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甲烷氧化菌代谢甲醇和乙醇的选择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12:42
热度:

甲烷氧化菌代谢甲醇和乙醇的选择性研究【摘要】:甲烷氧化菌研究较为深入,在生物催化、生物修复、甲烷控制和微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特别是甲烷氧化菌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甲醇或

【摘要】: 甲烷氧化菌研究较为深入,在生物催化、生物修复、甲烷控制和微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特别是甲烷氧化菌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甲醇或乙醇微生物传感器具有很高的选择性,甚至不受其他醇类物质的干扰,其机理应该是醇脱氢酶对醇的高选择性,但其高选择性机理尚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选用甲烷氧化菌ME25和ME45为研究材料,采用纯培养、生长量测定、溶氧测定、酶活力测定和同工酶分析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ME25和ME45对甲醇和乙醇利用的选择性规律。 菌体生长研究表明,甲醇为唯一碳源,ME25和ME45生长最适甲醇浓度为1%;乙醇为唯一碳源,ME25和ME45生长最适乙醇浓度分别为1%和2%。以甲醇培养物为菌种,分别以适量甲醇和乙醇为唯一碳源,与甲醇培养相比,在乙醇中培养ME25与ME45的延滞期明显延长;同理,以乙醇培养物为菌种,分别以适量甲醇和乙醇为唯一碳源,与乙醇培养相比,在甲醇中培养ME25与ME45的延滞期明显延长。溶氧消耗研究表明,乙醇为唯一碳源驯化的ME45,对乙醇有强烈的信号响应,而对甲醇无响应信号;而甲醇为唯一碳源驯化的ME25,对甲醇有强烈的信号响应,而对乙醇无响应信号。醇脱氢酶活力分析表明,以甲醇为唯一碳源培养的菌体,以乙醇为底物的醇脱氢酶酶活力远远低于以甲醇为底物的酶活力;反之,以乙醇为唯一碳源培养的菌体,以甲醇为底物时酶活力远远低于以乙醇为底物时的酶活;醇脱氢酶同工酶分析表明,甲醇和乙醇为唯一碳源培养的ME25与ME45菌体,甲醇同工酶和乙醇同工酶条带的明亮度和位置有明显差异。金属离子对醇脱氢酶的影响表明,Cu2+、Hg2+和Cd2+对醇脱氢酶活性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Fe3+影响较小,Ca2+在一定范围内有活化作用。 上述结果表明:从菌体生长、溶氧消耗、脱氢酶活性和脱氢酶同工酶等方面显示了ME25与ME45对甲醇和乙醇利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甲醇培养的菌体优先利用甲醇且甲醇脱氢酶酶活力高,利用乙醇能力弱且乙醇脱氢酶活力明显降低;乙醇培养的菌体优先利用乙醇且乙醇脱氢酶活力高,而利用甲醇能力弱且甲醇脱氢酶活力明显降低。代谢甲醇和乙醇的酶系应为诱导酶,可以受到不同金属离子的抑制和调控。对理解甲烷氧化菌微生物传感器对甲醇和乙醇的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甲烷氧化菌 醇脱氢酶 金属离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Q93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8
  • 1 甲烷氧化菌的概述12-13
  • 1.1 甲烷氧化菌的分类12
  • 1.2 甲烷氧化菌的生态分布12-13
  • 2 甲烷氧化菌的代谢途径13-14
  • 2.1 好氧氧化代谢途径13
  • 2.2 厌氧氧化代谢途径13-14
  • 3 甲烷氧化菌的特征酶14-15
  • 3.1 单加氧酶14
  • 3.2 脱氢酶14-15
  • 4 甲烷氧化菌的应用现状及前景15-19
  • 4.1 生物催化15
  • 4.2 生物修复15-16
  • 4.3 甲烷控制16
  • 4.4 传感器16-19
  • 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19-20
  • 参考文献20-28
  • 第二章 甲醇和乙醇对ME25与ME45生长的影响28-34
  • 1 材料与方法28-29
  • 1.1 材料28-29
  • 1.2 实验方法29
  • 2 结果与分析29-31
  • 2.1 甲醇对ME25与ME45生长的影响29-30
  • 2.2 乙醇对ME25与ME45生长的影响30-31
  • 3 讨论31-32
  • 参考文献32-34
  • 第三章 甲烷氧化菌代谢甲醇和乙醇的选择性研究34-46
  • 1 材料与方法34-37
  • 1.1 材料34-35
  • 1.2 实验方法35-37
  • 2 结果与分析37-42
  • 2.1 溶氧法测定ME25与ME45对甲醇和乙醇的选择性37
  • 2.2 甲醇和乙醇对菌株ME25与ME45生长的影响37-38
  • 2.3 电泳法研究ME25和ME45对甲醇和乙醇的选择性38-42
  • 2.3.1 蛋白提取液超声时间的选择38-39
  • 2.3.2 储存时间的稳定性39
  • 2.3.3 甲醇和乙醇对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39-40
  • 2.3.4 菌体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40-41
  • 2.3.5 菌体的醇脱氢酶同工酶分析41-42
  • 3 讨论42
  • 参考文献42-46
  • 第四章 金属离子对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46-52
  • 1 材料与方法46-48
  • 1.1 材料46
  • 1.2 实验方法46-48
  • 2 结果与分析48-50
  • 2.1 金属离子浓度梯度对两种醇培养物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48-49
  • 2.2 金属离子种类对不同醇培养物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49-50
  • 3 讨论50-51
  • 参考文献51-52
  •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52-5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6-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三氯乙烯污染的地下水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孙芹菊;

