会促进产学合作教育的实现机制    邓娇娇;尹贻林;王美玲;

国内组织学习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原欣伟;覃正;伊景冰;

虚拟企业内部学习策略博弈分析    杜维;

虚拟企业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龙君伟;周晶晶;

产学研联盟的组织学习研究    刘敦虎;陈谦明;黄萍;吴绍波;

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灵魂    刘元芳;

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研究    唐宇

企业综合优势管理机制研究    武建龙

企业战略联盟组织间学习的实证研究    邓雪

顾客满意理论与管理实践研究    李树业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陈衍泰

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与合作管理研究    胡志群

不确定条件下的制造商—供应商研发合作    张子健

基于组织间学习的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王飞绒

高新技术企业动态战略绩效评价研究    孙晓宇

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    张睿

组织外部学习方式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牛晓燕

基于演化视角的企业组织学习过程研究    周晓莺

中国企业在技术联盟中的学习研究    李培培

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与技术标准联盟契合价值创造研究    方卉

国际战略联盟中的组织学习机制研究    奚雷

企业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    王鸣

通信服务企业联盟学习路径研究    王娟

企业战略创新生态系统学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张箐

基于学习效果视角的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    陈豪

竞争性战略联盟中资源依赖性对联盟关系风险及联盟绩效的实证影响研究    张留金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    刘晓燕;阮平南;

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构建研究    李林;肖玉超;王永宁;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理论与演变    秦斌

跨国公司战略技术联盟稳定性的博弈分析    李瑞琴

上海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与发展现状——对2004—2007年上海版权产业的统计分析    袁真富;武幼章;游闽键;

产品价值反应度对创新型人才激励的影响    朱火弟;覃卫宜;

产学研联盟合作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的理想模式    李红,刘军跃,阎建明,黄雪梅

重庆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案例分析    蒋华林;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赵志泉;

企业技术联盟的自组织演化模型    张坚;

基于社会交易理论的企业战略联盟演变机理研究    任旭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文凯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孙浩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薛冬美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及战略规划研究    王传琪

MBO博弈—合作、竞争与执行    徐涛

浙江企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谢红珍

我国产学研联盟模式与机制研究    王雪原

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策略与方法研究    董彪

不同模式下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谢龙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罗少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机会赶超世界    张程;张晶;

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    李金津;

新能源汽车    庾晋;

新能源汽车展现广阔前景    晓宇;

新能源汽车亮剑世界    本刊编辑部;王胜举;仝玉娟;姜陆洋;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则为枳?    简菊芳;

开启新能源时代    沙亦强;

发展新能源汽车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探讨    吴勇;

新能源技术公司开发出世界最微小太阳能电池可涂覆玻璃窗    

新能源汽车战“标准”    殷醒民;

新能源——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郑帅;曲孟申;

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简况    胡成春;

新能源产业化的路径探讨    崔木花;

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    刘萍;

整合运营与系统集成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杜德利;

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

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

南阳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实践与探索    陈明道;蔡国印;陈卓;陈果;

构建生态文明的一个战略问题——从源头上开发无污染新能源产业化的紧迫性    任振球;

新能源技术在专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情况    艾黎明;

新能源汽车入门要过知识产权关    本报记者 窦新颖

新能源汽车:生机与危机同在    黄少华

新能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刘纯银

新能源汽车的中国式“悖论”    本报记者 宦璐

中国版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陈伟栋

2008:自主“新能源”汽车破冰元年    杜悦英

加快发展新能源要注意规避风险    本报记者 宁彬

新能源汽车:仍在寻找最佳过渡方案    本报记者 祁晓玲

新能源展:市场的黄金时期来临    本报实习记者 夏露

新能源汽车缘何一再引发争议    钟商

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阮娴静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李薇薇

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雷鸣

2030年我国新能源发展优先序列研究    邢万里

天津市新能源发展的决策研究    曹钦

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研究    刘琳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顾瑞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