一株甲烷氧化杆菌的分离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陈劲春,李珊,陶慧明,王洪达,田静芳

甲醇驱动的环氧丙烷连续生物合成    辛嘉英;柳眉;张颍鑫;夏春谷;李树本;

论我国预防煤矿瓦斯事故的对策    王泰

甲醇细菌电极的研究与应用    李新,王晓辉,孙裕生,韩树波

乙醇荧光光纤传感器的研究    侯延民,唐江宏,宋书香,刘万卉

吸收型光纤甲烷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潘文娜,武林,周正利

全球促进燃料乙醇发展的21世纪高新技术展望    傅其军 ,苏毅 ,Alan Belcher

含氰废水处理的研究动态    常永强,姜涛

微生物乙醇传感器的研究    王晓辉;李新;孙裕生;孙国发;李晓红;

几种植物粗提物对菜青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王共强;沈阳;杨晓梅;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方法综述    张燕军;郑建旭;张爱军;李吉利;

红茶菌固体发酵SC5木薯块根-银合欢蛋白饲料的研究    罗长辉;但忠;赵凯;符乃方;雷博林;蒋盛军;

铜和镉联合作用对长江华溪蟹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韩小铮;王兰;

甲烷氧化菌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崔树军;张建云;谷立坤;和晶亮;武秀琴;张庆甫;

杀虫剂毒力测定中试验数据生成模型和毒力指标估计    刘迎洲;位刚;卢恩双;袁志发;

抗流感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对试验小鼠的抗流感效果    黄丽华;江泽鸿;李赛男;李充璧;

pH和温度对黑斑蛙消化道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张盛周;朱联九;钱玉;程文娟;

从人脐带血中分离纯化血纤溶酶原    彭佳蓓,杨频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实验性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秦晓光;金宁一;沈国顺;尹荣兰;庄天中;郑敏;马鸣潇;

文山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理化性质研究    刘彦文;孟小林;朱应;梁东瑞;

油松花粉多糖分离纯化及鉴定    郭丽梅;白玉琢;

基于易错POR技术的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脂肪酶YZO2的定向进化    闫云君;蔡勇;杨江科;

番鸭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与克隆    仲妍妍;李昂;王寿昆;王光瑛;

基于厚膜技术的血液生物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徐惠

依赖型葡萄糖脱氢酶的研究    丁海涛

基于硅微通道板的新型三维传感器    石晶

镍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非酶葡萄糖传感特性研究    李新

肝细胞分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过程观察及其提纯方法初步探讨    戴霞红

分泌广谱抗菌肽乳酸菌的筛选及高效表达的调控研究    易华西

准好氧填埋场CH_4减排和加速稳定化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张维

四种三氯乙烯去除工艺的基础研究与比较    黄流雅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高明

低温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研究    岳彩鹏

冷榨油茶籽制备油茶籽粕蛋白及多肽的研究    丁丹华

Bacillus pumilus CN8菌株高效降解猪血Hb酶的分离纯化与降解机制探讨    李浩丽

高煤级煤储层水力压裂的裂缝预测模型及效果评价    刘浩

桔梗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研究    韩美艳

玫瑰无须鲃卵黄脂磷蛋白是具有调理素功能的免疫识别因子    张俊

花生浓缩蛋白制备工艺及功能性研究    张晓丽

硫化镍铜矿浸出体系中菌群组成及浸出效果研究    熊学权

拟无枝酸菌ST2710转化洛伐他汀为无锡他汀转化途径及工艺研究    牟琳

酪蛋白非磷肽酶膜耦合法制备ACE抑制肽    魏春燕

多菌种耦合厌氧发酵秸秆产沼气的特性研究    樊婷婷

一株甲烷氧化杆菌的分离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陈劲春,李珊,陶慧明,王洪达,田静芳

光纤光栅调制式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王玉田,刘瑾,杨海马

甲基单胞菌整细胞催化环氧丙烷的连续生物合成    辛嘉英,崔俊儒,陈建波,李树本,夏春谷

光纤瓦斯气体传感器的发展    蒋继平

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蓝俊康

煤矿安全管理浅析    罗玉飞,蒲体源

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法测定乙醇浓度    张洪波;宿德志;何焰蓝;

基于甲基丙烯酸[9蒽]甲基酯共聚物为敏感膜的土霉素荧光光纤传感器    唐江宏,刘万卉,王英,沈国励,俞汝勤

甲醇细菌电极的研究与应用    李新,王晓辉,孙裕生,韩树波

吸收型光纤甲烷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潘文娜,武林,周正利

甲烷氧化菌及甲烷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吴军华;

甲醇重新用作发酵生物领域的碳源    

甲醇细菌的研究——1.强同化甲醇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林伯荃,汪锦帮,党平,候庆

极端环境中甲烷氧化细菌的分离和特性    郑坚,赵树杰,吴衍庸

甲烷氧化菌混合菌株的研究——Ⅰ.混合菌株中非甲烷氧化菌的种类与特     陈子英,曹家鳌,尹光琳,赵玉峰,王雪松,梁家騵,吴家燕,沈安

利用太阳和稀释的甲醇增加植物的产量    李禅

国外甲醇需求动态    

甲醇固定导致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消失    李荣芳;袁慧;刘定干;

甲醇的妙用    刘克凤

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sp)若干特性的研究    王仪梅;黄秀琴;黄学斌;

固体多金属氧酸盐催化氧化甲苯和甲醇的电化学偶联反应的研究    陈锋涛;马红竹;王博;

CuCl/SiO_2-Al_2O_3催化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    孟凡会;任军;周媛;邢艳玲;李忠;

浅论甲醇储罐区的防火防爆设计    竹为民;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硝基苯含量    张凌云;

气相色谱法测定噻托溴铵中残留甲醇和二氯甲烷    孙红英;李菁;

高活性Ag/SiO_2-Zn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醇脱氢制无水甲醛的研究    任丽萍;戴维林;范康年;谢在库;

低温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    赵天生;张堃;Noritatsu Tsubaki;周岱;

采用光声光谱技术检测白酒中甲醇含量研究    袁建英;刘先勇;

纳米铈锆固溶体催化甲醇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DMC的研究    张智芳;王伟;刘忠文;刘昭铁;

对苯二酚甲醚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醚的研究    冯世强;许宁;赵志宏;张春雷;邵敬铭;

国产甲醇完成百万吨级设计    记者 刘方斌

甲醇价格低迷仍将持续    大路

一朵忽先变 欲传春信息    本报记者 陈国兴

2月份进口甲醇近60万吨    钱伯章

二甲醚回暖刺激甲醇复苏    王孝弟

端起别人的茶杯喝下的却是甲醇    迈庭

近期甲醇市场行情分析    辛文

年产40万吨甲醇汽(柴)油调制中心在安奠基    通讯员 邓向红 实习生 吴昭桥

甲醇行业:千亿投资难掩黯淡时光    顾鑫

甲醇市场行情下跌    郭华

Streptomyces sp.M-Z18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碳源供给策略与过程调控研究    陈旭升

钛基改性含铂电催化涂层对甲醇的电氧化及其人工智能模拟    陈晓春

锑氧化物及锑钒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的甲烷选择氧化研究    张海东

碳源对水稻土中铁还原特征和铁还原菌多样性的影响    易维洁

有机基体改进溶液和激光剥蚀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大陆地壳疑难元素丰度研究中的应用    胡兆初

基质隔离—红外光谱和量化计算研究金属原子与甲醇及乙炔的反应    黄正国

地下水硝酸盐原位生物修复固相碳源及磷源性能研究    张建美

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钱杰

深层凝析气藏多相流体复杂相态理论及提高气井产能新方法研究    汤勇

烃(醚)—甲醇体系渗透汽化膜及其传质与集成分离技术研究    张林

甲烷氧化菌代谢甲醇和乙醇的选择性研究    赵翠翠

尿素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工艺及催化剂研究    茆福林

碳纳米管负载金属镍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研究    朱瑜

中国甲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王树生

排气污染的前处理——含氧燃料的开发利用    马勇骉

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试验研究    张军昌

超临界水氧化甲醇反应动力学模型    王毓

气—液—固三相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    衷小琴

Cu/分子筛及其水处理改性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的研究    李茜

二甲基醚/甲醇双燃料均质压燃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梁霞

Baidu
map